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餘年抵抗蒙古帝國的戰爭,耗盡了宋朝最後的氣數

2020-12-17 評語諺論

公元1234年(宋理宗 端平元年)在與蒙古聯合滅掉金國後,宋朝的國土開始與蒙古接壤。而宋蒙的「聯合滅金」協議在金國滅亡後兩國邊界線的劃分上有很大爭議,這就給宋蒙之間的戰爭埋下了隱患。於是,在金國滅亡的次年即公元1235年,蒙古開始大舉南侵,由此便開啟了長達40年的宋蒙戰爭,直至1279年南宋滅亡。

忽必烈雕像

這場長達40年的戰爭雖然最後以南宋的滅亡和蒙古帝國的最終勝利而告終,但對於兩個帝國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不要說四十年的戰爭,就是十年的戰爭一般國家也是消耗不起的。在戰爭期間,宋蒙兩國不僅損兵折將,也把人民帶入水火之中。連蒙古帝國的蒙哥可汗都戰死在了釣魚城下,何況是普通士兵與將領呢?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宋朝軍隊

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拼的不僅是軍隊的強弱,更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南宋為了應對連年的戰爭,發行了大量的紙質貨幣——會子。而會子卻連年貶值,從十七界會子到十八界會子,依然如此。後來乾脆發行一種新的貨幣——金銀關子,金銀關子發行十年後,南宋也宣告滅亡。即便是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南宋,也會因為多年的戰爭而耗盡最後的氣數,由此可見,再富的國家也抵不住多年戰爭的消耗!

至元寶鈔

這期間的蒙古帝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蒙古國也在發行紙幣,蒙古國發行的紙幣叫中統寶鈔和至元寶鈔。他們的紙幣同樣是大幅度的貶值(紙質貨幣本身沒有價值,超發紙幣不會增加社會財富,只會使物價不斷地飛漲)。蒙古國為了發動對南宋的戰爭,不僅僅發行紙幣。忽必烈可汗為了籌錢,竟然在中書省(國家最高行政級管)外另設一個尚書省專門為戰爭斂財。對於能籌錢的官員,即使是作奸犯科,忽必烈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雖然蒙古帝國沒有像南宋一樣因為戰爭而滅亡,但是連年的戰爭也給元朝埋下了隱患,讓元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大一統王朝。

蒙古軍

蒙古帝國之所以比宋朝要經得起戰爭的消耗,主要還是蒙古是新生的政權,軍隊也更具戰鬥力。再一個就是蒙古不僅對南宋發動戰爭,還同時對中亞與東歐作戰,而這些國家不像南宋這麼能扛,沒幾年就被徵服了,而這些國家也為蒙古帝國的戰爭機器提供了人力與物力上的支持。另外,蒙古帝國的屠城政策不僅讓攻城略地變得更加容易,也在獲得財富的同時消除了蒙古帝國額外的負擔。

蒙古帝國疆域

宋朝的滅亡雖然也有自身的腐朽因素的作用, 但最主要還是外力使然。尚若南宋與蒙古能像宋遼一樣達成和議,並維持百餘年的和平,不僅對於兩國人民是一種幸事,宋朝或許也能再延續一百年,元帝國也不至於只有區區百年的國運。但是蒙古滅南宋的一個巨大好處就是華夏大地再次實現了統一,這也消除了由於百年的南北分治所帶來的永久分裂的隱患。如果真讓南宋再堅持100年,那麼南北分化的時間將長達二百多年。那樣的話,南自南北自北或將成為永久的模式。正是由於蒙古帝國的不遺餘力的伐宋,才不至於造成南北的大分裂。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中國還是一個完整的中國,或許中國的國運也本該如此。

