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為外國聽眾帶來中國最美的旋律

2020-12-13 中國網
李傳韻在波蘭國家大劇院練琴

記得,初次接觸《梁祝》,還是我上中學時。

一天,如獲至寶的父親興致勃勃地回到家中,他買回一張膠木唱片。周末,他喚來幾位家中常客,烹茶品樂,一起欣賞他剛買回來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父親在青年時代,曾就讀於上海的教會學校。那時,他接受了許多歐洲美學教育,興趣廣泛,從歐洲語言、文學、繪畫,到音樂,無不涉獵,無不喜好。

但因父親風華正茂的求學時代,正趕上日本軍國主義者覬覦中華大地的戰爭年代。他投筆從戎,投身到抗擊侵略者的戰爭中,再無暇顧及他所鍾愛的文學與藝術。

直到全國解放後,他從部隊調到外交部工作,成為新中國的一名外交官。在長達六年多的駐外使館工作之餘,他搜集和購買了許多著稱於世的文學名著、名聞遐邇的藝術畫冊,還有許多百聽不厭的音樂唱片。

這回,由上海音樂學院兩位高材生,何佔豪與同學陳剛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唱片,便成為他的「極品珍藏」。

受到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我遊走於文學名家的字裡行間,飽覽世界名畫和藝術雕塑畫冊,交響樂、歌劇、舞劇灌制的音樂唱片也成為我的「最愛」,伴隨我走過了充滿夢想和憧憬的錦瑟年華。

在時殊風異的「文革」歲月裡,我的老父親去了「五七幹校」,我也去了與蘇聯一江之隔的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家中的那些世界名著、名畫畫冊、音樂唱片,隨著主人的離去,再無蹤影。那張堪稱中國民族交響樂不朽之作的《梁祝》唱片,也似「化蝶」般,「不翼而飛」。

「文革」結束後的一天,家裡打掃衛生。在收拾已經使用多年的鬥式茶几的抽屜時,我突然發現,那張生命力極強的《梁祝》唱片,竟然完好無損地「藏匿」在抽屜的最底層。用留聲機一放,那耳熟能詳、優雅悽美、如泣如訴的《梁祝》「愛情主題」旋律,再次闖入我禁閉已久的心扉,仿佛隨著周身的血液在流動、在沸騰。

1996年,我來到剛剛獨立不久的哈薩克斯坦工作。那時已有磁帶版的《梁祝》。

一天,我在哈國文化部結識的好朋友,外事司司長塔瑪拉帶著哈國國家廣播電臺的總裁和音樂節目主任編輯,一同來到使館。在使館會客室見面時,他們提出希望使館能提供一些介紹中國音樂的節目。

作為使館文化專員,我不假思索地想到隨身攜帶的卡式磁帶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和鋼琴協奏曲《黃河》,以及一些中國民族器樂曲。於是,我爽快地答應下來,表示十分願意與他們合作,做幾期節目。

哈國國家廣播電臺坐落在阿拉木圖寬闊的共和國廣場西側,比鄰國會大廈。這是一幢前蘇聯時代建成的灰色大樓。電臺音樂節目編輯室主任葉蓮娜,一位和藹可親的中年女子,熱情地接待了我。

「我已經編寫了幾個音樂節目,想和您探討一下節目內容和播放時間。」望著金髮碧眼、身材挺拔、端莊典雅的葉蓮娜說道。「我想向您重點介紹的音樂節目《梁祝》,是根據中國一段古老而動人的愛情悲劇,創作出的一部民族交響樂。可以毫不誇張地稱這部作品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您對這個故事是否感興趣?」

葉蓮娜睜大了眼睛,急切的心情溢於言表,「快說說,我非常感興趣!」

「這個傳說發生在中國南方的農村。聰明伶俐、風姿綽越、出身富貴的女子祝英臺,女扮男妝赴杭州求學。她與憨厚純樸而出身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同窗三載,建立了深摯的友情。分別時,姑娘向小夥吐露內心蘊藏已久的愛情,誠篤的梁山伯卻沒有領悟。翌年,當山伯得知英臺是個女子,便立即向英臺求婚。惋惜的是,英臺已許配給一個豪門子弟。因失去與英臺結為連理的機會,山伯抑鬱不已,不久即悲憤死去。姑娘聞訊來到小夥的墳前。她哭得悲痛欲絕時,梁山伯的墳突然被雷電劈開,姑娘決然投身墓中。梁祝遂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

