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德學院遍布全球,除在德國本土提供德語教育,幫助難民儘快融入,他們還可以在難民來源國當地提供幫助。
歌德學院在歐洲難民來源國約旦舉辦音樂活動。
昨日,德國總理默克爾乘坐專機抵達北京國際機場,這是其第八次訪華。
此前兩天,成立於1988年的歌德學院北京分院在北京增加了一個新空間「至所」,該空間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位於朝陽區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地798藝術區,於默克爾訪華當日開館。
27日,特意來到中國參加開館儀式的德國歌德學院主席克勞斯-迪特·雷曼在開幕式結束後接受了早報記者的專訪。
75歲的雷曼自2008年起擔任歌德學院主席,此前曾來過中國。「我們對歌德學院在中國的發展非常重視,並對其取得的成就表示讚賞。歌德學院的擴展是兩國深化交流合作的積極信號。我希望歌德學院在中國可以擁有更多這樣的場所供兩國各界互動交流。」克勞斯-迪特·雷曼和早報記者分享了歌德學院在應對難民潮問題上的一些措施,由於歌德學院遍布全球,除了在德國本土提供德語教育,幫助難民儘快融入德國,他們還可以在難民來源國當地提供一些幫助。
他對默克爾的第八次來訪充滿期待,認為中國和德國在文化創新上有相當多可以合作的領域。
「難民對歌德學院是艱巨任務」
東方早報:最近歐洲難民移民的問題引發大家關注,歌德學院是怎麼應對這個問題的?
雷曼:德國今年一年來湧入的難民將達到一百萬,對歌德學院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們歌德學院在這方面有一個優勢,難民的來源國我們是了解的,因為難民來源國周邊地區都有歌德學院的分院,比如說約旦、土耳其和黎巴嫩。
我們也跟其他幫助難民的組織進行合作,比如他們可以告訴我們,哪些地方需要我們歌德學院幫忙。在一些難民聚居的地方,我們主要關心兒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失去父母的孩子們。我們希望通過文化方面的東西讓孩子忘掉痛苦的過去。
我們不是直接把德國的文藝演出團體帶到難民營,而是走進難民營,找到那些原來畫畫,做戲劇表演、音樂表演的人,讓他們自己進行繪畫比賽、戲劇表演、演奏音樂等等。有的時候很令人感動,一些小孩子們演出的時候,會有兩三萬的觀眾。你知道嗎?有一次小孩子們自編自演中國式的踩高蹺,踩得特別引人注目,特別的棒。
在德國本土,我們主要是上語言課。對於我們來說,融合、融入的關鍵就是語言。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給他們上德語課,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因為難民的數量太龐大了。對難民中有點文化的人,德語培訓比較好做。只要他有個智慧型手機或電腦,我們可以提供很多可供下載的應用程式。
我們需要大量的德語老師,其中大部分都是兼職的志願者。我們還搞了些電影、電視的節目,放些電影給孩子們看,孩子們邊看電影,邊學習語言。對於知識水平比較高的難民,我們給他們提供德語的強化班,教跟他們專業領域有關的德語。希望他們能夠比較快地重新就業。
問題是這要花很多錢,這個錢從哪兒來呢?聯邦政府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聯邦政府會助歌德學院一臂之力。
此外,我還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我們想到中東地區去,給當地的老師做一些簡單的德語培訓,然後把這些老師接到德國來接受深一點的德語培訓,然後再送他們回到當地的學校教書。這樣的話,孩子們就能接受兩種文化,阿拉伯的文化和德國的文化。
東方早報:默克爾訪華也許會交流到難民問題,你預測在這方面德國和中國能有什麼樣的交流,你期待中國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合作和幫助?
雷曼:我對中國官方的難民政策不是很了解,不過我想難民不是區域問題,而是全球性的永久的問題。而且像非洲這種所謂的難民,是一種大的移民潮,非常大,從中部非洲到南部非洲,都是幾百萬人在路上。中國在非洲也有自己的存在,中方可以做一個表態、姿態。
「我們只做文化只關注社會」
東方早報:你提到在阿拉伯地區實行兩種文化並行的教育。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歌德學院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可能有人會想到文化的侵入,歌德學院在當地普及德國文化可能會影響當地文化的發展,你如何看待這種問題?
雷曼:我覺得你說得對,但歌德學院顧名思義,是秉承「歌德」的精神。我們是講跨文化的東西,是文化之間的交流,它不是封閉的,它是開放的。
當然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認可、文化特性,這個應該從大文化的方面去了解,不應該說大家都是壁壘森嚴、老死不相往來。歌德學院存在的意義,就是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你的這個問題,其實也表達了有人是有這種思維方式的。
德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有很多外來移民,這些人都經歷了語言、文化、身份的轉化。他們是土生土長的外國人,有很多人以前做編劇、導演,還有很多踢足球,他們現在覺得自己是德國人了。但實際上以前不是,他們來自於其他的文化土壤。就是因為這樣一個漫長的移民融入過程,德國才慢慢有一種文化認同。
東方早報:歌德學院建立的背景是二戰以後,它可能有一種重建國家形象的想法。所以在你看來,歌德學院想展現出的德國形象是怎樣的?如何避免以前的政治留下的偏見?
雷曼:你說得太對了。因為歌德學院是獨立的,政治上是不偏不倚,是中立的,就因為這樣,它才可信、可靠,大家才會相信它,它做的不是切合日常政治的東西,而是我們只做文化,只關注社會。我們的夥伴也知道這一點。
東方早報:今年是「中德創新年」,這次默克爾來華訪問將談到「創新」。中國和德國之間,在文化創新的合作上,你有怎樣的預設?
雷曼:我覺得很多呀。首先中國建了很多博物館,這塊兩國就可以有很多創新上的合作。中國建的這些博物館,應該專業地去發揮向社會宣傳、推薦的功能。說建博物館,可能更多的是建築方面的東西,但博物館真的是一種文化上的工具。中國和德國在這方面可以加強合作。
此外,中國有很多好的製片人,德國也是,如果中德的電影人能夠攜起手來,我覺得從中誕生的作品質量是完全不同的。還有在文化、文學方面,我覺得中德雙方應該拿更多的錢投入到好作品的翻譯中。我們現在雙方都有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還有戲劇這一塊兒,我覺得有兩個特別棒,一個是德國的「大眾舞臺」,如果能把它拿到中國來就太棒了,當然也需要更多的中國作品過去。還有一個就是德國的著名戲劇家布萊希特的作品。
東方早報:如何看孔子學院和歌德學院的不同?
雷曼:我已經去過兩次孔子學院總部,孔子學院的人還讓我介紹,歌德學院是怎麼工作的,我覺得孔院的語言教學方法很好。兩個院做的語言教學,我覺得都很不錯。
但是孔子學院不一樣,一般海外的孔子學院都在外國的大學裡,現在依託國外的大學,處於猛烈擴張的階段。而我們是獨立的。
克勞斯-迪特·雷曼認為,由於歌德學院遍布全球,除在德國本土提供德語教育,幫助難民儘快融入,他們還可以在難民來源國當地提供幫助。(文/趙振江 陳柯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