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申遺 口耳相傳的力量

2020-12-17 中國網

    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早報記者昨天 從浙江省文化廳獲悉,「梁祝傳說」將與木活字印刷術、蠶桑習俗、青瓷製作技藝、文房四寶製作工藝一起作為浙江省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預備項目報送文化部。

    在此次浙江省上報給國家文化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梁祝傳說格外引人注目,它真的到了非得申報世界遺產進行保護的地步了嗎?事實上,由於戲劇梁祝的傳播,一個固定的文本似乎已處於一種健康蓬勃的狀態。

    漢族口頭文學的首次申遺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陳勤建表示,以前擅講故事的專業說書藝人肚子裡都裝著上百個故事,而完整的梁祝故事,則包括有幾十個。目前,除了世人耳熟能詳的「十八相送」、「化蝶」等故事,有更多故事已處於一種散佚狀態。所以,作為漢民族口頭傳說梁祝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仍具有其保護意義。無論梁祝故事發源在何處,梁山伯葬在何鄉,它都是漢民族共同的文化遺產。據統計,浙江是我國梁祝傳說發源篇目最多、流傳最多的省份。如果未來需要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進行申報的話,國家文化部將聯合安徽、江蘇等各省份同步進行申報文本的整合工作。

    據了解,目前在國際上僅有用梵文書寫的印度古代史詩《羅摩衍那》一項作為口頭傳說於2005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專家認為,不管能否成功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機會對這些文化瑰寶做一次梳理,追根溯源總是值得的。尤其是浙江省為使此次申報材料更完整,發動了普通民眾一同展開尋根調查,不失為提升文化認同感的有益嘗試。

    準備尋找傳說傳承人

    「這麼多項目中,『梁祝傳說』申報的競爭最激烈。」浙江省文化廳有關人士昨天表示,其他各省申報項目近期也將送文化部,江蘇、山東等省應該也會將「梁祝傳說」納入這次申報。

    「梁祝傳說」雖然在全國流傳的版本很多,但「祝英臺是浙江上虞縣祝家莊人,梁山伯是會稽(今紹興)人,兩人同在杭州萬松書院入學」這些要素,認同的人相對較多。

    據了解,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講究的是活態傳承而非學術研究,「梁祝傳說」作為傳說故事必須有傳承人,能完整講述傳說內容。為此,浙江正在尋找「梁祝傳說」傳承人。

    五個項目都已瀕臨失傳

    「這五個項目都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但這些項目都已瀕危,再不保護就有失傳的可能。」浙江省文化廳社文處副處長王淼表示,除了「文房四寶」是聯合安徽、廣東共同申報,其他四項為浙江單獨申報,「不排除其他省份申報項目與浙江重複的可能。」

    據介紹,其他四項的申報緣由分別是:蠶桑習俗,現在杭嘉湖一帶50歲以下的人很少有養蠶的,相關習俗將很難尋覓;木活字印刷術,浙江瑞安東源升村還在使用木活字印刷家譜、族譜,能為我國字印刷的傳承提供現實依據;青瓷製作技藝,作為以越窯、龍泉窯為代表的青瓷的主要產地,浙江仍須保護和發展這一工藝;「文房四寶」製作工藝,浙江湖州的「湖筆」位列文房四寶之首。(葛熔金 程奕)

