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2020-12-15 騰訊網

導讀:在中西交通史上,蒙元帝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書中,宮崎正勝即從這一點出發,揭示了元朝在貨幣和外貿方面的特點,指出,元朝繼承了宋朝的紙幣傳統, 忽必烈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接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使得中國得以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文/宮崎正勝】

陸地世界的重組始於大草原

遊牧民族土耳其人顛覆了阿拉伯帝國

11 世紀,中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族突厥人控制了阿拉伯帝國,陸地世界出現了新的變化。

10 世紀時,國際貿易的發展,造成了貧富懸殊,再加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愈演愈烈,阿拔斯王朝開始衰退。什葉派便趁機在埃及建立了法蒂瑪王朝,在巴格達建立了白益王朝。

阿拔斯王朝的遜尼派是統治階級,生活富裕。他們從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商人那裡購買了大量的軍事奴隸。這些軍事奴隸主要是中亞遊牧民族突厥人的子弟。遜尼派通過這個方法維持軍事力量和統治。雖然,遜尼派採用突厥傭兵,在提高戰鬥力方面暫時起到了作用。但是,這一措施也為突厥部落依靠軍事力量徵服阿拉伯帝國埋下禍根。

這一變化的開端是突厥人中的塞爾柱部落在全部皈依伊斯蘭教後,出人意料地佔領巴格達。接著,什葉派把哈裡發作為傀儡來控制的同時,建立了白益王朝。最終,塞爾柱部落推翻了白益王朝,從阿拔斯王朝的哈裡發那裡獲得了世俗統治者蘇丹的稱號,塞爾柱帝國( 1037 — 1194 )就此取代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的哈裡發本來打算在軍事上利用突厥人打仗,結果突厥人卻竊取了王朝的統治權,真是世事難料。儘管塞爾柱帝國通過合法手段奪取了阿拉伯帝國在各地的徵稅權,但是突厥部落的習俗與伊斯蘭帝國的習俗不符,突厥人之間不僅爭權奪利,而且無法為富裕的農耕社會帶來穩定的社會秩序。由於突厥部落的互相爭鬥,阿拉伯帝國分裂出的小國在西亞、北非各處紛紛建立。

與此同時,突厥部落從東面的山區入侵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帝國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於是,拜佔庭帝國皇帝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 1088 — 1099 年在位)請求援助。羅馬教皇為了奪回聖地耶路撒冷,組建了十字軍。從 1096 年至 1291 年,羅馬教皇與西歐各國國王斷斷續續派出軍隊進行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東侵 路線圖

亞歐大陸的脊梁在地理學上佔優勢

中亞草原遊牧民的崛起給陸地世界帶來了重大變化。從匈牙利草原到俄羅斯乾草原、蒙古高原直到中國東北平原,東西橫貫8000 公裡的大草原在地理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裡只要出現強大的騎兵部隊,馬上就可以統治乾燥地帶及其周圍地區。大草原是將伊斯蘭世界、中國和俄羅斯聯繫在一起的亞歐大陸的脊梁。而大草原的西部和東部便是突厥人和蒙古人活躍的地區。

蒙古人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稍晚,但他們利用以下三個條件統一了亞歐大陸:

由於遊牧民族突厥人的進攻,伊斯蘭世界陷入一片混亂;

中國東北地區的金徵服了中國的北方,南宋對金稱臣,中國處於混亂的分裂狀態;

烏克蘭人建立的基輔大公國不斷衰落。

最終,蒙古人統一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國家和部落,建立起大帝國,堪稱壯舉。從公元前 3000 年開始,亞歐大陸一直分為農耕社會、遊牧民地區和商人居住的區域,而今終於實現了統一。由於東西方交流的不斷擴大,處於亞歐大陸邊陲的歐洲人對陸地世界的關注不斷增強,對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拓展。在東方,蒙古人將主力部隊留在蒙古高原的同時,派出遠徵軍,經過數次遠徵,建立了蒙古帝國( 1206 — 14 世紀)。蒙古帝國可以說是以蒙古人為核心的各地遊牧部落的聯合體,或稱利益共同體。它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蒙古高原、中原地區、中國東北,稱作元;

