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北關初中教師賈增貴!兩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2020-09-16 說青州

一個人理想的歲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父母堂上坐,兒女繞膝行。每到夜晚,燈光溫馨,家人團聚,共享天倫。可有的人,為了更多人的理想,為了更大的責任,為了祖國的需要,背起行囊,揮手親人,奔向遠方。

這裡有遼闊的穹頂,綿延的山群,廣袤的沃土,中國最大的沙漠,但都不及這些天真漂亮的孩子,無私奉獻的援疆老師。2018年8月,一批山東人民教師來到喀什,為孩子們開啟知識的大門。美麗的麥蓋提,因他們而更加美麗與靈動。濰坊青州市北關初中數學老師賈增貴就是援疆老師中的一員。

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當時下計劃的時候是2018年的4月份,我們青州教體局就分了一個名額,正好是數學的。」

賈增貴妻子張玉惠說,「他說他想報名去,我說你覺得父母身體還可以的話,你就去,畢竟年齡大了,萬一有個什麼事,他不在家。」

那時,賈增貴的父親72歲,母親74歲,聽說兒子要去援疆,老兩口擔心不已。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平時家裡都是母親說了算,只要母親同意就行了,沒想到我父親還是不太願意我去的。他覺得,你都快五十歲了,那麼遠,我們年紀大了,你出去幹什麼,實際上也是主要考慮到安全這方面。」

青州市北關初中校長徐清華說,「我感到非常得驚訝, 他應該是條件非常好,妻子在醫院工作,孩子也剛上大學,正好是生活比較愜意的時候,他選擇了到新疆這麼艱苦的地方去,讓我忽然感覺是不是在學校裡面有不愉快的事情,後來他跟我解釋,他一心想著為邊疆教育做一點貢獻。」

在賈增貴心裡始終有一個支教夢想,想為邊疆孩子盡一份綿薄之力。他告別家人和同事,踏上了援疆支教的路程。

說到新疆,很多人會想到羊肉串,吐魯番的葡萄,美麗的風光,熱情的舞蹈,但賈增貴支教的地方卻讓他很意外。

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在喀什,那是個地級市,還是在城裡,比較繁華的。但是越走,很快公路兩邊全是沙漠,特別是有一段,全是鹽鹼地,雪白雪白的,像下了雪一樣,就越來越熱,鼻孔裡邊感覺很難受,不停地喝水,車繼續往前開,兩邊的景色就是連樹也沒有了,就是全是沙漠,沙丘,感覺這地方能住人,有人嗎?繼續往前走,然後往前到了個綠洲,到了我們的目的地麥蓋提縣。」

麥蓋提縣位於喀什地區東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西南邊緣。賈增貴要支教的學校正是麥蓋提縣第二中學。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整個縣城就是在沙漠裡面,它是有一條河,就是塔裡木河的上遊葉爾羌河,這也是我們國家唯一的一個在沙漠裡面的城市。我們二中一共有接近4000名學生,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賈增貴支教的七年級28個班,每個班50名學生,麥蓋提縣第二中學比較特殊,所有的學生來自農村,全部是維吾爾族學生,語言不通,課堂上給孩子授課成了最大的困難。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我走的時候,也準備了很多的課件,也準備了很多的教學資料,但是,去之後,卻是什麼也用不上,就是基本的交流,聽不懂。所以,你上課這個難度就比較大了,就要從最簡單的語言入手。」

賈增貴教的是數學,開講前,他先把講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註上音,領著學生讀幾遍,再一點一點講解。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一個題目列出式子來可能算,他能把數字喊出來,但是我們給學生一讀一念,他聽不懂。我們聽不懂他們,他們也聽不懂我們。」

在這種情況下,賈增貴想出了「師徒傳幫帶」的方法。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就是能和你溝通交流的學生,我講課能聽懂的,我就先講給他聽,然後他聽懂了,弄明白了之後,然後他再講給其他同學們聽,個別的地方可以給他們翻譯一下。」

