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漢譯國名到底是「美國」,「美利堅」,還是「米國」

2020-08-26 螺螄歷史

打油詩言:


花旗國花旗參,

亞美理駕咩哩幹。

米利堅美理哥,

末了終成美利堅。

猜猜,這首詩裡的漢譯美國國名有幾個?

恭喜你,答錯了,答案是6個,嘿嘿。答對的也別走!你知道這6個譯名的源頭來歷嗎?今天我們就來嘮嗑下漢譯美國國名的趣聞,從中也折射出豐富的歷史信息。


要了解漢譯美國國名,就要先了解英語美國國名的來歷。


一、美國國名溯源


美國,當今中文正式稱呼為美利堅合眾國,對應的英文正式稱呼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為U.S.A.USA,一般稱為 United States,或U.S.AmericaThe States


首先我們得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分解為United StatesAmerica兩部分去理解。至於為何要這樣分,且看下文。


United 意為聯合的、統一的;state 本意為國家、州、邦。但States以首字母大寫、複數形式出現的話,則意為國家或州的政治性聯盟。那麼,合起來的United States漢譯則可為「州盟」或「國家聯盟」,當然翻譯這活絕非這樣簡單,要考慮英文實際應用情況以及中文詞彙對應情況。


籤署《美國獨立宣言》

1776年,北美十三州發表聯合宣言,宣告脫離英國獨立。這聯合宣言即《美國獨立宣言》,當時即用「United States」指代這十三個州的聯盟,這裡的含義即為「邦聯」,每個州都相當於一個「國家」。直到1787年費城制憲,美國憲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誕生,美國才從鬆散的「邦聯」轉變為「聯邦」,中央政府從此握有「國家權力」。


亞美利哥·韋斯普奇

再來說說America。這個單詞在中文語境中既可譯為「美國」,也可譯為「美洲」。我們都知道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美洲大陸的命名卻是以另一位義大利航海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義大利語:Amerigo Vespucci)的名字命名。這位哥們沿著哥倫布開發的航線,踏上美洲本土後,嘴巴驚得掉了下來:這哪裡是哥倫布宣稱的印度?這分明是塊美麗的新大陸嘛!


因為他,歐洲人才知道原來在大西洋的西邊有一塊新大陸。1507年,日爾曼地理學家馬丁在《世界地理概論》中,將這塊大陸標為亞美利加,源自亞美利哥名字的拉丁文寫法——「亞美利烏斯·韋斯普蘇斯」(拉丁語:Americus Vespucius)的陰性變格。


美國獨立後,隨即將「美洲」放入自己的國名中。約翰·迪金森編寫於1776617日的聯邦條款第二草稿,首次出現了「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是U.S.A.


好了,美國的英文國名就此成型,接下來是漢譯美國國名大顯身手的時候了。


二、漢譯美國國名


1784年,剛獨立不久的美國派出「中國皇后號(THE EMPRESS OF CHINA)」商船訪問大清國,希望能與大清交往貿易。從商船的命名可知,當時的美國對大清是懷著何等崇高的敬意。這一年是中美兩國正式交流的起點。


當時的清朝人很好奇,對這遠道而來的異邦人充滿新鮮感。雙方互相一交流,不免要問:你是哪來的?美國人自然是操著地道的美式英語:we ar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清朝人肯定是聽著彆扭,直接把 United States省了,按照我們學習英語的「秘籍」——中文標音的方式把America譯為咪唎堅了。


而小老百姓則更省事,怎麼簡單怎麼來——在看到美國國旗神似紅白相間的碎花布後,直接稱花旗國了事。是不是想起什麼,花旗銀行?


之後,清人謝清高又將美國譯為咩哩幹。相比較漢朝人將羅馬帝國譯為大秦(尊稱),清人對美國的這些稱呼其實上不得臺面。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則說道「咪夷質性醇厚,於中國時思效順」,這裡的「咪夷」就是美國!這句話是說人家美國對大清國那叫一個服帖、聽話、懂事......


