古人是如何過元宵節的?揭秘古代元宵節習俗

2020-12-22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人是如何過元宵節的?揭秘古代元宵節習俗 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日子,記憶中的元宵節,人們忙著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掛彩燈,猜謎語,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2020年的元宵節趕上了冠狀病毒傳染,可能家家戶戶要消停一下,避免聚會

    原標題:古人是如何過元宵節的?揭秘古代元宵節習俗 

    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日子,記憶中的元宵節,人們忙著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掛彩燈,猜謎語,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2020年的元宵節趕上了冠狀病毒傳染,可能家家戶戶要消停一下,避免聚會,但吃湯圓、餃子,掛彩燈,放鞭炮還是免不了的。元宵節在中國有兩千多年歷史,至今不衰,這些風俗,其實是千百年來一點一點積攢來的,各朝各代過元宵節,是不同的。

  關於元宵節由來的四種傳說

 

  元宵節古時候叫「上元節」,古人稱「夜」為「宵」,而正月又稱元月,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上元節」又被稱為「元宵節」.至於元宵節是怎麼來的,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來源於漢文帝.劉邦去世後,呂后執政,劉氏小皇帝只是個擺設.呂后除了沒像後世的武則天當皇帝,所掌握的權勢和皇帝沒什麼不同.而且她提拔呂家勢力,屠殺貶謫劉氏勢力,在朝廷中引起極大矛盾.呂后病逝後,諸呂在上將軍呂祿集合,陰謀篡奪劉氏江山.齊王劉襄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在正月十五一舉粉碎了諸呂叛亂陰謀,即位的漢文帝為了慶 祝這一勝利,決定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家家張燈結彩,慶祝平「諸呂之亂」的元宵節.

 

  第二種說法來源於漢武帝.漢朝時天地之間的 神祇叫太一神,又叫泰一、泰壹氏、泰氏等,其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玉皇大帝,西方的上帝,是主宰宇宙一切的天神.古代祭祀天地之中的「天」,在漢朝就指太一神.史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漢武帝將祭祀太一神的時間,定於正月十五,因此這個日子演變為後來的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第三種說法來源於東漢時的漢明帝.漢明帝曾派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到「西天取經」,之比唐僧取經早了幾百年.不過蔡愔並沒有到達古印度,他到了西域大月氏後就遇見了印度高僧竺法蘭與迦葉摩騰.這二位高僧在蔡愔的邀請下,馱著佛經和佛像到了大漢的首都洛陽,漢明帝專門赦建白馬寺用於譯經.據蔡愔、竺法蘭與迦葉摩騰介紹,佛教有正月十五瞻仰佛舍利、點燈敬佛的習俗做法,敬佛的漢明帝下令全國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全國的士族庶民都掛燈,久而久之,元宵節掛燈的風俗就產生了.

 

  第四種說法來源於道教.道教的鼻祖雖然是春秋時期的老子,但道教的產生卻是從東漢時期張天師開始.第一位張天師名叫張道陵,他創建了五鬥米道,五鬥米道崇奉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所以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上元節是天官賜福的日子,所以燃燈慶祝,後來演變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風俗從少到多

    元宵節的風俗,從它的形成來看,第一個風俗就是燃燈。所以張燈結彩、賞花燈的歷史最早。沒燈怎麼辦,點火把。中國西南地區的人們的「火把節」,實際上也是元宵節賞燈的變種。古代元宵節賞花燈種類繁多,盛況空前,許多詩人、詞人通過詩詞記錄了當時的盛況。隋煬帝楊廣有詩:「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臺。」唐朝盧照鄰有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蘇味道有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濃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宋朝的蘇東坡有詞:「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宋朝的辛棄疾有詞:「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明朝的張居正有詩:「今夕何夕春燈明,燕京女兒踏月行。燈搖珠衫張華屋,月散瑤光滿禁城。」,而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更是憑藉一副對聯「上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下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贏得狀元和美嬌娘,雙喜臨門。

  除了賞燈以外,元宵節節最大的風俗,就是吃元宵.吃元宵這個風俗,據說是從宋朝開始的.最早的元宵,名叫「浮元子」,元宵的做法,和現在也差不多少,外皮用糯米粉搓成球,餡或葷或素,多種多樣,有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因為元宵在水中煮時或浮或沉,所以被人們稱為「浮元子」.元宵有團圓之意,一家人一起吃,憑添了許多喜慶團圓的味道.關於吃元宵還有一個故事,袁世凱稱帝後,忌諱元宵諧音「袁消」,下令將元宵改名「湯圓」,一直流傳至今.

