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喚醒身體,讓戲劇治癒人類

2020-12-13 第一財經

鈴木忠志
日本戰後第一代戲劇創作人,鈴木利賀劇團的創始人,也是日本第一個國際性戲劇節「利賀戲劇節」的發起人。在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二十世紀重要導演/戲劇家」系列叢書中,他與布萊希特、彼得·布魯克等歐美戲劇家一同入選。上世紀六十年代,從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後,鈴木忠志投身轟轟烈烈的小劇場運動, 1976年,37歲的他將戲劇實踐重心從繁華的東京轉移到與世隔絕的利賀,從零開始,至今已整整四十年。    視覺中國圖

 

日本富山縣境內的利賀村,掩映於鬱鬱蔥蔥的山巒之中,遠離塵囂,人跡罕至。前往利賀,需乘飛機到富山縣機場,再乘車經由一兩個小時的顛簸山路。利賀村交通不便,也並非知名觀光景點。然而每到八九月份,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不遠萬裡前來朝聖,利賀從一個被現代文明遺棄的村落到現在聲名遠揚,是因為戲劇,因為鈴木忠志。

近年來,鈴木忠志頻繁往來於中國,連續三年帶劇團到中國演出,與戲劇人交流,團隊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今年初秋,《咔哧咔哧山》和《厄勒克特拉》一悲一喜兩部劇作在北京古北水鎮的長城劇場連演三天。11月16日和17日,《咔哧咔哧山》作為上海·靜安現代戲劇開幕大戲登陸大寧劇院,中國演員張天、谷京盛擔綱重要角色。

鈴木忠志是聲名顯赫的戲劇家,然而混雜了歌舞伎、能劇、西方現實主義表演風格的「鈴木式」劇作卻又並不容易理解,不少觀眾在開場時滿腔熱情地期待,卻又在散場後空留一臉茫然。兩年前,鈴木忠志帶著《大鼻子情聖》到北京演出時,現場交流環節遭到一位觀眾猛烈抨擊,稱這是對原作的「褻瀆」,而在上海演出《辛德蕊拉》散場後,有人出門後大聲質疑:「這也叫戲?」

現年77歲的鈴木忠志背脊有些微駝,遠遠走過來就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爺子,仔細瞧卻又是一張混雜著溫和與嚴肅的臉,眼神炯炯。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他習慣點頭,直道「沒錯」、「當然」,如果不打斷他,就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說到興起時他突然站起身比畫,演示他獨創的鈴木表演法,雖已年近八旬,舉手投足間,仍是氣勢逼人,而當他模仿起虛弱的現代人形象,那種典型的扭捏姿態又引得眾人大笑。

交流中,鈴木忠志說得最多的就是「我是個怪怪的人,總對奇怪的事情感興趣。」而創作於二十年前的《咔哧咔哧山》,是一部鈴木忠志都認為很「奇怪」的作品:「為什麼會導出這樣的戲出來,真是非常地怪。我太太這麼多年還能跟著我,真的是很包容啊。」

寫給成年人的荒誕寓言

1945年,日本無賴派作家太宰治躲在防空洞裡寫下民間故事集《御伽草紙》,《咔哧咔哧山》是其中一則。有別於作家代表作《人間失格》由始至終的頹廢調性,這本故事集讀來輕快詼諧,表面上看是純真的童話故事,實則是寫給成年人的荒誕寓言。

戲劇《咔哧咔哧山》中,男主人公狸子變身黑社會的小頭目,一個37歲的肥胖男人,他瘋狂迷戀醫院裡的年輕護士,為追求她做出種種近乎變態的行為,不折不扣一個「痴漢」。兔子則化身為冷血狠辣的護士,對狸子百般折磨直至置於死地。鈴木忠志為這則故事添加了眾多配角,一個原本只有男女主角的劇本擴大到一群人的病態和癲狂。評論家趙松在劇評中寫道:「舞臺上的角色其實只有兩個,男人和女人。狸子所代表的男人與兔子所代表的女人之間,有的只是陰差陽錯的雞同鴨講的狀態。」

