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
深讀城•熱議論
高價特診
重磅話題1
本月開始,廣東省中醫院上調488名專家特診金額,國醫大師禤國維的特診號漲至1000元,其他名醫的特診號也漲至600元、500元、400元不等。省中醫院對此解釋,普通門診的診金並沒有變,醫院鼓勵副高級以上的專家,除了出普通門診外,再利用休息時間出特需門診。
高價特診實施近一月,羊晚記者走訪了解到,對於已開設的特診服務,患者有贊有彈,部分特需門診專家號和普通門診號一樣被一搶而光,而部分特診號則可以現場掛到。院方稱,這是市場醫療服務價格回歸,滿足患者多元化需要。
患者態度
贊
特需門診方便上班一族
對於幾百元的特需門診費,患者是否能接受?22日周六下午,羊城晚報記者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進行了實地調查。
在大德路總院門口,張貼著參與特需門診的專家名單,特診費用從50元至1000元不等,特需門診時間段設在夜間、節假日與周六下午和周日全天。
「特需門診的號比普通門診號好掛不少,普通門診號一出來就全部秒光,特需門診號我周一掛都還有號。」在省中醫三樓內科候診室,患者崔小姐如是說。
劉媽媽的小孩平時在香港上學讀書,只有周末才會回廣州,因此小孩看病也只能選擇周末時段,「習慣了只看這個醫生,幸好醫生周末還有出診,貴就貴一點了」。
剛說完,在一旁的崔小姐也搭腔:「這個醫生周四下午是7元,周六下午是100元,看起來周六貴很多,但你想平時請假要扣工資,還未必有號,上班族周末過來看病算起來也不一定虧。」
崔小姐與劉媽媽不反對設在周末的特需門診,因為「醫生出診時間多了,能方便我們看病」。
彈
掛號費越升越高還是得看
患者陳先生是第一次來省中醫院看病,22日上午11時陳先生來到省中醫院掛號處開口便要全醫院最好的醫生,「想著既然來了就肯定看個最好的」。可拿到掛號單要繳費時,陳先生卻嚇了一跳,「一個號居然要200元,號都打了總不好意思退,便給了200元,從2點一直等到4點」。
既然掛號費如此高昂,為何陳先生不選擇平時再掛普通號?「又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你在廣州打車一個來回得多貴,想著既然來都來了,就掛吧。」
在候診室內還有一對老人家,「老伴一直看的是這個醫生,從9元變成100元再變成200元,3月份掛號費100元我們都覺得貴,現在變成200元更貴了,但病還是要看。」老伯說,由於掛號都是兒子代勞,為不讓他媽媽煩心,兒子一直沒有告訴實情,所以老伴至今以為掛號費是39元,「兒子也試過去掛9元的號,但根本掛不到呀」。眼看瞞不住了,老伯與記者交談時也十分無奈。
醫院回應
1
特診醫生有所增加
對於特需門診費用的調整,省中醫其實提前做了預告(見圖)。
預告稱:在滿足基本醫療服務的基礎上,為分流不同就診需求的患者,該院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嚴格按政府部門下發的價格政策文件要求執行,擬從4月1日起,專家除開設日常門診外,部分專家增加夜診、周六下午診、周日診、節假日診及特需日門診時間。這是在原有門診醫生出診不變的情況下,醫院動員院內名專家利用個人休息時間和節假日,增開特需門診、夜診和假日門診。希望有效緩解目前醫療資源不足現狀。
此次調整價格,涉及488名專家,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診查費1000元專家禤國維」,這也是唯一上千元特需診查費的。記者了解到,早在2010年8月1日起,廣東省中醫院開設特需醫療門診,由國家級、省級名(中)醫專家出診,當時禤國維的掛號費為300元。
對於特需專家數量,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回應說,覺得特需專家數量多,其實是因為之前省中醫並未如其他大醫院一樣,將副主任醫師也列入提供特需服務名單,2010年那次,只是國家級、省級名(老)(中)醫專家出特需門診,而此次則將副主任級專家也列入了特需服務名單。
2
順應市場價格回歸
對於此次特需門診價格調整,他認為是順其自然,其實其他大醫院的特需門診價格,正高級職稱也在五六百元,副高職稱的100-300元,而省中醫最低的副主任特需診查費才不過50元。
「像我很多同事,正高職稱很多年了,上一次特需定價只是100元,這次才提升到500元。」張忠德表示,很多同事認為,這是順應市場醫療服務價格回歸。
廣東省中醫院黨委副書記胡延濱則強調,國家與省市都有對於公立醫院提供特需醫療服務的政策指引,醫院自行定價,物價部門核准,這是符合政策的。其次,從國家到地方,正在推行醫療衛生深化改革,逐步提高並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省中醫的此次舉措,符合醫改提倡的精神。
胡延濱特別提醒,這次調整的是特需門診價格,而不是日常門診的醫療服務價格,醫院是在保證正常、普通門診的服務人次、服務質量不減不降的情況下,通過提升特需價格,鼓勵更多專家充分利用休息時間,提升更多的特需服務,滿足更多患者的多元化就醫需求。也就是說,所有有特需門診的專家,原有的正常門診出診量不變、出診費用不變,保證完成後,才提供特需門診服務。
記者探問
A
特診專家出診率如何?