 

  猜燈謎也是從宋朝開始有的,那時候早就發明了紙,人們將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顏六色的花燈上,再加上一些賭注,為賞花燈添了諸多樂趣.史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

 

  放煙花是伴隨著火藥的發明而增加的喜慶,始於隋,盛於唐宋.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硝石出隴道」的記載,隋朝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藥,同時產生了用於娛樂的煙花.清代時關於元宵節放煙花有如下記載:「花炮棚子製造各色煙火,競巧爭奇,有盒子、花盆、煙火杆子、線穿牡丹、水澆蓮、金盤落月、葡萄架、旂火、二踢腳、飛天十響、五鬼鬧判兒、八角子、炮打襄陽城、匣炮、天地燈名目.富室豪門,爭相購買,銀花火樹,光彩照人,車馬喧闐,笙歌聒耳」.

 

  除了以上的風俗之外,為了慶祝元宵節,各地還產生的不同的風俗,或載歌載舞,或踩高蹺、舞獅子、劃旱船等,有的地方還有走百病、烤百病、祭門祭戶、逐鼠、迎紫姑、送孩兒燈、摸門釘、結羊腸、蠶卜、看雜技等風俗,充滿了地域特色.有的古代有現在消失了,有的流傳到現在一些地方仍在盛行.

  元宵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在中國的古代,女人沒什麼社會地位,可以說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允許隨便出門的.有的姑娘結婚前都沒有見過相公什麼樣子,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落下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命運.但古代也有例外,元宵節女人是可以拋頭露面的.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影視劇中,有很多大姑娘、小媳婦出來賞花燈.也正是這個特例,使元宵節成為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少男少女們可以利用賞花燈這個機會,相遇中意的男子或女子,成就一樁樁美滿姻緣.

 

  在這個有特殊的意義的「情人節」裡,歷史上還產生了許多美麗的愛情故事.其中流傳最廣的是「破鏡重圓」的故事.陳朝時,陳國的樂昌公主與夫婿徐德言面臨亡國之痛時,分離時將一面鏡子分成兩半,各持一半,約定如果因為戰火分離後,在元宵節賣半面破鏡作為重逢團圓的信物.後來陳國被大隋所滅,樂昌公主被權臣楊素收為小妾,而徐德言也經過顛沛流離輾轉流落到京城,為了尋找對方,樂昌公主在元宵節派老僕到街上賣半面破鏡,恰被徐德言遇到,於是買下半面銅鏡,並做詩一首:「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聽到樂昌公主與徐德言的愛情故事後,深為感動,促成夫妻團圓,最後皆大歡喜.

