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國總督官邸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將青島闢為膠澳商埠。1924年,直系軍閥統治青島,吳佩孚的親信高恩洪任膠澳商埠督辦。1924年5月2日,直系軍閥創辦了青島地方銀行,取得了在膠澳商埠發行紙幣的權利。
這張紙幣是1924年青島地方銀行改青島市農工銀行銅元票拾枚,紙幣上的建築是德國總督官邸。
這座建築是德佔時期建築,是德國總督的住所,位於信號山山麓,建成於1907年,後又稱作迎賓館,是一座典型的德國古堡建築,新藝術運動流派形式,因仿德國皇宮而建,又被稱作德國小皇宮。因當年耗費了45萬金馬克,時任德國總督居然還遭到了德國議會的彈劾。該建築目前保存完後,內有博物館,可入室內參觀。
2、 棧橋回瀾閣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戰前發行的法幣迅速貶值。1949年5月14日,中央銀行青島分行發行了銀圓券,以圖救市,但已於事無補。這兩張5分和一角的紙幣中的圖案都是棧橋回瀾閣。
棧橋是清軍於1892年所建,原本是碼頭。1901年,德國人又對棧橋進行了擴建,橋身由原200米擴展至350米。1932年,國民青島政府在棧橋的盡頭修建一座中式建築——回瀾閣,該工程於1933年竣工,成為青島的地標建築,建築現保存完好。
3、 青島水族館
這張5角紙幣也是中央銀行青島分行1949年5月14日發行的,紙幣中的圖案是青島水族館。
青島水族館於1932年建成,是由蔡元培先生發起籌建的,是亞洲第一座水族館,典型的中式古堡建築,與回瀾閣、湛山寺並稱為上世紀30年代青島三大中式建築。該建築現保存完好,是青島海底世界的一部分。
4、 青島接收紀念碑
1924年,山東省銀行發行了一套銀圓券,其中伍圓和拾圓的銀圓券的圖案是青島接收紀念碑。
青島接收紀念碑是德佔時期建成的,最早稱為葉世克(總督)紀念碑。1914年日本佔領青島,改名為大日本帝國佔領青島紀念碑。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改名為青島接收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此後又屢遭改名,最終於1967年被拆除。關於這座紀念碑的歷史,具體可參見拙文《德國人在青島修了一座紀念碑,被改了四次名,最終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