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稱呼美國為「米國」,內涵大有文章!

2020-12-14 墨不羈

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既涉及到語言學知識,也涉及到歷史學知識。對於日本人稱呼別國尤其是與其有過歷史糾葛的國家來說,都值得好好研究一番,由此可以觀察當年日本的國民性和國家態度。

美國在日語中有兩種常見說法:「アメリカ( America , 亜米利加)」和「米國」。前一種就不用解釋了,就是把 America 直接音譯成為片假名。後一種關於「米」國的來源,卻有各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日本人聽力問題導致的誤聽,還有一種是認為米是一種歷史的沿襲和簡化,還有一種認為是帶有政治色彩。其實,經過大量資料考證,我認為都對,也都是特定時期的產物,後面就習慣固定下來了。不能單純覺得就是一種原因。下面做一點簡單的歸納分析。

美國在日本的譯名變遷史

美國的譯名在日本記載的歷史,可以有以下幾個不同的階段,各種名稱都有。以下來自於網友大咖們找來的資料:

1854年:ペリー提督が開國を迫って寄港した1854年の瓦版には米利幹(メリケン)」と注釈された。

1862年:の幕府文書では「亜米利加」と表記された。

1871年:の木戸孝允渡航日記には「米國」

1878年:の報告書には「米歐回覧実記」と記され

1905年:明治天皇がルーズベルト大統領に送った書狀の宛名が「北米合國」と記されるなど

1854年,第一次黑船事件的時候,日本稱呼美國為米利幹(メリケン) 的。八年後,在幕府的公文中譯作亞米利加。這裡第一次出現了「米」字。對照英文單詞America ,應該說這是第一次非常完整的音譯。之後的幾個名字裡,日本人都沒有摘掉「米」這個字,說明,米已經深入他們的翻譯習慣了。

源於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化

日本人為何開始使用亞米利加?這個名字來自於中國,稍作改動而已。

同時代,中國翻譯美國的名字是用「亞墨利加」 。這個亞墨利加的名字來自於明朝時來到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翻譯。

利瑪竇著實很厲害,他不僅苦學了漢語,也學了一些日語,還製作並印行了中文世界地圖——《山海輿地全圖》,這是中國人首次接觸到了歐洲人眼中的世界地理,唯一的區別是利瑪竇為了討好中國人把中國畫在了地圖中央。1602年利瑪竇修訂了地圖,在北京刊行了《坤輿萬國全圖》。在《坤輿萬國全圖》我們可以看到利瑪竇給世界各大洲所起的中文名字:亞細亞(即亞洲)、歐邏巴(即歐洲)、利未亞(即非洲)、南、北亞墨利加(即南、北美洲)。亞墨利加,從明朝時候開始,就是中國對美洲的正式標準譯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1776年獨立之後,便名正言順地被稱為「亞墨利加合眾國」。中國老百姓嫌棄這個名稱太拗口,平常就採用美國的星條國旗來稱呼「花旗國」,但是正式的官方名稱還是「亞墨利加」。

日本人在1862啟用的美國譯名亞米利加,就是從中國的亞墨利加變化而來的。只是在同一時代的秦朝鹹豐年間,中國已經重新修改了譯名。

根據1858年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籤訂的《天津條約》,正式文書第一次出現了 「大亞美理駕合眾國」。《天津條約》的序言中第一句就是:「茲中華大清國與大亞美理駕合眾國因欲固存堅久真誠友誼,明定公正確實規法,修訂友睦條約及太平和好貿易章程,以為兩國日後遵守成規,為此美舉。」再過40多年, 1901年,《辛丑條約》籤訂的時候,「亞美理駕」的「亞」 字在人間蒸發, 「大亞美理駕」簡化為了「大美國」,與「大清朝」工整對仗。此後,當「大清朝」壽終正寢的之後,「大美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美國」,與「中國」相得益彰。所以,中國對美國的譯名有著比較完整清晰的脈絡。日本則在1862年開始,就與中國分道揚鑣,堅持使用了亞米利加。

一個米字的政治感情色彩

米vs美,這是兩個很容易看出高下的詞。米,糧食的一種,尤其是東方,這是日常的主食,必吃的主食。米國,聽起來一點也沒有逼格。中國當時為什麼用美,有一定的歷史原因,既又外交上的尊重之意,也有美化兩國感情之意。

但是在日本,在當時那個年代對美國始終是仇視的,為什麼仇視大家可以去翻翻歷史,各種不平等條約,日本籤訂的並不少。日本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倒幕運動,開始明治維新,逐步強大起來。並且,日本也慢慢地展現出其要侵略周邊國家的豺狼之心。「米利堅」是這個時期,日本對美國的一般稱呼。

日本人為什麼一直堅持稱美國為「米國」,蔣介石先生早在70多年前就已經回答過。1934年7月蔣介石在對廬山軍官訓練團發表的題為「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的演講中說過這麼一番話:「日本為要併吞我們中國,而須先徵服俄羅斯,吃下美國,擊破英國,才可這到他的目的,這是他們早已決定的國策。

