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2020-12-22 中國氣象局

1月至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

2019年1~2月,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普遍偏多5成至1倍,局地偏多2倍,浙江、江西降水量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江淮南部、江南、華南北部及貴州東南部降水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8~12天,日照時數偏少5成以上,蘇皖鄂浙滬5省(市)日照時數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持續陰雨寡照天氣對南方地區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電力供應、人體健康等造成一定影響。

2月中旬北方降雪覆蓋七分之一國土面積

2019年2月中旬,北方地區出現冬季範圍最大的降雪過程,近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出現降雪。華北、黃淮、內蒙古中東部等地出現1~6釐米積雪,北京懷柔、河南焦作等地最大積雪深度達10~13釐米。青海玉樹州、果洛州等地冬季多次出現降雪過程,瑪多縣最大積雪深度達22釐米,雜多縣最大積雪深度達19釐米,發生雪災。當地政府啟動應急預案,調動多方力量進行救援。大雪造成青海省玉樹、海西、果洛三州13.1萬人受災,100餘萬頭(只)牲畜覓食困難,死亡牲畜2萬多頭(只)。

7月初遼寧開原遭遇罕見強龍捲襲擊

2019年7月3日17時至18時,遼寧省開原市西部出現罕見強龍捲天氣,最大強度達四級(相當於EF4,最大風速大於74米/秒)。強龍捲所經之處部分房屋倒塌,大樹和電線桿折斷,小汽車被拋到空中,造成一定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嚴重。

雲南溫高雨少 遭受嚴重春夏連旱

2019年3~6月,西南南部、華北東部和南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降水量偏少3~8成。溫高雨少導致上述大部地區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森林火險等級偏高,北京、河北、山西、四川、雲南等地相繼發生森林火災。其中,雲南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2%,為歷史同期最少;全省平均氣溫偏高1.6℃,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有24個縣(市)日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歷史最大值,元江(31天)、景洪(30天)、元謀(29天)等6縣市連續高溫日數突破歷史極值。長時間溫高雨少導致雲南出現嚴重春夏連旱。

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

2019年7月21日至11月26日,鄂湘贛蘇皖浙閩7省區域平均降水量為251.1毫米,較常年同期(428.1毫米)偏少4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其中湖北、江西均為1961年以來最少,安徽、福建為第二少。同時,7省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湖北東部偏高2~4℃,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平均氣溫均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長時間雨少溫高導致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乾旱造成部分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江河湖庫水位明顯下降,鄱陽湖水域面積比常年同期偏少5成,提前進入枯水期。

華南出現1961年以來最長前汛期

2019年華南前汛期於3月9日開始,較常年偏早28天,為1961年以來開汛第四早年份;結束於7月26日,偏晚22天;前汛期時間為140天,偏長48天,為1961年以來最長的前汛期。華南前汛期雨量為1084毫米,比常年偏多51%,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年。6月6日至13日,福建、廣東中東部、廣西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普遍有100~250毫米,其中廣西桂林雨量達832毫米。7月3日至10日,華南北部再次出現強降雨過程,累計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福建北部等地有250~400毫米。強降雨及疊加效應導致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遭受洪澇、風雹、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其中廣西、廣東災情較為突出。

華西秋雨期明顯偏長 雨日偏多

華西地區於2019年8月27日進入秋雨期,較常年偏早4天,11月30日結束,偏晚29天,秋雨期明顯偏長;秋雨期累計降水量271.7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4%。華西大部降水日數均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陝西南部、四川中部、重慶西北部等地偏多8天至12天,局地偏多12天以上。受強降雨影響,陝西、四川、重慶、貴州、甘肅等地部分河流水位上漲、農田被淹、城鎮出現嚴重內澇,局地還遭受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⑧ 強降水致水城縣發生 「7·23」 特大山體滑坡

2019年7月1~23日,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雞場鎮坪地村累計雨量288.9毫米,其中19日(49毫米)、20日(37.1毫米)和23日(98毫米)出現三次強降雨過程,連續強降雨導致土壤含水量飽和,致使該地7月23日21時20分發生特大滑坡災害,共造成21幢房屋被埋,數十人傷亡。災害發生後,當地政府立即啟動一級應急響應,緊急組織公安、消防、衛生、氣象等部門聯合開展搶險救援。