答案:部分專家只開特需門診
在省中醫公布的特需門診專家名單中,特需門診費分為50、100、150、200、300、350、400、500、600、1000元十檔,記者挑選其中的400元與500元檔,實測其專家出診掛號率。
在400元專家名單中,共有五名專家,除專家李鐵林沒有出診記錄外,其他四位專家中只有黎小斌在4月27日的號源全部掛滿,其餘專家均剩餘十多個號源。然而根據公號顯示,四名專家均只有特需門診號源,並未見普通門診號源。
屬於500元號段的專家有13名,據公號顯示,其中同時兼有專家門診與普通門診的醫生有4位,並且剛放出的5月2日號源均全部掛滿。而在特需門診這邊,有部分專家號源僅餘個位數,其中一位專家剩餘11個號源已屬多數,其他專家的特診號在記者調查時已被全部掛滿。
2016年7月份推出的《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曾提出,將嚴格控制特需醫療服務規模,提供特需醫療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記者對只進行特需門診服務的醫生簡歷進行梳理,發現其中有多名獲廣東省名中醫稱號,另有多人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像特診費需500元的黃培新醫生,除了是廣東省名中醫以外,還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
為何這些專家只出特診,卻沒有普通門診?一醫療系統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很多醫院的學術帶頭醫生一般並不出診,更多擔任課題研究、重症搶救以及教學,像省中醫院裡面的醫生在高校還有不少教學的責任。在當前的環境下出特診,應該是調動了此前不開普通門診的醫生,可以更多滿足患者看病的急需。
B
特診號服務有何不同?
答案:與普通門診如出一轍
省中醫院工作人員透露,將門診專家的看診費提高有助於降低號販利潤空間,打擊號販子炒號。
7元的副主任級別普通掛號費在特需門診內搖身一變100元,價格相差十餘倍,兩者在服務質量與服務時間上是否有所差別?針對這個問題,受訪患者均表示,無絲毫區別。
崔小姐向記者介紹:「普通門診與特需門診我都看過,醫生還是那個醫生,問診時間看病態度都是一樣,沒有一點差別。甚至我看的那個醫生挺貼心的,希望我能在普通門診時間來看病,跟我說周四人少,讓我掛周四的普通門診號。」
在候診室的另一端,掛號另一位專家的張先生頗有些年紀,頭髮有些微花白,據他介紹,他來省中醫看病已有一年,且每次都是看同一位醫生。
醫生看法
勞動價值能在特診費裡體現
對於特需門診,省中醫的醫生如何看待?
記者特意採訪了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特需門診專家,在他看來,特需門診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特需門診從行業角度而言是醫改的新方向,從醫生角度而言,高昂的特需門診掛號費正是對醫生勞動價值的承認與體現。「將掛號費升高有助於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醫院不是醫藥公司也不是藥廠,不能光靠賣藥賣檢查去賺錢。特需門診的診金可以讓錢跟醫生脫離、割開,診療過程中醫生不用再考慮開藥開檢查而是可以專注於看病問診。」
該名專家還拿醫生與律師作比較,同樣是社會服務,律師諮詢費動輒一小時上千元,與之相比,原先的幾塊錢掛號費收費較低,將掛號費提至一兩百元則是處於一個比較合適的區間。
可對於經濟困難的病患而言,升至數百元的掛號費並不是一筆小數目,「窮人可以找普通醫生看病,幾塊錢的掛號費他們還是有的。」在專家看來,金額不一的掛號費,可以將病患分流。
同場加映
廣州多家醫院打出特診牌
事實上,已經調整或者正打算調整特需門診診金的不止廣東省中醫院一家,似乎已經成為趨勢。
2016年11月起,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就開始對特需門診診金進行調整,晚間門診(18:00-22:00)和周六日等節假日的特診費用由原來的30元上調至200元(副主任醫師)、300元(主任醫師)。對於這樣的調整,部分家長表示認同。家住越秀區的王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孩子生病了她會想盡辦法掛副主任以上醫師的號,甚至有一次都花了300元掛了一位主任醫生的特診號,她表示,如果孩子發生疑難危急症時,一時掛不到專家普通門診號時,特診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出診的都是權威專家,個人認為,關鍵是花多一些錢可以看到心水醫生。」
同樣調整了特診費用的還有中山六院。今年1月3日起,該院在胃腸外科、消化內科進行試點,上調了特需門診的掛號費,其中,名專家、中大名醫100元/次;教授、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中醫傳承人80元/次;副教授、副主任醫生50元/次。另外還有雅和門診,也就是VIP門診,掛號費從200-500元不等。據介紹,目前只有汪建平、胡品津兩名專家的掛號費為500元/次。生殖中心也有VIP門診,梁曉燕教授的掛號費為300元/次。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