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非常淳樸,老師非常熱情!」
「我覺得一年半時間太短了,如果再讓我繼續,我也願意。」
「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很值得!」
今年四月,範桂湘懷揣著「援疆支教夢」來到了鞏留縣高級中學,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今年57歲的她,原本可以享受退休時光,可當聽到高級教師可以選擇延遲退休、去新疆支教的消息時,範桂湘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延遲退休,來到鞏留。
剛到鞏留時,乾燥的氣候條件和新的生活環境讓範桂湘感到不太適應,可當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臉、領略到鞏留的大美風光和淳樸的風土民情時,她決定,不僅要留下來,還要留下最美的記憶,圓滿結束自己的工作生涯。現如今,範桂湘與學生們打成了一片,辦公桌上學生送上滿滿祝福的明信片,更是記錄著範老師和同學們深厚情誼的點點滴滴。
學生田慧:「範老師上課的時候十分專注,特別有感染力,上課方式很獨特,激發了我對英語的熱情,十分感謝範老師。」
踏實工作,潛心鑽研,力求上好每一節課是範桂湘始終堅持的初心,由於學生們的英語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範桂湘便從最基礎的音標教起,帶領孩子們朗讀英文,糾正發音,她以教材為本,以學情為基,啟發引導,讓孩子們大膽表達。同時,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舉一反三,不斷進步。
援疆教師範桂湘:「學生基礎不太好,但是可以感覺到大家學習還是挺努力、上進的。」
針對學生基礎薄弱的現狀,範桂湘研究出「降低難度、調動興趣、多加鼓勵」的教學方法,逐漸使學生愛聽、愛學、愛動腦。除此之外,她還充分利用課間、課外活動等休息時間,跟學生談生活、說人生、打成一片。
學生葉力哈爾·阿里別克:「範老師很平易近人,我常常跑到辦公室去問她問題,無論她在做一些什麼,都會放下手邊的活,給我講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範桂湘知道,援疆支教教師最多也只能影響一屆學生,要想真正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必須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和其他援疆教師一樣,她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做好「傳幫帶」作用,經常與年輕老師一起探討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把自己的心得和經驗分享給大家。
高級中學教師範詩濛:「在教學上,她是我的師傅,我們經常去聽範老師的課,她的課堂內容非常豐富。」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範桂湘說,到了新疆,接觸了當地的學生和老師,讓她更進一步領悟了援疆的意義。半年下來,鞏留於她而言,早已成為了第二故鄉。其實,像範桂湘這樣遠離家鄉奔赴新疆的援疆教師還有很多,他們一批一批地接力援疆事業,為新疆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援疆教師範桂湘:「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因為感覺到新疆好像非常缺英語老師,雖然有點累,但是看到學生那種渴望的眼光,就覺得很值得。」
願將此身許天山,引得春風度玉關。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一批批來自張家港的援疆教師遠離了家鄉親人,以默默無聞的支教行動,在平凡的援疆教師崗位上綻放出了不平凡的美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鞏留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