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11月天氣 廣西平均降雨量破歷史同期1982年極值

2020-12-23 中國天氣

中國天氣網廣西站訊  11月廣西天氣舞臺,印象最深莫過於雨,據廣西氣候中心統計,11月的平均降雨量破歷史同期極值,平均日照時數偏少程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四位,其中有興安、靈川、5個縣中旬無日照。

11月天氣的天氣鬧哪般


2015年11月廣西平均降水量、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逐日變化圖(製圖:黃卓)

剛剛走過的11月15天雨日,就算是綿綿春雨時節也不多見;特別是11~13日強盛的暖溼氣流帶來的暴雨天氣致使柳州出現夏季才有城市內澇,卻在冬日「看海」;而19~20日的強降水導致柳州三江縣發生山體滑坡,1人被埋身亡。更怪的現象是16日還出現了春季裡才有「回南天」現象,「錯亂」的天氣打亂了人們生活的節奏,增減衣物不及時就被感冒折騰一番。


11月20日三江縣古宜鎮雅谷路一民房後的小山背,因受連日強降雨的影響,發生山體滑坡,導致正在屋內的一名婦女被山體掩埋。圖為消防在救援搜索  


11月16日河池出現秋季罕見的「回南天」(圖/莫益江)

降雨異常偏多 多地雨量或雨日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雨水多到底多多少?整體分布如何?廣西11月歷史同期的平均降雨量52.5毫米,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11月,平均降雨量200.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8倍,為1951年以來同期最多。之前,最大值出現在1982年,154.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9倍。


廣西11月平均降雨量對比統計圖(製圖/劉英軼)

月內90%的縣(市)月雨量偏多1倍以上,其中27個縣(市)偏多1.0~1.9倍,16個縣(市)偏多2.0~2.9倍,18個縣(市)偏多3.0~3.9倍,10個縣(市)偏多4.0~4.9倍,9個縣(市)偏多5倍以上,柳城偏多達5.9倍;36個縣(市)的月雨量突破當地建站以來11月歷史極值;靈川、融安、富川等20個縣(市)的日降雨量打破當地建站以來11月最大日降雨量歷史紀錄。

日照時數1951年以來第四少


11月歷史日照時數排名統計(製圖/劉英軼)

雨水多也就意味著日照會相應的減少,11月全區歷史平均日照時數135小時;今年11月大部地區月日照時數較常年同期偏少,全區平均日照時數76小時,比常年同期偏少60小時,偏少程度為1951年以來同期第四位。中旬全區平均日照時數比常年同期偏少19小時,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來同期第六位,其中興安、靈川、永福、三江和昭平中旬無日照,也就是說這5個縣中旬基本都沒有陽光。

與此同時,雨日增多。11月平均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7天,偏多程度居1951年以來同期7位,桂林、臨桂、永福、陽朔、鹿寨、柳州、南丹、環江等8個縣(市)的月降雨日數打破當地建站以來11月歷史紀錄。

面對異常專家及時解惑

2015年是厄爾尼諾年,廣西春季出現乾旱少雨;前汛期入汛偏晚18天;後汛期影響和登陸廣西颱風數量偏少,但7月份出現極端持續性暴雨;11月份的強降雨酷似夏季暴雨,造成桂北江河漲水達到洪水標準,城市內澇、農田被淹、道路塌方。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周兵針對目前的降水異常做了進一步分析。從數據資料監測實況分析,廣西這種氣候異常不是孤立的,廣西降雨與湖南、浙江一帶降雨形成一條雨帶,都是大氣環流異常背景導致的。

廣西今年11月份的雨量異常偏多原因主要有:一是與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密切相關。11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穩定維持,廣西處於副高西側邊沿,受副高邊沿的偏東轉偏西南氣流控制,同時與孟加拉灣上空的西風匯合,造成廣西上空西南急流加強;二是與熱帶地區的水汽輸送密切相關。西南急流形成的水汽通道將南中國海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陸地,而廣西正處於這個水汽通道內的輻合中心。兩者共同作用造成廣西的持續強降水。


廣西降雨偏多氣候背景分析原理圖展示(製圖:劉英軼)

而造成副熱帶高壓異常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周兵解釋,印度洋及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異偏暖激發西太平洋菲律賓到南中國海一帶反氣旋性環流增強,同時,赤道印度洋一帶增暖也會導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因此,厄爾尼諾事件及印度洋海溫增暖是目前熱帶地區大氣環流異常的根本原因,應密切關注赤道中東太平洋及印度洋這兩個海區的海溫異常現象。(文/郭曉薇 黃雪松)

