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許你還有印象,就在8月初各大高校發放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一個叫鍾芳蓉的女孩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衝上了微博熱搜。可這件事的重點,並不是她文科676分的奮鬥經歷,而是她以「留守兒童」的身份,考上北大,並選擇了「不掙錢的」考古專業。
這本該是一個值得人點讚的勵志故事,網友卻紛紛惋惜,認為對於出身「寒門」的她來說,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讀一個「來錢」的專業來改善家庭未來經濟條件,而不是選擇考古這樣冷門且沒有「錢途」的專業。
難道家庭不富裕的「留守孩子」,就應該為了「錢途」而放棄自己熱愛的專業嗎?
「她是全村的希望」
▼
高考成績出來那天,鍾芳蓉查到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
一瞬間,鍾芳蓉成了「全村的希望」。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
可鍾芳蓉不走尋常路,並沒有選擇當下熱門的專業,而是選擇了考古。
一時間,大量「好心」網友湧現,他們敲著鍵盤,留下一行又一行「過來人」建議。
「以後買不起房,可別怪咱們沒提醒你」
「還是沒有接受過社會的毒打。」
「考這麼高分真浪費了。」
「這個專業沒錢途。」
實際上,北大考古系不算什麼大冷門專業,橫向對比的話,甚至是相當好的選擇。根據最新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北京大學的考古學專業位居全球第十七名,亞洲第一名。
如果有人想學考古,至少在中國大陸範圍內,沒有比北大更好的選擇了。
鍾同學在採訪中也回應道:「我個人特別喜歡(考古專業),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這個簡單直接的回答清晰地表達了她選擇專業的本質和初衷,她就是喜歡。
她說,自己從小就對歷史、文物感興趣。
她說,未來可能去做老師,去博物館,或者走得更遠,進一步深造研究,像自己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一樣,去敦煌做很多喜歡並有意義的事情。
她的父母也相當開明,表示說,孩子把金錢看得比較淡,也支持孩子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
「她是考古界團寵」
▼
就在網友們爭論不一的時候,考古圈正式加入群聊。各官方院所坐不住了,紛紛「翻箱倒櫃」,找出了自家的好物來寵這名幸運女孩。
禮物一波接著一波,這50斤重的禮物,來自半個考古圈。
鍾芳蓉的開箱視頻,更是讓網友們直呼「羨慕」:「考古圈的團寵!」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給她送去口述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並寫信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該不該感到惋惜」
▼
一部分網友認為:鍾芳蓉有選擇自己熱愛專業的權利。即使她身處「寒門」,但仍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會因為外界的聲音而改變自己的初心。
做個獨立能力思考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且有能力去選擇自己想要的,這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實現的終極目標。她小小年紀已經實現了,有什麼可惋惜的?
而另一部分網友認為:鍾芳蓉太天真,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學文科,還是應該現實一點。好不容易考上北大,應該選擇一個熱門專業,也不白白浪費分數。
那麼,你怎麼看呢?
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該不該惋惜?
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