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或重組?百年大國美利堅到底該何去何從

2021-01-12 戲說那歷史

作為二十世紀迅速崛起的全球性大國,美國憑藉其百年的文明進程跨越式發展為超級大國,這一現象級全球性事件,必然是值得深思的。特別是當下的美國再次陷入種族主義的分裂,各階層和群體在兩黨間搖擺。那麼,美利堅究竟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飄揚的星條旗下,民主與自由兩難抉擇、對內民主對外霸權交織、宗教信仰與自然理性縈繞、種族歧視與移民大潮相表裡……這片土地是一個懸掛在玻璃瓶中的試驗品--原本空無一物(排除土著非近代性文明),後被注入一股近代理性風潮,剎那間劇烈反應開始,直到如今。我們該怎樣審視這個國家呢?

也許我們會不自覺地注意到美國的百年歷史,似乎連與歐陸文明相比都不值一提。但是,美利堅幾百年的歷史是有深刻奠基的:美洲土著基本完成荒野開拓後,歐洲冒險者的帆船抵達美洲,用疾病消滅八成印第安人後,全球地緣格局也在變化:歐陸強國的全球殖民與舊世界的重組、俄國的東進與傳統遊牧世界的衰退以及奧斯曼帝國的逐步瓦解……

其中,美利堅民族作為全球最後一股地緣強勢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自然,成為英國殖民地是在七年戰爭之後,而之前就已有大批以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為代表的歐陸移民抵達這片新大陸(尤其是西進運動前後),為新興的美利堅民族架構起雛形文明的輪廓。

文明初興,美國是如何發揮其後發優勢呢?作為世界最早的民主國家--甚至比法國大革命還更早完成民主自由的制度構架,美國以其獨特優勢成為歐陸啟蒙思潮的天然實驗場:美國為白人種族的新移民地區,開始並無歐陸傳統貴族,大多為中下階級,更易於接受並吸收新思想。隨之,以託馬斯·潘恩為代表的「歐洲自由主義」者開始高舉理性火炬,點燃美國崛起之路。其中,大批智識分子更是憑藉新大陸的自由空氣肆意闡述啟蒙思想。

在這裡,我們對任何國家的觀察,都可以大致落腳在兩方面:一則為精神思想的架構,一則為國家制度的架構。20世紀的美國,進一步來看。

在自由與平等的悖論中擺動

美國的基本制度性架構似乎可以歸結為左右路線的平衡--無論是三權分立的原則,還是憲法精神與複雜的選舉制度等。這些制度架構遠非完美,效率不高,但為國家前進提供了適時調整的餘地和時間。並且,民主美國對於歐陸來說,恰好有一時間差可供調整--歐陸革命與改革均為後發美國提供了鮮活的政治例子。並且,作為歐陸移民地,美國接受了全方面的精神洗禮,舊大陸對新大陸產生的奠基性影響直接提現在美國國族自性(national identity)的形成上。

自始,基督教加上來自歐陸的啟蒙理性共同作用,逐漸在約翰·洛克等人的思想指引下形成美國特色自由主義傳統(美國的宗教性在現代西方,較之於西歐國家可以說是更為普遍與傳統。特別在清教精神旗幟下,美國更是將宗教信仰融入思想架構和民族信仰之中)。概括起來,大體有如下主要內容:個人主義、理性主義、人道主義、平民主義(populism)、社會達爾文主義、新國家主義……

這不僅為美國提供了多元化思想來源,更豐富了美國社會國家體系建構。隨即便體現在美國進步主義以及新政調整上……如此,美國基本被綁定在理想主義和實用主義的鐘擺之上,在左與右之間擺動。其中典型便是「進步時代三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塔夫脫、威爾遜)推進的改良運動:既有對嚴峻社會現實的積極改革與制度完善,又有對世界地位要求的「金元加大棒」式外交手段……總之,基本面便是對內民主穩定,對外積極謀求霸權,同時不忘架構以宗教式高潔說辭與藉口。

奔馳不停地運轉機器

19世紀是美國走向大國崛起的關鍵世紀,同時也是整個世界完成基本組合的世紀(20世紀初的各勢力博弈與民族興衰基本自1750-1900年代奠定)。

1941年,美國《時代-生活》雜誌的創辦人亨利·盧斯提出了20世紀是「美國世紀」之說。另有分析家認為,美國的繁榮得益於四位經濟學家的理論:1 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理論(貫穿其中的哲學是私立能構成公德);2 凱恩斯主義;3 哈耶克的「自由市場」理論;4 熊彼特的「企業家社會」等。當然,影響並左右美國的理論必不僅此四條而已。但美國從19世紀的機遇與危機中一路崛起的深厚積累,我們便可從中窺見一二。作為移民大國的美國,天然的無法擺脫種族問題和隨之帶來的信仰衝突問題(以致美國官方立法確認英語為指定官方語言)。尤其是歷來為主流認可的WASP(白種-盎格魯-清教徒-中產階級)已然發生動搖。

