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戰爭:西夏為何與宋過不去?這曠日持久的戰爭導致什麼結果?

2020-12-20 老金聊史

西夏是我國古代中宋朝歷史上西北地區一個政權的名稱。在歷史上,西夏是由党項族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在宋朝前期和遼,北宋並列齊程,西夏在後期和金相提並論,在北宋前期,西夏政權一直和宋朝勢力有著摩擦,也是令宋朝比較頭疼的一個少數民族勢力。

西夏國和宋朝曾經有著多次的摩擦,但是他們歷史上的關係存在著戰爭,也存在著和談。在宋仁宗年間,就和西夏一直爆發著戰爭,最後雙方損失都不大,沒有贏家。

但是由於宋朝時期國力較弱,一直被少數民族威脅,導致宋朝每年要向西夏國進貢,這在別的朝代上來說是不存在的。而最後遼國又來插手,在北宋前期形成了遼,西夏和北宋三國鼎立的趨勢。

西夏國的歷史

西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西夏政權的根本党項族是羌族的一個分支。在唐朝時期,党項族長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一直疲於對抗吐蕃,後期隨著唐朝對少數民族政策比較開明,也就讓党項族有了一個發展的空間,為後來建立西夏打下了基礎。

在唐朝末年,唐朝各地爆發著潘鎮割據,每個軍閥手裡都有部分的力量,而党項族的首領也握著重兵,後面在黃巢之戰中因為剿匪有功,被當時的唐朝皇帝賜姓李,得到了當時唐朝的重用。

在唐朝滅亡之後,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党項族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向各方勢力稱臣。,來尋求生存。在宋朝建國初期,党項族的勢力一直騷擾宋朝的邊境,經常發生兩方大戰,但是宋朝總是輸多贏少,而後也不得不承認西夏的地位。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之後,西夏國在宋朝時期有了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實力。

在李元昊即位之後,西夏迎來了它的頂峰,不斷地對宋朝發動戰爭,屢次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實力也就逐漸增強。甚至在和遼國的戰爭中,西夏都屢次取得勝利。而在後面李元昊被自己的兒子所殺,西夏的內部政局比較混亂,但此時西夏的總體實力還是較強。

宋朝想派兵偷襲結果去結果卻血本無歸。而在之後,西夏就總體保持著向外和談的趨勢來穩定自己的實力和內部的權力。

在後期,蒙古的實力逐漸發展導致,西夏和金不得不聯手來抵抗這個強敵,蒙古又利用計策,使這兩個關係不是這麼穩定,最後,蒙古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夏,這個稱霸了上百年的政權再次滅亡。

宋朝和西夏之間的恩恩怨怨

宋朝與西夏之間有著諸多的恩恩怨怨,在早期的時候,西夏只是依附著著宋朝,而在後期,西夏逐漸向邊緣發展自己的勢力,想要脫離宋朝,在最後甚至和宋朝大打出手,還打敗了宋朝。

宋朝與西夏之間的戰爭,打了將近百年。而西夏能夠贏的原因,也是因為少數民族擅長騎馬,騎兵在戰場中又可以發揮出很大的作用,中原的軍隊輸在了這一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在宋朝時期,宋太祖就採取著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武將在宋朝時期並沒有太大的權力,軍隊也沒有強大的發展,宋朝的整個國防力量都比較薄弱。

著名的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在曾經駐守邊防的時候就採取了加強鞏固城防措施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去穩定了邊境的防守,對西夏起到了牽製作用。

而宋朝與西夏也是打打和和,而在宋哲宗時期,宋軍佔領了橫山地界,佔據地理優勢,導致西夏發展空間變少,國力也就直線下降,在瀕臨死滅亡之際向宋朝求和,在靖康恥之後之後,北宋就被金打敗,兩位皇帝也被人家俘走,北宋也就相當於名存實亡,這讓奄奄一息的西夏有得到了一絲喘氣的機會,成為了和北宋戰爭中的贏家。