一年後,學生們變化很大,大部分同學能與他交流,讓他更高興的是班裡能找出五個同學配合他把數學課順利的上下來。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孩子們進步,我覺得這是最讓人高興的,當然,孩子對你也是非常有感情的,你像他們回家可能帶紅棗,或者幾個核桃來,他們會跟著你跑到你的辦公室,老師給你,然後就跑了,這個時候作為老師,一是感動,第二非常滿足了。」

教書育人是職責,援疆支教是賈增貴的個人選擇。支教期間,賈增貴發現支教的學校除去文化課教材之外,課外讀物十分匱乏,這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學習和成長。

青州市北關初中校長徐清華說,「2019年,賈老師回家探親的時候,我們一塊聊起來,他說他所在的學校圖書資源非常匱乏,當時我們就在學校裡跟老師們說了以後,商量以後,想著為他做一點工作,做一點支持,後來我們把這件事也上報了我們教體局。」

青州市教體局了解到這一情況,在青州市教育系統開展了「支援新疆教育 捐贈愛心圖書」活動,共捐贈愛心圖書近3萬冊,同時還收到愛心企業捐贈的包裝箱、太陽能應急燈以及愛心捐款6000元。所有愛心物資通過物流統一發往新疆麥蓋提縣教育局,為新疆教育發展助力。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對當地脫貧,以及對他們智力幫扶起了很大的作用。」

兩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面對氣候乾旱,嘴唇乾裂,鼻子出血、語言不通、時差困擾以及飲食習慣上的種種困難,賈增貴從不喊一句累。因為比起這些,肩頭的責任更重要。他願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教育事業中,為祖國的邊疆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選擇援疆,他無悔,他無怨。援疆期間,賈增貴獲得了「教育援疆先進個人」「濰坊市優秀援疆教師」「山東優秀援疆人才」等榮譽稱號。青州市北關初中校長徐清華說,「賈老師的這種精神,就應該是我們全體北關初中教職工學習,是我們的榜樣。有時候開玩笑,我們說大愛無疆,但是對賈老師來說,應該是大愛有疆,這個疆是特指新疆。」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實際上就是自己內心已經把麥蓋提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經過這兩年的援疆支教生活,對自己也是一個提高和促進,自己更加珍惜在北關初中做老師的日子,鼓勵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去努力工作,達到一個更加合格的數學老師。我們也收穫了民族團結,和當地孩子、當地的老師,有很深厚的感情。」