伊斯蘭世界,稱作伊兒汗國;

中亞,稱作察哈臺汗國;

俄羅斯,稱作金帳汗國。

通向和平的蒙古帝國之路

有威望的領導人和騎兵部隊是蒙古帝國的強權所在

蒙古帝國以蒙古部落為核心,統一了亞歐大陸的各部落,進而掌握了亞歐大陸的霸權。杉山正明在《蒙古帝國的興亡》中指出:「蒙語中的烏古斯是指部眾、人類團體,這個詞在闡釋蒙古帝國時非常有效。」從這裡我們能看出,烏古斯這個詞中土地、領域的含義較淡,主要是指部落。蒙古帝國的統治者通常稱汗或者大汗,但蒙古帝國是大汗及下屬的多個汗組成的二重結構的多元複合體。

部落的複合體是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實現的。鐵木真幼年喪父,經過長期徵戰,在 40 多歲時統一了蒙古高原。在這一過程中,蒙古人形成了以部落為基礎的集權式戰鬥集團。 1206 年,鐵木真稱汗,即成吉思汗( 1206 — 1227 年在位)。他模仿金朝的軍事制度,制定了千戶百戶制,將蒙古人重新劃分為 95 個千戶。由此可見,遊牧民族中如果出現有威望、有能力的領導人,就可以把眾多部落團結在一起,繼而做大做強。如果再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

兵部隊,就更是如虎添翼。

當時,西夏支配著絲綢之路東部的貿易區,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之後,馬上派出強大的騎兵部隊和具有羌族血統的西夏作戰。與此同時,成吉思汗和統治著中亞西半部、具有突厥血統的花剌子模王國籤訂協定,打算擴大蒙古帝國的貿易區。成吉思汗知道,遊牧民族要想富裕起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護商人,獲取稅收。但是,在西亞地區,他的聲名還不夠顯赫。

因為丟了面子,成吉思汗開始採取行動

即便是今天,在乾燥地帶,權力仍舊是和軍事力量相結合的,即有威望、有威信的統治者的面子比什麼都重要。統治者如果不夠強大的話,家長式的部落統治就無法實現。如土耳其的凱末爾等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面子。蒙古帝國也是一樣,也很重視面子。蒙古帝國建立後採取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建立與中亞的聯繫,但這件事情進展不順,令成吉思汗丟了面子,結果導致成吉思汗開始遠徵。

成吉思汗畫像

1218 年,為了鞏固對乾燥地帶的商業的支配權,成吉思汗向中亞的新興勢力花剌子模國( 1142 — 1231 )派去了由 450 名伊斯蘭商人組成的使節團。使節團讓 500 頭駱駝馱著成吉思汗送給花剌子模國王的禮物前往花剌子模。然而,當成吉思汗派出的使節團抵達訛答剌時,當地的地方長官以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為由殺害了成吉思汗的使節,奪走了成吉思汗送給花剌子模國王的禮物,史稱訛答剌事件。成吉思汗對此提出嚴重抗議,後又再次向花剌子模派出使節,而這次使節團成員竟然被剃掉鬍鬚後趕了回來。要知道,在乾燥地帶的國家,被剃掉鬍鬚是最大的恥辱。

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並一雪前恥,成吉思汗不得不派出遠徵軍。也就是說,訛答剌地方長官的行為成為蒙古人稱霸亞歐大陸的導火索。 1221 年,蒙古軍隊滅亡了花剌子模王國。成吉思汗在1227 年滅亡西夏後不久去世,可以說是在完成了對中亞大草原和絲綢之路的控制後,成吉思汗的生命才走向終點。之後,蒙古人從草原上派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徵服了伊斯蘭世界的東部、中國、俄羅斯,統一了乾燥地帶,建立了大帝國。