他叫我們中國叫支那,這『支那』兩字,照日本話是什麼意義呢?就是半死人!其次,他叫俄國叫什麼呢?他叫露西亞,露是雨露的露,這個露字,是表示什麼意義呢?他就是自比日本為太陽,將俄國看作是露水,太陽一照到露水,那露水馬上就要乾!由此可見日本的國策,早已決定,他非消滅俄國不可。再看他叫美國叫甚麼呢?我們是叫美利堅,而他日本則叫米利堅,亦叫做米國。米原來是人們一種必需的食糧,他拿這個字來叫美國,意思就是決心要把美國吃下去!」

蔣介石的這番話倒是很有一番道理,也點出了日本當時的政治心態。後來,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狠狠地咬了一口,而且戰後飢餓日本人還吃上靠美國運來的救濟麵粉。所以在日本,麵粉也可以稱作是「メリケン粉」(Merikan 粉)。很多人奇怪,既然是美國America運來的麵粉,可是為什麼不稱為アメリカン(American粉)而叫「メリケン粉」(Merikan 粉)呢?很簡單,Merikan就是 「米利堅」,所以「メリケン粉」就是來自「米國」的面。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為啥管美國叫「米國」,原因:從清朝七個叫法中繼承了一個!
    在日本人的固有印象中,他們似乎已經習慣稱呼美國為米國,這其中有何怎樣的歷史淵源呢?追本溯源之下,人們不僅驚訝,原來日本稱呼美國為米國是從中國繼承的,而在中國的大清王朝時期,光是稱呼美國就有7種不同的說法。
  • 環球掠影|為何日本人把美國稱為「米國」?
    這個綽號是美國人自己取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山姆大叔」來自1812年英美戰爭時期的一個展現美國精神的商人。紐約州的Samuel Wilson為美軍提供醃製牛肉,他的產品包裝上總是有「E.A-US.」的字樣。E.A是他公司的名字,US是山姆大叔的縮寫,正好也是美國的縮寫。
  • 你知道「米國」的由來嗎?為何在日本還在流傳這個稱呼?
    在網絡用詞上,人們熟識的美國變成了「米國」。本認為這一名字僅僅楷音漢語翻譯回來,殊不知,「米國」這一稱呼早在很多年前就被中國稱呼過。那為何在我國棄用這一名字,已不應用,而它又在日本廣為流傳迄今呢?這就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發展趨勢歷史時間了。談起美國那當然不可或缺英國,英語往往做為國際語言,那當然是與英國的國土密切相關的。
  • 日本為何將美國稱為米國,將俄國稱為露西亞,聽聽蔣介石怎麼說
    美國在英語中全稱USA,傳到中國,我們將其譯為美國。美在漢語中明顯是一個褒義詞,但USA傳到日本,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日本將USA譯作米國,將俄羅斯譯作露西亞,民國時期還把中國稱為支那。十九世紀早期,日本和中國都是一樣落後,當年第一個敲開日本大門的列強就是美國人,就像當年崇拜中國一樣,從那時起,美國取代中國成為了日本學習的榜樣。
  • 歷史上唯獨此國將美國稱之為「米國」,原來包藏禍心
    比如我們中國,「中國」名稱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意為「中央王國」。嚴格地說,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直到辛亥革命後,才把「中國」作為國名定下來並沿用至今。眾所周知,美國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簡稱,世界各國都是這樣稱呼,但唯獨一國將美國稱之為「米國」,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卻棄之不用
    在這上面,利瑪竇給北美洲命名為北亞墨利加。 1776年美國獨立之後,結合「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叫法,中國人將美國稱為「亞墨利加合眾國」。這個名字又長又拗口,聰明的國人又以星條旗來喻指美國,管它叫「花旗國」,花旗兩字流傳至今,還舶去了越南和日本。
  • 「美國」和「米國」,中日誰的翻譯更加貼切?
    因為具體理解不同,所以不同國家之間對於同一事物的分析也有所不同,比如說我國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翻譯成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而日本則將其稱之為米國。中國與美國的交流,要追溯到晚清時期。美國同其他西方國家一起,用鐵騎打開了當時閉關鎖國的舊中國。
  • 「米國」最早是中國翻譯的,如今日本仍在使用,中國為何棄之不用?
    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這個譯名的誕生可謂一波三折。在我們鄰國日本,美國被譯作「米國」,至今仍在使用,被國人嘲笑很多年。其實「米國」譯名最早是中國翻譯,那我們之後為何棄之不用了呢?
  • 美國的中文名是怎麼來的?為何不一直沿用「米利堅」這個稱呼?
    而亞美利加這一稱呼,則是源自於一位義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cus Vespucius),美洲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對於美國,大多數中國人對其的認知是複雜的,「天堂」和「地獄」,「流氓」和「紳士」,你總能找到依據且堅定不移。那麼你知道,美國的中文名是怎樣一步步變化並最終確定下來的嗎?自建國後,美國便開始在全球各地開展貿易活動。1784年。
  • 美國的漢譯國名到底是「美國」,「美利堅」,還是「米國」
