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援疆 情滿天山(二):我的廈門「巴郎子」 你比親人還要親

2021-01-09 廈門廣電網

萬裡援疆 情滿天山(二):我的廈門「巴郎子」 你比親人還要親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這是援疆幹部們執著的信念,更是他們時刻放在心頭的牽掛。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幹部一到新疆,就和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結成了「親戚」,噓寒問暖是日常,他們最高興的是能從生產、生活上,實實在在給少數民族的「親戚」們幫上忙,讓民族團結真正實現「一家親」。

  廈門援疆幹部林鴻博:第三個年頭了,衣服、毛巾、牙刷,到那邊要和他們一起住,要住三天呢,自己帶的話儘量不給群眾增添負擔。

  廈門援疆幹部林鴻博在吉木薩爾和一戶哈薩克族群眾結了「親戚」,兩年多來,他經常和他們通電話,聊家常,隔上一兩個月,他還會去「親戚」家住上三天。按要求,援疆幹部一年至少要去「結親」對象家住三次,但林鴻博住家的次數會更多一些。

  只花了不到十分鐘,林鴻博就整理好了三天的生活用品,但這些還不是全部的行囊。

  廈門援疆幹部林鴻博:給他們拿十個左右。(十個大概能吃多久?)老兩口啊,我跟你講,我如果在那裡,那一天每個人,我可以餵他們吃兩個。茯磚也給她拿一個吧,我這個親戚老媽媽一天都離不開茶,上一次(住家)的時候已經給她買了一塊,但她也說了,她一塊茶基本就吃一到兩個月,那我這次再給她拿一塊吧。 

  再加上一袋米,兩袋蔬菜,林鴻博蓋上滿滿當當的後備箱,這才算準備妥當,可以出發了。雖然說這是在遙遠的吉木薩爾,但林鴻博前往的地方,卻有一個讓我們特別熟悉的名字。

  廈門援疆幹部林鴻博:你看看前面,我們快到了嗎?對,廈門新村,因為是廈門援建的,一會兒還有個思明路,來到這感到很親切。

  林鴻博一直掛念的哈薩克族「親戚」美熱汗老人一家,是去年剛剛搬進「廈門新村」的。因為腿腳不便,老人長期臥床,而林鴻博的到來,總是能讓屋子裡熱鬧起來。

  廈門援疆幹部林鴻博:這是做奶茶的嗎?對啊,不同的民族做奶茶的方式不太一樣,維族的群眾是把奶和茶放到一起,煮好了直接倒出來。他(哈薩克族)這個是茶和奶是分開的,你坐這,我配合著來搞一個奶茶。

  用清香的紅茶衝泡香醇的鮮奶,就著這碗奶茶,幾口人話起了家常。美熱汗老人早年當過兵,能說流利的普通話,奶奶的普通話雖然不好,但也總能用哈薩克語插上話。林鴻博想起上個月老人的兒子和他談起過想搬新家的事,當時他借給老人的兒子四千元錢,不知道事情張羅得怎麼樣了?

  林鴻博和美熱汗老人的兒子通話:你們現在在哪裡?在昌吉呢,那房子的事現在怎麼樣?什麼時候能夠(搬)?還有一個月就辦好了。行行,好好,他開車呢。房子還有一個月,因為他們老兩口住的是親戚家的房子,他兒子住的也是親戚家的,所以變成老兩口心裡住著也不安穩,他孩子就想著去買一個,是在這(廈門新村)一片。 

  聊了一會兒,我才發現美熱汗老人沒有喝奶茶,林鴻博說,雖然一起生活了大半個世紀,但老兩口的口味和生活習慣其實有很多不同,比如美熱汗老人不喝茶,但奶奶每天卻離不開茶,這些他都記在心裡。

  廈門援疆幹部林鴻博:上回給你的吃完了沒有,還有呢,我上回買了一個叫媽媽的茶,(哈薩克語)(什麼意思)大概就是誇我的意思,(雖然聽不懂但是能感受到)這一句我真聽懂了,為啥呢?我剛好知道這個詞,加克斯, 在哈族語中就像亞克西一樣,加克斯就是好,巴郎子就是稱呼我嘛,他們就把我當成兒子一樣,好兒子。

  吉木薩爾的太陽到晚上9點才落山,林鴻博會先陪奶奶吃晚飯,因為美熱汗老人三餐不定,晚一點他餓了,林鴻博會再給他準備些吃的。睡前,他照常給老人捶肩,按腿,但今天可能是有我們在,也可能是因為還有半年,林鴻博就要結束援疆工作,返回廈門了,老人看著鏡頭,一直想說點什麼。

  美熱汗:民族團結,就像一個房子裡的人一樣,就像一家人一樣。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現在,林鴻博和其他援疆幹部們已經習慣把去新疆,說成回新疆,因為在這裡,不僅有他們奮鬥的事業,還有他們牽掛的親人。三年前,他們背著簡單的行囊來,但三年後,當他們揮別這片熱土,帶走的卻是沉甸甸的回憶和那份跨越了千山萬水的民族深情。

