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中時,閱讀了一本關於西部大開發的書,從此「到西藏、新疆去」的念頭便埋在何小茶心裡。2012年,東莞正式組織教師援疆,莞城區教育管理中心人事幹部何小茶連續申請了6年,2018年8月,何小茶如願通過申請,成為東莞支教團常務副團長,帶領教師團前往新疆。
在調任教辦工作前,何小茶當了9年英語教師。在祖國邊疆,她以「英語教師」「教育教學管理者」「支教團副團長」三重身份開展支教工作,因為捲髮,她被任教的第三師圖木舒克市41團粵兵中學的孩子們,親切的稱為「捲髮校長」。
抱著「事來了 我不怕」的心態投入工作
2018年8月21日,何小茶率先帶領10人進疆,為大部隊到來前「勘測鋪路」。一行人先後走訪了三師中學、粵兵中學、51團學校三所受援學校,了解學校的工作情況和教師居住環境,她成為支教團的「大家長」。
在粵兵中學,何小茶擔任副校長,並全面負責學校德育工作。「南疆不是我第一次來,因為援疆而進疆,卻是第一次。」何小茶說,雖然有支教工作如何開展的困惑,但當她親踏進受援地學校的時候,內心的感覺特別好。
抱著「事來了,我不怕」的積極態度,耐心聽取其他領導的意見,實時分析學校實際情況。何小茶結合實際情況,指導德育處順利舉行了多項活動。在《義務教育管理辦法》的細化工作中,她還帶領學校中層幹部認真學習管理辦法,漸漸地學校德育處的工作從開始的被動開展,轉化為大家會共同探討完成。
不僅如此,為了把東莞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帶去邊疆,何小茶與支教團隊結合省廳的「五個一」工程、「傳幫帶」等計劃,先後三批次帶領受援學校的中層管理人員,到東莞6所學校進行跟崗培訓。通過「走出去」的方式,開闊管理層的眼界及思維,把莞式慕課、慧教育、翻轉課堂等教育手段和流動紅旗評比、每周一星、行事曆等管理模式帶回南疆。
為緩解因缺乏教師導致老師工作量大的問題,何小茶與同事到喀什的大學尋求合作,與學校籤訂協議,為粵兵中學提供實習老師。
此外,她還承擔了學校的紅軍故事園、校史室的組建策劃,學校「六一」文藝匯演的總策劃,學校升旗臺的重建總策劃……即便工作繁忙,何小茶仍凡事親力親為,帶領同事高效完成任務,很快贏得學校同事的認可,得到校長肯定。
何小茶給學生們上英語課。
以英語科組長身份「帶徒弟」 培養當地教師
除了教學管理工作,何小茶還是學校小學部的英語教師。粵兵中學學生從3年級開始學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為了幫助他們鞏固基礎,提高詞彙量,何小茶引入自然拼讀法教學,並要求學生每天背3個單詞並堅持課上聽寫,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授課時,何小茶傾向情景教學,盡力調動課堂氣氛。比如講到「shopping」(購物)的話題,何小茶把自己的物品帶到課室,現場搭建購物的真實情境,頻繁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英語。
「英語發音是學生的一大難題。」為了糾正發音,何小茶做了很多工作。班上的唐濤同學是插班生,口語帶有濃厚的家鄉口音,他讀英語惹來全班同學大笑,原本愛舉手發言的他,逐漸變得沉默。而何小茶仍舊在課堂上請唐濤念書,並引導學生不能嘲笑他人,要幫助同學找出發音誤區。
針對同學們自己說出的發音問題,何小茶順勢提問:「可以有哪些解決方法呢?」同學們開始思考並踴躍發言。慢慢地,孩子們意識到「辦法總比困難多」,找到自己發音誤區的同時尋找解決方法,不再害怕說英語。孩子們進步快速,何小茶深感欣慰,「教育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可以影響一大片人。」
一年半的時間很有限,對於教育工作來說尤其短。一方面,何小茶以英語科組長的身份「帶徒弟」,希望把新的理念教學方法教給當地的老師;另一方面,她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平臺,把粵新的友誼延續下去,利用遠程技術讓新疆和東莞的學生進行「網上傳情」,實施兩地的實時教學,讓新疆的孩子也能享受廣東的教育資源。
何小茶與學生們在一起。
收穫感動,她被孩子們親切稱為「捲髮校長」
因為喜歡,帶著熱愛,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很快就結束,在這裡她不僅回到講臺為學生授課,也收穫了學生、老師深厚的情誼。
今年1月初,何小茶回到東莞。從最初帶著疑問和好奇開展工作,通過接觸,與本地老師打成一片,和老師們一起坐著啃西瓜的場景,讓她每每回憶起來都覺得幸福。
與學生的相處同樣讓她感動。由於何小茶留有長長的捲髮,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捲髮校長」。有一次學校校運會,學生熱依拉坐在校門口的花壇邊上,見到何小茶後泣不成聲。「她媽媽因為工作忙,忘記給她買白鞋子,老師規定沒有白鞋子不能參加運動會,於是我騎車帶她去買鞋。」從此,何小茶與熱依拉成為「忘年交」。放暑假時,學生以為廣東老師援疆結束,邊哭邊寫小紙條,讓他們不要走。
歸期臨近,學生也開始意識到老師們要回家,他們不斷製造驚喜表達不舍。「我出差了一周,學生每天都要去我辦公室門口看看我回來了麼?」何小茶說,由於沒有告訴學生出差多久,有學生誤以為她走了,非常失落。等到何小茶回到學校,在班級元旦聯歡會上,她所教的班級學生,來到辦公室執意要蒙住她的眼睛,牽著她走進教室,看學生們為她準備的驚喜。
「回想這一年半,當看到學校和學生因為自己而變得越來越好時,那種喜悅是無法用言語表述的。」何小茶說電影《志願者》中有一句臺詞:人的一輩子有70年,如果把1/70拿出來做有意義的事情,那麼人生將更加美好。
因年少時的念想,何小茶堅持來到新疆,最終獲得更有意義的人生,這次圓夢南疆,她覺得自己更愛這片土地,更愛祖國了。
何小茶因為捲髮被學生們親切稱為「捲髮校長」。
對話:
「享受在邊疆支教的每一天」
南方+:再一次走上講臺做了哪些準備?
何小茶:教學工作是我主動申請的,雖然在此之前也有點擔心,不知道怎麼開始,有一些茫然,但當聽到學生喊出「老師好」的那一刻,那種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好像自己一直在上課。
當地的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他們基礎比較弱,我就從自然拼讀法記單詞開始教,講第一單元的時候進展比較慢,學生接受起來困難,到了第六單元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方法,他們進步非常大。正如最初的設想,希望教給孩子們帶去更多方法,而不僅是提高分數。
南方+:一年半的支教生活,有什麼收穫感觸?
何小茶:在這一年多時間裡,我和學校師生相處的很愉快,在新疆的每一天都格外享受。對我來說,來新疆支教是一段寶貴的經歷,在此之前我沒有離開家鄉、離開孩子這麼久這麼遠,但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家人孩子也都支持,我還會繼續申請去新疆支教。
【統籌】王慧
【記者】黃婷
【通訊員】萬佩珊
【作者】 王慧;黃婷
教育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