可以說,這兩位冤家持續了數百年的戰爭最後也沒有實際上分出真正的勝負,在西夏奄奄一息的時候,北宋又給了他這個機會,金政權又幫了他一把,讓西夏強行挺過了這一關。

相關焦點

  • 宋夏百年戰爭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首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漁家傲·秋思》,寫於這一時期。範仲淹心憂天下,在前線與宋軍將士同甘共苦,親身經歷戰爭的殘酷。宋夏戰爭中的「鎮戎三敗」震驚了朝野,也讓他看清了時代的危機,這才是他痛心疾首的原因。宋朝耗費了數萬將士的生命,最後贏了面子,李元昊表面上為遼、宋雙方的臣屬,實際上在自己的領地內仍自稱皇帝,與遼、宋形成鼎立的局面。宋夏之間的戰火併未因此熄滅,仍時不時爆發衝突。正是有宋夏戰爭這一契機,範仲淹的「慶曆新政」與之後王安石的「熙寧變法」都針對軍事上的弊端進行了改革。
  • 西夏為何要死磕東邊的大宋和遼國,卻不願向西擴張?
    大敗宋遼之後,李元昊不可一世,這個時候的西夏軍力與當時的遼、宋和金相比都不差,卻為和寧願與東邊的大宋、遼國死磕,也不向西邊擴張?畢竟當時西部的吐蕃諸部是一盤散沙,回鶻實力也並不強,打敗他們應該不是什麼難事。西夏為什麼不就此稱霸西域,一心也死磕東邊的大宋和大遼?
  • 遼宋夏皇帝世系關係網
    遼宋夏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之所以重要,在於這三個國家組成了現代中國的基本版圖。並且與作為中原正統王朝的宋朝關係相當密切,所以我們一併討論。當然,在這期間,還存在著西南的大理國、吐蕃諸部、回鶻幾部。但因為勢力均不強大,或者勢力未統一、或者希望和平發展,與宋朝關係較為和諧。
  • 西夏人口不過兩百萬左右,為何能湊出五十餘萬「大軍」?(上)
    西夏建國後迅即對宋朝發起了大規模攻勢,此時正是宋仁宗朝,宋軍總兵力雖有百萬人之眾,但卻屢戰屢敗,最後的和議結果竟然還要向西夏輸送大量銀絹。當然,和平只是暫時的,自西夏建國起,其與北宋的戰爭就沒有停止,與遼國也有征戰。而在北宋和遼接連滅亡後,西夏依然存在,其徹底覆亡還要在北宋靖康恥一百年後的1227年,才為蒙古軍所滅。
  • 美伊戰爭註定是曠日持久、代價高昂的噩夢,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這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伊朗可能在幾個月內擁有足夠的武器級鈾,用於製造核彈。而伊朗擁核,毫無疑問是美國用兵的底線。川普再次表示,他不希望與伊朗開戰,但堅稱不能允許德黑蘭擁有核武器。他說:「我們想修路、建學校,建造所有我們想建造的東西。但是,我們不能讓伊朗擁有核武器……你不能讓伊朗擁有核武器,你也不能讓某些其他國家擁有核武器。這太嚴重了。
  • 不死的西夏!顛覆宋遼兩大國的金國為何會對西夏網開一面?
    早在北宋和遼國對峙時,西夏就感覺到了北宋和遼國二者的可怕實力。作為北宋原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獨立後為了顯示自己獨立的合理合法性,必然要極盡污衊之能事,將原宗主描述成無惡不作的壓迫者,煽動本民族民眾對抗原來宗主。這和當今的外蒙古、越南一個德行,其結果自然是貽笑大方。
  • 百年之戰:大宋最難纏的對手,是誰?
    這首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漁家傲·秋思》,寫於這一時期。範仲淹心憂天下,在前線與宋軍將士同甘共苦,親身經歷戰爭的殘酷。宋夏戰爭中的「鎮戎三敗」震驚了朝野,也讓他看清了時代的危機,這才是他痛心疾首的原因。宋夏之間的戰火併未因此熄滅,仍時不時爆發衝突。正是有宋夏戰爭這一契機,範仲淹的「慶曆新政」與之後王安石的「熙寧變法」都針對軍事上的弊端進行了改革。