《咔哧咔哧山》裡所有的角色都是瘋瘋癲癲的,他的戲劇展示病態社會,進而尋求治癒之道

鈴木忠志坦言,當初看上這個故事,就是被其中男女之間奇怪的愛情關系所吸引,而這樣的關係又恰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我和太太生活了五十多年了,彼此到現在仍會相互誤解,有時候我覺得太太好奇怪,太太也覺得我很奇怪。我們有時不溝通,也不說話,光顧著互相埋怨對方怎麼還沒有理解自己。」

《咔哧咔哧山》裡所有的角色都是瘋瘋癲癲的,沒有一個正常人。坐在臺下的觀眾或許會被這樣辛辣的劇情所冒犯,演員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演繹醜態百出的眾生相,看著臺上的每個人,為之不恥、為之嘲笑,又好像在某個瞬間看到內心深處的陰暗部分,為自己羞恥。

他看了看周圍的人,毫不留情地說道:「無論是我自己,或者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健全的地方,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精神健康。」「世界是一個病院,每個人人都瘋瘋癲癲。」這是鈴木忠志作品永恆的主題,因此出現在他的舞臺上的角色基本上都精神錯亂,演員多以護士的身份登場、輪椅是常用道具。鈴木的戲就是一幅病態世界的拼貼。他從那些年代久遠的文學生命中,捕捉住其當下的形態,以此來關切人類的病症,尋找過去和現在之間的隱秘聯繫:「我們人類不應該是這樣的,既然人類都是病人,我們必須要想辦法治好這些病。」他說。

在鈴木忠志看來,戲劇就是檢查人類病灶的機器,這也是他選擇戲劇的初衷:「通過戲劇能夠理解別人,觀察別人。通過別人能夠考慮自己,觀察自己,所以從戲劇開始以來,首先是對人類的疑問,思考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這才是戲劇的作用。」鈴木忠志希望通過戲劇努力治癒人類的疾病,但並非做出「這位病人,您一定會變好的承諾」。

演員要使用身體的能量

在他看來,一個演員要成為好的演員,首先要成為一個「好人」。那些能夠理解別人內心,通過對別人的觀察和理解能夠更深入認識自己的人,就是好人,他所做的一切並非在培養好演員,而是在「培養好人,堅強的人,離開手機依然能活的人」。

他的戲不需要全部用語言來理解,經常是四五個國家的演員同時演出,用自己的母語同臺交流。「我的戲有演員很重要的表情和身體的表演,如果你在應當觀看表演的時候去看字幕,那就不叫戲劇了。不妨先讀完原著再來看會比較好一點。」

孟京輝第一次接觸鈴木忠志就被深深震撼:「鈴木的演員訓練方法是一種世界觀。」鈴木忠志獨創的鈴木訓練法,對臺詞、身體、注意力都有絕對的規訓,尤其強調腰部以下的力量,融合日本傳統能劇及歌舞伎的身體性,注重身體對重心及呼吸的控制,以嚴苛的操練激發表演者的能量,演員們氣貫丹田,行動時軀體的能量點極為集中。因此,鈴木忠志的戲劇往往呈現出特定的儀式感。

鈴木忠志的演員培訓方式別具一格,他側重於激發演員身體的力量,拒絕使用麥克風

鈴木忠志的戲劇中,演員從不使用麥克風,整個劇場都能聽到演員中氣十足的聲音,演員臺詞表現力極強,所有聲音都從丹田發出,貫穿整個劇場。因此,舞臺上幾近裸體的狸子大汗淋漓,汗水沿著下巴低落在地上。兔子發達的小腿肌肉,剔除女性的嫵媚優柔,彰顯角色的力量和冷峻。「有人認為戲劇就是語言的表達,如果大家需要麥克風,都不訓練了。現在戲劇人是最懶的人,因為他們可以用麥克風,而不用自己身體的能量,只要臉長得好看就行了。不用自己的身體能量的人就越來越多,能量就越來越小,沒辦法說服大家。要知道古希臘的時候,在一萬多人的劇場中表演,所有人都能聽見。」

鈴木忠志覺得在現代文明中,人們對於腳的感知越來越弱了,尤其在人類穿上鞋之後,腳是不自由的。對於一個演員來說,如果沒有穩健的雙腳立在舞臺上,也不會有好的聲音發出來:「有些演員會為自己粗壯短小的腿而感到自卑,但其實,如果他的腿腳將動作完成得好的話,同樣也是充滿美感的。」