⑨ 2019年颱風生成多 登陸少 強度偏弱

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個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生成,較常年(25.5個)偏多3.5個,其中5個登陸我國,較常年(7.2個)偏少2.2個。登陸我國的5個颱風中,除「利奇馬」登陸時達超強颱風級別外,其餘4個為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平均登陸強度為27.4米/秒(10級),明顯低於常年值(30.7米/秒)。另外,秋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6個颱風,佔2019年颱風總生成數的55%,比常年同期(10.8個)偏多5.2個;其中11月生成6個,與1991年11月並列為1949年以來同期最多。

⑩ 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

超強颱風「利奇馬」於2019年8月10日、11日相繼在浙江溫嶺市沿海、山東青島市黃島區登陸,之後一路北上至華北、東北等地。「利奇馬」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第五強颱風,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受其影響,8月9~15日,江南東部、江淮東部、黃淮東部、華北東部、東北東部等地累計降水量有50~250毫米,浙江和山東局地超過400毫米;有46縣(市)日降水量達極端事件標準,其中19縣(市)突破歷史極值;溫嶺局地風力超過17級。由於風雨強度大,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相關焦點

  • 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月3日,「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嚴重伏秋連旱」等事件入選「2019年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當日,在中國氣象局2020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宣布了「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據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
  • 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梁科報導 1月3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7-8月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活動由中國氣象局主辦,國家氣候中心承辦,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等單位參與。
  • 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 看看2019年你都經歷了哪些
    中國日報1月3日電(記者 程思) 1月3日,中國氣象局公布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1-2月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和「7-8月印度等國持續強降雨引發嚴重洪澇災害」等事件分別被評選為2019年度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哪件給你印象最深?
    1月3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19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超強颱風『利奇馬』嚴重影響華東地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8月亞馬孫地區遭遇森林大火」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內附中獎名單)
    中國天氣網訊 12月28日下午,在中國氣象局2019年1月新聞發布會上,「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山竹』強勢登陸粵港澳大灣區」和「超強颱風『山竹』重創菲律賓」分別成為2018年度最受公眾關注的國內外天氣氣候事件。
  • 2019年象山氣候公報出爐,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大盤點!
    2019年已經成為過去,翻開天氣舞臺的篇章,回顧去年象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連陰雨、冰雹、梅雨倒槽、大暴雨、超強颱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2019年象山天氣氣候整體概況2019年度我縣氣溫偏高,降水量和降水日數較常年偏多,日照時數較常年偏少。年內主要氣象災害有低溫雨雪冰凍、連陰雨、颱風、暴雨、冰雹強對流、輕度乾旱等。2019年氣候季節除秋季外均比常年偏早,冬、春、夏季分別比常年早15天、14天和22天,秋季則比常年晚6天。
  • 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揭曉!你對哪件印象最深?
    12月31日,在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長江中下遊等地梅雨期及梅雨量均為歷史之最」等獲評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厄爾尼諾與拉尼娜前赴後繼 加劇氣候異常不確定性」等獲評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發布」2019大連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
    >大連氣候2019「年終總結」1月7日,大連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19年氣候公報新聞發布會,大連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對2019年大連市氣候的相關情況作了介紹與解讀。2019大連氣候狀況綜述2019年大連市氣候特點:◎ 氣溫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時數、大風和大霧日數均偏少;◎ 氣候條件極端性明顯,乾旱、暴雨、冰雹等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和城市運行造成了一定影響