相關焦點

  • 豬頭肉「申遺」:實至名歸還是借勢炒作?
    有人表示,「申遺」亂象在國內時有發生,濫用文化情況普遍;也有人認為「六合豬頭肉」傳承的是手工技藝,可以申遺。同時,有網友質疑「六合豬頭肉」有借「申遺」炒作的嫌疑。(4月27日《揚子晚報》)  正方  豬頭肉「申遺」有何不妥  很多網友認為,豬頭肉作為一種滷製食品參加「申遺」,頗為滑稽,但筆者卻認為沒有什麼不妥。遠的不說,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鴨,早就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申遺」,北京烤鴨可以,六合豬頭肉為何不行?
  • 豬頭肉「申遺」,實至名歸還是借勢炒作?
    有人表示,「申遺」亂象在國內時有發生,濫用文化情況普遍;也有人認為「六合豬頭肉」傳承的是手工技藝,可以申遺。同時,有網友質疑「六合豬頭肉」有借「申遺」炒作的嫌疑。(4月27日《揚子晚報》)正方 豬頭肉「申遺」有何不妥苑廣闊很多網友認為,豬頭肉作為一種滷製食品參加「申遺」,頗為滑稽,但筆者卻認為沒有什麼不妥。
  • 病毒式營銷:口耳相傳的力量
    中國計算機報 >>>2007-3-26  總第1594期 年第21期  --------------------------------------------------------------------------------    盧旭成    「口耳相傳
  • 美食的力量?北非四國放下既往恩怨,為美食申遺「和解」
    【環球時報記者 苗濤】美食竟有如此力量?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最近把政治恩怨放到一邊,與突尼西亞和茅利塔尼亞聯手,為北非小米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突尼西亞和茅利塔尼亞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申請書,為北非小米申遺,誇讚它「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怎麼做都好吃。然而早在2016年,阿爾及利亞已經先發制人,提議為北非小米申遺,從而引發宿敵摩洛哥的憤怒與抗議。「摩洛哥是世界上唯一『高度重視』這道傳統菜餚的國家!」摩洛哥一家餐館老闆表示,摩洛哥人非常喜歡北非小米,它可以稱得上是摩洛哥的代表料理。
  • 焦溪古鎮踏上申遺之路 解密申遺那些事兒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焦溪古鎮踏上申遺之路    常報全媒體訊 31處歷史建築、18處優秀傳統風貌建築、相當數量的歷史院落,古宅、古街、古巷、古弄、古河、古橋依然形態完整……基於焦溪古鎮相對較好的先天條件,目前,我市正全力推動焦溪古鎮參與江南水鄉古鎮聯合申遺,很多市民也對焦溪古鎮踏上申遺之路的話題非常感興趣
  • 粵劇申遺成功=前途無憂? 背後有何曲折內幕?
    粵劇聯合申遺背後有著怎樣的曲折內幕?申遺成功對粵劇將來影響幾何?粵劇申遺成功=前途無憂?核心提示2009年國慶期間,粵港澳三地聯合申報的粵劇,被宣告正式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消息傳來,海內外粵劇愛好者為之激動難捺,奔走相告。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溫小娟「太極拳申遺成功,河南人這麼多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作為參與者、見證者,面對這歷史性的一刻是深深的感動和驕傲。」12月17日晚,太極拳申遺文本撰寫組組長、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館員尚春升感慨道,申遺成功是與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省文化和旅遊廳持之以恆的努力分不開的,凝聚著河南文化工作者以及太極拳非遺傳承人的汗水和心血。太極拳是繼皮影戲、二十四節氣之後,我省第3個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網劇梁祝在哪拍攝取景的 網劇梁祝取景地介紹
    網劇梁祝什麼時候播出還記得當年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嗎?是不是覺得超級好看有感情的故事,近日,梁祝翻拍,男女主角反串,看的著實辣眼睛,不過還是很期待的,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網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定檔2017年日在騰訊視頻首播。每周一每周二更新兩集,會員看全集,《梁山伯與祝英臺》是由陳鵬執導,晏紫東、陳夢希、林楓松主演,孔垂楠、蔣梓樂等客串出演。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這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愛情故事,人們用想像給梁祝的愛情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用一個魔幻的表現方式,謳歌了梁祝的愛情。而產生於中世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以悲劇結束的,由於雙方家長的反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
  • 「蝶舞梁祝,春動善卷」 ——宜興市隆重舉辦2019年梁祝文化旅遊節...
    在萬千蝴蝶翩飛梁祝故裡的時候,異彩紛呈的開幕式,使「梁祝故裡」發源地善卷洞景區沉浸在一片節日的歡樂海洋之中。本屆旅遊節暨觀蝶節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特色鮮明,融入性強。旅遊節以「弘揚千古梁祝文化,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主題,在歷時一個月的節慶活動期間,還將舉行「第五屆中國•宜興梁祝戲劇節」、「獻禮祖國70周年」善卷老照片徵集暨「我與善卷洞的故事」文學徵文活動、「網絡大V春季善卷洞採風」攝影活動、「千名無錫報業小記者看宜興作文大賽」以及「蝶舞梁祝,春動善卷」抖音徵集賽。
