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21日 15:37 來源:解放日報
參與互動60年,琴弦上飛出的蝴蝶已成經典
今年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60周年。1959年,這部作品在上海音樂學院誕生,並在「上海市音樂舞蹈展演月」首演,演出的成功推動了次年首屆「上海之春」的舉辦。60年來,從琴弦上飛出的蝴蝶早已飛入千萬人心中,成為中國音樂一個經典的符號。
第36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將於4月8日至28日舉行,60歲的《梁祝》將亮相閉幕音樂會,由當年首演者俞麗拿的學生陳家怡擔任獨奏,攜手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團共同呈現。昨日,作為「上海之春」主要承辦方之一的上海音樂學院,發布了包括閉幕音樂會在內的10臺12場演出內容。
27部新作亮相
今年上音系列演出分為「春之眾樂」「春之羽翼」「春之印記」「春之韶華」四大板塊,其中將有27部新作推出,37位新人亮相。
連續兩年,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在「上海之春」獻演的「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獨唱音樂會都廣受關注。今年,他把「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三)的舞臺留給更多年輕人。廖昌永去年在上音發起首屆中國藝術歌曲國際聲樂比賽,一批聲樂學子在舞臺上嶄露頭角。比賽的獲獎者們,將在本屆「上海之春」登場。此外,「春天的律動(六)——上海音樂學院民樂新人新作專場音樂會」、中提琴優秀青年演奏家沈子鈺個人專場音樂會等,都將力推新人。
「60年前,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誕生時,作者何佔豪26歲、陳鋼24歲,首演者俞麗拿才19歲。」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感嘆,「《梁祝》的誕生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驕傲,也是中國音樂界的驕傲。今天,在致敬經典的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年輕人在『上海之春』的舞臺上發光,讓更多新作在這裡成為經典。」
老中青三代為祖國放歌
「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聲樂新作品音樂會」無疑是10臺演出中的重頭戲。這場以「祖國,我親愛的母親」為主題的音樂會將於4月22日舉行,推出多首兼具藝術品質與傳唱性的音樂作品。作曲家們以音樂為畫筆,描繪國家的繁榮昌盛,謳歌時代精神,推動「中國之聲」的傳播。音樂會上,上音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將同臺演唱,展示上海的原創實力。
多年來,上海音樂學院致力於挖掘和梳理中國音樂的歷史,傳承和傳播中國音樂經典。在本屆「上海之春」上,除了「中國藝術歌曲百年」(三)音樂會,還有「小提琴中國作品百年經典」(一)(二)兩場音樂會,分別呈現1920年以來那些最經典的中國小提琴協奏作品和獨奏作品,所有曲目均選自上海音樂學院丁芷諾教授主編並即將出版的《小提琴中國作品百年經典》。
為了吸引更多市民走進音樂廳,4月2日,上音將對外發售低票價。此外,4月13日—19日,「上音開放周」也將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