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茶:未來還想繼續援疆支教

2020-12-17 騰訊網

讀高中時,閱讀了一本關於西部大開發的書,從此「到西藏、新疆去」的念頭便埋在何小茶心裡。2012年,東莞正式組織教師援疆,莞城區教育管理中心人事幹部何小茶連續申請了6年,2018年8月,何小茶如願通過申請,成為東莞支教團常務副團長,帶領教師團前往新疆。

在調任教辦工作前,何小茶當了9年英語教師。在祖國邊疆,她以「英語教師」「教育教學管理者」「支教團副團長」三重身份開展支教工作,因為捲髮,她被任教的第三師圖木舒克市41團粵兵中學的孩子們,親切的稱為「捲髮校長」。

抱著「事來了 我不怕」的心態投入工作

2018年8月21日,何小茶率先帶領10人進疆,為大部隊到來前「勘測鋪路」。一行人先後走訪了三師中學、粵兵中學、51團學校三所受援學校,了解學校的工作情況和教師居住環境,她成為支教團的「大家長」。

在粵兵中學,何小茶擔任副校長,並全面負責學校德育工作。「南疆不是我第一次來,因為援疆而進疆,卻是第一次。」何小茶說,雖然有支教工作如何開展的困惑,但當她親踏進受援地學校的時候,內心的感覺特別好。

抱著「事來了,我不怕」的積極態度,耐心聽取其他領導的意見,實時分析學校實際情況。何小茶結合實際情況,指導德育處順利舉行了多項活動。在《義務教育管理辦法》的細化工作中,她還帶領學校中層幹部認真學習管理辦法,漸漸地學校德育處的工作從開始的被動開展,轉化為大家會共同探討完成。

不僅如此,為了把東莞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帶去邊疆,何小茶與支教團隊結合省廳的「五個一」工程、「傳幫帶」等計劃,先後三批次帶領受援學校的中層管理人員,到東莞6所學校進行跟崗培訓。通過「走出去」的方式,開闊管理層的眼界及思維,把莞式慕課、慧教育、翻轉課堂等教育手段和流動紅旗評比、每周一星、行事曆等管理模式帶回南疆。

為緩解因缺乏教師導致老師工作量大的問題,何小茶與同事到喀什的大學尋求合作,與學校籤訂協議,為粵兵中學提供實習老師。

此外,她還承擔了學校的紅軍故事園、校史室的組建策劃,學校「六一」文藝匯演的總策劃,學校升旗臺的重建總策劃……即便工作繁忙,何小茶仍凡事親力親為,帶領同事高效完成任務,很快贏得學校同事的認可,得到校長肯定。

何小茶給學生們上英語課。

以英語科組長身份「帶徒弟」 培養當地教師

除了教學管理工作,何小茶還是學校小學部的英語教師。粵兵中學學生從3年級開始學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為了幫助他們鞏固基礎,提高詞彙量,何小茶引入自然拼讀法教學,並要求學生每天背3個單詞並堅持課上聽寫,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授課時,何小茶傾向情景教學,盡力調動課堂氣氛。比如講到「shopping」(購物)的話題,何小茶把自己的物品帶到課室,現場搭建購物的真實情境,頻繁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英語。

「英語發音是學生的一大難題。」為了糾正發音,何小茶做了很多工作。班上的唐濤同學是插班生,口語帶有濃厚的家鄉口音,他讀英語惹來全班同學大笑,原本愛舉手發言的他,逐漸變得沉默。而何小茶仍舊在課堂上請唐濤念書,並引導學生不能嘲笑他人,要幫助同學找出發音誤區。

針對同學們自己說出的發音問題,何小茶順勢提問:「可以有哪些解決方法呢?」同學們開始思考並踴躍發言。慢慢地,孩子們意識到「辦法總比困難多」,找到自己發音誤區的同時尋找解決方法,不再害怕說英語。孩子們進步快速,何小茶深感欣慰,「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可以影響一大片人。」

一年半的時間很有限,對於教育工作來說尤其短。一方面,何小茶以英語科組長的身份「帶徒弟」,希望把新的理念教學方法教給當地的老師;另一方面,她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平臺,把粵新的友誼延續下去,利用遠程技術讓新疆和東莞的學生進行「網上傳情」,實施兩地的實時教學,讓新疆的孩子也能享受廣東的教育資源。

