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孩考上北大,卻被熱搜群嘲

2020-09-03 新家庭教育

高考676分,湖南省文科排名第四,卻被無數人指責,這也許是鍾芳蓉萬萬沒想到的。


她是留守兒童,一歲時父母外出打工,鍾芳蓉便跟著爺爺奶奶長大。


六年級住校,一個月回家一次,直到高考,父親也只去過學校四五次。



即便人生的開頭沒有拿到好的劇本,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她依然靠讀書改寫了命運,走出大山。


可這個優秀的女孩的一個決定,卻讓網友們炸了鍋:


她報考了北大的考古系。



在網友看來,農村出身的鐘芳蓉實在不該挑一個沒有「錢」途 的專業:


考古有什麼用,沒出息!


老師們都失望了,註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


對錢看淡是什麼意思,誰不喜歡錢,你爸可是農民工哦!你應該承擔起對家族的責任,改善家庭生活的責任!


到就業的時候就哭了,分分鐘教你做人。



挺諷刺的。


我們一邊痛斥流量明星當道,宣稱科學家才是最該追隨的「精神偶像」,卻又一邊嘲諷想要去做科研工作的孩子。


我們唾棄著別人身上虛榮的銅臭味的同時,卻又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長在錢眼裡,只做關乎錢途的「有用」之事。


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好在,面對網絡上紛紛擾擾的爭議和質疑,鍾芳蓉依然不改初心:


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希望能追隨樊錦詩先生的腳步,選擇為考古獻身,也希望找到心靈的歸處。



而鍾芳蓉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得知女兒想報考考古專業後,他特意去詢問了村裡的大學生,別人都說這個專業很冷門,就業狹窄賺錢少。但他想了又想,覺得孩子如果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於是,他毅然支持女兒的決定,成為她堅實的後盾。


這對父女——

一個知曉自己所愛,為夢想奮不顧身;

一個堅定支持,給予孩子向前的力量。


而一個滿懷熱忱的孩子,你要相信,她的未來一定不會差。


一個人的價值,更是無法簡單粗暴地用金錢來衡量的。

不要輕易指點別人的人生


知乎上曾有這麼一個提問:有哪些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行為?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好為人師。


前段時間,62歲的舞蹈家楊麗萍在抖音上發了一段視頻分享生活。


視頻裡的她優雅知性,可評論區的最高贊評論卻是:


「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難道還能保護30歲樣子。


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可怕的是,這條評論被點讚了上萬次。



就這樣,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擁有極高舞蹈成就的藝術家楊麗萍,因為沒生孩子,淪為了大眾口中最失敗的女人。


何其可笑?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最該克制的,是自己想要指點別人的欲望。別拿自己的經驗,去指點別人的人生。



正如楊麗萍所說:


人都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但你的精神是年輕的,你的氣息是美好的,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味道。只要自己認為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尊重差異,學會不打擾別人的幸福,可以發自己的光,但不要吹滅別人的燈。


愛你所愛,聽從內心的聲音

選報志願時,僅憑當下的熱度去賭明天的前程,這樣「功利」的選擇,往往是刻舟求劍。


畢竟80年代最吃香的中文、歷史等人文學科,早就沒了昔日的光環;十幾年前被貿易潮催生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如今霸佔「十大最沒用專業」之首;即便是過去公認最為穩定的鐵飯碗,現在也在面臨轉型。


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也許四年後,一個「熱門行業」的紅利周期就過去了,畢業就失業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對於每個人來說,真正應該做的是,找到自己的熱愛,勇往直前。


如果你由衷熱愛一件事,就算這個世界上沒有路,你也會走出一條路。



人活一世,過客眾多,知己寥寥,實在不必在意別人的評論,不必活成別人嘴裡的樣子。


永遠別著急否定自己,永遠別質疑自己擁抱幸福的能力。


不輕易把命運交給別人,才能擁有掌控自己命運的力量。



好運,只垂青有準備的人


前段時間,TVB演員馬浚偉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近況: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通過了,好開心啊!」



很難想像,在人心浮躁的時代,這個已經49歲的男人還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馬浚偉並非無名之輩。


他以歌手出道,因出演《鹿鼎記》等電視劇成為當紅小生,他完全有資本靠著年輕時攢下的名氣繼續行走在演藝圈。


可少年時沒有讀書的機會,始終是他心中的遺憾。


成名後,他沒有沉醉於紙醉金迷中。


因為興趣,他去學了咖啡師課程,後來創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入讀北大後,每天早上七點,他都準時出現在學院。