我講完後,與葉蓮娜一同聽了一遍音樂磁帶。草橋結拜、同窗共讀、長亭惜別、樓臺相會、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的情節,以音樂語言惟妙惟肖一一再現,再次深深地感染著葉連娜。她擦拭著毫無掩飾、奪眶而出的淚水,說道:

「太感人了!請您把今天講得故事用俄文寫出來,我們做一個半小時的外國名曲欣賞節目,連續播放幾次。我相信聽眾們一定會喜歡這部作品!」

當我把事先準備好的俄語介紹詞遞給她時,她喜出望外地說,「各家各戶都安裝有與公用線路連接的擴音廣播,還是蘇聯沒解體前安裝的。我想下周就安排這檔節目。非常歡迎您繼續為我們編寫更多的節目。」

通過無線電波,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優美的旋律,飛入千家萬戶,傳遍了廣袤的哈薩克斯坦大地。

至今,我還珍藏著哈國廣播電臺為我翻錄的這期音樂節目。

時間到了1998年。我再次找到好朋友、外事司長塔瑪拉,與她商量使館同哈國文化部共同舉辦紀念冼星海中國音樂會的事情。

塔瑪拉親自陪我到中央音樂廳,與國家交響樂團的領導烏傑奧夫,還有哈國最負盛名、曾獲得過列寧勳章的指揮家阿布德拉舍夫一同商定音樂會的有關事宜。

在中國音樂會上,該團將要演奏根據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改編的鋼琴協奏曲《黃河》,冼星海在庫斯塔奈時創作的交響詩《阿曼蓋爾德》,還有中國名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阿比利漢諾夫將擔任《梁祝》的小提琴獨奏。深受哈國人們喜愛的年輕鋼琴家阿依卡爾卡耶娃擔任《黃河》的鋼琴獨奏。年逾七旬,樂壇資深的功勳演員科裡別爾格擔任音樂會的主持。

雖然我曾多次聽過該樂團舉辦的音樂會,深知它的實力雄厚,但是我始終有著擔心,因為樂團的絕大多數人沒有接觸過中國音樂。文化歷史背景相差實在太大,演奏好中國作品有把握嗎?

我把所能搜集到的有關資料編譯成俄語,提供給樂團,使他們儘量多地了解作品的內涵。我還多次參加了獨奏演員的練曲,參加了樂團的每一次合練。

在排練《梁祝》時,由於不大熟悉作品每一部分所表達的故事情節與人物情緒,阿比利漢諾夫把祝英臺「哭靈投墳」一段拉得十分輕鬆,十分抒情。我便向他打個手勢,請他停下來,將這一段要表達的內容和應掌握的感情講述一遍。他對我非常感謝,總希望我還能講得更多些,更細些。看得出,他已經被這個愛情悲劇和美妙的旋律所吸引,深深地愛上了這部作品。

在輕柔的弦樂顫音背景中,長笛吹出悠揚動聽的鳥鳴般華彩旋律。中國音樂會徐徐拉開帷幕。指揮家阿布德拉舍夫指揮著龐大的樂隊,就象一位久經沙場的三軍統帥,那樣鎮定自若,那樣胸有成竹。整個樂團訓練有素,整齊劃一。

雙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題,展示出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繹出《梁祝》委婉而悠揚、純樸而華美的「愛情主題」經典旋律……

大小提琴演奏出歡快活潑的合奏旋律,描繪出梁祝二人同窗共讀、追逐嬉戲的情景;小提琴委婉纏綿的獨奏,將少女似嗔非嗔,又愛又怨的嬌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突然間鑼鼓齊鳴,刺耳的聲音驚心動魄,表現出少女誓死抗婚的場面;大提琴一聲聲,緩慢低沉,幽怨哀絕,小提琴一聲聲,如泣如訴,高亢悽厲,仿佛是祝英臺在向梁山伯訴說離情別恨……

鼓聲突然闖入,陣陣的敲擊聲,造成了緊張氣氛,梁山伯辭世的噩耗傳來;音樂時而激昂,果斷,時而低回,幽咽,表現了祝英臺時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絕,時而低回婉轉,泣不成聲,在悲憤低音鑼聲中,她縱身投入突然爆開的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高潮……

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託下,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抒情而緩慢地再次奏出悠揚委婉的「愛情主題」旋律,增添了朦朧的仙境色彩,仿佛梁祝化為彩蝶,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曲終。音樂大廳內悄無聲息,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似乎一根針掉落在地的聲音都可以聽到。我突然一陣緊張,正在揣測,是不是聽眾沒聽懂或是不喜歡這部作品?!

