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為啥化蝶,而不是變比翼鳥?

2021-02-13 觀觀雅集

點擊關注丨每天學點新鮮知識

這年頭當學生太不容易了,考題比我們那時候難多了。

我們那時候,什麼「蓄水池一邊放水一邊排水,問泳池什麼時候能把水接滿」;「一個火車快一個火車慢,慢的先發車快的再追,多長時間能追上」之類的問題,已經算是大開腦洞的宇宙級別難度神題。

 

但是現在孩子不一樣了,他們的考題,光審題就能把你整蒙圈了。

比如最近就有這麼一道考題在網上很火,它是這樣問的:

這個古怪的念頭,你在聽《梁祝》的時候想到過沒有?

其實,這道題看似無釐頭,但仔細想想,會發現其中確實有很大的思考空間。

 

有不少同學給出了精彩的答案,譬如

「『蝴蝶』普通人更熟悉一些,作為一個源自民間的故事,最終的結局顯然要回歸到民間百姓最熟悉的意象上」。

這個回答挺實在。

 

還有一位同學在答案裡做了戲劇性的拔高:

「梁祝的故事最後其實沒能大團圓,比翼鳥和連理枝都是大團圓的象徵,所以不能化成比翼鳥。」

這個回答真的很贊,考慮到了整個故事情節的走向,還能結合具體事物蘊含的意象。

 

網上也有一些積極的網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有人說:

哪有那麼複雜,之所以化蝶而不是比翼鳥和連理枝,只因梁山伯與祝英臺據傳是魏晉時期的人,而「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的詩句出現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時間上相差了幾百年,前人怎麼可能借用或者剽竊後人的創意?

這位網友,如果這是一道高考作文題,對不起,我們明年見。

白居易的「在天願作比翼鳥」確實是讓比翼鳥深入人心,但這並不代表這個文學形象是白居易首創的。先秦古籍《山海經》裡就已經有了關於比翼鳥的記載:

《山海經·海外南經》:「比翼鳥在(結匈國)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又《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三國時曹植已經把比翼鳥寫進了詩裡:

因此,從比翼鳥和蝴蝶這兩個文學形象產生的年代來分析是得不出結論的。

 

我們再來說說「蝴蝶」這種小動物。

 

不同於只存在於神話中的比翼鳥,蝴蝶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它與文學的結緣始於《莊子》: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莊周夢蝶」。

因為這個典故,蝴蝶這個意象蒙上了一層夢幻、悽迷的色彩,用在《梁祝》這段故事的結尾,也能帶來一種虛幻、唯美的審美感受。

 

也許,後人在構想《梁祝》化蝶的情節時,多多少少參考了一點莊子的創意,但這意象的情緒、色澤、調性,全都是不一樣的。

 

正如之前那位同學所說,比翼鳥象徵圓滿,而這並不是一個圓滿的故事,蝴蝶更加符合故事的基調。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相比比翼鳥,蝴蝶的內涵更豐富:

 

它外觀美麗,但生命周期短,象徵梁祝絢麗而短暫的人生;它羽化的過程又寓意著一種執著的追求和抗爭,一種以生命為代價的升華和蛻變;它成雙成對地飛舞,象徵著忠貞不渝的愛情……

 

蝴蝶,就形態而言,並不承載深情,而是翩然、飄逸等形容詞的天然代言者。

比翼鳥嘛~就稍顯笨拙了些。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梁祝化蝶」多美多好聽啊,如果改成「梁祝化鳥」,呃,請自行體會……

最後,奉上幾個版本的《梁祝》,在音樂聲中再次感受這一千古的愛情絕唱吧~

鋼琴版

二胡版

口琴版

簫版

李玉剛演唱版

▼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點讚鼓勵一下唄!