  • 為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音樂劇場《真愛·梁祝》拉...
    這是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的首次重要嘗試:《梁祝》以越劇曲調為素材,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的手法,呈現「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經典情節。次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劇院首演,18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首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者:《梁祝...
    俞麗拿大洋網訊 「《梁祝》最大的貢獻是讓小提琴這把西洋樂器說了中國話,讓中國的聽眾可以聽懂它,繼而接納它」,說此話者,正是中國第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俞麗拿。59年前,伴隨著《梁祝》的悠揚琴聲,她的名字也響徹大江南北。如今,78歲的俞麗拿已經告別舞臺,卻仍然堅持在三尺講臺,近日,她在上海音樂學院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我現在還能高高興興做我喜歡的教學工作,還能教多少年,這要看生命還能給我多少時間,我這輩子很多事情都不是我自己選擇的,但我能有今天,只有『認真』二字。」故事要從1951年說起。
  • 《梁祝》經典重現,引無數人淚目!
    「有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呂思清一首《梁祝》,承載著多少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它紀錄著一段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版《梁祝》,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巫漪麗,和世界演奏《梁祝》最權威的小提琴家呂思清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合作,他們的演奏重現了那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喚醒了人們心中無盡的感動……
  • 「二十四節氣」申遺過程首度揭秘:歷經5年 曾組織12次專家評審會
    「二十四節氣」世界申遺的主導者是中國農業博物館。昨日,該館陳列部設計主管陶妍潔接受了成都商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她說,二十四節氣的世界申遺工作從2011年就開始了,期間經過12次專家評審會,外國人對這一中國傳統曆法很好奇。
  • 太極拳申遺成功_中國網
    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讓這個黃河北岸的小村沸騰起來,也讓陳紹傑覺得「腰板兒硬了」。緩抬腳,輕落步,一起一落間,太極拳滲透出中國傳統文化與古老哲學;靜制動,柔克剛,一招一式中,太極拳浸潤著東方文化的包容與力量。作為大眾自發的日常健康實踐之一,太極拳在數百年的傳承和實踐中,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在不斷豐富。
  • 浙江寧波的梁祝文化公園,不僅有晉代梁祝古墓,還是祝英臺登岸處
    這次分享的主題是梁祝文化公園。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的名字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他們倆的愛情佳話也在民間廣為流傳,幾乎走進了千家萬戶。而梁祝化蝶四個字立馬就讓人聯想起那個美麗、悽婉的愛情故事,心裡也不由自主地噓唏感嘆!可惋惜之餘,你們知道梁祝故事的真正發源地在哪裡嗎?有沒有想過到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墓前去近距離地憑弔這兩位古人至死不渝的愛情呢?
  • 《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臺》:對動畫版梁祝的美學分析
    第一,在自然風景方面,舉例梁祝相遇時周遭的環境,垂柳綠草,花團錦簇,湖光一色,將人物放在這個環境中使觀影的人產生了一種浪漫美麗的邂逅之感,以及書院的環境和景色的四時變換,這些都與與梁祝二人相襯託,塑造了寧靜祥和、浪漫美麗的氣氛以及渲染梁祝二人感情上的快樂無憂。
  • 鋼琴家巫漪麗去世 用一生彈奏《梁祝》的老先生
    >  原標題:鋼琴家巫漪麗去世 用一生彈奏《梁祝》的老先生     春風送暖,晴日當空,中國先驅鋼琴家巫漪麗卻在昨日與世長辭.     然而,那時《梁祝》還沒有鋼琴版,於是巫漪麗從資料室借來總譜,熬了三天三夜,最後創作出《梁祝》鋼琴伴奏.她在舞臺上親自演繹了這首自創的鋼琴版《梁祝》,由此成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
  • 為《梁祝》過58歲生日
    首演於1959年5月27日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再過幾天就迎來58歲的生日了。5月22日下午,上海市知聯會、靜安區知聯會和「克勒門文化沙龍」共同為《梁祝》舉辦了一場生日會。《梁祝》曲作者之一陳鋼、首演者俞麗拿一起來到現場,為大家講起《梁祝》背後的故事。
  • 口耳相傳是旅遊信息的重要傳遞方式
    口耳相傳,指的是口說耳聽地往下傳遞信息的方式。在此過程中,信息傳播的廣度與口耳相傳的人數成正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有多少旅遊信息是通過這種傳遞方式進行傳播的?7月23日,本報聯合騰訊網在網上進行了一項題為「你是否樂意從『口耳相傳』中獲得旅遊信息」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