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華人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呂思清
一首《梁祝》,承載著多少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它紀錄著一段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也譜寫出了一段難以忘懷的時代。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版《梁祝》,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巫漪麗,和世界演奏《梁祝》最權威的小提琴家呂思清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合作,他們的演奏重現了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喚醒了人們心中無盡的感動……
巫漪麗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儘管連走路都已經顫顫巍巍,雙手也已布滿了歲月痕跡,但是在手指觸碰到琴鍵的那一瞬間,經典的旋律從她的指尖傾瀉而出,似乎整個靈魂似乎都充滿了力量,依舊保持著最初的那份熱情。
巫漪麗老師1930年出生於上海,6歲開始學習鋼琴,與周廣仁、傅聰等中國老一輩鋼琴家同門學藝,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她18歲時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在業內引起熱烈反響。1962年被評為了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並曾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
▲巫漪麗(二排右三)與周總理等人的合影
原以為從此她能輝煌地度過一生,但可曾想,那動蕩的年代讓她不得不漂泊於異鄉,與愛人天各一方。雖然曾經的榮耀已被人們漸漸忘卻,但巫漪麗並沒有因此患得患失、放棄音樂,而是依舊堅守著自己的鋼琴夢。她曾在採訪中說到:「我一輩子想跟音樂作伴,我們這些人就是老知識分子,不求聞名於諸侯。」
撒貝寧在節目中透露,巫老師來北京後只給節目組一個要求:給我找一個練琴的地方。來到北京兩天的時間,巫老師每天都在琴房裡。一首她彈了五十九年的《梁祝》,在上臺之前依舊反覆地磨練,反覆去尋找這當中每一次藝術的表達,為的是在舞臺上給我們帶來如此震撼和完美的演出。巫老師這種對待音樂的態度,是現在很多音樂家都不一定能夠達到的。
▲巫漪麗老師在中央樂團工作期間的照片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信念,才能讓巫老師有著「一生只守一架琴」的這種對音樂的執著?是怎樣的一種堅忍,才能讓巫老師在背井離鄉,孤身一人的寂寞中依舊保持著對音樂的熱情?這位優雅的女士用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做藝術家的「匠人精神」,用一生向我們證明了不管受到了何種打擊,你依舊可以優雅地有音樂相伴。
最後,引用曾寶儀在節目中說的一段話:
你可能沒有辦法選擇你的出身
也沒有辦法選擇
你的人生會遭遇什麼樣的磨難
但是你可以選擇
用什麼樣的姿態老去
---------------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就請關注我們吧!我們將持續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原創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