相關焦點

  • 梁祝化蝶:為何是蝴蝶,而不是蜜蜂或其他昆蟲
    「亡魂化蝶」在梁祝的同類故事中,兩人死後化為連理枝或比翼鳥都是較易理解和解釋的現象,因為這兩種事物原本就具有強烈的象徵性;至於蝴蝶,雖然它們因成對出現(所謂「雙飛」)也常被視為「同心」,但漢語中也有「狂蜂浪蝶」這樣的成語,將之視為輕薄放蕩的象徵。
  • 民國版「梁祝化蝶」:生不同衾死後同穴,情深緣淺最終只能錯過
    民國版「梁祝化蝶」:生不同衾死後同穴,情深緣淺最終只能錯過梁祝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都耳熟能詳,尤其《梁祝》這首曲目,用各種樂器演繹出來別有一番風味。梁祝的悽美愛情代代相傳,除了在戲曲舞臺上大放異彩,如今被改編後更是搬上了熒幕。
  • 「梁祝不是神話,是真實故事」:在眾多版本裡,哪一個最動人?
    作為流傳最為廣泛的民間愛情傳說,不僅故事家喻戶曉,一首經典曲目梁祝,同樣經久不衰。一個真實的故事據專家考證,《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個真實故事,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經過千百年來的不斷流傳創新,原本的故事漸漸被賦予了神話色彩——梁祝雙雙化蝶而生,為現實的悲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 《殭屍新娘》:好萊塢版的「梁祝化蝶」,童心包裹著的愛情童話!
    別致的不是故事,可能是一場黑色諷刺,或者是全程的人偶動畫,又或是劇情穿插的歌舞劇表演。一個改良版的梅裡美《伊爾的美神》,還有中國版的梁祝化蝶橋段,聽起來各種味道都有,但卻沒有雜亂無章的感覺。整部黑色系幽默,完勝那些瑪麗蘇的童話故事。《殭屍新娘》名字聽起來像是一場恐怖電影,那你可能不了解蒂姆·波頓,他就是喜歡用這種風格去講述故事。
  • 梁祝化蝶是真的嗎?封面「雲觀展」6日探秘華希昆蟲博物館
    梁祝裂冢化蝶的傳說是真的嗎?這些關於昆蟲的秘密,都可以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找到答案。3月6日下午3點,封面新聞「雲觀展」繼走進金沙、三星堆、永陵等博物館之後,第四站將走進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副館長趙希將擔綱講解員,帶你線上參觀「華語世界最大蝴蝶資源」,探秘昆蟲版的「動物世界」。
  • 歷史上蝴蝶與人的那些事兒:兇人變蝴蝶還是梁祝化蝶呢?
    四、化蝶翩翩飛的梁祝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是中國古代漢族的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根據考證,雖然該故事從東晉朝開始,就在民間的許多地方廣為流傳,並且存在著眾多內容不一的版本。但是這些所有的傳說,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在最初的版本裡,故事結尾並沒有梁祝二人死後雙雙化蝶之說。該故事傳說的這種基本框架,綿延了一千多年。一直到明朝人馮夢龍編寫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問世時,該書中記錄的梁祝故事,這才出現完整意義上的死後雙雙化蝶的說法。
  • 愛來啦重走梁祝化蝶路 連結千古情緣 刻畫杭州愛情符號
    梁祝化蝶是一個美麗、悽婉的民間愛情傳說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會杭州訪師求學。自此英臺開始了女扮男裝的求學生涯。
  • 浙江寧波的梁祝文化公園,不僅有晉代梁祝古墓,還是祝英臺登岸處
    這次分享的主題是梁祝文化公園。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的名字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他們倆的愛情佳話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幾乎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梁祝化蝶四個字立馬就讓人聯想起那個美麗、悽婉的愛情故事,心裡也不由自主地噓唏感嘆!可惋惜之餘,你們知道梁祝故事的真正發源地在哪裡嗎?有沒有想過到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墓前去近距離地憑弔這兩位古人至死不渝的愛情呢?
  • 為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音樂劇場《真愛·梁祝》拉...
    這是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的首次重要嘗試:《梁祝》以越劇曲調為素材,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的手法,呈現「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經典情節。次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劇院首演,18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 小提琴演奏曲《梁祝》50年 出自學生之手
    隨後,實驗小組向院裡報了3個作品,其中一個就是在「小《梁祝》」的基礎上創作一個大的作品,院黨委書記孟波用筆一勾,選中了《梁祝》。  雖然有「小《梁祝》」的作品,但何佔豪畢竟只是小提琴專業一年級的學生,從未學過作曲。說起《梁祝》,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作者——陳鋼。起先陳鋼不在實驗小組,他當年24歲,已是作曲系4年級的高才生了。
  • 新版越劇《梁祝》導演 :最愛給茅威濤挑毛病