就其深處的問題,可能就是自由與民主的無法徹底統一與劃分。典型似乎就是美國福利制度的架構,涉及各階級的切實利益,雖然在進步時代的改良主義下發端並在小羅斯福新政和詹森總統的「黃油與大炮」政策的統籌下基本確立,維護了美國的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但是,隨著中產階級的相對衰落和社會階級固化等現象的發生和政府政策的大幅度調整,社會相應發生轉變。民意與選票,政黨與制度……哪個不是自由與民主掙紮下的齒輪呢?

在資中筠先生的《20世紀的美國》中,針對20世紀美國崛起為超級大國的現象,圍繞多方面進行了深出潛入的介紹和說明,以局內外人的多角度進行分析,很值得我們借鑑。其實,當下所謂的混亂早已在南北戰爭和民權運動中爆發過,並且更為猛烈。美利堅究竟該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瑞幸造假神州有變 百年寶沃 該何去何從?
    寶沃汽車和瑞幸咖啡以及神州租車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事情有些複雜,我先給大家理一理。創立於1919年的寶沃汽車,源自德國,曾經是德國第三大汽車製造商,排在大眾和歐寶之後。後因經營不善,1961年停產。2014年,福田汽車以5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寶沃汽車品牌,後成立包括汽車(中國)有限公司。
  • 國際銳評丨美國為何深陷撕裂之痛?
    今年6月,法國《費加羅報》曾發文列舉美國當前面臨的危機,直指美國領導人的政策取嚮導致出現「美利堅分裂國」。半年之後,特別是美國大選的亂象叢生,證明這一判斷並不為過。 如今的美國痛點密布。疫情雪球、街頭暴力、政黨對峙……2020年已近尾聲,美國社會的撕裂痛感有增無減。路透社為此感嘆:一個分裂的美國將難以癒合。
  • 美利堅大學研究生申請條件
    美利堅大學研究生申請條件 基本要求 美利堅大學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規定的基本申請條件如下: 正規大學四年制本科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 GPA要求:不得低於3.0分
  • 從美國的崛起軌跡看美利堅民族精神
    同樣年輕的美國由十三個州八十萬平方公裡的領土發展為擁有五十個州的九百三十七平方公裡的國家,成為發展最快的超級大國。為何它能有如此之快的發展,如此迅猛的經濟增長?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奧秘呢?讓我們從美國的崛起軌跡去探究他的發展奧秘。
  • 讀特筆記︱川普時代:B面美利堅
    該紀錄片的宣傳片用「謊言」「秘密」「陰謀」「欺騙」「否認」「掩蓋」等若干關鍵詞描繪川普政府抗擊新冠疫情的表現,並稱「真相令人作嘔」。《我的視角》塑造了一個體面的、謙恭的、勇敢的、富有同情心的歐巴馬總統;《完全可控》則刻畫了一個簡單粗暴的、自以為是的、真正怯懦的、毫無同情心的川普總統。那麼,歐巴馬和川普誰更能代表美國形象呢?
  • 學校改建,百年大鐘何去何從?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記者 牛 騰)市民陳先生近日撥打新聞熱線反映,菏澤一中思源學校正在菏澤學院附屬中學原址改建,校園內一口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大鐘承載了無數老附中人的青春記憶,將何去何從?8月15日,記者就此事進行了採訪。
  • 當動蕩碰上低迷 福特未來何去何從?
    面對十年未見的車市低迷,以及實施在即的「史上最嚴」的國六排放標準,入華已超二十年的福特品牌,其未來將何去何從?事實上,不只是中國,福特在除了北美市場以外的全球範圍內,都面臨著嚴重虧損。毫無疑問,愈發嚴重的虧損、下滑,已經將擁有百年歷史的福特逼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 空客5300名員工面臨停薪留職 疫情下的失業人員該何去何從?
    空客5300名員工面臨停薪留職 疫情下的失業人員該何去何從?時間:2020-06-22 10:15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空客5300名員工面臨停薪留職 疫情下的失業人員該何去何從?
  • 美國的漢譯國名到底是「美國」,「美利堅」,還是「米國」
    米利堅美理哥,末了終成美利堅。猜猜,這首詩裡的漢譯美國國名有幾個? 恭喜你,答錯了,答案是6個,嘿嘿。答對的也別走!你知道這6個譯名的源頭來歷嗎?19世紀60年代以後,清朝開始用美利堅指代美國,可別小看這一個「美」字,大有拉近雙方政治關係的含義在裡面。
  • 疫情下的「撕裂」現象
    對內主要體現在這樣具有標本意義的點上: 對內撕裂一: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漢爆發,然後流向世界。對於這一點,認知撕裂的雙方呈現為截然不同的兩種解讀。一方認為應該向世界道個歉,以贏得疫情過後世界的諒解;承認錯誤並不醜,不僅不醜還體現了一個大國的胸懷。