激發人的「動物性能源」

鈴木忠志主張「文化就是身體」,抗拒現代化對人類動物性能源的壓抑,對人類身體機能的肢解和弱化:「在日本,人的身體是最軟最弱的,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覺得信息就是語言,日本的教育體系要求學生把英語和電腦學好就好了,沒有人教育學生到農村幹點地裡的活,或者是背重物,長此以往,身體的功能就會越來越弱。」

11月17日晚演出之前的講座一開始,鈴木忠志便舉了身邊朋友的例子:夫妻兩個人吃飯的時候,不聊天,沉默。吃完飯回到各自的房間,丈夫發信息給妻子說,今天的菜很好吃,明天想吃什麼,如此交流。鈴木忠志認為一個所謂有文化的社會,就是將人類身體的感知與表達能力發揮到極限的地方,一個文明的國家並不代表是一個有文化的社會。現代社會無論在哪裡,一旦停電,人們就覺得生活非常不方便,沒有辦法出行。可是在幾百年以前,人類依靠自己身體裡面儲存的能源生活:「現在我們人類還有什麼呢?大部分我們在生活和行為當中,依賴非動物性的能源在行動。」

而他現在努力所做的,就是在劇場的脈絡下恢復完整的人類身體:「我們必須將這些曾經被肢解的身體功能重組回來,恢復它的感知能力、表現力以及蘊藏在人類身體裡的力量。如此,我們才能擁有一個有文化的文明。」

當代社會受到市場經濟與數字溝通的影響甚廣,社會公共秩序的規則也隨之改變。人們越來越困難地使用感官本能來認識彼此、一起活動,培養更深入密切的人際關係。雖然劇場在數字與經濟浪潮之下已落後於電影電視,淪為非主流文化,但它卻是歷經兩千年以上的環境改變而生存下來的藝術形式。

在鈴木忠志看來,劇場藝術的本質在於激發人的「動物性能源」。戲劇就是要發掘人身體內部的能量,劇場也變成最後,也是唯一可以喚醒動物性能源的地方,這也是鈴木忠志堅持戲劇直到今天的原因。

 

