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萬元莆田援疆資金!鄉村振興百姓富 情滿天山生態美

2020-12-20 人民網

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清水河哈薩克民族鄉團莊村是福建省莆田市長期對口援建的牧區村。「十三五」以來,莆田援疆分指與瑪納斯縣將遊牧民定居與農村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產業、社會保障事業等項目有機結合,在全州創新開展了「一縣援一村帶一鄉」點對點精準援疆試點工作,確定了由莆田市城廂區對口援建清水河鄉團莊村,確保扶到點上、援到根上、幫到心上,實現了援疆工作量的發展、質的提升,不斷推進團莊村美麗鄉村和生態文明建設。如今,團莊村人均純收入從當初不足8000元提高到現在的18000多元,充分展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做好「牧民定居」的文章

2011年以來,莆田援疆分指累計在團莊村投入援疆資金3000餘萬元,先後建成高標準遊牧民集中定居住房259套,定居遊牧民259戶,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配套建成牲畜暖圈94座,有效實現了人畜分離。投入援疆資金,建設小學、幼兒園和生態休閑公園,建成設施農業大棚60畝,配套建設柏油路12公裡,安裝柵欄8公裡,石頭院牆2.5公裡,供排水15公裡,電力架設7公裡,綠化引水渠5公裡等基礎設施工程,真正實現了居住、養殖、生產、公共服務四大功能區合理劃分。遊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根本上改善了遊牧民群眾所急所盼的衣食住行條件,徹底結束了原來傳統落後的遊牧生活方式和臟亂差、人畜合住的土坯房半定居生活,解決了「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的問題,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發展起各具特色的農牧民增收致富產業。2017年9月,中央電視臺喜迎十九大欄目「還看今朝——新疆篇」報道了瑪納斯縣清水河鄉團莊村新農村建設情況,成為全疆唯一的向全國人民展示了風景優美的「生態牧區旅遊新村」。2020年10月,人民網「大道康莊」調研團隊專門到團莊村進行調研。

做好「鄉村旅遊」的文章

注重新村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投入援疆資金200多萬元對村莊美化、綠化、亮化進行提升,通過種植特色景觀樹木,實施中國結LED燈亮化工程,打造牧民庭院經濟(每戶統一規劃建設菜果園),建設鄉村旅遊設施等,整體提升團莊村遊牧民定居點的自然文化景觀,打造牧區美麗家園新樣本,提高南部山區鄉村旅遊的品質。莆田市城廂區提供援建資金150萬元,建成臥龍山觀景臺、莆田亭、木棧道等旅遊文化設施。立足清水河鄉五道埡景區、特色丹霞地貌、天然馬場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瑪納斯南部山區遊客集散中心並配套停車場,切實提升旅遊新村基礎設施條件,助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牧區生態旅遊產業。為了充分挖掘清水河鄉塞人悠久的歷史文化,為旅遊發展注入歷史文化積澱,打造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的特色旅遊產業品牌,莆田援疆分指投入50多萬元資金建成清水河鄉團莊村村史館和塞人文化主題館。

做好「生態振興」的文章

融入福建省生態建設理念和莆田市木蘭溪生態治理理念,引導農牧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讓生態綠色文章成為致富文章。結合援疆項目實施,加大農村生態環保設施投入力度,推進廁所革命,讓村莊的生產生活設施更加優化、更加美化、更加亮化、更加淨化、更加彩化,形成人美、景美、物美、路美、生態美的鄉村畫卷,讓北疆最美旅遊公路S101線成為農民致富、農業發展、農村繁榮的康莊大道,成為生態建設的新亮點。

做好「現代農業」的文章

立足團莊村富硒土壤、天山優質水源等資源優勢,提升改造「養殖+屠宰+銷售」肉羊產業鏈,進一步向規模化、高效化、優質化、信息化發展,打造更為優質的肉羊產業鏈。在研發上,創新肉羊養殖的品種、模式、方法與手段﹔在養殖上,注重科學、健康、高效﹔在銷售上,採用品牌營銷、旅遊體驗、餐飲服務一體化策略,延伸肉羊產業鏈。積極打造藥用植物園,已種植貝母、黨參、甘草、黃芪等中草藥品種,種植面積200多畝,其中雪菊、紅花等已經產生經濟效益。充分挖掘野生林木潛力,特別是對貝母、黨參等名貴藥材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做好「組織振興」的文章