在第四代蒙古大汗之前蒙古軍隊將伊斯蘭勢力驅逐出歐亞大陸

蒙古部落分階段一步步徵服了阿拔斯王朝、金、北面的俄羅斯,分別在上述地區建立了以蒙古人為中心的政權。大草原將伊斯蘭世界、中國、俄羅斯聯繫在一起。可見,蒙古人充分發揮了大草原在地緣政治上的有利地位。第二代蒙古大汗窩闊臺汗徵服了俄羅斯的基輔大公國和中國北部的金,把蒙古帝國的統治範圍擴展至亞歐大陸。蒙古人在蒙古高原上修建了新首都哈拉和林,在大草原上每隔約 40 公裡設立一個驛站,制定了驛站制度,以加強蒙古高原和西部的東歐草原的聯繫。由此,蒙古大汗的特使一晝夜便可以在大草原上行進 450 公裡。

第四代蒙古大汗蒙哥( 1251 — 1259 年在位)徹底摧毀了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達後,把北非以外的阿拉伯世界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中。這以後,阿拉伯人統治下的和平時代結束了,蒙古人統治下的和平時代開始了。據阿拉伯史學家說,在巴格達淪陷之際,蒙古人對巴格達市民進行了長達 7 天的掠殺。此後,伊斯蘭世界的中心轉移到埃及的開羅。

忽必烈連接歐亞

蒙古帝國轉型為軍事帝國、商業帝國

和阿拉伯帝國一樣,蒙古帝國統治著亞歐大陸的各民族、各部落。為了保持穩定,蒙古帝國也從軍事帝國轉型為商業帝國。當時蒙古人雖將人口分為四等,但是,蒙古人在評價人時重視的不是民族出身,而是才華、能力。正是靠著這個,蒙古人才建立了地跨亞歐的大帝國。

第五代蒙古大汗忽必烈( 1260 — 1294 年在位)統治時期,威尼斯商人被歸於色目人,即二等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為官 17 年,後來在《東方見聞錄》(即《馬可 波羅行紀》)中就蒙古帝國為了有效統治處於乾燥地帶的歐亞大陸而設立的驛站制度做了如下說明:「從元朝首都大都(今天的北京)修建出很多道路,通往沙漠等地區。蒙古大汗的使者從大都出發,沿著這些大道往前行進,每隔 40 公裡,就能夠到達一個驛站。每個驛站都建有又大又豪華的驛館,這是供大汗的使者休息的地方。房間裡的床上有絲質的被褥,非常奢華。除此之外,使者需要的重要東西應有盡有。驛站裡還飼養著 400 多匹馬,是為大汗的使者準備的。而且,有時候使者們要疾馳在沒有道路、荒無人煙的山區。即便是在這種地方,蒙古大汗都設了驛站。這些驛站裡既有館舍也有馬匹和馬具——其他的驛站有什麼,這裡也有什麼。」

忽必烈於 1279 年滅了南宋,將整個中國納入蒙古帝國的版圖。此前,他已按照中國的習慣,於 1271 年將國號定為元。忽必烈在歐亞大陸將「草原之路」和「海洋之路」連接在一起,並以伊兒汗國的大不裡士(今伊朗)和元朝的大都為中心,構築了亞洲的環形交通貿易網。之後的清王朝是以蒙古帝國為模板建立起以東亞為中心的大帝國。在當今世界,僅有陸地霸權是不夠的,甚至海洋霸權的時代也已經成為過去,正值空域霸權的時代。

「陸地」的貨幣是銀子,而元朝使用紙幣

穆斯林商人和蒙古帝國的關係是公平交換,「有所予有所取」。如果要把部落和城市、農村結合在一起,商人的作用必不可少。蒙古人巧妙地利用了穆斯林商人、猶太商人和中國商人。通過給予商人一定的權利,實現了乾燥地帶貿易區的一體化。同時,銀幣成為通用貨幣。不過,蒙古人在中原地區只流通紙幣,他們把從中原地區收集的大量白銀運到白銀極端匱乏的伊斯蘭世界,獲得了大量利潤。就這樣,亞歐大陸的經濟實現了一體化。