鈴木忠志現場進行互動演示。他希望通過戲劇發掘人身體內部的能量

相關焦點

  • 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每一齣戲都是一個世界
    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每一齣戲都是一個世界 2016-09-21 0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中新網9月21日電 從2014年開始,鈴木忠志連續三年帶作品到中國演出
  • 鈴木忠志:在古北水鎮對著長城,我能看見中國的歷史
    自從2015年第一次來到長城腳下的古北水鎮,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就被這裡吸引。從此以後,他每年頻頻來到這裡,演出、訓練演員。甚至於,他今年的生日都在這裡度過。如同烏鎮和古北水鎮裡的很多細節一樣,長城劇場也是景區總設計師陳向宏一筆一畫勾勒設計的。這個環形露天劇場有著類似於古希臘劇場一樣的壯闊氣勢。
  • 長城腳下的藝術塾 鈴木忠志親臨古北水鎮教學
    點擊第二期鈴木方法演員訓練營在長城腳下再度開課。3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戲劇愛好者將和國際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先生進行為期2周的鈴木訓練方法。鈴木忠志是利賀鈴木劇團的創始人和導演,也是國際戲劇奧林匹克委員會委員及創始人之一,創造了鈴木演員訓練體系。鈴木忠志他的力作《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古北水鎮的長城劇場進行了演出。以群山和司馬臺長城為背景的長城劇場,得到了「可以與古希臘劇場相媲美」的盛讚。
  • 專訪鈴木忠志大師學生幹宇立:「嚴苛」的鈴木教學法
    我和鈴木老師的合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熙暘  青年演員 幹宇立第一次接觸鈴木忠志演員訓練法是我在上海戲劇學院參加鈴木演員訓練方法工作坊的時候。因為鈴木訓練法在世界極富盛名,而且成為歐洲很多藝術院校的表演必修課。再加上鈴木老師在訓練我們時候的要求十分苛刻,時不時就用手上的竹劍來敲擊地面,來震懾我們。因此,在我心中訓練法是有些殘酷的而鈴木老師是大師,是遙不可及的。但是,真正接觸下來,我發現老師只是在訓練和排戲的時候非常苛刻,在生活中他就是一個愛生活,愛觀察人的慈祥的老人。
  • 這個日本導演,他的戲「比希臘戲劇更希臘」
    觀看鈴木忠志的戲劇,我常感自己正走進戲劇這間屋,在這個跨越時空的大屋子裡,一位日本導演,幾名來自日本和中國的演員,用訓練有素的身體語言和充滿爆發力的臺詞,在「零舞美」的舞臺背景下,面向每位觀眾,演出希臘悲劇《特洛伊女人》和《酒神狄俄尼索斯》。這是一場神奇的旅程。鈴木忠志從日本能劇和歌舞伎等傳統戲劇表演的身體運用中發展出一套表演體系,將其運用到古希臘及西方戲劇的表演之中。
  • 鈴木忠志:我怎麼會想出「鈴木方法」這麼折磨人的東西
    在畫中的古北水鎮長城劇場,半個月之內經歷了三個季節,但無論寒意還是暖陽中,80高齡的日本國寶級戲劇大師鈴木忠志都會準時出現在舞臺正中那個紅色的沙發椅上,不動聲色卻又不怒自威。270人報名,鈴木大師親自參與簡歷篩選,僅有39人入圍,對於更多職業演員和表演愛好者來說,「鈴木方法」依然神秘。4月23日,北京青年報文化視頻直播欄目《後臺》對部分訓練內容進行了視頻直播,並對鈴木大師進行了獨家專訪。大家以為是在教學,其實我是在選人
  • 11本好書帶你認識戲劇
    上編是主體部分,選入20位著名導演的36篇文章,介紹這些名家的導演構思和方法;下編有14篇文章,其中特別將莎士比亞戲劇作為重點研究,選收英美8位具有實踐經驗的莎劇演出大師的短文,就莎劇發表他們的體會和心得;第三部分為美國當代著名戲劇理論家海倫‧契諾伊著的導演小史,扼要介紹了西方導演藝術的發展和演變。
  • 「鈴木教學法」和《李爾王》的人性深度
    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根據莎士比亞《李爾王》原著改編的話劇《李爾王》。資料圖       先後攜《辛德蕊拉》、《禿頭歌女》、《西哈諾》和《李爾王》橫掃京滬各大戲劇節的鈴木忠志(Tadashi Suzuki)大概會是2014年中國的戲劇舞臺上最受推崇和關注的外國戲劇大師。
  • 戲劇大師林兆華:中國戲劇太做作,戲劇到底是什麼?
    《絕對信號》劇照。墾荒者只有一個「主義」,是戲劇的恥辱上世紀80年代初的林兆華對戲劇還沒有觀念,但他天性敏銳的直覺捕捉到,當時只有一種意識形態的戲劇觀念是可笑的,「你在國內某個偏遠的地方看一個戲,基本就知道全國的話劇是什麼樣了,這不正常,」甚至林兆華覺得:「都到80年代了,戲劇還只有斯坦尼(蘇聯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立,世界戲劇三大表演體系之一)這一種主義,這是中國戲劇的恥辱
  • 第七屆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公布,世界戲劇大師「一網打盡」