相關焦點

  • 青州實驗中學舉行援疆教師歡送儀式
    9月13日上午, 青州實驗中學在辦公樓四樓會議室舉行儀式,為即將踏上新疆支教行程的冀榮友、張秀永兩位老師壯行。青州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郝炎磊,副書記焦永峰、局機關相關科室負責人以及青州實驗中學班子成員、援疆教師家屬等參加這個儀式。
  • 椒江新聞網丨一次援疆路 一生「新疆情」
    ——記浙江省第四屆「最美教師」羅恩飛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語文教師,是一名綜合實踐學科省高端研修班學員,還是一名援疆教師。她曾被評為新疆阿克蘇教育學院優秀教師,今年又被評為浙江省第四屆 最美教師 。她是羅恩飛,中山小學教師。 自己進步才能帶給學生更好的教育 1998年參加工作的羅恩飛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20多年來,始終堅守在一線教學崗位。
  • 我在援疆|範桂湘:用心用情譜寫濃濃援疆情
    援疆教師範桂湘:「學生基礎不太好,但是可以感覺到大家學習還是挺努力、上進的。」 範桂湘知道,援疆支教教師最多也只能影響一屆學生,要想真正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必須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和其他援疆教師一樣,她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做好「傳幫帶」作用,經常與年輕老師一起探討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把自己的心得和經驗分享給大家。
  • 巍巍崑崙援疆路,磊磊丹心援疆情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葉城縣委...
    曹磊是一名光榮的上海援疆幹部,現任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校副校長。2017年,他作為第九批上海援疆幹部的一員,帶著組織的重託,帶著上海人民的期盼,來到了崑崙山腳下的邊疆葉城,投入到了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中。
  • [援疆專輯]石浦中學援疆教師 陳麗雅​:回首來路不忘初心 揚帆新程砥礪奮進
    意識到這點後我開始轉變我的教學策略,在與當地生物教師相互商討與學習後,我通過儘量壓縮一節課中單純的知識講解,多增加些教學的動畫、視頻及學生活動等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慢慢的,學生的課堂紀律開始好轉,作業完成度也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改善。我相信只要找準方法,學生會慢慢愛上學習,愛上我的課。除去在學校擔任生物教學工作外,我還負責學校教務處的工作及學校的宣傳工作。
  • ...一生牽掛情 ——記優秀援疆支教教師、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園長...
    另一方面,她還掛念著自己曾經的援疆地,要抽空整理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行之有效的復學防疫舉措,疫情期間「雲上」教師培訓模式,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頗具特色的剪紙課程相關資料等,分享給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學前教育及各幼兒園學習借鑑。 「一段援疆路,一生牽掛情。援疆,是我最正確的選擇,雖然我已經回來了,但我們之間的情感和聯繫不會斷。」援疆結束已經半年有餘,但援疆生活依然歷歷在目。
  • 浦江新聞網丨 援疆情未了 書畫送祝福
    近日,曾援疆過的浦江四中老師薛青彩受邀為新疆溫宿四中創作書畫作品。薛老師收到邀請後,欣然接受、反覆醞釀、揮毫灑墨,創作《富春人家》與《新雨後》等山水畫,分兩批委託浦江的援疆教師帶到溫宿四中,把最深情的祝福送給新疆的同事和學生們。
  • 援疆教師周豔:簡筆畫裡的支教夢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 李彥龍 通訊員 何萬鵬)4月4日,北京援疆教師周豔為新疆兵團第十四師224團中學師生上了一堂英語示範課,運用簡筆畫方式展示了在條件簡陋的情況下怎樣有效開展教學。  周豔老師是一名有著30年教齡的英語教師,來自北京市八一中學,她和其他3位援疆教師於2013年8月來到二二四團中學,是北京市第八批援疆教師,援疆期限1年。  周老師剛到學校,當得知學校英語教師嚴重不足時她主動承擔起兩個班級每周14節課的教學工作,並積極開展講座、示範課、教研活動和「師徒結對」活動,傳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發揮北京援疆的引領、示範作用。
  • 樂平三小教師劉佳璐:一次援疆一生情
    為響應黨中央西部大開發教育對口支援的偉大號召,2018年8月,來自樂平市第三小學的劉佳璐有幸成為萬人援疆教師中的一員。一次援疆一生情。劉佳璐說,她願在支教的同時,為孩子們播下一顆種子,打開一扇窗戶,點亮孩子們心中的燈,發現人世間的真善美,引導他們追尋心中的詩和遠方。註:凡屬於本公眾號原創的內容,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天山飄來五溪雲——「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他們遠離家鄉,用雙腳丈量大地,用智慧播撒種子,用知識澆灌花朵,用愛心培育桃李,讓天山飄起了「五溪雲」,讓「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天山上紮根、燎原。他們就是「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的10名老師。