驟然間,從聽眾席間爆發出一陣強似一陣的熱烈掌聲、歡呼聲,「修別爾(棒極了)!」「布拉瓦(太好了)!」,喝彩聲在音樂廳內迴蕩。

阿布德拉舍夫放下手中的指揮棒,臉上泛著燦爛的笑容,向聽眾揮著手。看來他自己也非常滿意整個樂團的表現。當有觀眾向他獻花時,他謙遜地將鮮花轉遞給身旁的第一小提琴手,一位哈薩克族姑娘。阿比利漢諾夫也將獻給他的鮮花,再次先給了指揮。臺上臺下氣氛熱烈。

通過電視轉播,許多阿拉木圖市民看到了這場別具異國風情的音樂會。第二天,應當地市民的強烈要求,中央音樂廳內再次奏響了《梁祝》。

轉眼間,十年過去。2008年,我來到歐洲中部的波蘭工作已一年。這裡是著名鋼琴家蕭邦,以及著名小提琴家維尼亞夫斯基的故鄉。

根據兩國政府間文化交流的協定,我們積極促成了波蘭政府文化代表團訪問中國,並在北京和青島兩個城市成功舉辦了「波蘭文化節」活動。波蘭蕭邦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在保利劇院,成功舉辦了文化節開幕式音樂會;《來自蕭邦故鄉的奧運郵票展》吸引了眾多的北京觀眾。

率團訪問北京的波蘭文化部祖霍夫斯基副部長,在回到華沙後,見到我時,對這次「波蘭文化節」活動的成功舉辦深表感謝。負責對外交流的斯莫倫副部長也多次表示,一定要辦好2009年「中國文化節」訪問波蘭的活動。

接下來,我便開始策劃「中國文化節音樂會」活動。2009年,在中波兩國間是個十分重要的年份: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波蘭共和國同新中國建交六十周年。

什麼音樂作品最能體現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還能被波蘭觀眾所接受?須知,波蘭是個熱愛音樂的國度,曾誕生過天才鋼琴大師蕭邦、魯賓斯坦、帕德萊夫斯基,波蘭歌劇之父莫紐什科,小提琴家維尼亞夫斯基,以及現代音樂的傑出代表希曼諾夫斯基等享譽世界樂壇的音樂巨匠。且不說資深的古典音樂專家,普通的波蘭人也對音樂有著很強的鑑賞能力,對外來音樂的審視甚至「十分挑剔」。

在百思不得其解時,我的腦海裡再次響起了《梁祝》那沁人心脾、委婉悠揚的「愛情主題」旋律,也使我聯想起周恩來總理巧妙推廣《梁祝》的故事。

1954年5月,周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日內瓦會議。為了廣交朋友,代表團在會議期間經常在「記者之家」舉辦聯誼活動。

一次電影試播活動上,播放了剛剛拍出不久的彩色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聽說放映中國電影,當地寶端華旅館的瑞士員工紛紛前來觀看。可是放映沒有多久,原先擠得水洩不通的放映室內卻逐漸變得空蕩起來,人一個又一個地離去了,顯然是看不懂。

新聞聯絡官熊向暉向總理請示工作時,將這一情況做了匯報,擔心在記者招待會上播放會沒有人感興趣。周恩來指示在請柬上寫上:「請你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按照周總理的安排,電影招待會如期舉辦。放映時租用了旅館的大餐廳,各國記者如約而至,座無虛席。放映過程中,全場肅靜,演到「哭墳」、「化蝶」時,還傳出啜泣聲。影片結束,當燈光亮起時,全場觀眾還如醉如痴,沉靜了一分鐘後,突然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梁山伯與祝英臺》受到了外國觀眾的喜愛。一位美國記者甚至說:「這部電影太美了,比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更感人!」

效仿這一成功案例,我把曾在「波蘭第五屆維尼亞夫斯基小提琴比賽」榮獲少年組冠軍、有「小提琴王國中的鬼才」之稱、被譽為中國最年輕的小提琴國際大師李傳韻的視頻,音樂CD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以及「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故事梗概,送給波蘭文化部的好朋友、外事司長安娜•聶維託姆斯卡和副部長莫妮卡•斯莫倫,引起了他們的極大情趣。

在與國內聯繫後,有著較深波蘭情結的李傳韻爽快地接受了邀請;我的好朋友、中國廣播藝術團總團長王書偉,一如既往地給予了全力支持,把任務交給了久負盛名的廣播電影交響樂團。