忽必烈禁止使用銅錢,規定統一使用紙幣。紙張廉價,能夠隨心所欲地印鈔票,蒙古人得以通過合法手段進行掠奪。有趣的是,西亞的伊兒汗國白銀匱乏,也想模仿元朝的做法,流通紙幣,甚至還從元朝請來印鈔的工匠。但是,由於商人強烈反對,紙幣的發行以失敗告終。

在蒙古帝國時期,連接印度洋和中國南海的季風航路經臺灣海峽延伸到東海、黃海、渤海。位于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小島上的港口荷姆茲,以及中國福建省的泉州是當時的中心港口。在海上,中國商人和印度商人活動範圍的分界線是印度南部的科倫港。在西面,穆斯林商人利用小型帆船,活躍在印度洋上。在東面,中國商人利用中國式帆船活躍在東南亞和南海海域。

元為了養活大都龐大的人口,必須從江南的魚米之鄉,即杭州等地運來大量大米。另外,還要從印度洋、東南亞運來香料、香木等物。這條航線和運輸糧食的航線在大都重合,重合點就在大都中心位置的積水潭(意思是將所有的水源集中在一起形成的湖)。這是一個巨大的港口,在這裡奢侈品和糧食交易非常活躍。

東南亞和印度的大量物產運到泉州。這些物產和江南的大米及其他糧食一起通過東海、黃海、渤海的航線運到直沽(今天的天津),再沿著白河逆流而上抵達通州,從通州再順著大運河通惠河航行 50 公裡,來到積水潭。通惠河上每隔 5.5 公裡建一個水閘,共建有 14 個水閘。

元朝時期,中國為什麼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唐朝( 618 — 907 )在經歷安史之亂( 755 — 763 )後,各地藩鎮割據現象嚴重,均田制(國家將農田分配給農民,農民將收穫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到一定年限後國家收回農田的制度)土崩瓦解,政府只能依靠對江南的鹽等課稅維持收入。

政治的混亂也導致租庸調的實物稅徵收困難,於是唐朝政府開始通過兩稅法徵收銅錢。這一變化使商品經濟和貨幣經濟都得到了發展。

但銅錢不便於大量運輸,各地的節度使也禁止銅錢外流。為了不被節度使和強盜發現,當時的商人開發出了一種既安全又便捷的匯款技術。

這個技術就是被稱為「飛錢」的匯款票據。唐朝商人在各大城市和商品作物的產地建立起商業網絡,可以在大城市中用貨幣換取一種名為「牌」的貨幣兌換證明,到了其他城市之後將「牌」交給指定的對象就可以換取貨幣,而提供貨幣兌換服務的人則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飛錢」最早只在民間的商人之間流行,後來官方也意識到「飛錢」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於是在租稅和專賣收益的匯款中也採用了這種方法。

從唐朝末年到北宋末年( 960 — 1127 ),長江以南地區得到了持續開發,中國的經濟中心從小麥產地轉移到產量高出小麥幾十倍的水稻產地。因此,中國農業社會的規模急劇擴大。據說只要蘇州和杭州的水稻取得豐收,就足夠全中國的百姓食用。

唐朝的首都長安是政治城市,到了夜晚路上就看不到行人了。而北宋的首都開封是經濟城市,晚上直到凌晨 2 點仍然有夜市開放,行人也絡繹不絕。到了早晨 4 點,商販們便又開始新一天的商業活動。

《清明上河圖》(局部)

隨著主要糧食作物從小麥轉變為產量更高的水稻,中國的經濟規模也隨之擴張,銅錢不足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據說北宋在 150 年間發行了 2000 億— 3000 億枚銅錢、鐵錢,但即便如此,銅錢仍然不夠用。

由於銅的產量跟不上,北宋不得不將鐵也作為製作貨幣的材料,四川就發行了鐵錢作為流通的貨幣。但大額交易時,鐵錢過於沉重難以搬運,極其不便。於是,民間的金融從業者開始用一種名為「交子」的票據來代替鐵錢。

