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正勝:如日中天的蒙元,將中國變成「紙幣帝國」

2020-12-15 觀察者網

導讀

在中西交通史上,蒙元帝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書中,宮崎正勝即從這一點出發,揭示了元朝在貨幣和外貿方面的特點,指出,元朝繼承了宋朝的紙幣傳統, 忽必烈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接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使得中國得以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文/宮崎正勝】

陸地世界的重組始於大草原

遊牧民族土耳其人顛覆了阿拉伯帝國

11 世紀,中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族突厥人控制了阿拉伯帝國,陸地世界出現了新的變化。

10 世紀時,國際貿易的發展,造成了貧富懸殊,再加上遜尼派和什葉派的鬥爭愈演愈烈,阿拔斯王朝開始衰退。什葉派便趁機在埃及建立了法蒂瑪王朝,在巴格達建立了白益王朝。

阿拔斯王朝的遜尼派是統治階級,生活富裕。他們從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商人那裡購買了大量的軍事奴隸。這些軍事奴隸主要是中亞遊牧民族突厥人的子弟。遜尼派通過這個方法維持軍事力量和統治。雖然,遜尼派採用突厥傭兵,在提高戰鬥力方面暫時起到了作用。但是,這一措施也為突厥部落依靠軍事力量徵服阿拉伯帝國埋下禍根。

這一變化的開端是突厥人中的塞爾柱部落在全部皈依伊斯蘭教後,出人意料地佔領巴格達。接著,什葉派把哈裡發作為傀儡來控制的同時,建立了白益王朝。最終,塞爾柱部落推翻了白益王朝,從阿拔斯王朝的哈裡發那裡獲得了世俗統治者蘇丹的稱號,塞爾柱帝國( 1037 — 1194 )就此取代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的哈裡發本來打算在軍事上利用突厥人打仗,結果突厥人卻竊取了王朝的統治權,真是世事難料。儘管塞爾柱帝國通過合法手段奪取了阿拉伯帝國在各地的徵稅權,但是突厥部落的習俗與伊斯蘭帝國的習俗不符,突厥人之間不僅爭權奪利,而且無法為富裕的農耕社會帶來穩定的社會秩序。由於突厥部落的互相爭鬥,阿拉伯帝國分裂出的小國在西亞、北非各處紛紛建立。

與此同時,突厥部落從東面的山區入侵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帝國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於是,拜佔庭帝國皇帝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 1088 — 1099 年在位)請求援助。羅馬教皇為了奪回聖地耶路撒冷,組建了十字軍。從 1096 年至 1291 年,羅馬教皇與西歐各國國王斷斷續續派出軍隊進行十字軍東徵。

十字軍東侵  路線圖

亞歐大陸的脊梁在地理學上佔優勢

中亞草原遊牧民的崛起給陸地世界帶來了重大變化。從匈牙利草原到俄羅斯乾草原、蒙古高原直到中國東北平原,東西橫貫8000 公裡的大草原在地理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這裡只要出現強大的騎兵部隊,馬上就可以統治乾燥地帶及其周圍地區。大草原是將伊斯蘭世界、中國和俄羅斯聯繫在一起的亞歐大陸的脊梁。而大草原的西部和東部便是突厥人和蒙古人活躍的地區。

蒙古人登上歷史舞臺的時間稍晚,但他們利用以下三個條件統一了亞歐大陸:

由於遊牧民族突厥人的進攻,伊斯蘭世界陷入一片混亂;

中國東北地區的金徵服了中國的北方,南宋對金稱臣,中國處於混亂的分裂狀態;

烏克蘭人建立的基輔大公國不斷衰落。

最終,蒙古人統一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國家和部落,建立起大帝國,堪稱壯舉。從公元前 3000 年開始,亞歐大陸一直分為農耕社會、遊牧民地區和商人居住的區域,而今終於實現了統一。由於東西方交流的不斷擴大,處於亞歐大陸邊陲的歐洲人對陸地世界的關注不斷增強,對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拓展。在東方,蒙古人將主力部隊留在蒙古高原的同時,派出遠徵軍,經過數次遠徵,建立了蒙古帝國( 1206 — 14 世紀)。蒙古帝國可以說是以蒙古人為核心的各地遊牧部落的聯合體,或稱利益共同體。它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蒙古高原、中原地區、中國東北,稱作元;

伊斯蘭世界,稱作伊兒汗國;

中亞,稱作察哈臺汗國;

