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110嗎,我要報警
我被兒子用金箍棒打傷了
快來評評理!
近日
這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在湖南長沙
9月14日
湖南長沙的張先生向警方報案說
在批評和教育他12歲的兒子軒軒時
他的兒子用如意金箍棒「當頭一棒」
打傷了他的眼睛
軒軒向在場的警察解釋說
他不是故意的
他在聽父親講話的時候
不小心按下了金箍棒的開關
那根金箍棒立刻伸了出來
擊中了他的父親
網友看後調侃
「現實中的坑爹」
也有網友支持父親報警
覺得「這種教育行為,挺好」
還有網友覺得父親太脆弱
表示「就這?這就崩潰?」
覺得父親行為「浪費警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
但天性是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的,
培養孩子的教養不僅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
更需要家庭的薰陶、家長的悉心引導。
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
平時遇到孩子一直調皮做錯事這樣的情況家長們忍無可忍,這時候不妨不要憋氣,而是正確發洩,可以參考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對事不對人
我們應該就一件事情,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批評孩子做得不對。但絕不能因此對孩子的人格和品性進行評價,比如說孩子很笨、很傻、很壞之類。
2)不翻舊帳不牽扯
對孩子發脾氣,不要翻舊帳也不要牽扯其他事情。比如孩子撒謊了,我們對批評他撒謊這件事就好了,不要批評他昨天打了小朋友。
發脾氣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改正缺點,或杜絕下次再做同樣的錯事。
如果翻舊帳並牽扯多個方面,會讓孩子分不清重點,並降低對自己的評價,喪失改正缺點的信心,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3)不要得理不饒人
對孩子發脾氣,重點在於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把孩子當作我們的出氣筒。
大聲吼叫只會讓孩子陷入恐慌,從而忽略了事情本身的是非對錯。
凡事要適可而止,對孩子發脾氣更是如此。絕不能不依不饒沒完沒了,否則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你的話。
4)不頻繁發脾氣
偶爾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下決心改正。如果總是發脾氣,孩子就習以為常了。
頻繁發脾氣的媽媽,簡直是孩子的災難。
5)不當著外人面前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面子」,儘量不要在外人面前朝孩子發脾氣,否則孩子會惱羞成怒。
當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怒」上時,就會看不清問題所在,這就適得其反了。
會發脾氣的媽媽,是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態度、真實親切的媽媽!
6)允許孩子發脾氣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脾氣」絕不是偶然發生的,它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還不能成熟的處理這種感受,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允許憤怒的發生」,而不是試圖「暫停掉這種感受」。
對孩子說「感到生氣沒關係」、「可以哭一會兒」,而不是說「你不應該生氣」。
我在網上看到一位爸爸堪稱教科書般的案例,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小女孩因為生氣,憋得滿臉通紅,身體也緊繃著。她的對面爸爸半蹲著,正耐心地用溫柔的話語不停地安撫著小女孩。
整個過程,爸爸沒有因為孩子生氣而批評她,也沒有一味哄著孩子,而是以和朋友交談的方式,溫和而耐心地和孩子溝通。
7)非暴力溝通4步驟
不管是自己還是和孩子發脾氣時,可以客觀地觀察自己和孩子為什麼而生氣、分析感受、儘可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溝通中請求對方的幫助。
總的來說,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的是:大人有脾氣很正常,孩子有脾氣也很正常。關鍵是我們生氣是事出有因,是對事不對人,而不是無緣無故,不分青紅皂白,沒有輕重的暴力和逃避。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愛,
而不是傷害,
發脾氣的爸爸媽媽
也會得到孩子的愛和理解。
如果你想了解
最新教育資訊
楚才競賽相關詳情
小記者精彩活動
歡迎加入楚才小記者群
喜歡楚才競賽
就給我們加上星標吧
操作很簡單▼
來源丨整合自網絡 編輯 | 劉昊潔 校對 | 陳禮平 統籌 | 舒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