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
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
——韓憑妻何氏《烏鵲歌》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在民間流傳多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其餘三個分別為《白蛇傳》《孟姜女傳說》《牛郎織女》 )。
而今天要說的故事和梁祝差不多,同樣是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出名,但它比梁祝早了好幾百年,得追溯到戰國時代了。
公元前290年,宋國君主宋康王於宋都商丘城外修築青陵臺。這青陵臺後面埋葬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是「相思樹」的發源地。
故事還得從宋康王說起。
宋康王是戰國時期宋國的最後一任國君,他手下的有一舍人韓憑,妻子何氏容貌美麗,生得十分俊俏,讓宋康王十分動心,於是下決心要把何氏奪到身邊。
小兩口的幸福日子被宋康王的一己私慾所打亂,韓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妻子被奪走,心裡充滿了怨恨。宋康王怕他生事,隨便給他安了個罪名,把他罰去修建青陵臺。
面對宋康王的苦苦相逼,韓憑下定決心,暗地裡託人給妻子帶了封信,信中說:「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陽照見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這封信,但因為內容太過隱晦,他實在看不懂,於是把信拿給親信臣子看.
在一眾臣子深感迷茫時,突然有一個臣子回答說:「久雨而不止,是說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長期兩人不得往來;太陽照見心,是內心已經確定死的志向。」
宋康王半信半疑,並未往心裡去。
但不久韓憑就自殺了,被困深宮的何氏聞訊悲傷不已,決心要隨夫君而去。
一日,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臺,思念夫君已久的何氏從臺上縱身一跳,想要自殺.
宋康王的隨從想要拉住她,但因為她預先使衣服朽爛,經不住拉扯,於是自殺而死。
她在衣帶上寫下遺書:「王以我生為好,我以死去為好,希望王能讓我與韓憑合葬。」
美人當著他的面殉情自殺,宋康王勃然大怒,不肯實現何氏的遺願,故意讓她與韓憑的墳墓遙遙相望。
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有兩棵大梓樹分別從兩座墳墓的端頭長出來,兩棵樹的樹幹彎曲纏繞,互相靠近,樹根在地下相交,樹枝在上面交錯。
又有一雌一雄兩隻鴛鴦一直在樹上棲息,早晚都不離開,交頸悲鳴,悽慘的聲音感人肺腑。路過的人都為這叫聲而悲哀,於是稱這種樹為相思樹。並認為這對鴛鴦鳥就是韓憑夫婦的精魂。
一對幸福的夫妻因為宋康王的一己私慾而雙雙殞命,宋康王棒打鴛鴦,強奪人妻的行為實在令人不齒。
正如《青陵臺歌》所寫:「長相思,終難忘,聲聲呼喚在睢陽。青陵臺下埋恩愛,相思樹上話悽涼。棒打鴛鴦滔天罪,千秋萬代罵昏王。」
何氏忠於愛情,不慕富貴,不畏權勢的堅貞情操實在令人欽佩。她與韓憑雖然只是一對平凡夫妻,但他們對愛情的堅貞不渝,對彼此的真心是多少個宋康王都拆不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