經過與樂團範燾指揮協商,甄選出《良宵》、《瑤族舞曲》、《二泉映月》等名曲,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為壓軸曲目;為了更好地與波蘭聽眾交流,特意選定了蕭邦的代表作品《克拉科維亞克迴旋曲》和維尼亞夫斯基的代表作《詼諧曲與塔蘭泰拉》,奉獻給波蘭聽眾。

說來也巧,世界著名波蘭小提琴家維尼亞夫斯基,也曾有過與梁山伯十分相似的經歷。在他25歲時,到倫敦舉行演奏會,認識了愛爾蘭籍的少女依莎貝兒,他們倆一見鍾情。

可是依莎貝兒出身名門,維尼亞夫斯基卻一文不名,家中極力反對他們的戀情。維尼亞夫斯基決意一定要娶到「心上人」,馬上寫了一首《傳奇曲》,且在一場音樂會上立刻演出,並當場發誓表達他對依莎貝兒忠貞不二的愛意。就這樣,感動了依莎貝兒的父母,讓他順利地娶到了美嬌娘。可嘆,他比梁山伯要幸運得多。

翌年。九月的波蘭秋高氣爽,三色堇與向日葵爭相開放。在這個美麗的季節,「中國文化節音樂會」首場演出,在富麗堂皇的華沙國家大劇院奏響。當晚,能夠容納1600人的大劇院座無虛席。十餘位波蘭政府部級官員、各國駐波蘭使節,以及波蘭主流社會的各界人士和市民、華人華僑觀看了演出。總統府國務秘書專程為「中國文化節音樂會」送來了鮮花,以示祝賀。

中國駐波蘭大使孫榮民和波蘭文化部副部長莫妮卡•斯莫倫致辭後,由中國樂曲改編的交響樂《良宵》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帷幕。《瑤族舞曲》、《二泉映月》、《猜調》,以及中國舞劇《白毛女》選段《北風吹》、《扎紅頭繩》、舞劇《魚美人》選段《水草舞》等。中國經典音樂作品獨特的風格吸引著在場波蘭觀眾的濃烈興趣,輕鬆歡快的樂曲,很快將觀眾引入了中國音樂的意境之中。

隨後,由青年鋼琴家陳青志擔任鋼琴獨奏,一曲酣暢淋漓的蕭邦作品《克拉科維亞克迴旋曲》技驚全場。在聽到蕭邦那熟悉的旋律時,聽眾無不為之動容。

著名小提琴家李傳韻與波蘭有著一段特殊的情結:在他11歲時,曾來波蘭參加被譽為小提琴界最高水準賽事之一的「維尼亞夫斯基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並摘得桂冠。時隔十八載,此次重返波蘭,他受到波蘭觀眾的格外注目。

他專門為波蘭觀眾演奏了維尼亞夫斯基的《詼諧曲-塔蘭泰拉》和「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李傳韻版的《梁祝》,與其說是演奏,不如說是情感的宣洩。特別是演奏「抗婚」和「投墳」這兩個樂章時,他一改傳統的演奏法,將其改為跳弓和顫音,這一改動,將鬥爭時激烈的碰撞與人在悲傷至極,以至聲嘶力竭的情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李傳韻不負眾望,以嫻熟的技巧和激昂的熱情,使在場觀眾為之傾倒,居然讓之前從未聽過此曲的不少波蘭觀眾感動到流下熱淚。音樂廳內雷鳴般的掌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臺上臺下群情高昂,音樂把兩國人民的心緊緊地連結在了一起。音樂會取得了巨大成功。

時至今日,已有前蘇聯、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典、挪威、芬蘭、比利時、荷蘭、義大利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個樂團演奏過《梁祝》。《梁祝》已成為許多外國樂團演奏中國音樂作品時的首選曲目。

《梁祝》在全世界贏得了無數知音。如今,《梁祝》已飛入世界經典音樂之林,成為在國際樂壇上翩翩起舞的彩蝶。(作者:丁海嘉 文化部外聯局原駐外參贊)