  • 美利堅大學為您解讀
    因為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佔全世界約20%。相應的,中國高三學生也佔比世界的絕大部份,但中國的優質大學卻比全世界優質大學總數低得多。那麼,如果考慮本科出國留學,該怎麼選,才能就讀心儀的理想大學?選擇高校,可以被理解為是一個最大程度取得優勢資源的過程,不論學什麼專業,最好的選擇都應該是能給未來生涯帶來最多優勢資源的那個。這放之四海皆準,比如國內,北京、上海、廣深、杭州等地高校最受歡迎。很多優秀學生,為了能到這些地方上學,寧願放棄其他地方一本的學校,而選擇這裡的二本大學。
  • 2020年畢業季的你該何去何從?
    2020年畢業季的你該何去何從?大家談談今年的畢業季應該如何擇選工作或做好哪些準備?選工作這個問題,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好好談。因為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大家都很迷茫。自己到底該怎麼辦?剛畢業將要走向社會的學生,今年就業困難,但是永遠不要停止你向前奔跑的腳步,因為年華不容浪費!想要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功,就朝著這一個目標不停的向前,讓夢想照進現實,才是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 作為過來人的學長告訴你到底該何去何從
    考研與工作何去何從?
  • 菏澤附中改建為菏澤一中思源學校,校園內百年大鐘究竟該何去何從?
    編輯:小歪 || 廣告、公號運營:18653002766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牛 騰)市民陳先生近日撥打牡丹晚報新聞熱線反映,菏澤一中思源學校正在菏澤學院附屬中學原址改建,校園內一口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大鐘承載了無數
  • 國家治理論壇:美利堅大學趙全勝教授解讀「國際關係中敵友關係的...
    2018年6月1日,應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大學趙寶煦學術基金的邀請,美國美利堅大學趙全勝教授在廖凱原樓207會議室作了題為「國際關係中敵友關係的轉換——以中美日三邊關係為例」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湘林教授主持。
  • 重組債務重組流程
    例如,在1902年委內瑞拉違約之後,幾個歐洲大國派軍隊包圍了委內瑞拉的港口並發動炮擊。現在,主權債務重組現已取代了武力手段;但這種方法沒有清晰的規範,且常常無法及時落實,使債務人和債權人都苦不堪言。一些觀察家對現在的主權債務重組是否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表示懷疑。不久之前,在重組過程中,設計欠佳的合同為禿鷲公司們(vulture firm)利用債務人提供了機會。
  • 《與藝術沾邊·589》美利堅哥德式
    到了三十年代,作為對當時在舊大陸上愈發趨於抽象主義的現代藝術的回應,在新大陸上出現了美利堅地方主義:畫家們用細膩的筆法惟妙惟肖地刻畫當時當地的美國人和他們的生活,因此這一畫風也屬於美利堅現實主義。最著名的美利堅地方主義畫家是格蘭特·伍德(Grant Wood,1891-1942),他的代表作《美利堅哥德式》(1930)已經成為美國文化象徵之一。
  • 專升本受限,想上好學校越來越難,專科生到底該何去何從?
    專升本受限越來越嚴重,很多雙一流大學直言不招收專升本,當高級學府的大門徹底關閉,我們這些勤勤懇懇努力的大專生到底該何去何從?難道辛辛苦苦準備專升本,註定與高級學府無緣嗎?所以同學們,聽學姐一句勸,雙一流不招專升本,那就不招,我們的目標是本科,只要能進入本科校園,就是勝利,別想那些有的沒的,過幾個月就該考試,加油趕緊學就完事兒了,奧利給!學姐專升本上的是一所普通學校,不也挺好的嗎?
  • 美利堅大學申請難度有多大?
    美利堅大學本科申請難度適中,但是學校的錄取率還是比較高的。位於華盛頓地區,所以校園活動也是比較豐富的!特別適合性格外向活躍,偏愛非理工專業,成績適中的學生申請。 TOEFL單項要求不低於20分,IELTS單項要求不低於6.0分;PTE要求總分不低於53分,無單項要求。
  • 美利堅大學2020秋季入學計劃更新!
    就在上周,美利堅大學確定了關於秋季入學的最新情況。首先,美利堅大學秋季學期將於2020年8月24日按計劃開始,所有本科和研究生專業(IAP,MAP,ACDC和相關PSE)的國際課程,都將以線上學習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