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貧高鐵」又近了!
中鐵大橋局張吉懷鐵路無砟軌道施工完成
掌上懷化訊 12月9日凌晨,隨著最後一塊道床板的澆築完成,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張(家界)吉(首)懷(化)鐵路站前工程ZJHZQ-5標無砟道床施工完成。至此,項目主體工程完工,為全線後續鋪軌創造了有利條件。
施工現場,據中鐵大橋局張吉懷鐵路項目部經理左少群介紹,張吉懷鐵路5標全長6.72公裡,除酉水大橋和工區走行線大橋外,均採用無砟軌道,無砟軌道單線總長13.45公裡,道床為CRTS雙塊式,軌道結構高度為725-860毫米,標準軌枕間距600-650毫米,採用軌排框架法施工。
無砟軌道是指採用混凝土整體基礎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軌道結構,相對於有砟軌道,其鋼軌鋪設後,具有線路平順性好、穩定性高、耐久性好、使用壽命高、維修工作少、避免了飛濺道砟等特點。但其施工工藝更為複雜,質量要求更高、精度控制更嚴。為保證無砟軌道施工質量,項目團隊按照施工要求,在鋼筋綁紮作業、精調作業、混凝土施工等工序上嚴格控制,並通過在夜晚進行精調和混凝土澆築的方式,減少晝夜溫差對無砟軌道的影響,有效將軌面高程誤差嚴格控制在0.5毫米以內,為提升後續鋼軌鋪設的平順度,保障列車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平穩性打下堅實基礎。
「項目地處山區,高墩多,橋梁路基交錯布置且短路甚多,無砟軌道施工橋梁路基轉換頻繁。」中鐵大橋局張吉懷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黃元群介紹,自8月份進入無砟軌道施工以來,面對施工工期緊、風險大,施工作業量大、作業面多,山區物流組織難度大等困難,中鐵大橋局張吉懷鐵路項目部倒排工期、明確分工、責任到人,通過開展「抗疫情、保增長、大幹100天」專項勞動競賽,制定節點工期考核辦法,激發全員幹事熱情,掀起大乾熱潮;組建無砟軌道施工工區,嚴格按照無砟軌道施工標準開展作業,搶晴天、戰雨天,通過加強技術交底培訓,不斷優化施工方案、改進施工工藝,加快工作進度;通過增加人員設備投入、增加作業面、設置防雨棚等舉措,實現多工序平行作業,安全高效完成施工任務。
此外,針對項目地處旅遊區,環水保要求高的特點,在無砟軌道施工過程中,中鐵大橋局張吉懷鐵路項目團隊通過加強周轉材料的維護保養,增加周轉次數;加強機械設備的維修保養,及時檢修,減少跑、冒、漏、滴的發生;設置施工廢水沉澱池;定時灑水減少施工現場揚塵;設專員負責對鋼筋頭、廢鐵絲、鋸沫等集中收集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據悉,新建張家界至吉首至懷化鐵路位於湖南省西北部,以南北向貫穿大湘西地區,途徑3個市州7個縣市區,正線長246.6km,設計時速350km。高鐵縱貫全國第一個先行先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區張家界、吉首(鳳凰)、懷化區域中心城市,因此又被稱為「最美扶貧高鐵」,它的建成將對推進中西部地區經濟建設及加快沿線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特別是武陵山區率先脫貧、率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 羅藝瑤 通訊員 姚思超 陳湘清 )
【來源:掌上懷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