俄羅斯,稱作金帳汗國。

相關焦點

  • 宮崎正勝:中國為什麼能在歐洲之前成為「紙幣帝國」?
    導讀:在中西交通史上,蒙元帝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書中,宮崎正勝即從這一點出發,揭示了元朝在貨幣和外貿方面的特點,指出,元朝繼承了宋朝的紙幣傳統, 忽必烈將從波斯灣到中國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草原絲綢之路」連接到了一起,創造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商業路線(歐亞大陸環形經濟區),為國際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通貨膨脹坑了元朝: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紙幣帝國,自毀於濫發鈔票
    ——沒錯,這就是元朝的紙幣,貨真價實的「鈔票」。元帝國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發行紙幣的國家,但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將紙幣作為全國性法定流通貨幣的國家。02 布雷頓森林舊事蒙元時期的紙幣一共發行了四代,五個版本。
  • 中國考古學家:蒙元帝陵「歸葬」克魯倫河
    」之俗的影響,蒙元王朝歷代帝王的陵墓應在克魯倫河流域。這一成果將使中國考古學家進一步靠近成吉思汗及元朝諸帝「秘葬」的真相。  27日,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蒙古族源與元朝帝陵綜合研究」項目組在此間發布了該成果。項目組專家、遼寧師範大學教授田廣林帶領團隊,歷時3年,搜集了近百年來、約400萬字的中外考古文獻和研究論著,通過系統性的整理、勘誤,澄清了圍繞在蒙元帝陵的眾多爭議,特別是「起輦谷」之謎。
  • 蒙元在用其官方文字八思巴文寫的詔書中,承認元朝是中國朝代嗎?
    如果說,蒙元不認可自己承接前代而治理中國,那它完全沒有必要改漢化版的」國號「。大英帝國徵服印度,也沒見改個印度版的「國號」啊。而且,忽必烈開始以漢法傳統的年號來紀年,他是蒙古大汗中第一個這麼做的。他的第一個年號為中統,取義為「中華開統」的意思。
  • 世界上最大展現蒙元文化的博物館,讓你了解元朝是多麼強大的王朝
    走進錫林郭勒盟博物館,親近文物,穿越回那時的草原,感受濃濃的蒙元文化。錫林郭勒盟博物館是蒙元文化苑的核心建築,藏有蒙元時期印章、符牌、服飾、金銀器、石雕、陶瓷、繪畫、兵器、建築構件等文物,涵蓋了蒙元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科技等諸多領域,通過文物見證蒙元時期的輝煌以及對世界文明做出的貢獻。
  • 走進呼和浩特博物館,參觀中國古代蒙元文化展覽有感
    ,對蒙元文化感興趣的一定不要錯過;舊館位於清代和碩恪靖公主府,府第舊址雖經多次改築,但依稀可見其舊貌格局。中國古代蒙元文化展覽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戎馬倥傯、徵戰一生。一把彎弓締造蒙古汗國。
  • 《白銀帝國:一部新的中國貨幣史》:從白銀命運解東西轉折
    自16世紀40年代起,中國以白銀為媒介參與創建世界市場,開始向「白銀帝國」演變,並創造了繁榮盛世;而18—19世紀,西方過渡到金本位並逐漸孕育出現代金融系統時,中國仍然固守銀本位,「白銀帝國」逐漸走向末路。  《白銀帝國》正是通過對這一段歷史的考察,分析中國社會興衰存亡背後那條連綿不絕的銀線。
  • 契丹|大遼帝國簡史
    所謂神冊,源出中國道教學說,在古漢語中意味著正統、正道之意,簡單可以理解為「神的冊封」、「神明的旨意」,取此年號表示契丹人,在十世紀初葉已經將自己建立的政權視作中國正統。但西方學者所不甚了了(有的則是刻意迴避)的是:民族區域自治政權與州縣封建制政權,都是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主權和疆土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歷史在世界史和人類史上最具個性的政治文化特徵之一。在蒙元崛起之前,入主中原的遼朝,無疑是北方少數族群建立的最為強盛的政權。
  • 憑啥能讓如日中天的英帝國聲名狼藉?
    早期歷史17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壟斷了西歐、香料群島、東印度群島以及中國和日本的往來貿易,荷蘭商船隊穿越印度洋、大西洋兩個大洋,單程就需要八九個月的時間,為此需要在中途建立若干個補給站。此時的大英帝國如日中天,正處於巔峰時期,就想從南方南非和北部埃及兩個方向,想把英國在非洲殖民地南北打通。於是,英國人就沿著布爾人的路線擴張,再次滅了布爾人的政權,布爾人沒辦法只有再次出走,越過瓦爾河,又建立了萊登堡共和國、溫堡共和國等幾個小殖民區,這些小殖民區最終合併,並於1849年建立了南非共和國,又稱為德蘭士瓦共和國,德蘭士瓦的意思為「越過瓦爾河」。
  • 摺紙藝術家把紙幣變成藝術品,來看看別人怎麼說
    雖然行動支付讓我們生活越來越便利,但紙幣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會拿著錢去買衣服和各種食物,你有沒有想過紙幣還可以變成藝術品,在國外就有這樣一位藝術家把錢變成了各種藝術品。摺紙藝術家Won Park,在幾年前就靠一組剪紙被人熟知,他使用的材料非常特別,不是平常的紙張,而是各種紙幣。
  • 四十餘年抵抗蒙古帝國的戰爭,耗盡了宋朝最後的氣數