如有真知灼見,請評論留言;如您真心喜歡,請不吝點讚;——作者寄語

相關焦點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遼國亡於12世紀之初,莫斯科公國成立於13世紀之末,兩者相差150餘年,遼國沒有對俄國產生影響,相反蒙古帝國四大之一的金帳汗國一度統治俄羅斯地區,為何俄國卻還將中國人命名為契丹,而不是命名為蒙古?其實,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契丹歷史。
  • 從稱霸亞歐到四分五裂,蒙古帝國經歷了什麼?
    在13世紀初期,成吉思汗將不同的蒙古部落統一成強大的聯盟,建立了世界上史無前例的大帝國。然而,盛衰無常,龐大的蒙古帝國很快就解體為一系列小規模的帝國,絕大多數也都在一個世紀之內消失了。蒙古帝國為何會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呢?不少學者或歷史愛好者可能都思考這個問題。
  • 宋朝已經有了火器,為什麼敵不過蒙古冷騎兵,讓蒙古軍隊直搗皇城
    宋蒙戰爭 其實,宋朝已經發明了火器,來應對蒙古騎兵,火藥在唐朝是已經被應用在戰爭中,用來開山鑿石,宋朝發揚光大。宋朝最先是把火藥桶綁在火箭上射出去,射程有150米左右,還有一窩蜂火箭,在南宋時期更是發明了火銃,而蒙古還是以騎兵為主,顯然是冷兵器對熱兵器時代,但宋軍為什麼會節節敗退,直到滅國!
  • 元末蒙古帝國的覆滅,黃金家族難逃一劫,一個帝國的結束
    元朝末期,各地戰爭四起起義軍一夜之間崛起,元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領土遼闊,分封多個諸侯一同管理國家。然而起義軍的崛起幾乎在一瞬間迅速破滅了各個諸侯,幾乎所有部落以及逃亡到內地的蒙古人。前後經歷兩百餘年,曾經因為成吉思汗的輝煌這個帝國得以崛起,但現在成吉思汗所遺留下來的黃金血脈如今被連根拔起。在將忽必烈的子嗣全部清除乾淨之後並無障礙再會阻擋他,1453年夏自立為汗。雖然父親的豐功偉績無法超越,但是因為血統的原因父親並不能登上大寶,為了秉承父親的精神意志,他自己成了不是純血統的第一個大汗。
  • 蒙古帝國最遠的南徵——爪哇島!
    蒙古帝國就是這樣,只要不繼續擴大,就會不斷縮小,這就是他們的生存法則。印度尼西亞群島圖在蒙古草原長大的蒙古人居然跨越了這麼大的緯度來徵服這個島國,真不知蒙古人的徵服欲望有多強烈。在南海諸國中,忽必烈之所以要徵服爪哇,是因為這裡是宋朝貿易最為頻繁的地方,經濟相對繁榮,而此時爪哇旁邊離中原更接近的加裡曼丹島還處於很落後的奴隸社會時期。忽必烈還是採用一貫的先禮後兵套路(其實一方面是去打探情報),派使者前去爪哇國招降。
  • 蒙古滅西夏22年,滅大金國23年:為何滅宋朝用了40多年?
    有網友問:蒙古滅夏國用了22年,滅金國23年,為何滅宋朝用了50多年?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時間,實在是沒空啊!在1235年,蒙古軍第一次攻擊了南宋軍隊,一直到1279年,南宋滅亡,時間是44年。實際不到50多年。
  • 成吉思汗是偉大的蒙古徵服者,他建立了遠跨歐亞的大帝國
    西方的史集中則記載為成吉思汗,並傳入中國,導致自晚清時始漢文史集中(如《海國圖志》、《蒙兀兒史記》、《蒙古紀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現兩者並用或者獨用成吉思汗的記載。正式登基成為 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遂頒布了《 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 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 宋夏戰爭:西夏為何與宋過不去?這曠日持久的戰爭導致什麼結果?
    西夏國和宋朝曾經有著多次的摩擦,但是他們歷史上的關係存在著戰爭,也存在著和談。在宋仁宗年間,就和西夏一直爆發著戰爭,最後雙方損失都不大,沒有贏家。但是由於宋朝時期國力較弱,一直被少數民族威脅,導致宋朝每年要向西夏國進貢,這在別的朝代上來說是不存在的。
  • 之所以宋朝被蒙古滅、明朝被滿清滅,全因漢族人的身上少了樣東西
    不過,蒙古和女真的實力卻比較強大,以至於,將中原王朝全面壓制,並最終取而代之,掌管了整個中華大地。 先是蒙古族將宋朝覆滅,建立了元朝,後是女真族將明朝推翻,建立起了大清王朝。此外,這兩個外族建立起來的王朝,都實現了對中國的統一管理。要知道,在整個中國歷史當中,實現全國統一管理的只有七個,而由外族建立的王朝就佔了兩個。
  • 宋元之戰:蒙古和南宋實力反差巨大,為何歷經40多年才完成徵服?
    而蒙古軍特別是早期,以蒙古騎兵為主力,在水網密布的江淮地區難以縱橫馳騁,而宋軍處於防禦,而且長期佔據南方,擁有地利上的優勢和相對強大的水軍。宋元戰爭中,宋廷動用戰艦動輒數千艘、萬艘說明宋軍水軍還是比較強大的。最後忽必烈用了5年時間才攻下孤城襄陽、滅宋動用了大量戰艦,說明了這個問題。
