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11月廣西天氣舞臺,印象最深莫過於雨,據廣西氣候中心統計,11月的平均降雨量破歷史同期極值,平均日照時數偏少程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四位,其中有興安、靈川、5個縣中旬無日照。
11月天氣的天氣鬧哪般
2015年11月廣西平均降水量、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逐日變化圖(製圖:黃卓)
剛剛走過的11月15天雨日,就算是綿綿春雨時節也不多見;特別是11~13日強盛的暖溼氣流帶來的暴雨天氣致使柳州出現夏季才有城市內澇,卻在冬日「看海」;而19~20日的強降水導致柳州三江縣發生山體滑坡,1人被埋身亡。更怪的現象是16日還出現了春季裡才有「回南天」現象,「錯亂」的天氣打亂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增減衣物不及時就被感冒折騰一番。
11月20日三江縣古宜鎮雅谷路一民房後的小山背,因受連日強降雨的影響,發生山體滑坡,導致正在屋內的一名婦女被山體掩埋。圖為消防在救援搜索
11月16日河池出現秋季罕見的「回南天」(圖/莫益江)
降雨異常偏多 多地雨量或雨日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雨水多到底多多少?整體分布如何?廣西11月歷史同期的平均降雨量52.5毫米,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11月,平均降雨量200.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8倍,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多。之前,最大值出現在1982年,154.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9倍。
廣西11月平均降雨量對比統計圖(製圖/劉英軼)
月內90%的縣(市)月雨量偏多1倍以上,其中27個縣(市)偏多1.0~1.9倍,16個縣(市)偏多2.0~2.9倍,18個縣(市)偏多3.0~3.9倍,10個縣(市)偏多4.0~4.9倍,9個縣(市)偏多5倍以上,柳城偏多達5.9倍;36個縣(市)的月雨量突破當地建站以來11月歷史極值;靈川、融安、富川等20個縣(市)的日降雨量打破當地建站以來11月最大日降雨量歷史紀錄。
日照時數1951年以來第四少
11月歷史日照時數排名統計(製圖/劉英軼)
雨水多也就意味著日照會相應的減少,11月全區歷史平均日照時數135小時;今年11月大部地區月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偏少,全區平均日照時數76小時,比常年同期偏少60小時,偏少程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四位。中旬全區平均日照時數比常年同期偏少19小時,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來同期第六位,其中興安、靈川、永福、三江和昭平中旬無日照,也就是說這5個縣中旬基本都沒有陽光。
與此同時,雨日增多。11月平均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7天,偏多程度居1951年以來同期7位,桂林、臨桂、永福、陽朔、鹿寨、柳州、南丹、環江等8個縣(市)的月降雨日數打破當地建站以來11月歷史紀錄。
面對異常專家及時解惑
2015年是厄爾尼諾年,廣西春季出現乾旱少雨;前汛期入汛偏晚18天;後汛期影響和登陸廣西颱風數量偏少,但7月份出現極端持續性暴雨;11月份的強降雨酷似夏季暴雨,造成桂北江河漲水達到洪水標準,城市內澇、農田被淹、道路塌方。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周兵針對目前的降水異常做了進一步分析。從數據資料監測實況分析,廣西這種氣候異常不是孤立的,廣西降雨與湖南、浙江一帶降雨形成一條雨帶,都是大氣環流異常背景導致的。
廣西今年11月份的雨量異常偏多原因主要有:一是與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密切相關。11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穩定維持,廣西處於副高西側邊沿,受副高邊沿的偏東轉偏西南氣流控制,同時與孟加拉灣上空的西風匯合,造成廣西上空西南急流加強;二是與熱帶地區的水汽輸送密切相關。西南急流形成的水汽通道將南中國海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陸地,而廣西正處於這個水汽通道內的輻合中心。兩者共同作用造成廣西的持續強降水。
廣西降雨偏多氣候背景分析原理圖展示(製圖:劉英軼)
而造成副熱帶高壓異常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周兵解釋,印度洋及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偏暖激發西太平洋菲律賓到南中國海一帶反氣旋性環流增強,同時,赤道印度洋一帶增暖也會導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因此,厄爾尼諾事件及印度洋海溫增暖是目前熱帶地區大氣環流異常的根本原因,應密切關注赤道中東太平洋及印度洋這兩個海區的海溫異常現象。(文/郭曉薇 黃雪松)
編輯:郭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