    至元寶鈔這期間的蒙古帝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蒙古國也在發行紙幣,蒙古國發行的紙幣叫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他們的紙幣同樣是大幅度的貶值(紙質貨幣本身沒有價值,超發紙幣不會增加社會財富,只會使物價不斷地飛漲)。蒙古國為了發動對南宋的戰爭,不僅僅發行紙幣。忽必烈可汗為了籌錢,竟然在中書省(國家最高行政級管)外另設一個尚書省專門為戰爭斂財。對於能籌錢的官員,即使是作奸犯科,忽必烈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從稱霸亞歐到四分五裂,蒙古帝國經歷了什麼?
    在13世紀初期,成吉思汗將不同的蒙古部落統一成強大的聯盟,建立了世界上史無前例的大帝國。然而,盛衰無常,龐大的蒙古帝國很快就解體為一系列小規模的帝國,絕大多數也都在一個世紀之內消失了。蒙古帝國為何會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呢?不少學者或歷史愛好者可能都思考這個問題。
  • 杉山正明談蒙古帝國:「元並非中國王朝」一說對錯各半
    而另一方面,蒙古帝國作為一個聯合體,領土確實遠遠超過了中華國界,橫跨了由四個屬國構成的超大區域。或許可以說,在十三、十四世紀有關蒙古和中國的關係方面,呈現出了一種二律背反的側面。               澎湃新聞:如果說我們可以在世界史的視角下來理解蒙元王朝的成功,那麼應該如何在世界史的視角下來理解蒙元王朝的失敗和迅速崩潰?蒙元的崩潰是許多偶然因素的集合,還是有一些內在的必然性?
  • 世界紙幣設計排行榜中,中國唯一一版上榜的紙幣
    【關注文玩古董寶貝,做個識貨人】 在紙幣收藏圈中,許多人都知道IBNS,也就是世界紙幣協會。 世界紙幣協會成立於1961年,自2005年起,該協會每年都會對世界各國發行的紙幣進行公開投票,評選出當年最佳紙幣。
  • 韓國將發行新版紙幣 全面改進韓元的紙幣圖案
    東方網2月15日消息:韓國央行昨天宣布,韓國將發行新版紙幣,以加強韓元紙幣的防偽功能。目前流通的1萬韓元、5000韓元和1000韓元的紙幣圖案已使用了20多年,要防止假幣猛增趨勢很難。韓國央行表示,將與財政經濟部對此進行全面討論。
  • 袁泉:蒙元墓葬場景營造與空間功能芻議(上)
    本文將綜合考察墓葬中的「物」與「像」,通過墓室裝飾和隨葬組合的相互補正,復原二者共同營造的空間模式;以之為基礎,探討這一空間的性質與功能;進而嘗試分析墓室營造所體現的逝者與生者間的「互酬」關係。鑑於墓葬文化面貌上的延續性,本文分析以蒙元時期的墓葬材料為主,同時參佐宋金墓例,將宋元墓葬文化作為一個傳承有序的連貫發展過程來分析探討。
  • 央行將發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 新版紙幣防偽升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央行將於11月5日起發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新版五元紙幣防偽升級新版5元紙幣正面。  邊紀紅製圖(新華社發)新版5元紙幣背面。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將於11月5日起發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發行後與同面額流通人民幣等值流通。據悉,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將保持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幣5元紙幣規格、主圖案、主色調、「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國徽、盲文面額標記、漢語拼音行名、民族文字等要素不變。新版5元紙幣有哪些改進?
  • 烏拉牧吉:蒙元文化全新布局 開創博物館+商業街+藝術園區模式
    蒙元文化特色博物館包羅萬象   蒙古民族元素貫穿全局   烏拉牧吉民族文創園為院落式的建築,坐西朝東,院院相連。蒙元特色鮮明,內設內蒙古蒙博博物館、民族服飾鎧甲博物館、世界報刊博物館、遼金元老窯瓷博物館。   內蒙古蒙博博物館六個藏館,收藏有查馬、蒙古象棋、嘎巴拉碗、馬頭琴、薩滿服飾、玉如意、皮囊壺、渣鬥、胡人燈、夜巡牌、鼻煙壺、蒙古族服飾、蒙古刀、清代盔甲、蒙古族奶茶胡壺、燎壺、蒙古馬鞍、馬鞭、馬棒、鍋撐子等蒙古族日常生活用品以及民族飾品。
  • 英國貨幣史:大英帝國下英鎊霸權形成記
    ▼圖:1760-1900各主要工業國的相對人均工業化水平,將英國在1900年的值設為100。圖片來源:wikimedia。數據來源:International Industrialization Levels from 1750 to 1980,詳見參考資料。
  • 曾經登上紙幣的青島建築,其中一座已經被拆除
    1、德國總督官邸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將青島闢為膠澳商埠。1924年,直系軍閥統治青島,吳佩孚的親信高恩洪任膠澳商埠督辦。1924年5月2日,直系軍閥創辦了青島地方銀行,取得了在膠澳商埠發行紙幣的權利。這張紙幣是1924年青島地方銀行改青島市農工銀行銅元票拾枚,紙幣上的建築是德國總督官邸。這座建築是德佔時期建築,是德國總督的住所,位於信號山山麓,建成於1907年,後又稱作迎賓館,是一座典型的德國古堡建築,新藝術運動流派形式,因仿德國皇宮而建,又被稱作德國小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