    不把化蝶做得太具象  郭曉男生於戲曲世家,母親是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郭硯芳,至今仍在天津居住。郭曉男自幼耳濡目染,導演的劇目也涉獵越劇、京劇、崑劇、滇劇等不同劇種。  老版越劇《梁祝》看了50年,而郭曉男希望新版可以讓看動漫長大的孩子再看50年。很多觀眾看完新版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美,尤其是貫穿全劇的摺扇,與演員的表演相得益彰,也為化蝶做了嶄新的詮釋,「扇子既是小生的道具,又是劇中讀書的書本,既是愛情的信物,又是愛情的象徵,化蝶時扇子升上去,沒有人不把它當成是蝶,我們不想把化蝶做得太具象,扼殺掉觀眾對梁祝的所有想像。」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祝英臺出嫁之時,花轎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起大風,祝英臺墳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裂開,祝英臺跳入開啟的墳塋,雙雙化蝶而去。這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愛情故事,人們用想像給梁祝的愛情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用一個魔幻的表現方式,謳歌了梁祝的愛情。
  • 「梁祝」申遺 口耳相傳的力量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早報記者昨天 從浙江省文化廳獲悉,「梁祝傳說」將與木活字印刷術、蠶桑習俗、青瓷製作技藝、文房四寶製作工藝一起作為浙江省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預備項目報送文化部。
  • 宜興梁祝文化旅遊節啟幕 萬蝶翩躚迎萬餘遊客
    宜興梁祝文化旅遊節啟幕 萬蝶翩躚迎萬餘遊客 梁祝文化旅遊節暨觀蝶節開幕式上上演的越劇《草橋結拜》。 孫權 攝   中新網宜興4月8日電(孫權)2012梁祝文化旅遊節暨觀蝶節8日在「梁祝故裡」江蘇宜興善卷洞風景區啟幕,萬隻蝴蝶蹁躚之際,《十八相送》、《彩蝶舞九天》等20多個梁祝歌舞戲曲節目如期上演,讓前來遊覽的萬餘名中外遊客盡情領略了梁祝文化發源地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獨特魅力
  • 66人跳《梁祝》美輪美奐,精彩至極!
    @睡前伴你夜聽   《梁祝》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小提琴版的《化蝶》誰都聽過,但這版雜技舞蹈《永遠的化蝶》令人眼前一亮,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演員魏葆華、吳正丹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對破繭而出的蝶,真是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喜歡的朋友記得收藏和分給更多人欣賞吧.....
  • 「蝶舞梁祝,春動善卷」 ——宜興市隆重舉辦2019年梁祝文化旅遊節...
    在萬千蝴蝶翩飛梁祝故裡的時候,異彩紛呈的開幕式,使「梁祝故裡」發源地善卷洞景區沉浸在一片節日的歡樂海洋之中。本屆旅遊節暨觀蝶節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特色鮮明,融入性強。旅遊節以「弘揚千古梁祝文化,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在歷時一個月的節慶活動期間,還將舉行「第五屆中國•宜興梁祝戲劇節」、「獻禮祖國70周年」善卷老照片徵集暨「我與善卷洞的故事」文學徵文活動、「網絡大V春季善卷洞採風」攝影活動、「千名無錫報業小記者看宜興作文大賽」以及「蝶舞梁祝,春動善卷」抖音徵集賽。
  • 海峽兩岸合推首部「梁祝」動畫片 主角用英文名
    海峽兩岸合推首部「梁祝」動畫片 主角用英文名 兩岸合作的首部動畫片《梁祝》1月16日在祖國大陸首映,影片中梁山伯的英語名字叫作「Leon」,祝英臺則叫作「Jo」。  首部動畫片《梁祝》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與臺灣中影公司拍攝,在上海首映後,將在東南亞地區和歐美地區面向全球華人青少年進行推廣活動。為了跨出中國動漫題材國際化的第一步,製作方為梁祝二人選擇了這兩個諧音的英語名字。
  • 《梁祝》作者寄語長徵學子——成為高素養的音樂工作者
    一首《梁祝》,讓中國人魂牽夢縈60年,把愛情傳唱不息;歌劇舞臺金聲玉振,唱響三千年雅音韶樂。11月13日、14日,杭州市長徵中學開展了一系列專題活動,慶祝民樂團成立30周年,邀請著名作曲家、音樂家、《梁祝》之父何佔豪教授,全國十大男中音歌唱家雷巖大師為音樂班的學生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師課。
  •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臺》:對動畫版梁祝的美學分析
    《梁祝》中的自然美並不單是指其設置的自然環境有多優美,再美的自然物和自然風景都不能孤立起來欣賞,需要將之放在具體的環境下或是與人事相聯繫。第一,在自然風景方面,舉例梁祝相遇時周遭的環境,垂柳綠草,花團錦簇,湖光一色,將人物放在這個環境中使觀影的人產生了一種浪漫美麗的邂逅之感,以及書院的環境和景色的四時變換,這些都與與梁祝二人相襯託,塑造了寧靜祥和、浪漫美麗的氣氛以及渲染梁祝二人感情上的快樂無憂。
  • 十大看點解讀「真愛密碼」,音樂劇場《真愛·梁祝》磨礪2年「破繭...
    這不是討巧,而是對導演和製作團隊的巨大挑戰,短短的2個小時劇目,考驗著舞臺的調度和平衡。據悉,目前還沒有人去嘗試同種類型的演出。看點二:四個跨時代的中國真愛故事 黃沙大漠中,對千年敦煌「一見鍾情」樊錦詩,與生活中的愛侶彭金章分居十年,直到死亡來臨帶著愛人的相片回歸敦煌小屋;巴金為蕭珊放棄了「不婚主義」的立場,蕭珊病逝後,巴金將愛人的骨灰安放在床頭永不分離;文成公主為國家利益出塞遠嫁,卻與松贊幹布同心同德締結了流芳後世的婚姻;梁山伯與祝英臺至死不渝,化蝶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