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菜系,分別是中國菜、法國菜和土耳其菜,其中又以中國菜和法國菜的名氣最大。如果說精緻優雅的法國菜給人的感覺是「上流」,那麼接地氣又把好吃放在第一位的中國菜,給人的感覺就是「美味」。
造就法國菜和中國菜如此不同的原因,就在於兩地的飲食文化不同,出產的食材也有不同。中國人敢吃的,但法國人不敢吃的東西比比皆是,例如豬蹄、豬血、鴨腸等等。而中國人不敢吃,法國人卻把它當成大菜的也有,例如蝸牛。
很多人調侃,吃蝸牛不就像我們吃田螺那樣嗎?蝸牛的外殼是一圈一圈的,吃裡面的肉也是用尖銳的餐具將蝸牛肉卷出來,只要閉上眼睛,吃著就跟螺肉似的。然而大家要注意了,吃法式蝸牛的時候可不要找服務員要牙籤,鬧不好可是要被笑話的,誰吃法式焗蝸牛的時候會用到牙籤呢?
在法餐中,蝸牛一般選用人工飼養的庭院蝸牛和瑪瑙蝸牛,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產於勃艮第的蝸牛,早在200多年前,勃艮第蝸牛就成了當時貴族們的桌上美餐。雖然聽起來好像我們這裡鄉土十足的料理,但真正的法式蝸牛有很長的一串名字「Escargots à la Bourguignonne」,意思是蒜香黃油焗蝸牛。
這就給蝸牛的烹飪定了一個難以突破的製作方式,簡單且單一,選用足量的黃油、大蒜和歐芹,在這個基礎上,法餐廚師們還可以用芝士、松露、麵包糠、魚子醬等配料來襯託蝸牛的風味。蝸牛先清洗乾淨,然後用水煮,廚師們會把蝸牛的內臟取出來,這樣方便客人們直接吃掉蝸牛肉。最後將蝸牛和大蒜、黃油、香料等塞回蝸牛殼中焗烤。
這道料理通常被當作前菜,或是法餐中的肉類。口感比田螺更柔軟嫩滑一點,彈性不錯,但是沒有田螺那麼有嚼勁。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將蝸牛肉放在法棍麵包上,把黃油和香料調成的湯汁抹在法棍上吃掉。
法國人吃蝸牛,可是一件優雅的事情。他們不會配備牙籤,但是會為每一位客人準備一把鉗子和一隻雙齒叉子。客人們右手用鉗子夾住蝸牛殼,左手用雙齒叉子將蝸牛肉從殼中挑出來即可。這樣貼心的「吃蝸牛裝備」,看起來是不是更加高大上?
蝸牛在法餐中的地位,可以說是相當高了。有人認為,法餐的「三寶」分別是鵝肝、牡蠣和蝸牛。雖然吃蝸牛這事源於歐洲,並且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地都有食用蝸牛的傳統,但主流認為吃蝸牛這事是法國人發揚光大的。
在法國當地的超市裡,你甚至可以買到可食用蝸牛罐頭,這些罐裝的,用鹽水滷製過的蝸牛味道倒是還不錯,而且價格不貴。很多不是那麼高級的法式餐廳也會選擇用罐裝蝸牛肉來做焗蝸牛。如果家裡有烤箱的話,倒是可以自己買這種蝸牛肉回來試試,自製一盤「米其林風」的法式焗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