幾萬字的論文,他從未拖延,圖書館裡總能看到他查閱資料的身影。


他總是是一邊拍戲,一邊學習,在高強度的壓力下最終完成了16個模塊的所有課程。


在結束北大的學習後,他也絲毫不鬆懈,繼續攻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的兩年課程。



有人問他:「為何做那麼多事,是不是發神經?」


馬浚偉只說:


「只是想彌補和追回小時候因家庭、生計而被迫擱淺的夢想。」


人生不是坐著等待,好運就會從天而降。


所謂成功,就是在別人都放棄的時候,自己多堅持了一會兒。


那些到達彼岸的人,並不是運氣有多好。而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付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努力。


人這一生怎樣活著才算圓滿?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自己的路,沒有人替我們走。人活一口氣,別過成「差不多就行」。


願你執著不盲目,活出本真。


願你坦蕩從容,不被世俗侵擾。


願你篤定向前,在平凡的世界裡,發出自己的熱。


總有一天,會有人看到你的光。


(內容整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考上北大留守女孩被罵上熱搜!當事人回應:我覺得喜歡就夠了
    01 留守女孩成全市驕傲坐在記者對面的鐘芳蓉,身著一襲白裙,戴著黑框眼鏡,看上去內向、文靜,甚至有點不苟言笑。只有聊起感興趣的考古、動漫話題時,她才會偶爾露出靦腆的笑容。7月23日中午,在鍾芳蓉就讀的耒陽市正源學校裡,老師們圍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已經炸開了鍋,歡呼聲、尖叫聲響徹整棟大樓。
  • 「報北大考古女生」再上熱搜:什麼天才,一個早熟的留守女孩罷了
    01因專業被罵上熱搜的留守女孩多少人還記得前段時間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孩鍾芳蓉。所謂「寒門難出貴子」,出身湖南貧困農村的鐘芳蓉在高考中,以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被北大考古專業錄取,這件事被媒體報導出來後,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 "留守女孩"鍾芳蓉考上北大:她的"幸運"可以複製嗎?
    還記得高考放榜時因為報考北大考古專業而登上熱搜的鐘芳蓉嗎?據媒體報導,鍾芳蓉家住湖南耒陽,父母常年在外務工,一年幾乎只能見一次面,是典型的留守女孩。很多網友認為,鍾芳蓉能以高分考入最高學府是非常勵志的,稱得上是最強逆襲!
  • 「留守女孩」鍾芳蓉考上北大:不是逆襲,是順理成章
    據媒體報導,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以676分考上北大考古專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人們比較集中的關注點是,她作為留守女孩能高分考入最高學府,是一個貧寒學子逆襲的典型案例。她一定吃了不少苦頭,一定有很多勵志的故事,一定有超常的天賦。這一切皆因為「留守女孩」這個標籤。凡是帶過留守兒童的老師都知道,這些孩子是最難教的。他們因為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又被爺爺奶奶過分寵溺放縱,人格上帶有一些缺失,或自卑,或自閉,或暴力,或頑劣,很難與人溝通,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 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被噴事件,告訴我們3個殘酷的職場真相
    這不湖南末陽的留守女孩鍾芳容,因考出676的高分,成為了全村人的驕傲還上了熱搜。據說,出成績晚上,50多位老師一起到女孩家慶祝。女孩的優秀、獨立獲得了網友們稱讚。後來,網絡報導女孩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於是,評論開始「酸起來」。
  • 湖南留守女孩考上北大選擇考古專業 同學:全力支持她
    今年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取676分的優異成績備受關注,為了慶祝她得高分,村子裡還放了鞭炮慶祝,學校老師也前往她的家中祝賀然而就在我們為這位女孩讚賞時,關於她報考的專業又被熱議起來。但是不少網友都對她選擇的專業表示不解,甚至佔據了微博熱搜前幾。不少網友認為,考古專業是非常冷門的專業,未來就業面非常狹窄,只能做考古、科研、教學等工作,一旦選了這個專業並做本行的話,想要賺大錢當大官大富大貴基本是不可能了,即使是北大畢業也是這樣的。
  • 留守女孩高分志願選冷門專業,熱搜結果成考古圈「團寵」
    考古就是證明那些沒在歷史上留名的人一樣曾經活過近日,湖南女孩鍾芳蓉以文科家境不好的留守兒童,考出了全省第四的好成績,清北的專業可以隨意挑選,鍾芳蓉卻沒有選擇那些將來能掙大錢的專業,而是選了一個沒有「錢途」的考古專業,引來了人們熱議。不少網友對這個女生的選擇十分疑惑:好不容易考上北大,自己又不是「富二代」,為什麼選擇一個極其冷門又不賺錢的考古專業?8月2日,鍾芳蓉發布微博回應網友的關注。
  • 留守女孩676分報讀北大考古系遭群嘲:窮人憑什麼不配談夢想?
    01676分報考北大考古系,卻遭到群嘲前幾天刷微博,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全省第四的好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得知消息後,母校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開心得放鞭炮慶祝,鄉親們在祠堂為她祝福。普天同慶!
  • 留守女孩報讀北大考古系遭群嘲:窮人憑什麼不配談夢想?