    一、美國國名溯源美國,當今中文正式稱呼為美利堅合眾國,對應的英文正式稱呼為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為U.S.A.從商船的命名可知,當時的美國對大清是懷著何等崇高的敬意。這一年是中美兩國正式交流的起點。當時的清朝人很好奇,對這遠道而來的異邦人充滿新鮮感。雙方互相一交流,不免要問:你是哪來的?美國人自然是操著地道的美式英語:we ar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美國、英國、德國這些美好中文名怎麼來的?為何不稱美國為米國?
    America,「America」直接音譯就是「米利堅」,清朝人還將「United States」音譯為育奈士迭,育奈士迭在英語裡是合眾國的意思,故而稱美國為「兼攝邦國」。在民間,中國人常常稱呼美國為「花旗國」,因為美國的國旗像「花旗」,所以是花旗國,原產於美國的人參,至今仍然稱之為「花旗參」,就是因為當時美國人把美洲的人參出口到中國時,中國人稱美國為「花旗國」的緣故。
  • 200年前我國古人如何稱呼「美國」?聽著像撒嬌,日本卻一直沿用
    而日本這種國家是個例外,自古以來「日本」就存在於古漢語當中了,其並非英語的音譯。既然是音譯,如何將其轉化成信達雅的名稱,則是我們的難題。而如今世界各國名字在中文裡演變成今天這樣,還是走了不少彎路的。譬如尼泊爾,英文叫「Nepal」,當時的清朝人就將其音譯成了「泥婆羅」,聽起來怪土氣的。
  • 米國日本通運將倉庫遷往洛杉磯長灘
    東京2020年2月26日 /美通社/ -- 日本通運株式會社 (Nippon Express Co., Ltd.) 旗下美國子公司米國日本通運(下文簡稱 「NE USA」)已將其西海岸主要的海洋貨運和倉儲業務地點從加州託倫斯遷到加州長灘。
  • 我們為什麼用「美國」這麼美麗動人的名字稱呼美國?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眾議院發表了著名的演講,演講中,她深情的回顧了首次轟炸東京的美軍飛行員降落到中國時,在中國人民中所受到的禮遇,他們都簇擁上前,圍著飛行員大喊「美國」,宋美齡由此向眾議員們甩出了真正的「包袱」——在漢語中,「美國」的意思,
  • 米國一詞從哪裡來,美國如何讓清朝翻譯國名時放棄使用貶義詞的
    網上經常有人將美國戲稱為「米國」,筆者曾經十分好奇,明明英國的國旗是個大大的「米」字,為什麼米國會是美國呢?後來聽說因為在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佩裡製造的「黑船事件」中,日本人將其稱之為「米利堅」,才有了「米國」的說法。
  • 學者抗議日本人用「獨」字代表德國 日本網友:去找中國說啊!
    【文/觀察者網 趙雯珺】「日本人用「獨」字代表德國,這是一種歧視!」德國人施米茨這樣說道。 施米茨是一位漢字研究學者,現居住在東京。不過喜歡漢字的施米茨有個討厭的漢字,那就是代表德國的「獨」。 施米茨表示,作為會漢字的人,希望日本改掉這個文字。
  • 米國自慰軍:用愛發電,用跪舔造出神藥救米國
    大陸上有一群人,用跪舔造神,用跪舔出來的神來自慰。這群人就是國內的一幫米國「自慰軍」       米國自慰軍得了「米國永遠正確」的心理疾病----這種病就是俗稱的:神經病。又據說,米國神藥已經治癒了一名米國公民。      遺憾的是,一個多月來,新型冠狀病毒在米國及其「盟友」快速蔓延。      米國神藥,自從「治癒」了一名不知姓名的神秘人之後,再也不見神效。米國及其盟友,每天都在死人。       比如義大利,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超過1.5萬人,死亡人數已過1000人。
  • 我們稱外國人為老外,他們稱呼我們只有倆字,日本人稱呼很現實
    本文為「旅遊的嚕啦」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隨著現如今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質量也在隨之改善,當人們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以後,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我們稱外國人為老外,他們稱呼我們只有倆字,日本人稱呼很現實。現在中國的一些旅遊景點已經滿足不了中國遊客的需求了,於是中國的遊客開始將旅遊的目的地放眼到了國外,同時也有不少的外國人想要到中國來了解一下中國的特色文化,享受中國的美食,畢竟中國現在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於是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的擴大。
  • 最強蝸牛米國艾美獎屬性是什麼 米國艾美獎屬性分享
    最強蝸牛米國艾美獎屬性是什麼?米國艾美獎是遊戲中的一個綠色品質的貴重品,而綠色貴重品都有著自己獨特且唯一的獲取方式,很多玩家想了解米國艾美獎的獲得方法,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艾美獎的獲得方法以及屬性。一起來看看吧! 綠貴艾美獎獲得方法介紹
  • 美國人的姓氏的結構與稱呼
    姓氏的稱呼,是一個名族的歷史現象。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姓氏結構和含義稱呼也必然會發生新的變化。一般來說,人名稱呼的結構形式,是根據語言系統的不同而區別的。就美國人而言,(英語國家的人亦如此)名字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教名+中間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