道光年間,米利堅譯名出現了,後來朝鮮、日本對美國的譯名皆受這一漢語譯名影響。直到今天,日本對美國的簡稱仍為米國。


「開眼看世界三人」林則徐、魏源、徐繼畬或編或著的《四洲志》、《海國圖志》、《瀛寰志略》,則將美國譯為彌利堅、美利哥、亞墨利加等。


鴉片戰爭開啟列強宰制中國的局面後,美國也與清政府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844年,中美籤訂的《望廈條約》中,清朝對美國的官方稱呼是「亞美理駕合眾國」。合眾國一詞可謂是漢語翻譯的精妙之處。19世紀60年代以後,清朝開始用美利堅指代美國,可別小看這一個「美」字,大有拉近雙方政治關係的含義在裡面。


20世紀初,中國大陸革命思潮風起雲湧,美國、美利堅稱呼在民間得到大量傳播,當時的口號是「要學那,美利堅,離英獨立」。1913年,中華民國同美國建交,官方文件正式採用「美利堅合眾國」這一譯名。至此,「美國」在漢語世界算是徹底完成一個華麗的轉身。比之當初的咪唎堅,美利堅這一譯名可謂是中國人送給美國的漢譯大禮。

可不是嘛,如果你現在再稱美國為咪唎堅,美國必會提出外交級別抗議,嘿嘿。就好比你也不能在正式場合稱日本為倭國......