  • 援疆女教師薛獻軍:四次援疆支教 一生無怨無悔
    您的課、您的語言深深地感染著我們,從您身上我們看到了北京援疆教師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和深深的愛國情懷。」現在英語教研組的許多老師在教學理念上和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經常把自己用手機給學生們拍下的照片,做成PPT教學軟體。
  • 侯馬38歲教師楊駿的援疆生活
    2016年8月作為侯馬唯一一名援疆教師,遠赴新疆農六師新湖農場第一中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教學成績名列前茅,榮獲新湖農場教育中心「『十三五』開局之年「優秀援疆幹部」榮譽稱號。援疆生活讓他深深地愛上了六師五家渠市這片物產豐饒、風光神奇的土地,愛上了堅強樂觀、豪爽大氣的新湖人民。一年援疆路,終生援疆情,他認定新湖必將成為他魂牽夢繞並為之用心奉獻的第二故鄉。
  • 閩北夫妻攜手援疆路,天山再續木壘情
    近日,教育部選派的萬名援疆教師木壘分隊在隊長梁小珍的帶領下,利用周末休息時間,開展下鄉家訪活動,獲得了家長學生的一致好評。 在木壘援疆教師隊伍中,梁小珍是隊長,也是續留一屆的「二朝元老」。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決定留任的同時,她還把同樣是教師的愛人給「忽悠」來援疆任教,開啟「援疆夫妻檔」之旅,雙雙在昌吉州木壘縣中學支教。
  • 【援疆情】江蘇援疆教師走進翁艾日克小學開展「與愛同行'1+N'」系列活動
    為提高農村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加強教師之間相互合作交流。3月7日,14名江蘇援疆教師來到阿圖什市阿扎克鄉翁艾日克小學,開展「與愛同行『1+N』」系列活動。援疆老師與翁艾日克小學教師們共同參加「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籤字儀式。結對期間,每學期將對幫扶教師們進行指導聽課、評課,共同提升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使之成為具有較高綜合能力的教學骨幹。
  • 阜陽這些優秀教師援疆援藏援川,路長情更長
    今天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有這樣一群教師,他們告別家鄉的親人和學生,遠赴遙遠的他鄉,援疆援藏援川支教,用愛心託舉出明日的太陽。今天,我們走近2020年度「阜陽市優秀援疆援藏援川教師」,聽聽他們的支教故事,感受他們的愛與力量。
  • 尊師重教丨帶著女兒去援疆——記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楊秀春
    正是這份執念,2018年8月,她帶著10歲的女兒跋山涉水遠赴3000餘公裡外的新疆吐魯番,在新疆吐魯番實驗中學開啟了為期兩年的援疆工作。2018年,支援新疆的消息一傳開,作為黨員的楊秀春心裡起了漣漪,義無反顧去援疆,可身體年邁剛動了手術的公公以及年幼的孩子誰來照顧?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最終她選擇了援疆,瞞著家人報了名。
  • 河源援疆教師:不忘援疆初心 牢記支教使命
    最近,河源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支教教師(第二批)座談會。會上,支教教師紛紛暢談了支教期間的感受與體會,介紹了各自的工作情況和取得的工作成績。各支教教師表示,將繼續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力以赴維護民族團結,堅持創新實幹,紮實做好支教各項工作,為促進受援地教育長遠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作出貢獻。
  • 219名援疆教師圓滿完成任務返京
    北京日報訊(記者 王琪鵬)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援疆教師團隊圓滿完成兩年的援疆任務,已於近日陸續返回北京。兩年來,這支教師團隊在和田地區進行「組團式」教育援疆嘗試,切實提升當地教育的造血功能,打造了一批名校,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援,為和田地區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 堅守援疆初心 踐行教育使命——營口市第二批援疆教師風採紀實
    來源:營口市教育局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轉眼間,第二批援疆教師工作隊已圓滿完成第一個學期的支教任務。回顧三個多月的援疆歷程,全體援疆教師憑著對黨的忠誠,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用汗水和熱血詮釋著為邊疆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初心,執著而行、真情奉獻,為烏蘇市教育事業的發展譜寫著華美的新篇章。
  • 熱血丹心映雪蓮——記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李遠報
    漵浦二中李遠報作為懷化首批援疆教師隊長,在新疆的兩年時間,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全身心融入新環境,開展教學,參與管理,將湖湘教育理念滲透到新疆吐魯番實驗中學。李遠報說如果不是得知援疆消息,也許他這一輩子就靜靜地在漵浦二中講臺上陪著漵浦的孩子快樂成長,但就是這樣一聲召喚,他義無反顧了。李遠報的孩子已經長大,但是雙親年事已高,嶽父嶽母也已經年邁,在報名援疆的時候,他有自己的顧慮,擔憂愛人一個人能否支撐得起整個家庭,沒想到親人們一再鼓勵和安慰他,讓他放心去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