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音樂劇場《真愛·梁祝》拉...

2020-12-14 界面新聞

記者 | 林子人編輯 | 黃月1

1958年,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的陳鋼與何佔豪創作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是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的首次重要嘗試:《梁祝》以越劇曲調為素材,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的手法,呈現「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經典情節。

次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劇院首演,18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梁祝》一舉成名,成為中國最知名的原創交響樂曲,而俞麗拿的名字也與《梁祝》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她演奏的「梁祝」唱片發行量多達200多萬張,是中國契約唱片發行量最多、影響最廣的唱片,她由此獲得了中國首屆金唱片獎。作為中國古典樂壇的前輩,她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為中國小提琴人才的培養做出了傑出貢獻。從1962年起,俞麗拿在上海音樂學院執教,現任學院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培養了許多在國際、國內比賽中獲獎的優秀學生。1993年,她成立了中國第一個以藝術家名字命名的「俞麗拿小提琴藝術基金」,以推動中國小提琴人才的培養。

本月17日-18日,由俞麗拿小提琴藝術基金和中國一汽紅旗品牌聯合出品,俞麗拿、廖昌永、雷佳、王亞彬、王志飛、徐俊、金培達、蕭麗河等多位名家共同參與創作演出的音樂劇場《真愛·梁祝》在全新落成的上海上音歌劇院首演。在60年後,《梁祝》以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回歸母校。

《真愛·梁祝》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在媒體發布會上,《真愛·梁祝》導演徐俊表示,新劇目依舊圍繞「梁祝」這一千古動人的民間傳說展開,穿越歷史,融入了其他「美好的愛情故事」:「我們在歷史中找到了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的動人故事,從現代找到了巴金和蕭珊的故事,從當代找到了樊錦詩和彭金章的故事。當中除了愛情故事,其實還有我們的民族大愛和家國情懷——結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會是歌頌美的一臺演出。」

「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片段劇照

中國愛樂樂團將以全團陣容協奏《真愛·梁祝》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的首演,由團長李南和常任指揮夏小南率領。據俞麗拿透露,《真愛·梁祝》是她與中國愛樂樂團繼《梁祝》首演50周年人民大會堂紀念演出後的再度合作,「(當時)也是中國愛樂樂團,也是夏小湯(指揮),第一遍是我一個人拉,第二遍、第三遍是年輕人拉。過了十年,希望不再用演奏三遍來表示對《梁祝》的致敬,所以團隊就進行了設計,希望用中華民族的愛情觀和家國情懷,向建國70周年獻禮。」

「樊錦詩與彭金章」片段劇照

主創團隊將《真愛·梁祝》稱為「音樂劇場」,是因為很難將這臺演出用某一種演出類型去定義:它由舞劇(「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與彭金章的故事)、話劇(巴金與蕭珊的故事)、音樂劇(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的故事)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組成,由小提琴獨奏作為「講述人」串起四個故事。故事主旨可以說反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對「真愛」的理解:它不僅是「浪漫愛」,還是愛侶們為國犧牲小愛的大愛,亦是俞麗拿幾十年如一日對專業工作始終如一的敬業之愛。

「巴金與蕭珊」片段劇照

在首演現場,小提琴協奏是整場演出最受觀眾期待的部分。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中國愛樂樂團鮮有機會來上海演出,此次《真愛·梁祝》讓上海的交響樂迷們一飽耳福。首席小提琴為俞麗拿的高徒、曾獲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的王之炅。俞麗拿與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獲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已十年未登臺演出的俞麗拿作為特邀嘉賓,演奏了全曲最為出彩的片段《化蝶》。

在完成上海的演出後,《真愛·梁祝》將於11月25-26日獻演於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12月24日登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相關焦點