  • 金國消滅北宋後,為什麼不滅了弱小的西夏呢?
    在北宋這一歷史階段,北宋、遼國、西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這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不過,這一平衡的打破,始於金國的崛起。公元1125年,金國消滅遼國。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滅北宋後,金國卻沒有進攻當時相對弱小的西夏,這是為什麼呢?一首先,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 西夏人口不過兩百萬左右,為何能湊出五十餘萬「大軍」?(下)
    但從後來元昊對宋的戰爭來看,西夏根本不可能就這麼一些兵力,所以上述這個兵力數字其實應當指的是党項部族兵或者說是西夏的機動作戰部隊兵力。西夏極其重視對外戰爭的掠奪,否則以自身國力無法支撐長時間的戰爭,故而專門設置「打劫」部隊是可以理解的。其戰鬥力高低暫且不論,但是相對守和備,這種掠奪性軍隊是專門為進攻作戰而設置的,所以很可能是機動作戰的編成。如果以這10萬擒生軍,加上37萬守備部隊,加上8000王室精銳部隊,再加上西夏的炮手軍、水軍、撞令郎(俘獲漢人成軍),總數倒是真有50餘萬人。
  • 大遼對戰西夏:党項人為何能夠逆襲契丹?
    文/王凱迪對於宋朝與遼國和西夏的戰爭,熟悉北宋歷史的人都可以娓娓道來。面對兇猛的契丹鐵騎與党項重兵,宋朝軍隊經常處於被虐菜的地位。然而,如果党項人與契丹人在戰場上相逢,會是一場怎樣的對決呢?遼夏戰爭了解一下。
  • 西夏興衰:党項人近350年的奮鬥歷史,為何卻被蒙古人無情地抹去
    這一地區,正是南北朝時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國舊地,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一部拓跋氏所統率的党項羌就稱「平夏」部。日後的西夏皇族,正是源出這一部党項。 唐僖宗時,平夏部酋長拓跋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度使,一度幫助唐王朝「收復」長安,因功被封為夏國公。由此,夏州地區的党項武裝被稱為「定難軍」,轄區包括:夏、綏、宥、銀四州。
  • 西夏文士野利仁榮,是西夏的改革家,幫助西夏王創造了西夏文字
    具有雄心壯志的元吳不甘心受制於趙宋王朝,立志建立一個地域遼闊,與宋、遼鼎足而立的党項族自己的國家。百廢俱興,一切都需要重新建立,一切都需要規劃。野利仁榮此時成為元昊稱帝建國的謀主,被封為「莫寧令」(天大王),一切軍國大事元吳都與他商議。仁榮具有改革的思想,主張不因循舊制,要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革。
  • 淺談宋遼「慶曆增幣」,看似吃虧的北宋其實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與西夏的作戰中,宋軍一敗於延州,再敗於好水川,三敗於定川寨,無數精兵良將好男兒們就這麼被葬送在了大西北,宋朝國力因此更加雪上加霜。禍不單行,遼國因為在宋夏戰爭中親眼見識到了北宋在軍事上的疲軟,立馬開始向北宋「敲竹槓」!
  • 佛教並非西夏國教,為何地位非常高,受到皇室特殊照顧?