    ▷1◁676分報考北大考古系卻遭到群嘲前幾天刷微博,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湖南的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全省第四的好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頻頻上熱搜後,網友關注的重點從傲人成績變成了「留守」和「北大考古系」。許多網友覺得,喜歡歷史可以,但不要作為擇業方向。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專業,該不該惋惜?
    也許你還有印象,就在8月初各大高校發放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一個叫鍾芳蓉的女孩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衝上了微博熱搜。可這件事的重點,並不是她文科676分的奮鬥經歷,而是她以「留守兒童」的身份,考上北大,並選擇了「不掙錢的」考古專業。
  • 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北大回應:學習,因熱愛而變得更美好
    作者:spirit(爸媽進化論主筆)近日,一系列微博熱搜因「留守女生」展開。在無數網友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時,又一則關於「留守女孩」的新聞衝上了熱搜。留守女孩考上北大選擇了考古專業。看到這裡,網友眾說紛紜,但大多都是在表示留守女孩選錯專業,不好就業等問題。
  •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專業成熱搜:喜歡歷史,堅守夢想,看淡金錢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今年考出了文科676的高分,位列全省第四。自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爸爸媽媽外出打工,六年級起進入寄宿學校獨自面對學習,一月回家一次。而且小鍾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嚮往北大考古專業正是受到了該學院前輩樊錦詩先生的影響。
  • 湖南留守女孩考上北大,農村小夥上清華前工地搬磚,讓你感動嗎?
    一、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作為湖南人,我是對湖南農村是了解的。而是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大,說實話,留守孩子成長是受很大影響的,因為爺爺奶奶年紀大,文化水平不高,教育理念過時,對孫輩可能只會保證他們能吃好穿曖就行,根據不太管孩子學習怎麼樣的。因此非常多的湖南農村孩子學習成績非常不好,考上高中的比例不高,最終結果是要麼去職業學校學習,要麼直接學手藝或也跟父母去打工。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來源:湖南民生網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
  •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熱議 「冷門專業」不是真的「冷」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一方面,有人憂心「頗為冷門的考古專業沒『錢』景,還可能不好就業」;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力挺,並紛紛贈送禮物和鼓勵,使這位留守女孩儼然成為「團寵」。事件回顧湖南留守女孩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被噴沒「錢」途?北大霸氣回復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北京大學微博截圖7月23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消息衝上熱搜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被噴沒「錢」途?
    7月23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沒想到卻因為女孩打算報考冷門的北大考古專業,被網友群嘲登上熱搜。消息衝上熱搜後,網上卻出現一種聲音:考古專業冷門,還可能找不到工作......
  •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
    #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 7月30日,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成績,被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受到千萬網友祝福。考古不差的 更何況是北大考古 恰恰因為不熱門 所以根本不愁未來的工作 雖然不能賺大錢 但絕對是體面的工作。
  • 留守女孩 676 分報考北大考古系:敢於選擇,也要敢於面對未來
    我隨口問了下我家小U,你想報考什麼學校,清華北大人大,你選一個?他想了想說,清華吧。他之所以知道清華是因為前些日子我給他分享了幾支清華招生宣傳片,他也聽過人大,那是他媽媽想考沒考上的學校,我經常開玩笑說,如果你考人大我也接著考研,咱們可以當校友。玩笑歸玩笑,從中可以反映了什麼問題呢?
  • 留守女孩高分報北大考古
    ■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 ■考古同行送她的「大禮包」。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7月30日,鍾芳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