  • 亞馬遜森林大火入選「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中新網北京1月3日電 (杜佳卉 王慶凱)中國氣象局3日公布了「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5月美國遭受逾500次龍捲風襲擊」 「6月高溫熱浪席捲歐洲和美國西部」等入選。當地時間2019年9月4日,巴西馬託格羅索州南烏尼奧多市,亞馬遜森林火災持續延燒,消防員進行滅火作業。
  • 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發布甘肅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發布甘肅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1月10日,記者從蘭州區域氣候中心獲悉,該中心日前發布了甘肅省2020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其中,2020年8月,暴雨連續侵襲隴東南,引發山洪泥石流災害事件,成為居首位的「壞消息」。
  • 2019年山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颱風、高溫、旱澇位居前列
    1月8日,山東省氣候中心發布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颱風「利奇馬」、夏季高溫少雨、半島持續乾旱等入圍。全省出現罕見大範圍強降雨天氣,平均降水量180.3毫米,青州王墳鎮降水量最大為713.4毫米,臨朐、昌樂等21縣(市)日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魯中、魯南及魯西北東部等地洪澇災害嚴重。
  • 2019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② 1月上半月強暴風雪襲擊歐洲多國  2019年1月6-13日,歐洲多國出現強暴風雪天氣,惡劣天氣導致空中交通、陸路交通嚴重受阻,部分地區學校停課、供電中斷,還引發交通事故致21人死亡。  ③ 5月美國遭受逾500次龍捲風襲擊  2019年5月,美國記錄到大約555次龍捲風,為1991-2010年同期(276次)的兩倍,是2011年以來龍捲最活躍的一個月。23日,猛烈龍捲風橫掃密蘇裡州,造成至少3人死亡。
  • 2018東陽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
    2019-01-22 17:24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河南十大氣候事件 全省氣溫明顯偏高,這兩項數據正常
    2018接近尾聲,12月28日下午,河南省氣象局發布2018年河南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據介紹,截至12月27日,全省氣溫明顯偏高,降水、日照正常。延伸閱讀2018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沙塵暴襲擊北方PM10濃度飆升入選今天下午,中國氣象局揭曉了「2018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結果揭曉,「『山竹』強勢登陸粵港澳大灣區」和「超強颱風『山竹』重創菲律賓」分別成為2018年度最受公眾關注的國內外天氣氣候事件。
  • 盤點河南2017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霧霾影響最大排第一
    映象網訊(記者 秦雯 文/圖)霧霾、暴雨、龍捲風……12月29日,河南省氣象局公布了2017年河南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其中年初冬春霧、霾排第一,秋季連陰雨排第二。新聞通報會現場據了解,2017年全省氣溫偏高,降水、日照正常。
  • 剛剛,2018年東陽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出爐!秋冬雨(雪)日之多破歷史...
    天TIAN QI氣2019.1.22今天下午,東陽市氣象局發布了2018年東陽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快跟著小布一起去看看~~~2018年,東陽市年平均氣溫持續偏高,年降雨量接近常年但時空分布不均,年日照時數略偏少。年內雨雪冰凍、春季霜凍、強對流、高溫、颱風等災害性天氣給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 盤錦:2019年重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年平均氣溫平歷史極值
    2019年度盤錦地區主要氣候特點為平均氣溫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時數接近常年。年內主要天氣、氣候事件有暴雨、高溫、寒潮、大風、大霧、冰雹等。年內共出現4次局地暴雨和4次區域性暴雨,暴雨次數較常年同期偏多。
  • 濟南2015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盤點:首發霾紅色預警
    魯網1月6日訊(記者 羅燕)濟南市氣象臺昨日發布2015年濟南市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記者獲悉,2015年入秋以來,霧霾天氣頻繁出現。針對霧霾天氣,濟南市氣象臺共發布霧霾預警信號22期,其中,23日20時20分首次發布霾紅色預警信號。
  • 2016河南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公布 豫北雨災在列
    人民網鄭州12月30日電 (石國慶)30日,經過氣象專家篩選和網上公眾投票,河南省氣象局通報2016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分別是: 1.「7.19」罕見特大暴雨襲擊豫北,林州創「75.8」以來全省日降水量極值 7月19~20日,全省出現今年汛期最強降水過程,大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安陽市出現罕見特大暴雨,安陽全市平均降水量為198.5
  • 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15年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莫三比克、多米尼加和馬拉威,其次是印度、萬那杜和緬甸,中國排在第23位;而在1996年至2015年間,宏都拉斯、緬甸和海地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其次是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孟加拉國,中國排在第3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