    但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戰爭連綿不斷,各地百姓開始寄託於宗教,因此,佛教開始迅速傳播。在影響力和信徒數量上,佛教開始逐步超越了道教。當時,佛教和道教進行了好幾次大辯論。進入隋唐時期,由於大多數皇帝信奉佛教,例如武則天等等,直接進一步推動了佛教的傳播和發展。但是在中原王朝,管理佛教、道教等宗教事務的機構等級並不高,隸屬於禮部的下屬機構之一。
  • 為何北宋不聯合遼國幹掉西夏?
    唐朝滅亡後,西夏一如既往地採取俯首稱臣的方式,獲得各個朝代的好感。而五代十國時期,為拉攏党項人,各朝都對党項封官進爵,使他們的地位越來越高,最終成為河西之地舉足輕重的地方勢力。但是這一和諧的局面在北宋被打破了。
  • 歐洲近代史上曠日持久的三十年戰爭,為何本可以避免?
    那場血流成河的戰爭令無數人付出生命的代價,卻始於這三十年間最不血腥的一次暴力行為。將皇帝派駐地方政府的三位代表扔出布拉格城堡的窗戶,是一個富有象徵意味的行為,但不是一個終極動作。馬蒂尼茨是被擲出窗外的三人之一,和同伴一樣,他認為自己是受到阻撓的殉教者。他將他們保住性命的結果拔高為聖母瑪利亞庇護的奇蹟,並向維也納宮廷匯報了雙方的唇槍舌劍是如何演變成波希米亞等級代表上演全武行這一戲劇性尖銳衝突的。
  • 千古遺恨:大宋西軍滅國西夏之際,傳來消息都城開封被圍
    北宋于靖康二年被金兵攻破都城亡國,作為大宋最能徵善戰的西軍也迎來了謝幕,而此時的西夏離滅國已經不遠……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段歷史。西夏人的祖先是党項人,他們本來在四川青海交界地帶遊牧逐水草而居。後來強大的吐蕃崛起,他們便沒有了生存之地,轉而依附唐王朝,後被大唐皇帝賜姓李氏,安置在陝北。安史之亂,尤其是黃巢起義,党項人多次參與平叛,勢力逐漸崛起。
  • 從德意志內戰到歐洲大混戰,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三十年戰爭的爆發?
    「三十年戰爭」發生於17世紀上半葉,由德意志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發展為席捲歐洲的大混戰,對歐洲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人們常認為這是歐洲從中世紀跨入近代社會的轉折,是歐洲歷史上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這場戰爭結束了歐洲神權大統一的局面,打破了傳統的基督教帝國觀念,使得近代主權國家意識開始誕生。三十年戰爭是歷史上迄今為止最錯綜複雜、涉及衝突最多的戰爭之一。
  • 五本軍事小說,主角異界穿越,大戰開始軍功飆升,戰爭亂世揚國威
    今天推薦的是主角異界穿越,大戰開始軍功飆升,戰爭亂世揚國威,話不多說,咱們起來看看吧。第五本《桑中》 作者:因真實而感動簡介:南宋初年,金帝完顏亮親率六十萬大軍南下攻宋。其先鋒部隊在三峰山遭遇偷襲死傷過半,聞訊的西夏人質永王***乘亂逃脫,在逃亡途中巧遇了……精彩內容:這樣一來馬蹄就正好將他的脊柱給活生生踩斷了,李仁友口吐鮮血不一會兒便氣絕而亡。至此西夏第一將星就此隕落。西夏軍法嚴峻規定在戰場上主帥一旦被殺其身邊的護衛親兵一律處斬決不輕饒更有甚者衛兵的家屬則會變賣成奴隸。
  • 神秘的西夏 被蒙古滅亡時,興慶府被屠城,西夏王族幾乎被團滅
    04、他們先投靠遼國,後又投靠大宋,夏毅宗與夏惠宗時期,夏廷對內大興儒學,提倡漢文化與技術,廢行蕃禮,以漢字為基礎,創立西夏文字,改用漢儀。 這年秋天,成吉思汗再次發兵侵夏,蒙軍攻破斡羅孩城,燒殺搶掠,擾動極慘。次年2月,蒙軍滿載虜獲,主動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