  (新媒體編輯:周錚瀾)

熱詞: 萬裡援疆 情滿天山 廈門 巴郎子

相關焦點

  • 我在援疆|範桂湘:用心用情譜寫濃濃援疆情
    「我覺得一年半時間太短了,如果再讓我繼續,我也願意。」 「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很值得!」 今年四月,範桂湘懷揣著「援疆支教夢」來到了鞏留縣高級中學,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
  • 山東萬裡捐衣情暖英吉沙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仇晶 通訊員 鄧長徵 喀什報導「非常感謝山東親人為我們送過來的衣服,這是我冬天收到最好的禮物!」12月14日下午,米熱古麗·約麥爾接過整潔的棉衣,開心地說。此次捐贈活動由濟寧援疆指揮部統籌協調、濟寧援疆鄉鎮幹部胡長亮和張祥東具體負責、濟寧援疆教師渠慧策劃對接。120箱衣物橫跨萬裡,從中國太陽升起最早的山東榮成市來到太陽落下最晚的新疆英吉沙縣,一箱箱、一件件乾淨整潔的衣物承載著山東父老鄉親的愛,溫暖著英吉沙縣人民的心。捐贈現場,英吉沙縣委副書記,濟寧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孫希忠出席儀式並講話。
  • 巍巍崑崙援疆路,磊磊丹心援疆情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葉城縣委...
    曹磊是一名光榮的上海援疆幹部,現任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校副校長。2017年,他作為第九批上海援疆幹部的一員,帶著組織的重託,帶著上海人民的期盼,來到了崑崙山腳下的邊疆葉城,投入到了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中。
  • 微靖江:疫情期間,一位靖江教師在昭蘇的援疆生活
    我沐著和煦的春風、帶著親人和領導的叮嚀來到了塞外邊城——昭蘇,開始了為期一年半的支教之旅。為克服種種困難,我堅持每天讀書、寫日記,充實自己的生活;閒暇時,吹口琴、做有氧操,調節自己的心理;積極參加援疆團隊的各項活動,助力宣傳援疆教師的工作生活、精神風貌和民族團結。
  • 3000萬元莆田援疆資金!鄉村振興百姓富 情滿天山生態美
    「十三五」以來,莆田援疆分指與瑪納斯縣將遊牧民定居與農村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產業、社會保障事業等項目有機結合,在全州創新開展了「一縣援一村帶一鄉」點對點精準援疆試點工作,確定了由莆田市城廂區對口援建清水河鄉團莊村,確保扶到點上、援到根上、幫到心上,實現了援疆工作量的發展、質的提升,不斷推進團莊村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
  • 萬裡援疆家國情 青春綻放絢麗花
    「我想創作一部和田人民自己的音樂劇,將和田的故事講給北京聽,講給全國各族人民聽。」來自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牛璐瑤是一名「80後」,作為北京共青團系統的一分子,牛璐瑤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從今年4月22日起正式成為一名援疆幹部。
  • 兩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可有的人,為了更多人的理想,為了更大的責任,為了祖國的需要,背起行囊,揮手親人,奔向遠方。賈增貴妻子張玉惠說,「他說他想報名去,我說你覺得父母身體還可以的話,你就去,畢竟年齡大了,萬一有個什麼事,他不在家。」
  • 3000萬元莆田援疆資金!鄉村振興百姓富 情滿天山生態美
    「十三五」以來,莆田援疆分指與瑪納斯縣將遊牧民定居與農村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產業、社會保障事業等項目有機結合,在全州創新開展了「一縣援一村帶一鄉」點對點精準援疆試點工作,確定了由莆田市城廂區對口援建清水河鄉團莊村,確保扶到點上、援到根上、幫到心上,實現了援疆工作量的發展、質的提升,不斷推進團莊村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
  • 椒江新聞網丨一次援疆路 一生「新疆情」
    那裡的老師、學生更需要我 在羅恩飛的教育生涯裡,兩年的援疆經歷是濃墨重彩的一筆。2012年8月,在新一輪援疆號角的感召下,羅恩飛毅然加入了援疆大軍。 作為教師,我有責任助力邊疆偏遠地區的教育教學。羅恩飛說,很多人問她為什麼要放棄舒適的東部沿海城市,選擇去援疆,她說就是希望將更好的教育教學理念帶給更多的人,尤其是教育相對落後的新疆,為當地的教育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援疆期間,她所任教的學校是阿克蘇教育學院,受教對象是35周歲以下維吾爾族小學老師,一幫口語基礎為零的 大孩子 。除了要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習慣,還要克服每天備課基本無教材可依的困境。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許昌新一批支教團隊來到援疆,展現別樣風採