  • 成吉思汗的臨終遺言,成就了蒙古滅金戰爭的勝利
    這時鄧州、汴京間諸城多降蒙古,金軍補給困難,沿途又被蒙軍襲擊,數日不得飲食和休息,到達均州三峰山時,適逢大雨雪,將士疲乏不堪,幾乎不成軍。1232年1月16日,蒙軍主力與渡河來會合的窩闊臺軍一起發起三峰山之戰。拖雷使用三面包圍網開一面的戰術,故意放開去往均州之路,使金軍突圍。
  • 蒙古統治俄羅斯200多年,俄羅斯最後是如何推翻蒙古統治的?
    1259年,蒙哥大汗去世,阿里布哥在漠北被大部分蒙古貴族選舉為大汗,1260年,忽必烈則在漠南開平稱帝,並發動了討伐阿里布哥的戰爭,蒙古帝國的中央政權不復存在,金帳汗國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金帳汗國是一個由各民族組成的龐雜的聯合體,其中作為徵服民族的蒙古族,人數甚少。東南歐,特別是欽察草原,是欽察人居住的地方。
  • 美媒盤點史上七大強權:維京海盜和蒙古帝國入選
    而那些影響力始終未曾超出周邊地區的一些區域性大國,比如埃及人、宋朝、瑪雅人、印加人和易洛魁人則被排除在外。這個名單還限定於有記載的歷史,考古學家如果感謝去,可以另外編纂一份史前強國名單。此外,持久力至關重要。這就把拿破崙統治下的法蘭西和亞歷山大帝國擠出了名單。最後一點,這份名單是按年代順序排列的。對不同時間和空間的國家或勢力進行比較是毫無意義的。
  • 他十二歲繼位,知人善用,創造了四十餘年的繁華
    他十二歲繼位,知人善用,創造了四十餘年的繁華文/大橙子的書屋 圖/網絡導語:他十二歲繼位,知人善用,創造了四十餘年的繁華,大家一起來看看……官家,是宋朝人對天子的稱謂,這兩個字在小編看來非常溫柔,非常能體現宋朝獨特的君臣關係。
  • 宋朝不同後世所想,威滅數國勇做英雄之勢
    文/深深思念著你宋朝不同後世所想,威滅數國勇做英雄之勢一般來講,我們對一件事物都有一個固定的看法。比如提及男生,自然是陽剛之氣,而輪到女生,便是陰柔之美。這樣籠統的結論,方便了我們對事物的記憶和理解,但另一方面,也會把我們帶入偏見的陰溝裡。
  • 「抗影」——從反擊蒙古 波斯 羅馬 奧斯曼,到抵抗蘇德美!
    抗日抗德作品看得多,抗蘇抗美也不少見,」抗中「的作品還是第二次聽說,第一次是反映ZY戰爭的印度神劇《嚴峻的現實》。  哪裡有地緣糾紛,哪裡就有地緣戰爭,從古到今皆如此。  以史為綱,整理一批好評的此類作品,比較一下。
  • 蒙古帝國對外擴張,最遠到達的地點,距離維也納只有50公裡
    回溯世界歷史,在13世紀出現了一個超級大國——蒙古帝國,人們對於這個國家的印象,大多是會聯想到戰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徵服、擴張幾乎成了蒙古帝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蒙古高原是個貧瘠的地方,氣候惡劣,想要生存,並非易事。去外面掠奪,成了蒙古帝國最初的根本動力。或許他們也沒有想到,徵服會獲得那麼豐厚的回報。四處開拓,無人可擋。
  • 一個人諷刺成吉思汗:「沒能力就不要稱汗」,蒙古軍破其國滅其族
    1207年秋天,蒙古鐵騎攻擊了西夏北方的軍事重鎮斡羅孩城,這是元史記載蒙古對西夏發動的第一次全面戰爭,隨後蒙古數次入侵西夏,一度打到了西夏首都中興府,逼迫夏襄宗籤訂了「附蒙伐金」的條約後才撤軍離去。西徵十三年,蒙古人一直沒有停止作戰,他們渴望回到漠北,阿沙敢不的狂言成為成吉思汗討伐西夏的藉口,這次的戰爭與以往不同。這一次,成吉思汗認為滅亡西夏的時機到了,他給了党項人選擇的權利,屈服還是抵抗!他希望党項人屈服投降避免殺身之禍,兵不血刃把西夏併入蒙古帝國的版圖。
  • 蒙古帝國:遊牧民族建立的最大帝國
    蒙古帝國滅了40多個國家,統治了270多個民族,疆域更是到達了3000多萬平方公裡,建立了大航海時代之前最大的帝國。蒙古從蒙古高原攻擊大金帝國(東北,華北平原,蒙古草原的一部分),居高臨下,一馬平川(蒙古以絕對的優勢進攻西夏,花了21年的時間才滅亡西夏)b,以泰山壓卵之勢,滅西夏。
  • 宋朝發動三次戰爭想要收復的燕雲十六州,實際意義上從未屬於宋朝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之後,幽雲十六州便掌握在契丹人手裡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宋朝一共發動了三次戰爭,但始終未能如願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大宋朝廷發起了第一次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面對宋軍的進攻,南京留守韓德讓頑強抵抗,等來了救援最終,雙方在南京郊外高粱河發生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