何小茶與學生們在一起。

收穫感動,她被孩子們親切稱為「捲髮校長」

因為喜歡,帶著熱愛,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很快就結束,在這裡她不僅回到講臺為學生授課,也收穫了學生、老師深厚的情誼。

今年1月初,何小茶回到東莞。從最初帶著疑問和好奇開展工作,通過接觸,與本地老師打成一片,和老師們一起坐著啃西瓜的場景,讓她每每回憶起來都覺得幸福。

與學生的相處同樣讓她感動。由於何小茶留有長長的捲髮,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捲髮校長」。有一次學校校運會,學生熱依拉坐在校門口的花壇邊上,見到何小茶後泣不成聲。「她媽媽因為工作忙,忘記給她買白鞋子,老師規定沒有白鞋子不能參加運動會,於是我騎車帶她去買鞋。」從此,何小茶與熱依拉成為「忘年交」。放暑假時,學生以為廣東老師援疆結束,邊哭邊寫小紙條,讓他們不要走。

歸期臨近,學生也開始意識到老師們要回家,他們不斷製造驚喜表達不舍。「我出差了一周,學生每天都要去我辦公室門口看看我回來了麼?」何小茶說,由於沒有告訴學生出差多久,有學生誤以為她走了,非常失落。等到何小茶回到學校,在班級元旦聯歡會上,她所教的班級學生,來到辦公室執意要蒙住她的眼睛,牽著她走進教室,看學生們為她準備的驚喜。

「回想這一年半,當看到學校和學生因為自己而變得越來越好時,那種喜悅是無法用言語表述的。」何小茶說電影《志願者》中有一句臺詞:人的一輩子有70年,如果把1/70拿出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人生將更加美好。

因年少時的念想,何小茶堅持來到新疆,最終獲得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次圓夢南疆,她覺得自己更愛這片土地,更愛祖國了。

何小茶因為捲髮被學生們親切稱為「捲髮校長」。

對話:

「享受在邊疆支教的每一天」

南方+:再一次走上講臺做了哪些準備?

何小茶:教學工作是我主動申請的,雖然在此之前也有點擔心,不知道怎麼開始,有一些茫然,但當聽到學生喊出「老師好」的那一刻,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好像自己一直在上課。

當地的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他們基礎比較弱,我就從自然拼讀法記單詞開始教,講第一單元的時候進展比較慢,學生接受起來困難,到了第六單元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方法,他們進步非常大。正如最初的設想,希望教給孩子們帶去更多方法,而不僅是提高分數。

南方+:一年半的支教生活,有什麼收穫感觸?

何小茶: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我和學校師生相處的很愉快,在新疆的每一天都格外享受。對我來說,來新疆支教是一段寶貴的經歷,在此之前我沒有離開家鄉、離開孩子這麼久這麼遠,但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家人孩子也都支持,我還會繼續申請去新疆支教。