    「自然環境的難關,咬咬牙也能適應,最難的還是對親人的思念。」孟小偉援疆前是長葛市佛耳湖鎮中心學校副校長,也是2012年度許昌市名校長。來到巴裡坤後,他放下所有榮譽,給自己歸零,重新回到教學一線。他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精力都放到學生身上,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學生。為了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他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購買學習用品。「或許這裡條件不是很好,但當你看到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光時,這就是我在這裡堅持的動力。」
  • 二次援疆萬裡送教不止步——記2020年9月常熟「最美教師」吳建華
    但到了新疆,接觸了當地的學生和老師,讓我更進一步領悟了援疆的意義。」吳建華說,在新疆,他認識了不少把青春無私奉獻給教育的新疆同胞,也深深感受到了已經退休但依然留疆支教的教師們的執著和堅守,許多為新疆建設和發展無私奉獻的人們更是令他敬佩。「新疆需要優質的教育,更需要優秀的教師。」抱著這樣的信念,吳建華開啟了自己的援疆之旅。來到新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阿圖什市育才學校始創初中。
  • 徵途長顧望,踏雪向春行——我的2020援疆支教回眸
    因我此前傷病初愈(髖關節骨折),曾離開教學一線較長時間,對於以上工作,也曾有過怯意,但即使在我最艱難的時刻,也始終把教師對學生的責任放在第一位,從未曾缺課。以我勤溉催花開——教書育人為本,成績可期。為完成援疆老師最核心的教學工作,我認真了解學情,備教材,教學中精選題案,講練結合。
  • 新疆的巴郎子和新疆的風貌渾然一體!
    如果你來過新疆,當你穿行在的巴扎裡,漫步在小巷中,假如你恰恰是位男性朋友,就會有人熱情的喊你「巴郎子」.這時你可千萬別急眼!「巴郎」是維吾爾語「小孩」的意思,加上「子」就有了親切感。不過在新疆,你可別以為「巴郎子」單指小孩子,呵呵,那你就錯了。
  • 蔡金龍徐維蘭夫婦:500餘篇日記鐫刻援疆情
    不久前,鹽城市第一中學的兩位援疆教師收到了遠在萬裡之外的新疆察布查爾縣的孩子們發來的信息。深入了解後,記者得知,原來這兩位援疆教師竟是對夫妻。丈夫名叫蔡金龍,今年50歲,是鹽城市第一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妻子名叫徐維蘭,今年47歲,同樣來自市一中,是一名數學老師。
  • 堅守援疆初心 踐行教育使命——營口市第二批援疆教師風採紀實
    二、用愛心點亮邊疆學子心靈之燈冷梅,蓋州市實驗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援疆期間,田豔老師出現了間斷性耳鳴,在吃藥不見效後,決定悄悄去醫院。受援學校呂豔飛書記知道了這件事後,不由分說地開車帶她去了醫院,並全程悉心陪伴,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臨近放假,田豔老師又扭傷了腳,隊友們紛紛伸出了友愛的手。大家無微不至的照顧,讓田豔老師雖在他鄉卻勝似故鄉。她說:「雖然離家千裡,但能結識這麼多兄弟姐妹,是我在援疆工作中最大的收穫。
  • 餘文麗:帶著偏癱丈夫援疆的好醫生---中國文明網
    2010年底,她積主動請纓援疆。在新疆,餘文麗待各族患者如親人,用精湛的醫術和熱誠的服務踐行使命,為一個個家庭帶來可愛的小生命,把天使大愛播撒在若羌大地上。  餘文麗援助的新疆巴州地區若羌縣,地處沙漠邊緣,遠離中心城市,醫療技術力量薄弱,專業技術人員缺乏,醫療環境很差。面對水土不服、氣候環境不適、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等種種困難,餘文麗全身心投入工作,成為當地醫院婦產科的骨幹力量。
  • 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歡送阮琳老師援疆支教
    真情請纓援疆行,執手話別別樣情;勸君更盡教育情,西出廬州有故人。不忘初心勇擔當2020年9月23日下午,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總園長張秀蘭攜集團領導班子及中層以上幹部在暢和分園二樓會議室舉行援疆教師歡送會,為即將遠赴支教徵程的阮琳老師送行
  • 母子兩代援疆情,上海閩農實業總經理任長豔母子產業援疆的故事
    在任長豔的辦公室裡,有一幅特殊的掛畫,那是10年前她直飛新疆喀什的001號登機牌,也就是從那一天起,任長豔的援疆事業拉開了帷幕。任長豔說:「之所以把當年的登機牌裝裱起來,就是想經常提醒自己要牢記使命擔當。」
  • 揚州援疆女教師帶「夫」支教,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不懼疫情,一路向西,飛行萬裡……8月18日,江蘇省揚州市30多名援疆教師再次啟程,前往新疆新源縣,為當地新學期開學做準備。在這支隊伍中,有一位帶上腦梗丈夫踏上支教路的老師——江蘇省揚州中學的戴秀琴老師。
  • 【援疆情】江蘇援疆教師走進翁艾日克小學開展「與愛同行'1+N'」系列活動
    3月7日,14名江蘇援疆教師來到阿圖什市阿扎克鄉翁艾日克小學,開展「與愛同行『1+N』」系列活動。援疆老師與翁艾日克小學教師們共同參加「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籤字儀式。結對期間,每學期將對幫扶教師們進行指導聽課、評課,共同提升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使之成為具有較高綜合能力的教學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