編輯:郭曉薇

相關焦點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6月1日以來,南方出現6次強降雨過程,截至7月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並超過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資料以來同期最多。葉建春介紹,目前鄱陽湖的部分站點水位超過1998年,長江中下遊幹流主要控制站點的水位低於1998年。
  • 6月,湖南雨量為何破「歷史極值」 - 直播湖南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6月,湖南雨量為何破「歷史極值」 ——氣象專家詳解湖南強降雨天氣過程 記者 周月桂 通訊員 張倩 6月以來,大範圍的暴雨襲擊三湘大地。據省氣候中心統計,6月全省平均降雨量破歷史極值,位居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第一高位,其中6月22日以來的當月最強降雨過程仍在持續,強度指數為歷史第一高值。 專家分析,此輪最強降雨過程,是由北方冷渦與副熱帶高壓持續作用所致。 7月伊始,三湘大地繼續「泡」在大雨中。
  • 南方多地日雨量破極值 長江現2016年第1號洪水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張尼)近日,南方地區連續遭遇強降雨侵襲,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長江也出現2016年第1號洪水。中央氣象臺已連續兩天拉響暴雨橙色預警,國家防總也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Ⅲ級,多部門正嚴陣以待,應對極端降雨天氣。
  • 破極值!大數據復盤2020年梅雨季
    入梅早 出梅晚 超長版梅雨季尚未結束2020年第一場梅雨比以往來得都偏早。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顯示,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在6月1日、6月9日和6月10日先後入梅,分別比常年偏早7天、5天和11天。目前江南區已經在7月11日出梅,梅雨期長度為40天,較常年偏長10天。
  • 破極值!大數據解讀2020年梅雨季
    入梅早 出梅晚 超長版梅雨季尚未結束2020年第一場梅雨比以往來的都偏早。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顯示,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在6月1日、6月9日和6月10日先後入梅,分別比常年偏早7天、5天和11天。目前江南區已經在7月11日出梅,梅雨期長度為40天,較常年偏長10天。
  • 昨夜今晨濟南普降大雨 刷新1962年以來濟南11月降水量極值
    昨夜今晨濟南普降大雨 刷新1962年以來濟南11月降水量極值預報中的大雨、局部暴雨赴約了!17日午間,濟南迎來零星小雨,基本上保持著舒緩的節奏,直到17日24:00,全市降雨量為中雨。濟南時報 王鋒攝昨夜今晨的雨,刷新了1951年以來濟南11月降水量的歷史極值,上一輪紀錄出現在1962年11月19日,濟南市區曾降下32.5毫米大雨。濟南時報 王鋒攝雨會下到何時?
  • 合肥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 日降雨量或將突破歷史極值
    合肥市氣象臺2020年07月18日11時41分變更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未來3小時市區大部分地區、肥東、肥西、廬江、巢湖仍有明顯降雨,部分地區降雨量將達50毫米,請注意防範城市內澇!合肥18日日降雨量、梅雨量雙雙刷新紀錄,日降雨量可能將突破歷史極值!1、今日(18日)降雨量位列歷史第二,可能突破歷史極值。
  • 7站點刷新有氣象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極值
    強降雨結束後,受強冷空氣的影響,我市接續會出現寒潮天氣。11月19日,記者從市氣象臺獲悉,11月20日,我市的氣溫會降至最低,市區最低氣溫將會降至冰點以下。天氣實況我市大部出現暴雨19日凌晨,影響我市的降雨結束,我市大部出現暴雨,個別地區大暴雨。
  • 2019年山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颱風、高溫、旱澇位居前列
    一、颱風「利奇馬」造成多地降水破極值,洪澇災害嚴重8月10-13日,颱風「利奇馬」北上影響山東,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為有氣象記錄以來山東歷史之最。全省出現罕見大範圍強降雨天氣,平均降水量180.3毫米,青州王墳鎮降水量最大為713.4毫米,臨朐、昌樂等21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魯中、魯南及魯西北東部等地洪澇災害嚴重。
  • 合肥公布梅雨期各地降雨數據 全市平均降雨量233毫米
    今年合肥6月10日入梅,較常年偏早11天,為2012年以來最早,全市梅雨期已達40天,超過歷史平均19天,梅雨期之長位列第5(其中前四位的是1974年53天、1996年49天、1956年47天、1989年43天)。二是梅雨形勢典型。入梅以來,主雨帶在沿淮至沿江一帶南北擺動,全市降雨明顯,各種特徵均顯示今年為典型梅雨年份。
  • 中國氣象局:2019年2月全國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
    2月27日,兩位遊客撐傘遊西湖。連續一個多月來,浙江杭城陰雨朦朧。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中新網2月28日電 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28日透露,2019年2月份全國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2019年2月(1-27日),全國平均氣溫-1.4℃,接近常年同期(-1.8℃)。