【統籌】王慧

【記者】黃婷

【通訊員】萬佩珊

【作者】 王慧;黃婷

教育莞家

相關焦點

  • 河源援疆教師:不忘援疆初心 牢記支教使命
    最近,河源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支教教師(第二批)座談會。會上,支教教師紛紛暢談了支教期間的感受與體會,介紹了各自的工作情況和取得的工作成績。各支教教師表示,將繼續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力以赴維護民族團結,堅持創新實幹,紮實做好支教各項工作,為促進受援地教育長遠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作出貢獻。
  • 6名臺山教師踏上援疆支教徵程
    李振均 (臺山市培正中學教導主任)江門日報訊 (記者/李嘉敏 通訊員/臺教宣) 為增進援疆教師之間的交流,確保新一批援疆教師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4月3日,臺山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教師座談會。6名前往新疆喀什疏附縣支教的教師參加會議,他們將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和生活。會上,臺山市教育局對6名援疆教師提出三點囑託。一是講政治顧大局,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落實到支教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為當地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講方法求實效,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提高當地教育教學質量,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 石家莊20名教師出徵援疆支教
    ,石家莊市教育局選派20名優秀教師赴新疆巴州庫爾勒市支教。10月15日下午,石家莊市援疆支教教師培訓會暨出徵儀式在石家莊市一中舉行20名援疆支教教師經集體宣誓和培訓後,將踏上赴新疆支教的徵程。今後,全市教育系統將進一步加大對口援疆的力度,成立援疆教師臨時黨支部,健全幫扶機制,建立「1+1+3」全方位立體幫扶機制,建立一個教育援疆人才專家諮詢團,架起石家莊與新疆教育事業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紐帶。
  • 蘇州援疆老師完成暑期充電 再次出發支教
    9月12日,蘇州工業園區蘇大附中楊周林、南航蘇州附中焦豔琴、西交大蘇州附中朱桂友、星海實驗中學陳小軍、星港學校盛麗麗、唯亭學校周萍六位老師,背起行囊,踏上返疆的行程,繼續履行援疆支教工作。  援疆期間,六位老師深切感受到後方教育局和學校的鼎力支持與真誠關心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天山飄來五溪雲——「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他們遠離家鄉,用雙腳丈量大地,用智慧播撒種子,用知識澆灌花朵,用愛心培育桃李,讓天山飄起了「五溪雲」,讓「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天山上紮根、燎原。他們就是「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的10名老師。
  • 援疆歸來!通城這名教師圓滿完成援疆支教任務
    8月30日,通城縣教育局召開援疆教師座談會,歡迎縣城關中學教師車雄兵圓滿完成援疆支教任務勝利歸來。,前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溫泉中學支教。三年援疆支教期間,車雄兵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充分詮釋了通城援疆支教教師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
  • 東營市教育局領導為援疆支教教師送行
    背上行囊,出發支教!9月14日,東營市27名援疆支教教師啟程前往新疆。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紅軍,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德強為2020年東營市支教教師送行,並與支教教師合影留念。孫紅軍局長代表東營市教育局向援疆支教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 萬老師的援疆支教情結
    5月11日,她作為我省第二批援疆教師,去到新疆阿克陶縣小白楊小學支教,擔任五年級(4)班的語文老師。這次因為新疆的新冠肺炎疫情,萬老師暑假回家後一直待在南昌。1990年,萬美玲從南昌師範學校畢業,成為一名語文老師。有一次,她跟學生講解課文《和田的維吾爾》,維吾爾族人民豁達樂觀的性格和對於生活的熱愛,深深地感動了她和學生。有名學生舉手問道:「老師,您去過新疆嗎?」
  • 棗莊學院:聚力援疆支教 勇於擔當作為
    ,對援疆支教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協調、部署,先後籌集1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往返差旅支出和支教師生生活補助,給支教師生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確保了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黨委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根據山東省教育部門相關通知要求,利用報紙、廣播、網站、微博、微信、QQ等傳播手段,做好援疆支教宣傳工作,營造出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全力支持、積極參與援疆支教工作的良好氛圍。廣大青年師生積極踴躍報名,學校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參加報名的學生中選出政治上積極進步、學業上成績優秀的同學;從報名教師中選出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帶隊教師,組建成規模大、結構優、能力強的支教團隊。