相關焦點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首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者:《梁祝...
    俞麗拿大洋網訊 「《梁祝》最大的貢獻是讓小提琴這把西洋樂器說了中國話,讓中國的聽眾可以聽懂它,繼而接納它」,說此話者,正是中國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俞麗拿。忐忑首演大獲成功而在那個年代,不僅僅是俞麗拿,還有很多普通的聽眾對小提琴也比較陌生。上海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為的就是要讓小提琴能講中國話,能為中國的聽眾所聽懂。
  • 鋼琴家巫漪麗去世 用一生彈奏《梁祝》的老先生
    >  原標題:鋼琴家巫漪麗去世 用一生彈奏《梁祝》的老先生     春風送暖,晴日當空,中國先驅鋼琴家巫漪麗卻在昨日與世長辭.     巫漪麗在這首《梁祝》上,花了不少心思.她從一個跨文化創作人的高度來審視這首歌曲,將西洋樂器與中國情感結合,使得旋律簡單的《梁祝》具有深刻而複雜的美感,一下便打動了中外聽眾.
  • 何佔豪帶來《梁祝》經典旋律 魅力浸潤學子之心
    「文藝工作者就是要為廣大人民和中華民族創造真正代表自己國家的藝術作品……」近日,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的著名音樂家,《梁祝》原作者何佔豪帶著工作室的音樂家團隊走進滴水湖畔的上海建橋學院青年學子中間,講述我國民族音樂的巔峰之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創作之路。
  • 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
    當時為獻禮國慶10周年,時任上音黨委書記的孟波確定了以梁祝傳奇為題材創作協奏曲,何佔豪是主要創作者,期間力邀陳鋼參與作曲,最後通過結合西洋交響樂和中國越劇唱腔的表現手法,採用單樂章奏鳴曲式創作出了這部作品,既適應中國百姓藝術欣賞的思維習慣,又符合音樂的陳述規律。
  • 小提琴演奏曲《梁祝》50年 出自學生之手
    在那個年代,滿懷躊躇的青年學生選擇了西洋樂器——小提琴,卻發現小提琴的演奏曲目全部是外國名曲,中國的老百姓覺得好聽,但根本不能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意思。於是,實驗小組的學生試著創作一些用小提琴演奏的中國樂曲,何佔豪就是其中一員。他進入音樂學院之前在浙江一個越劇團樂隊任二胡演奏員,有一肚子的越劇音樂。
  • 為《梁祝》過58歲生日
    首演於1959年5月27日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再過幾天就迎來58歲的生日了。5月22日下午,上海市知聯會、靜安區知聯會和「克勒門文化沙龍」共同為《梁祝》舉辦了一場生日會。《梁祝》曲作者之一陳鋼、首演者俞麗拿一起來到現場,為大家講起《梁祝》背後的故事。
  • 中國愛情故事感動海外觀眾,舞劇《梁祝》見證學生成長
    三年前,當著名舞蹈家李恆達知道要給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2016級大一新生編排舞劇《梁祝》時,一下子沒了底氣,「他們太年輕,對人物感情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沒有演舞劇的經歷,連雙人舞都很難突破」。這樣的演員陣容,到底能成嗎?
  • 《梁祝》經典重現,引無數人淚目!
    「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呂思清一首《梁祝》,承載著多少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它紀錄著一段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版《梁祝》,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巫漪麗,和世界演奏《梁祝》最權威的小提琴家呂思清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合作,他們的演奏重現了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喚醒了人們心中無盡的感動……
  • 為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音樂劇場《真愛·梁祝》拉...
    這是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的首次重要嘗試:《梁祝》以越劇曲調為素材,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的手法,呈現「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經典情節。次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劇院首演,18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 「蝶舞梁祝,春動善卷」 ——宜興市隆重舉辦2019年梁祝文化旅遊節...
    由「茶禪四月到宜興」旅遊季活動組委會主辦,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善卷洞景區、宜興市旅遊文創傳媒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宜興分公司、無錫報業集團宜興分社協辦的2019梁祝文化旅遊節暨觀蝶節在善卷洞景區隆重開幕。本屆開幕式上,內容豐富,節目精彩。小提琴合奏的經典《梁祝》協奏曲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一個個重量級活動在開幕式上啟動。
