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4年(宋理宗 端平元年)在與蒙古聯合滅掉金國後,宋朝的國土開始與蒙古接壤。而宋蒙的「聯合滅金」協議在金國滅亡後兩國邊界線的劃分上有很大爭議,這就給宋蒙之間的戰爭埋下了隱患。於是,在金國滅亡的次年即公元1235年,蒙古開始大舉南侵,由此便開啟了長達40年的宋蒙戰爭,直至1279年南宋滅亡。
這場長達40年的戰爭雖然最後以南宋的滅亡和蒙古帝國的最終勝利而告終,但對於兩個帝國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不要說四十年的戰爭,就是十年的戰爭一般國家也是消耗不起的。在戰爭期間,宋蒙兩國不僅損兵折將,也把人民帶入水火之中。連蒙古帝國的蒙哥可汗都戰死在了釣魚城下,何況是普通士兵與將領呢?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拼的不僅是軍隊的強弱,更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南宋為了應對連年的戰爭,發行了大量的紙質貨幣——會子。而會子卻連年貶值,從十七界會子到十八界會子,依然如此。後來乾脆發行一種新的貨幣——金銀關子,金銀關子發行十年後,南宋也宣告滅亡。即便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南宋,也會因為多年的戰爭而耗盡最後的氣數,由此可見,再富的國家也抵不住多年戰爭的消耗!
這期間的蒙古帝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蒙古國也在發行紙幣,蒙古國發行的紙幣叫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他們的紙幣同樣是大幅度的貶值(紙質貨幣本身沒有價值,超發紙幣不會增加社會財富,只會使物價不斷地飛漲)。蒙古國為了發動對南宋的戰爭,不僅僅發行紙幣。忽必烈可汗為了籌錢,竟然在中書省(國家最高行政級管)外另設一個尚書省專門為戰爭斂財。對於能籌錢的官員,即使是作奸犯科,忽必烈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蒙古帝國沒有像南宋一樣因為戰爭而滅亡,但是連年的戰爭也給元朝埋下了隱患,讓元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大一統王朝。
蒙古帝國之所以比宋朝要經得起戰爭的消耗,主要還是蒙古是新生的政權,軍隊也更具戰鬥力。再一個就是蒙古不僅對南宋發動戰爭,還同時對中亞與東歐作戰,而這些國家不像南宋這麼能扛,沒幾年就被徵服了,而這些國家也為蒙古帝國的戰爭機器提供了人力與物力上的支持。另外,蒙古帝國的屠城政策不僅讓攻城略地變得更加容易,也在獲得財富的同時消除了蒙古帝國額外的負擔。
宋朝的滅亡雖然也有自身的腐朽因素的作用, 但最主要還是外力使然。尚若南宋與蒙古能像宋遼一樣達成和議,並維持百餘年的和平,不僅對於兩國人民是一種幸事,宋朝或許也能再延續一百年,元帝國也不至於只有區區百年的國運。但是蒙古滅南宋的一個巨大好處就是華夏大地再次實現了統一,這也消除了由於百年的南北分治所帶來的永久分裂的隱患。如果真讓南宋再堅持100年,那麼南北分化的時間將長達二百多年。那樣的話,南自南北自北或將成為永久的模式。正是由於蒙古帝國的不遺餘力的伐宋,才不至於造成南北的大分裂。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中國還是一個完整的中國,或許中國的國運也本該如此。
如有真知灼見,請評論留言;如您真心喜歡,請不吝點讚;——作者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