  • 援疆教師周豔:簡筆畫裡的支教夢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 李彥龍 通訊員 何萬鵬)4月4日,北京援疆教師周豔為新疆兵團第十四師224團中學師生上了一堂英語示範課,運用簡筆畫方式展示了在條件簡陋的情況下怎樣有效開展教學。  周豔老師是一名有著30年教齡的英語教師,來自北京市八一中學,她和其他3位援疆教師於2013年8月來到二二四團中學,是北京市第八批援疆教師,援疆期限1年。  周老師剛到學校,當得知學校英語教師嚴重不足時她主動承擔起兩個班級每周14節課的教學工作,並積極開展講座、示範課、教研活動和「師徒結對」活動,傳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發揮北京援疆的引領、示範作用。
  • 揚州援疆女教師帶「夫」支教,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讓戴秀琴感動的是,考慮到她家裡的特殊情況,經揚州援疆指揮組領導多方協調,她可以再次帶丈夫前往新源。感恩的心:用全新教育理念回報學校其實,戴秀琴不是非去不可,可以提出要求不再繼續第二輪援疆,可是她卻堅持要去,因為她欠新源二中一份情。「我先生生病,我真的覺得虧欠了學校很多。
  • 寧化的他,兩次援疆支教,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
    今年的4月9日,他踏上援疆之路。這是他第二次援疆支教。此前的2018年8月,他走進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第二中學,成為了福建省首批萬人援疆支教隊伍中的一員。夏縣發兩次援疆支教生活裡有什麼故事?支教會給一個人的成長帶來什麼?8月13日,記者採訪了夏縣發。
  • 揚州援疆教師劉軍:「義無反顧」只為支教夢
    作為揚州第十批援疆教師的副領隊,新學期,這位在旁人眼裡有些「任性」的支教校長「疫」路迎難,圓了多年的支教夢想。「你不能一直在新源,你要放眼未來,你以後可能會走出新源,到大城市去,所以要學好、說好普通話,還有寫作能力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也是很有用處。」支教路上,劉軍時刻不忘鼓勵孩子們擁有夢想、追逐夢想。
  • 援疆教師王冰新:她來支教,學校開起英語課
    這已經是王冰新在麥蓋提縣支教的第二所學校。去年9月份到麥蓋提三中後,她被安排為七年級一班的英語老師。此前,她已經在麥蓋提一中支教一年。「看到孩子的進步,我很滿足。」但時間轉瞬即逝,王冰新開始感到惶恐和不安,「當初報名援疆,就是想把自己有限的光和熱奉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年支教很快就過去了,我感覺渾身的光熱還沒完全釋放出來。」因為支教成績突出,王冰新申請「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後,再次被選派援疆2年。這次她被派到教學條件更差的麥蓋提三中。
  • 千裡援疆支教兩年 開創「獨門」美術課
    園丁風採從教28年的北京市昌平區平西府中心小學美術高級教師關慶族,在2018年8月開始了兩年的援疆支教「徵程」。在新疆和田支教的過程中,關慶族不僅自費為學校購買繪畫材料,還結合當地的地理條件,「獨門」開設玉雕課、沙畫課、泥石課,豐富學生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 新疆阿克陶縣萬美玲:萬老師的援疆支教情結
    5月11日,她作為我省第二批援疆教師,去到新疆阿克陶縣小白楊小學支教,擔任五年級(4)班的語文老師。這次因為新疆的新冠肺炎疫情,萬老師暑假回家後一直待在南昌。1990年,萬美玲從南昌師範學校畢業,成為一名語文老師。有一次,她跟學生講解課文《和田的維吾爾》,維吾爾族人民豁達樂觀的性格和對於生活的熱愛,深深地感動了她和學生。有名學生舉手問道:「老師,您去過新疆嗎?」
  • 「韓老師,我們的阿依蘇魯媽媽」--江西援疆支教教師韓小梅側記
    韓小梅是江西省第一、二批援疆支教教師,來自南昌市育新教育集團青橋校區,教齡近30年, 所獲榮譽極多,教學水平高,責任心強,相當有愛心。因為對新疆孩子特別親,在2019年六一兒童節,她的五年級孩子送給她兩份特殊禮物:其一,每個同學的韓姓名字,都是自己取的,他們渇望成為韓老師的孩子;其二,孩子們給她取了個柯爾克孜族名字「阿依蘇魯」,意為像月亮一樣美麗。韓老師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 援疆女教師薛獻軍:四次援疆支教 一生無怨無悔
    我第一次援疆是2008-2009學年,在和田地區墨玉二中任教。這一年我沒有辜負人民的重望,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援疆任務。回京後,新疆和田的學生們始終牽動著我的心,學生們渴求知識的眼睛,不知道讓我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思緒萬千。  2013年、2014年、2015年,我又帶著理想和無限的熱情,先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主動申請來到了和田。
  • 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歡送阮琳老師援疆支教
    真情請纓援疆行,執手話別別樣情;勸君更盡教育情,西出廬州有故人。不忘初心勇擔當2020年9月23日下午,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總園長張秀蘭攜集團領導班子及中層以上幹部在暢和分園二樓會議室舉行援疆教師歡送會,為即將遠赴支教徵程的阮琳老師送行
  • 兩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賈增貴妻子張玉惠說,「他說他想報名去,我說你覺得父母身體還可以的話,你就去,畢竟年齡大了,萬一有個什麼事,他不在家。」在賈增貴心裡始終有一個支教夢想,想為邊疆孩子盡一份綿薄之力他告別家人和同事,踏上了援疆支教的路程。說到新疆,很多人會想到羊肉串,吐魯番的葡萄,美麗的風光,熱情的舞蹈,但賈增貴支教的地方卻讓他很意外。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在喀什,那是個地級市,還是在城裡,比較繁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