  • 原創美文:人生最美的旋律
    有一首歌曲雖不流行,它卻是最美的旋律,成就永恆的勵志經典:我們的舞臺不大我們可以讓孩子的夢想藍天翱翔我們的道具不多我們可以給孩子的前進插上翅膀他的一生都在踐行歌曲的內容,悅動歌曲的旋律。他就是我的恩師「一兩半」先生。音樂旋律的開篇是這樣的。「一兩半」先生出生江南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大學畢業後,他的理想是做一位科學家,然而,文革後百廢待興的形勢,讓他不得不屈從老爸意志,他選擇到最艱苦的山村小學,從最基礎教育工作做起。
  • 經典旋律中國歌曲 克萊德曼鋼琴懷舊往事
    據介紹,在當天的音樂會上,克萊德曼演奏會照例會彈奏他每場必彈的《秋日私語》《水邊的阿狄麗娜》《兒童迴旋曲》《愛的回憶》等膾炙人口的經典鋼琴旋律。此外,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音樂會中克萊德曼將演奏大量電影金曲,除了《飄》《007》《天堂電影院》《泰坦尼克》等影片的經典旋律之外,克萊德曼還將特別奉獻《上甘嶺》主題歌《一條大河》。
  • 鋼琴演奏《梁祝》的89歲老奶奶走了!這個經典場景讓全國觀眾飆淚
    當地時間4月20日晚,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在出席維多利亞音樂廳的一場音樂會時暈倒,急送醫院後宣告不治,享年89歲。 她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中國鋼琴啟蒙人之一,師從世界鋼琴大師李斯特的再傳弟子、義大利著名音樂家梅百器先生,與中國老一輩鋼琴家吳樂懿、周廣仁等人同門學藝。   1954年,巫漪麗任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1962年,她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曾在中南海受到周恩來總理接見。
  • 朝鮮血海劇團《梁祝》將來滬上演 感動中國觀眾
    曾帶來朝鮮版歌劇《紅樓夢》的血海歌劇團,將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改編為歌劇,從今年10月起來到中國,在北京、吉林、黑龍江、遼寧、山東、江蘇、浙江、上海、廣東、湖南、湖北、重慶、甘肅等13個省市舉行聲勢浩大的巡演。
  • 舞劇《梁祝》將參演國家大劇院「春華秋實」展演周
    國際在線消息:由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創作排演的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以下簡稱《梁祝》)將於11月5日登陸國家大劇院,參演第十二屆「春華秋實」展演周。該劇取材於家喻戶曉的中國經典民間愛情故事「梁祝」,《梁祝》作為大型敘事類作品以中國古典舞語彙構建作品內容,以意境化的方式、現代化的手法和簡約的舞臺視覺呈現,從舞劇立意、舞段結構、敘事手法、語彙表達等方面呈現中國古典舞蹈的魅力和東方文學藝術的獨特意蘊。
  •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逝世:《梁祝》伴一生
    巫漪麗,1931年生於上海,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她與鋼琴為伴,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藝術家的「工匠精神」。而她的愛情,也正如經典的《梁祝》一般,悽婉動人。巫漪麗。來源:視頻截圖「《梁祝》就是我心中的經典」2018年,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巫漪麗先生的演奏看哭了不少人。她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的攙扶下走向鋼琴,共同演奏中國千古絕唱《梁祝》,鋼琴小提琴相織相融,感覺世界都安靜下來了。
  • 酷我音樂輕音樂專區上線 治癒+治「鬱」雙重輸出在旋律中為愛發電
    來源:時刻頭條音樂作為情感表達的開關,通常在旋律中就可引發自身核心機制,使聽眾達到精神上的共鳴,它在生活中不僅可以作為勵志系幫你保持熱愛,更可以疏導情緒作為萬千情感的宣洩口,酷我音樂大批歌單暖心來襲為愛發電,治「鬱」+治癒雙重輸出,有再多的情緒在這裡都可以找到表達方式
  • 《梁祝》首演者的奮鬥初心:讓小提琴「說」出流利中國話
    俞麗拿央視網消息:1959年5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獲得巨大成功,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版本,也成為中國傳遞世界的一張閃亮名片。這首曲子的首演者就是俞麗拿。60多年來,「讓小提琴講中國話」一直是她的「初心」,也是陪伴她的生命旋律。「我是分配改學小提琴的。」已經78歲的俞麗拿回憶說,自己還是大學生時,「最苦惱的就是當時小提琴在國內不太受歡迎,演出沒有人鼓掌,很痛苦。」為了讓中國人聽懂、喜歡、熱愛小提琴,「我們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希望能夠讓小提琴講中國話。後來,我們就有了《梁祝》這個作品。」
  • 怒江72拐,川藏線上迴旋其間的最美旋律
    「怒江72拐」長約12公裡從最低點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點業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盤旋下降至邦達鎮海拔4100米如果把川藏線看作一曲優美雅致的天籟之音那麼「天路72拐」,就是迴旋其間的最美旋律川藏公路是中國風光最美、最難走的公路而怒江72拐則是這條路上最為驚險也是最為迷人的一段相差巨大的海拔導致這條路上一天之內就可能經歷四季的天氣複雜多變的路況在給人帶來挑戰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