北宋地方政府也注意到「交子」的便利性,於是從商人手中收取了「交子」的發行權,然後根據手中鐵錢的數量發行等額的紙幣(稱為「官交子」)。

在中國,紙幣由政府而非民間商人發行。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張紙幣,與在歐洲由民間商人發行的從票據轉變而來的紙幣完全不同。

「交子」(紙幣)發行起來十分容易,政府便開始濫發貨幣,導致紙幣的價值下跌,造成通貨膨脹,民眾苦不堪言。通貨膨脹成了政府從民眾手中攫取財富的手段。

元朝( 1271 — 1368 )繼承了宋朝流傳下來的紙幣。

元朝禁止使用銅錢,規定名為「交鈔」的紙幣為流通貨幣。因此,當時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面使用紙幣的國家。為防止造假,元朝的紙幣上明確地寫著「偽造者處死」的字樣。

身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沒有控制土地徵收稅金的傳統,反而對在流通過程中的稅收非常重視。因此大量地發行紙幣,是一個從民眾手中攫取財富的非常便利的好方法。

位於西亞的伊利汗國( 1258 — 1411 )也想採用這種便利的紙幣體制,於是從元朝邀請了工匠並嘗試發行紙幣,但當地商人不認可紙幣的價值,遂以失敗告終。

元朝的開國皇帝忽必烈( 1260 — 1294 年在位)對商業非常重視,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接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元朝流通的貨幣「交鈔」北宋使用的面值 6 萬錢的「交子」

馬可 波羅曾經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且在忽必烈手下工作了 17 年,後來他從海路經波斯灣回到威尼斯,又在與熱那亞的戰爭中被捕。他在獄中口述的《東方見聞錄》(即《馬可 波羅遊記》)記載了大量關於中國的信息,對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是一次思想上的啟蒙。

馬可 波羅在書中對元朝進行了非常詳細的介紹。關於「紙幣」,他這樣寫道:「不管走到哪,都可以用紙幣進行支付。也就是說,除了珍珠、寶石、金銀之外的一切物品都可以用紙幣購買。他們可以購買任何想要的東西,支付的時候只要拿出紙幣就可以了。」

在馬可 波羅看來,元朝人用幾張紙片就能買到非常貴重的物品,實在是不可思議。

在馬可 波羅之後,又有許許多多「無名的馬可 波羅」來到中國追逐財富。義大利人普遍認為,「義大利麵和冰激凌是馬可 波羅帶回來的東西」。現在史學界也認為義大利麵最初是商人們隨身攜帶的食物,後來被傳到義大利成為當地的傳統美食。