  • 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首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於1959年。當時為獻禮國慶10周年,時任上音黨委書記的孟波確定了以梁祝傳奇為題材創作協奏曲,何佔豪是主要創作者,期間力邀陳鋼參與作曲,最後通過結合西洋交響樂和中國越劇唱腔的表現手法,採用單樂章奏鳴曲式創作出了這部作品,既適應中國百姓藝術欣賞的思維習慣,又符合音樂的陳述規律。
  • 十大看點解讀「真愛密碼」,音樂劇場《真愛·梁祝》磨礪2年「破繭...
    60年來,琴弦上這隻中西合璧的「蝴蝶」舞動翩躚,在世界各地盛演不衰。 明晚,歷時兩年醞釀打磨,由俞麗拿、廖昌永、雷佳、王亞彬、王志飛、徐俊、金培達、蕭麗河等眾多名家大咖共同參與創作演出的音樂劇場《真愛·梁祝》終將「破繭成蝶」,在全新落成的上音歌劇院首演。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首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者:《梁祝...
    俞麗拿大洋網訊 「《梁祝》最大的貢獻是讓小提琴這把西洋樂器說了中國話,讓中國的聽眾可以聽懂它,繼而接納它」,說此話者,正是中國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俞麗拿。談到對小提琴的最初印象,俞麗拿連連皺眉,「剛開始很討厭,班上只有一個同學會拉小提琴,我是完全不會的,剛開始學的時候也拉不成調,刺耳的聲音很難聽,拉琴的動作也是極為彆扭不舒服。」忐忑首演大獲成功而在那個年代,不僅僅是俞麗拿,還有很多普通的聽眾對小提琴也比較陌生。
  • 為《梁祝》過58歲生日
    首演於1959年5月27日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再過幾天就迎來58歲的生日了。5月22日下午,上海市知聯會、靜安區知聯會和「克勒門文化沙龍」共同為《梁祝》舉辦了一場生日會。《梁祝》曲作者之一陳鋼、首演者俞麗拿一起來到現場,為大家講起《梁祝》背後的故事。
  • 小提琴演奏曲《梁祝》50年 出自學生之手
    經典之作竟出自年輕學生之手  50年前,在上海音樂學院有一個特別的音樂試驗小組——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在那個年代,滿懷躊躇的青年學生選擇了西洋樂器——小提琴,卻發現小提琴的演奏曲目全部是外國名曲,中國的老百姓覺得好聽,但根本不能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意思。於是,實驗小組的學生試著創作一些用小提琴演奏的中國樂曲,何佔豪就是其中一員。
  • 《梁祝》:60年 琴弦上飛出的蝴蝶已成經典
    年,琴弦上飛出的蝴蝶已成經典  今年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60周年。1959年,這部作品在上海音樂學院誕生,並在「上海市音樂舞蹈展演月」首演,演出的成功推動了次年首屆「上海之春」的舉辦。60年來,從琴弦上飛出的蝴蝶早已飛入千萬人心中,成為中國音樂一個經典的符號。  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將於4月8日至28日舉行,60歲的《梁祝》將亮相閉幕音樂會,由當年首演者俞麗拿的學生陳家怡擔任獨奏,攜手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共同呈現。
  • 《梁祝》首演者的奮鬥初心:讓小提琴「說」出流利中國話
    俞麗拿央視網消息:1959年5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獲得巨大成功,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版本,也成為中國傳遞世界的一張閃亮名片。這首曲子的首演者就是俞麗拿。60多年來,「讓小提琴講中國話」一直是她的「初心」,也是陪伴她的生命旋律。「我是分配改學小提琴的。」已經78歲的俞麗拿回憶說,自己還是大學生時,「最苦惱的就是當時小提琴在國內不太受歡迎,演出沒有人鼓掌,很痛苦。」為了讓中國人聽懂、喜歡、熱愛小提琴,「我們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希望能夠讓小提琴講中國話。後來,我們就有了《梁祝》這個作品。」
  • 《梁祝》為外國聽眾帶來中國最美的旋律
    在長達六年多的駐外使館工作之餘,他搜集和購買了許多著稱於世的文學名著、名聞遐邇的藝術畫冊,還有許多百聽不厭的音樂唱片。這回,由上海音樂學院兩位高材生,何佔豪與同學陳剛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唱片,便成為他的「極品珍藏」。
  • 用小提琴奏出中國好聲音
    提起俞麗拿,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她是這首名曲最早的演奏者,也是最權威的演奏者。俞麗拿就職的上海音樂學院,給出了這樣的介紹:管弦系小提琴教授、院學科帶頭人、全國高校名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稱號獲得者。
  • 《梁祝》作者寄語長徵學子——成為高素養的音樂工作者
    一首《梁祝》,讓中國人魂牽夢縈60年,把愛情傳唱不息;歌劇舞臺金聲玉振,唱響三千年雅音韶樂。11月13日、14日,杭州市長徵中學開展了一系列專題活動,慶祝民樂團成立30周年,邀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梁祝》之父何佔豪教授,全國十大男中音歌唱家雷巖大師為音樂班的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師課。