  • 2019/2020年冬季全國氣溫歷史同期第五高 為暖冬年份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報導3月1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19/2020年冬季全國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為暖冬年份;全國冬季降水為歷史同期第五多。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全國平均氣溫為-2.25℃,較常年同期(-3.34℃)偏高1.09℃,是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除青藏高原大部氣溫偏低或接近常年同期外,我國其餘大部地區冬季明顯偏暖,其中華北地區西南部、黃淮和江淮的東部、江南南部和東部、華南大部及內蒙古西部、新疆北部等地氣溫偏高2℃以上。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①1月至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2019年1~2月,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其中,雲南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2%,為歷史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氣溫偏高1.6℃,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有24個縣(市)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最大值,元江(31天)、景洪(30天)、元謀(29天)等6縣市連續高溫日數突破歷史極值。長時間溫高雨少導致雲南出現嚴重春夏連旱。
  • 剛剛,2018年東陽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秋冬雨(雪)日之多破歷史...
    快跟著小布一起去看看~~~2018年,東陽市年平均氣溫持續偏高,年降雨量接近常年但時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時數略偏少。年內雨雪冰凍、春季霜凍、強對流、高溫、颱風等災害性天氣給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 2017年5月7日未來十天全國天氣預報:南方將多降雨過程 北方弱冷...
    過去十天,我國黃淮及其以北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2~4℃;29日,華北東部、東北南部的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5月3-6日,受冷空氣和氣旋的影響,北方大部地區出現5~7級風、陣風8~9級。南疆盆地、內蒙古、西北地區、東北地區西部、華北、黃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出現了揚沙或浮塵天氣,其中,內蒙古西部、黑龍江西部的部分地區出現沙塵暴。
  • 中國氣象局:今年春季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降水量偏多
    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數據顯示,與往年相比,2019年春季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平均降水量也較常年同期(143.7毫米)偏多3.5%,為148.7毫米。數據顯示,2019年春季,全國平均氣溫11.5℃,較常年同期(10.4℃)偏高1.1℃,其中東北、華北大部、黃淮、江淮、江漢北部、江南東北部及新疆、甘肅、寧夏、雲南、海南等地偏高1~2℃,局地偏高2℃以上。海南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最高,雲南為次高。
  • 6月全國平均降雨量112.7毫米!今年雨量會超過1998年洪水嗎?
    我們下面來重點看看我國的天氣情況,暴雨預警如今已經發布起來了,根據7月4日18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數據顯示,12省市有明顯的大到暴雨出現,其中湖北西南部和東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重慶東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 12省份經歷最暖12月 全國平均氣溫系歷史同期最高
    日電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今日介紹2016年1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時表示,1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12月1日—28日,全國平均氣溫為-0.3℃,比常年同期(-2.9℃)偏高2.6℃,為歷史同期最高。  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辦2017年1月新聞發布會,發布2017年元旦假期天氣、2016全年天氣氣候盤點等內容。  就2016年12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李明媚介紹,12月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
  • 2020年5月26日:未來十天全國天氣預報
    過去十天,除了華北北部、東北地區中南部和西藏東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偏低1~2℃,全國其他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3℃;四川盆地東部、黃淮西部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超過歷史同期極值。二、未來十天江南華南降雨偏多 華北東北多陣雨未來10天(5月26日至6月4日),江南、華南以及西南部分地區的累計降雨量有40~80毫米,部分地區有100~150毫米,江南北部、華南北部局地超過200毫米,西南地區東部、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累計雨量將偏多4~8成;華北東部、東北地區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25毫米,局地有30
  • 濟南整個降水過程突破69年來11月份歷史極值
    據濟南市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11月17日08時至18日16時全市平均降水量47毫米,其中平陰孝直最大77毫米。市區平均降水量34.1毫米,分水嶺最大41.5毫米。歷城36.6毫米、長清48毫米、章丘37.5毫米、濟陽42.4毫米、萊蕪56毫米、鋼城65.4毫米、平陰62.4毫米、商河46.9毫米、南山40.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