元朝時期中國與歐亞大陸的圓環網絡

可以說,元朝時期,中國的歐亞大陸貿易為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本文摘編自宮崎正勝著《大國霸權:5000年世界海陸空爭霸》、《世界史就是一部貨幣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宮崎正勝:如日中天的蒙元,將中國變成「紙幣帝國」
    導讀在中西交通史上,蒙元帝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書中,宮崎正勝即從這一點出發,揭示了元朝在貨幣和外貿方面的特點,指出,元朝繼承了宋朝的紙幣傳統, 忽必烈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接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使得中國得以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 通貨膨脹坑了元朝: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紙幣帝國,自毀於濫發鈔票
    01 大汗點金術走在中國古代的街市上,路人用騾馬馱著沉重的銅錢,或者在腰間小心包裹珍貴的金銀,來辦理大宗貨物交易,你卻輕鬆點出一張紙片,就把買賣做成了?——沒錯,這就是元朝的紙幣,貨真價實的「鈔票」。元帝國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發行紙幣的國家,但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紙幣作為全國性法定流通貨幣的國家。
  • 歐洲宦官發展歷程:強盛的拜佔庭帝國,為何變為「太監的天堂」?
    說起「宦官」一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在中國歷史上,宦官作為影響中國政治局勢的重要政治勢力之一,從秦漢時期就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直到明朝滅亡之後,中國的宦官勢力才基本消退。而在歐洲歷史上,雖然宦官並沒有形成規模和體系,但是在某些時代之中,皇帝大權旁落而宦官叱吒風雲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比如說在拜佔庭帝國時期。
  • 為什麼當德意志帝國稱霸歐洲時有大量德國人移民美國?
    德意志第一帝國在俾斯麥的努力下,經過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只用了五十多年的時間就讓原本破裂分散的德意志聯邦成為了歐洲大陸實際的霸主;德國在工業上完全超越了英國,僅次於美國。 可以說,19世紀末到一戰爆發前,德國就是歐洲大陸的王者。
  • 吐血總結︱為什麼日本清酒能成為歐洲新寵?
    全球清酒出口量均增長19%,歐洲均增長28%。雖然法國只是日本清酒出口的第11大國家,但是在三年內,法國有信心超過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清酒消費市場!再說說另外一件事,2014年日本文化迷弟Sylvain Huet開始在巴黎舉辦了第一屆日本清酒展。
  • 千年帝國拜佔庭,東羅馬能成為千年帝國,為什麼西羅馬不能?
    這個新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基督教是拜佔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皇帝瓦倫斯死後,他的繼承人狄奧多西烏斯一世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公元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爾卡狄烏斯和霍諾裡烏斯。阿爾卡狄烏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霍諾裡烏斯成為西部的統治者,首都是米蘭。
  • 在歐洲成為歷代奢侈品的中國瓷器,為何只在中東歐輝煌發展呢?
    這都與蒙古帝國當時的政治分布有關,倘若沒有蒙古帝國的西徵也不會有瓷器工藝的流入,更不會出現東歐後來的經濟繁榮期。不少學者想問,那為什麼奧斯曼帝國要奪取東羅馬帝國首都,並改成伊斯坦堡呢?當時還是以經濟為重。
  • 德國是如何成為撐起歐洲的脊梁?《德意志帝國》深刻介紹「德意志...
    德意志帝國的歷史就是德國的近代史——這是歷史影響巨大的國家和時代,誕生了馬克思主義學說、託馬斯·曼、倫琴、愛因斯坦、黑塞,以及奔馳車、西門子公司、通信無線電和齊柏林飛艇。被稱為「東方俾斯麥」的李鴻章,在1896年訪歐期間曾專程向真正的俾斯麥當面討教,希望在中國複製德國的富強之路。德意志帝國是歐洲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帝國主義時代的縮影。
  • 電影幕後故事:《黑客帝國》為什麼能成為經典?