相關焦點

  • 日本為啥管美國叫「米國」,原因:從清朝七個叫法中繼承了一個!
    在日本人的固有印象中,他們似乎已經習慣稱呼美國為米國,這其中有何怎樣的歷史淵源呢?追本溯源之下,人們不僅驚訝,原來日本稱呼美國為米國是從中國繼承的,而在中國的大清王朝時期,光是稱呼美國就有7種不同的說法。
  • 「美國」和「米國」,中日誰的翻譯更加貼切?
    因為具體理解不同,所以不同國家之間對於同一事物的分析也有所不同,比如說我國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譯成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而日本則將其稱之為米國。中國與美國的交流,要追溯到晚清時期。美國同其他西方國家一起,用鐵騎打開了當時閉關鎖國的舊中國。
  • 米國一詞從哪裡來,美國如何讓清朝翻譯國名時放棄使用貶義詞的
    網上經常有人將美國戲稱為「米國」,筆者曾經十分好奇,明明英國的國旗是個大大的「米」字,為什麼米國會是美國呢?後來聽說因為在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佩裡製造的「黑船事件」中,日本人將其稱之為「米利堅」,才有了「米國」的說法。
  • 歷史上唯獨此國將美國稱之為「米國」,原來包藏禍心
    眾所周知,美國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簡稱,世界各國都是這樣稱呼,但唯獨一國將美國稱之為「米國」,這個國家就是日本。日本歷史上同樣使用中國漢字,對於美國,中國人選擇了「美」這一稱讚之字稱「美國」,日本人則選擇了「米」——糧食之名稱「米國」。至今日本國內書刊報紙對美國的稱呼,一直仍是「米國」。我們先了解美國國名的由來。
  • 日本為何將美國稱為米國,將俄國稱為露西亞,聽聽蔣介石怎麼說
    有句話叫做越炫耀什麼,其實越缺少什麼,可見日本人在骨子裡還是相當自卑的,何以見得呢?世界各國的名稱都是用本國的語言來命名的,比如中國,在漢語中是中國二字,但到了西方便成了China。美國在英語中全稱USA,傳到中國,我們將其譯為美國。美在漢語中明顯是一個褒義詞,但USA傳到日本,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日本將USA譯作米國,將俄羅斯譯作露西亞,民國時期還把中國稱為支那。
  •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的,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個譯名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在我們鄰國日本,美國被譯作「米國」,至今仍在使用,被國人嘲笑很多年。其實「米國」譯名最早是中國翻譯,那我們之後為何棄之不用了呢?
  • 日本人稱呼美國為「米國」,內涵大有文章!
    美國在日語中有兩種常見說法:「アメリカ( America , 亜米利加)」和「米國」。前一種就不用解釋了,就是把 America 直接音譯成為片假名。後一種關於「米」國的來源,卻有各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日本人聽力問題導致的誤聽,還有一種是認為米是一種歷史的沿襲和簡化,還有一種認為是帶有政治色彩。
  • 環球掠影|為何日本人把美國稱為「米國」?
    這兩種都是美國人對美國精神的具化。位於北美洲的美利堅合眾國,英文全稱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nited States很好理解,因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America就是美洲的意思。追根究底,為啥那片土地叫America?這就牽扯到美洲的發現者身上了。
  • 從美國的崛起軌跡看美利堅民族精神
    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形成,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殖民地時期至美國獨立後,此時美國人有與英國人民族認同的意識;美國獨立後至第二次英美戰爭,他們自認為自己是美洲人,他們具有與本州人民族認同的意識;英美第二次戰爭至美國內戰,北方人已經具有美利堅民族意識,而南方美國人則認為自己是一個單獨的民族;內戰後至南方重建時期,美國人在最後形成了美利堅民族的整體意識和精神。
  • 美國的中文名是怎麼來的?為何不一直沿用「米利堅」這個稱呼?
    美國,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簡稱,關於美國中文名字的由來,不僅是一個語言學問題,還是一個地理人文問題。「美」這個音來自【America——美利堅】,完整音譯叫做「亞美利加」,因為America既是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部分,也是美洲的洲名。
  • 位於美國首都的美利堅大學有哪些優勢?
    美利堅大學的地理優勢。美利堅大學是一所地理位置與學術實力都十分優秀的美國大學。i01華盛頓特區是美國及至整個世界的標誌性城市;這裡是政府部門和上百個國家大使館的所在地,一些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在此會晤討論全球事務和政策決議;華盛頓特區還是商業、傳媒、創新、技術和交流的中心,擁有無與倫比的實習和實踐學習機會;華盛頓特區的都會區是一些全球領軍企業的所在地,其中包括洛克希德
  • 美國、英國、德國這些美好中文名怎麼來的?為何不稱美國為米國?
    世界上最早的奔馳車從寶馬和奔馳的例子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有的時候外文名翻譯成中文名,比外文名本身還要高大尚,這就是翻譯領域常說的信、達、雅,外國的品牌翻譯成中文名,做到了信、達、雅可是,為什麼英國、美國、德國這些國家的中文名,也翻譯的如此美好呢?中國人同樣把美好的國名給了英國、美國和德國,漢字「英」到底是什麼意思?《爾雅》中有「木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 歷史畫皮術:以今日美國為例
    比如今日美國,其本來只是滿清的一個將軍駐地(相當於今天的軍事基地)——浙江將軍,民國時期的一個特區——熱河特區。二戰結束後,國共爆發內戰,無暇顧及熱河特區,這個特區趁機獨立,並且從史料中扯了三張畫皮披上,讓自己看起來歷史悠久名正言順,以擺脫滿清和民國的陰影:第一張畫皮,叫做美利堅。
  • 美國小姐、環球小姐、美利堅小姐、世界小姐都是黑人
    美媒「驚喜」地發現,史上首次,這一年美國小姐、美國妙齡小姐、美利堅小姐、環球小姐以及世界小姐等頂級選美比賽的冠軍,都為黑人女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2月14日報導稱,「如果你了解選美歷史,就知道這可是件大事。」選美比賽早期禁止有色人種女性參賽,其中一些比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
  • 學者諷刺:美國成為美利堅社會主義共和合眾國
    (資料圖)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美國一向奉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但在一場金融海嘯下,多家金融機構相繼出事,投資者信心大受打擊,政府連番出手救市,凸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蕩然無存。USSAR近似前蘇簡稱USSR文匯報引述每日郵報報導,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表示,美國已經成為「美利堅社會主義共和合眾國(USSAR)」,表示這個國家「為富人和華爾街奉行社會主義,利益私有化,損失社會化。」
  • 百年大國美利堅到底該何去何從
    作為二十世紀迅速崛起的全球性大國,美國憑藉其百年的文明進程跨越式發展為超級大國,這一現象級全球性事件,必然是值得深思的。特別是當下的美國再次陷入種族主義的分裂,各階層和群體在兩黨間搖擺。那麼,美利堅究竟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 「新美利堅」還是「失敗國家」:我們為什麼看不懂美國
    塑造「新美利堅」——美國現代國家構建的社會歷史根基▍美國的「國家缺位」和「國家無感」國家(state),是現代世界的首要「權力容器」(power container)[1],是和一切人類秩序和生存狀態相連帶糾纏的東西;人和人群想像和構建它,也必須領受和忍受它。
  • 美國驢象之爭:各代表誰的利益?
    當然,她媽也很牛,超級能生,生了6個娃,還是丈夫競選市長的幕後策劃。南希·佩洛西繼承了父母的政治基因,2007年-2010年及2019年至今,兩度擔任美國眾議院議長,是燈塔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議長,也是職位最高的女人。總統是最高職位,行政領袖與三軍統帥。
  • 你以為的美國快樂教育,其實是在毀掉每個美國年輕人
    再中國高考學生之前幾個月都在認真複習準備考試的時候,米國學生(平民階級)開啟了浪到飛起的easy模式。有多快樂呢,昨天運動會,後天開晚會,今早遊泳排隊,晚上同學聚會。對於美國學生來說,不會吧!不會吧!中國學生居然在天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