    另一則情人節的故事,好生在宋朝的王安石身上。王安石去京城趕考,元宵節之日在馬家鎮遇到馬員外家的花燈上有一幅上聯: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記在心裡後匆匆離去。等到了考場,主考官讓他對一副對聯,聯為: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於是王安石以「走馬燈,燈馬走,燈息馬停步」相對,被主考官驚為天才,從而高榜得中;王安石回家時,看到馬員外家的對聯仍沒有人對上,便以「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相對,結果馬員外家是對聯招親,王安石路逢洞房花燭。這就是「雙喜臨門」的故事,王安石在大門上手書「囍」字,並隨口吟道:巧對聯成雙喜歌,馬燈飛虎結絲羅。結婚貼雙喜字,從此而來。(陸棄)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古代元宵節習俗——放燈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正月也叫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是新春第一個滿月,大地都被照的通透,自然需要好好慶祝,所以在中國古代,元宵節實際上是一年中最為盛大的節日,街面上所有的戲曲、相聲、燈會、燈謎全都出來,並且這一天,古代女人無論是小姐、太太、大姑娘、小媳婦都可以出門,穿最號的衣服,做最漂亮的裝扮,所以引出古代小說、戲曲裡大量的男女在元宵節這天相遇的橋段,如王實甫的《西廂記》、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古代元宵節的習俗為何是「點火」,而不是「張燈」?
    古代元宵節的習俗為何是「點火」,而不是「張燈」?眾所周知,元宵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眾多民俗節日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當然,過元宵節除了吃香甜可口的元宵(湯圓)外,更多的則是燈文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燈,而這種體現文化的方式一度也成為元宵節的標誌。
  • 元宵節你知道哪些傳統習俗?在古代元宵節還有著情人節的作用!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上元節、燈節等。自古以來,元宵節在中國就是一個喜慶熱鬧的節日,有著許許多多的習俗,如: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走百病等。不僅如此,元宵節還產生了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被一些人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 敦煌壁畫和文獻揭秘古代元宵節民俗 (1/7)
    敦煌壁畫和文獻揭秘古代元宵節民俗 "← →"翻頁 敦煌研究院22日披露了敦煌古老的文獻和壁畫中,現留存的一批中國唐宋時期敦煌地區元宵節燃燈活動的古老記載
  • 2021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3.賞花燈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彩,盛況空前。屆時,不論皇室貴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規,出遊嬉鬧。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 「元宵節快樂」英語咋說?元宵節的起源與習俗的英文資料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人們要點彩燈、猜燈謎、吃元宵。因為在元宵節,掛燈籠是一個非常傳統而且引人注目的習俗,故元宵節也有「燈節」之稱,所以元宵節也被翻譯成了「Lantern Festival」。又是一年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大家知道哪些與元宵節習俗相關的英語知識呢?
  • 元宵節的13個習俗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民間過了這一天,這新年也就算是徹底的過去了,而傳統佳節我國民間往往都會有很多的習俗,其中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也為數不少,這裡整理出
  • The custom of Lantern Festival——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是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中國的某些地方又稱之為「小年「。你還知道哪些元宵節的習俗呢?)(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團圓」,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慶祝元宵節,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 正月十五元宵節你知道的習俗文化有哪些?
    首圖展示正月15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同時也是春節的尾巴。元宵節又名上元節、燈節、元夕、小正月等。元宵本為上元節的夜晚,古人稱夜為宵,同時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便將之稱為元宵節。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有一定的習俗,而且或多或少的有些不一樣,當然這也和歷史文化有關。元宵節定然要吃元宵,為團團圓圓之意。
  • 古代女子的狂歡日:元宵節,從民風民俗看女子元宵節的文化內涵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慶典節日,元宵節也是其中之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花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是人們的傳統習俗之一。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往往在夜晚放花燈,同家人朋友一起觀看花燈展,通宵達旦。
  • 元宵節習俗的發展歷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元宵節習俗的發展歷程,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元宵節習俗的發展歷程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
  • 大班元宵節活動:元宵節的傳說與習俗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元宵節活動:元宵節的傳說與習俗   元宵節的傳說與習俗   教案類型:社會、語言   活動目標:
  • 古代情人節是七夕還是元宵節?
    相信很多人看到古代情人節,到底是七夕還是元宵節時?腦海中都會出現一個大問號。 大家都知道七夕是中國情人節,而元宵節則是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這兩個節日怎麼能混為一談呢? 實際上在古代社會,情人節更偏向於元宵節,而七夕卻是女兒節。
  • 2019元宵節是哪一天?這些習俗您了解嗎?
    元宵節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完年後小朋友最盼望的就是元宵節了,不僅能吃湯圓還能逛廟會看燈展。元宵節也可以稱為上元節、元夕或燈節。關於元宵節時間以及由來和習俗,您知道哪些呢?一、元宵節時間及由來1、元宵節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每年都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哦。現在大家都會把元宵節判定為正月完結的日子,很多學生也是過完元宵節後迎來新學年。2、咱們都知道,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各種節日由古至今傳承下來,一定是有理由的。
  •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簡單 元宵節有什麼傳統習俗元宵節吃什麼好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舞龍燈,是元宵節慶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
  • 「元宵節」及「元宵節習俗」用英語的表達方式?
    元宵節用英語怎麼說:the Lantern Festival釋義:元宵節音標:英[ lntn festvl] 美[ lntrn festvl]lantern釋義:燈籠;提燈;燈籠式天窗英 ['lntn] 美 ['lntn]festival 釋義:節日; 節期; 賀宴,會演;節日的,喜慶的英[festvl] 美[fstvl]元宵節用英語怎麼說習俗
  • 在古代,元宵節才是真正的情人節
    明明是元宵節,為何作者加入了尋覓意中人的佳句,使元宵節有了情人節的意味;或者說,古代的元宵節為何扮演起了情人節的角色,承擔起了情人節的功能?《青玉案·元夕》宵禁,古人夜晚不得隨便出行古人實行宵禁制度,大多數的平常日子,普通人是沒有夜生活的。宵禁是城鎮治安管理的一種制度,即按時關閉城門坊門和禁止居民夜間出行。
  • 元宵節花燈有什麼寓意?過元宵節有什麼意義?
    很多地方的元宵節都會掛花燈,你知道元宵節的花燈有什麼寓意嗎?過元宵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一、元宵節花燈寓意   1、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  2、元宵節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社會的「狂歡節」,連平時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婦女也可以自由出門遊玩了。
  • 元宵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要真正進入新一年的生產生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這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國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 七夕到了,古代情人節是七夕還是元宵節?看完長知識了
    實際上古代情人節並非七夕,而是大家熟知的傳統佳節元宵節。相信很多人聽到之後,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元宵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主要的寓意就是闔家團圓。在元宵節這一天,有很多習俗,比如,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唯獨沒有情人相會的風俗,難道是古人弄錯了節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