    今年,幾乎把當今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戲劇大師「一網打盡」:彼得·布魯克、尤金尼奧·巴爾巴、康斯坦丁·勃格莫洛夫、菲利普·讓緹、提奧多羅斯·特佐普洛斯等大師名作都將齊聚烏鎮,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將親臨現場。當天,烏鎮戲劇節藝術總監孟京輝宣布,本屆戲劇節將在10天內上演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28部共計141場戲劇演出,其中不乏將在本屆烏鎮戲劇節開啟世界首演的劇目。
  • 2021年上海戲劇學院戲劇(影視)表演918戲劇(影視)表演基礎考研複試參考信息解讀
    藝術經歷:曾任日本四季劇團演員,主演過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美女與野獸》、《西區故事》、日本原創音樂劇《想變成人的貓》、中國原創音樂劇《長河》、《海上夫人》、《尋夢之歌》等。1999年就職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負責演員的身體開發與形體塑造等方面的專業訓練,擅長影視劇及舞臺劇中演員的動作技巧教學與編排,同時也致力於舞蹈編導和戲劇創作等方面工作,編導現代舞作品《種子》曾獲得第二屆上海國際芭蕾舞大賽編導金獎,優秀園丁獎,自導自演肢體劇《三生石》獲第三屆上海國際小劇場戲劇節優秀劇目獎,該作品代表中國入選日本愛麗絲小劇場戲劇節展演。旅俄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 日本戲劇導演蜷川幸雄:我不用「演員」二字,主角只是碰巧臺詞較多...
    按:蜷川幸雄是日本代表性的戲劇導演,也是知名攝影家蜷川實花的父親。在日本,他與鈴木忠志、淺利慶太並稱「日本劇壇三雄」,在海外,他則以改編莎士比亞戲劇和希臘悲劇活躍於國際舞臺,為東西並蓄的戲劇美學開闢了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因此被譽為「世界的蜷川」。
  • 季國平:讓東西戲劇大師為當代戲曲指路
    原標題:季國平:讓東西戲劇大師為當代戲曲指路【高峰聳古今 星光耀中西——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塞萬提斯逝世400周年】今年適逢西方戲劇大師莎士比亞和東方的戲劇巨匠湯顯祖逝世400周年。東西方藝術史的驚人巧合,引發了當代文化界和評論界的熱議。四個世紀過去了,這兩顆世界戲劇史上的「雙子星」,對今天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關於戲劇有很多不過腦子的說法
    「戲劇奧林匹克」1994年由世界知名戲劇導演特爾佐布羅斯、鈴木忠志、羅布特·威爾遜等人發起。第六屆2014年11月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世界的45部作品參演。媒介特點決定,戲劇囿於一時一地,另外的時間、別的地方看不到,沒有電影的優勢,難以博覽。相比姊妹藝術,戲劇與意識形態近,長短優劣不易達成共識,不像表面看的那樣直觀,需要入場前散場後的案頭功課。戲劇專業的特點又決定,有實踐和識見的戲劇人還需要掌握大量社會資源,惟其如此,其理念才有可能轉化為影響,推動行業發展。
  • 烏鎮戲劇節·對話|從戲劇到美的跨越,從美到戲劇的返歸
    戲劇節是戲劇藝術的盛宴。從10月25日開始的第七屆烏鎮戲劇節正在烏鎮舉行,141場特邀劇目演出、18出青年競演、1800餘場古鎮嘉年華爭相閃光。狂歡後渴望沉思?就來「小鎮對話」單元吧,戲劇愛好者可以與戲劇大師、藝術家及嘉賓共聚一堂,暢談戲劇、藝術、人生、世界。
  • 世界戲劇的結構,對戲劇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當代美國著名的戲劇理論家艾瑞克●班特利分析布萊希特劇作時得出一個結論:在史詩、戲劇、抒情詩三種文學樣式中,前兩種要被混合,而且布萊希特也不反對接受抒情的因素。這是反對一切過去的法則的。布萊希特突破了過去的一切刻板法則,同時他又向過去的許多戲劇大師吸取了養分。馬洛、莎士比亞、維加、卡爾德隆歌德、席勒,等等,都是他的先驅。
  • 西安戲劇與內在轉化三年制課程​——第二期招生簡章(2017年3月5日-11日本期最後一次招收新學員)
    2016年1‍1‍月我們結束了大衛·安德森老師三年制戲劇第一期課程——內在生命和外在表達,課程中30名小夥伴一起感受身體、打開心魂,體驗生命的質量與生命之流,給予與接收在此之中,在內在轉換中獲得自由、自在、平靜與美。
  • 怎樣用崑曲表演荒誕派戲劇《椅子》?這樣的戲太危險
    沈昳麗跨越的不僅是時空和扮相,還有西方的荒誕派戲劇和中國的崑曲。用崑曲改編荒誕派戲劇《椅子》,是崑曲六百年歷史的頭一遭。這是日本戲劇家鈴木忠志的命題作文。他創辦的日本利賀戲劇節向五個國家和地區的戲劇家發出邀約,請他們分別改編法國戲劇家尤涅斯庫的這部經典之作。收到邀請後,上海崑劇團導演倪廣金找到團同事沈昳麗。
  • 諾獎得主、戲劇大師品特戲劇集中譯本首度出版
    不過,這種情況將隨著該社最近引進推出的「品特戲劇」《歸於塵土》、《送菜升降機》有所改觀。    作為英國荒誕派戲劇的代表人物,品特被認為是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他的劇作犀利、冷靜,多表現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2005年諾獎授獎辭曾稱其劇作「揭露了日常閒談掩蓋下的危局,直闖壓抑的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