    在《黑客帝國》之前,在港片功夫動作電影裡,就算沒喊出「我要打十個!」但能以一擋十的主角為數不少,李小龍、成龍、李連杰都有這能耐。 為了呈現Neo這救世主在母體內的無所不能,沃卓斯基姐妹設計了這個經典場面。
  • 從稱霸亞歐到四分五裂,蒙古帝國經歷了什麼?
    蒙古騎士是現代之前的世界裡運動速度最快的軍隊,有時一天能行軍100多公裡,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敵人面前。還有,蒙古人深諳作戰心理,也增加了他們的優勢。如果敵人沒有抵抗就投降,蒙古人通常會饒恕他們的性命,並對工匠、手工業者以及那些擁有軍事技能的人寬大處理。
  • 為何兩次世界大戰後,三大帝國被肢解,中國卻能一直保持完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人以超神開場,西吊英法,東擼蘇聯,結果一擼就灰飛煙滅,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意志人再次成為戰敗國,而且這次被摩擦的不再有脾氣。然而,勝利者並沒有走得太遠,一戰前,世界七大豪傑: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法國、大英帝國、義大利、沙俄帝國,二戰結束後,帝國紛紛消亡,唯獨蘇聯強立於世,即使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也已落幕。
  • 歐洲2019年將全面回收500歐元紙幣:犯罪分子愛用
    依據歐洲央行今年5月4日關於全面停止使用500歐元大面額紙幣的決定,從2019年1月開始,歐洲將停止發行500歐元紙幣,並同時推出新版200歐元和100歐元紙幣。500歐元紙幣退出市場流通後,可永久通過金融機構兌換。
  •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中國古代王朝沒進前三名,第一名在歐洲
    因為美國人的老祖宗就來自歐洲,所以在他們眼中,羅馬帝國位置排第一,也能理解。第二名: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和他的後代東徵西討,建立了一個貫穿歐亞的龐大帝國。特別是蒙古騎兵在歐洲無人能敵,所以在歐洲人眼裡蒙古帝國很厲害。第三名: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崛起於18世紀,當時俄羅斯沙皇為俄羅斯帝國打下龐大的領土。
  • 瑞典:ATM櫃員機數量銳減,有望成為無紙幣國家
    有專家預言,瑞典到2030年左右將成為無紙幣國家。但是,自動取款機的數量每年都在減少,給民眾生活尤其是退休人員帶來一定的不便。不過,非現金交易也有不少好處,可以節儉社會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如
  • 《白銀帝國:一部新的中國貨幣史》:從白銀命運解東西轉折
    自16世紀40年代起,中國以白銀為媒介參與創建世界市場,開始向「白銀帝國」演變,並創造了繁榮盛世;而18—19世紀,西方過渡到金本位並逐漸孕育出現代金融系統時,中國仍然固守銀本位,「白銀帝國」逐漸走向末路。  《白銀帝國》正是通過對這一段歷史的考察,分析中國社會興衰存亡背後那條連綿不絕的銀線。
  • 為什麼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吸引了這麼多中國留學生?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們也越發重視孩子的將來,因此不少家長選擇送孩子去英國留學,帝國理工學院中國留學生申請越來越多,為什麼帝國理工學院吸引了這麼多中國留學生?
  • 英國貨幣史:大英帝國下英鎊霸權形成記
    本文為「英國貨幣」系列 第 六 部分格物者說:在國際金本位的統一貨幣體系框架下,以及大英帝國的霸權庇護下,英鎊英鎊成功地走向世界,成為了紙幣之王,和黃金享有著同樣的世界貨幣地位,與此同時,英鎊霸權也悄然形成。
  • 塞爾維亞發展史:一個歐洲帝國的誕生與瓦解
    如今的塞爾維亞在東南歐屬於一個小國,他特立獨行的社會制度與周邊歐洲國家明顯區分開來,因此在危機來臨時,歐盟是不可能施手援救,他只能依託與他同氣連枝的中國。雖然現在的塞爾維亞在東南歐的存在感很低,但他在歷史上建立過強大的王朝,就連實力強悍的拜佔庭帝國也曾屈服於他。是什麼原因讓塞爾維亞從東南歐帝國墜落成小國呢?
  • 歐洲列強崛起後,伊斯蘭世界的三大帝國和中國一樣,全部敗下陣來
    從歐洲大陸的法國,到亞歐大陸的另一端日本,無一倖免。中國在近代的苦難和艱難的工業化我們了解的已經很多,本文要談的是基督教世界的老對手——伊斯蘭世界在歐洲列強的衝擊下是如何面對和反擊的。從公元16世紀末期開始至公元18世紀,奧斯曼北與波蘭、俄羅斯,西與奧地利、匈牙利等不斷發生戰爭,其版圖在歐洲人的進攻下不斷縮小。奧斯曼土耳其後來被稱為「西亞病夫」,與中國不同的是,奧斯曼統治的地區文明、宗教、種族各不相同。
  • 帝國理工,讓它成為西倫敦最暢銷明星樓盤?
    早已成為很多留學家庭 共同的選擇 一來讓孩子有家的安定感,二來也算是做了海外資產的配置,可以輕鬆實現以房養學。 但海外買房不比國內,我們該如何挑選一處安全、增值、便捷的房產項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