  •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逝世:《梁祝》伴一生
    她與鋼琴為伴,用一生詮釋了什麼是藝術家的「工匠精神」。而她的愛情,也正如經典的《梁祝》一般,悽婉動人。巫漪麗。來源:視頻截圖「《梁祝》就是我心中的經典」2018年,在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巫漪麗先生的演奏看哭了不少人。
  • 俞麗拿:讓小提琴講中國話 50多年專注演奏教學
    俞麗拿在演奏小提琴。資料照片俞麗拿今年78歲。「因為我是《梁祝》首演者,大家就知道了我的名字。」在上海音樂學院教學大樓裡,記者見到了剛剛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的俞麗拿,她說,「大家都以為我在文藝單位,其實大學畢業我就留校當了老師,到現在已有56年教齡。」
  • 中國愛情故事感動海外觀眾,舞劇《梁祝》見證學生成長
    昨晚(5日),《梁祝》亮相國家大劇院第十二屆「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近50位同學將這個流傳千年的中國愛情故事演繹得悽婉動人。在此之前,他們剛剛結束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舊金山、洛杉磯和西雅圖四座城市的巡演,載譽歸來。李恆達記得,曾有一場演出謝幕時間長達20分鐘,觀眾們卻依然戀戀不捨地徘徊在舞臺前,不願離開劇場。
  • 鋼琴家巫漪麗去世 用一生彈奏《梁祝》的老先生
    巫漪麗童年照     1959年5月27日,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完成了交響樂的世紀性突破.     然而,那時《梁祝》還沒有鋼琴版,於是巫漪麗從資料室借來總譜,熬了三天三夜,最後創作出《梁祝》鋼琴伴奏.她在舞臺上親自演繹了這首自創的鋼琴版《梁祝》,由此成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
  • 「蝶舞梁祝,春動善卷」 ——宜興市隆重舉辦2019年梁祝文化旅遊節...
    由「茶禪四月到宜興」旅遊季活動組委會主辦,宜興市城建文旅集團有限公司承辦,善卷洞景區、宜興市旅遊文創傳媒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宜興分公司、無錫報業集團宜興分社協辦的2019梁祝文化旅遊節暨觀蝶節在善卷洞景區隆重開幕。本屆開幕式上,內容豐富,節目精彩。小提琴合奏的經典《梁祝》協奏曲拉開了本次活動的序幕,一個個重量級活動在開幕式上啟動。
  • 《梁祝》經典重現,引無數人淚目!
    「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呂思清一首《梁祝》,承載著多少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它紀錄著一段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版《梁祝》,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巫漪麗,和世界演奏《梁祝》最權威的小提琴家呂思清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合作,他們的演奏重現了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喚醒了人們心中無盡的感動……
  • 他是全世界用小提琴演奏《梁祝》最好的人,一把小提琴300多歲
    在晚飯過後,呂思清攜手劉憲華為大家演奏《梁祝》,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把小提琴。這把小提琴名字叫stradivatius中文叫斯特拉迪瓦裡,源於1699年,它是與「瓜爾內裡」、「阿馬蒂」齊名的「世界三大名琴」之一。是以制琴師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命名的。此琴背板比較細,虎皮細紋的那種。源於1699年,其價值不可估計。
  • 海峽兩岸合推首部「梁祝」動畫片 主角用英文名
    海峽兩岸合推首部「梁祝」動畫片 主角用英文名 兩岸合作的首部動畫片《梁祝》1月16日在祖國大陸首映,影片中梁山伯的英語名字叫作「Leon」,祝英臺則叫作「Jo」。  首部動畫片《梁祝》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臺灣中影公司拍攝,在上海首映後,將在東南亞地區和歐美地區面向全球華人青少年進行推廣活動。為了跨出中國動漫題材國際化的第一步,製作方為梁祝二人選擇了這兩個諧音的英語名字。
  • 長影樂團籌備紀念施光南誕辰80周年音樂會,曲目多為公開首演
    2020年是「時代歌手」、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誕辰80周年。為致敬與紀念這位人民音樂家,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決定在今年隆重舉辦「紀念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誕辰80周年音樂會」,分別由中國交響樂團、長影樂團擔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