結合福建省莆田市「黨建+鄰裡中心」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把援疆工作與基層黨建有機結合,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推進團莊村「黨建+鄰裡中心」建設,讓黨員服務群眾更加常態化、便利化、具體化,持續打造服務群眾生產生活的黨建工作品牌,讓援疆黨員幹部人才與牧區群眾肩並肩、心連心,讓鄉村黨組織成為服務群眾、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堅強堡壘,讓黨的旗幟在牧區群眾心中高高飄揚,讓援疆黨員幹部人才的初心化為服務牧區群眾的熱心、真心、愛心、細心和恆心。

一任接著一任幹,久久為功譜新篇,歷經莆田市第五批、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援疆幹部一屆又一屆的持續努力、接續奮鬥,如今的團莊村面貌煥然一新、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旅遊產業整裝待發,實現了遊牧民群眾「定得下、穩得住、能發展、優生態」的目標,為牧民群眾脫貧攻堅和實現鄉村振興、富民興疆提供了有力保障,進一步促進了閩昌莆瑪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做出福建莆田援疆人的積極貢獻。(莆田援疆)

(責編:李龍、韓婷)

相關焦點

  • 3000萬元莆田援疆資金!鄉村振興百姓富 情滿天山生態美
    2011年以來,莆田援疆分指累計在團莊村投入援疆資金3000餘萬元,先後建成高標準遊牧民集中定居住房259套,定居遊牧民259戶,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配套建成牲畜暖圈94座,有效實現了人畜分離。注重新村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投入援疆資金200多萬元對村莊美化、綠化、亮化進行提升,通過種植特色景觀樹木,實施中國結LED燈亮化工程,打造牧民庭院經濟(每戶統一規劃建設菜果園),建設鄉村旅遊設施等,整體提升團莊村遊牧民定居點的自然文化景觀,打造牧區美麗家園新樣本,提高南部山區鄉村旅遊的品質。莆田市城廂區提供援建資金150萬元,建成臥龍山觀景臺、莆田亭、木棧道等旅遊文化設施。
  • 援疆 | 浙江援疆「鄉村振興、雙十示範」工程巡禮
    浙江援疆「鄉村振興、雙十示範」工程開展一年來,各援疆指揮部在對口縣(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結合當地現有的條件,科學選村選點、突出規劃先行、提高建設標準、創新智力幫扶、體現示範特色,十個示範新農村和十個基層示範幼兒園建設均已快速推進,部分項目建成投用並在脫貧增收、基礎教育提升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圍場在綠水青山間...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圍場在綠水青山間實現百姓「小康夢」 2020-08-11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徐州探索:人居整治兼顧生態美與產業旺
    來源:第一財經鄉村振興徐州探索: 人居整治兼顧生態美與產業旺作者: 一知從徐州市區出發駕車1個多小時,在國道310和省道250交會處的東南角,有一條3000米的銀杏路,這條西依艾山、東傍沂河的「銀杏時光隧道」,每年秋末冬初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
  • 萬裡援疆 情滿天山(二):我的廈門「巴郎子」 你比親人還要親
    萬裡援疆 情滿天山(二):我的廈門「巴郎子」 你比親人還要親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這是援疆幹部們執著的信念,更是他們時刻放在心頭的牽掛。福建省第七批援疆幹部一到新疆,就和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結成了「親戚」,噓寒問暖是日常,他們最高興的是能從生產、生活上,實實在在給少數民族的「親戚」們幫上忙,讓民族團結真正實現「一家親」。
  •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大國小家·扶貧印記)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73歲的王光朝見證了下黨鄉通公路後的巨大變化。「路通了,好日子來了。」他說。在下黨鄉下黨村,古村落改造成了商業步行街,街上的舊房子修葺一新,變成了民宿、店鋪、餐館。王光朝在這條街上開了一間茶館。
  • 百姓富 鄉村美
    百姓富 鄉村美——恩施市板橋鎮推進鄉村振興探索全媒體記者 鄒明鎮 通訊員 張迅銀裝素裹、玉樹瓊枝,12月29日,走進恩施市板橋鎮,道路寬敞明亮、房屋乾淨整潔。地處鄂渝兩省交界的板橋鎮,平均海拔1666.5米,是典型的高山鄉鎮。
  • 2019國考申論範文30篇背誦:振興鄉村建設 打造富美鄉村
    2019國考申論範文30篇背誦:振興鄉村建設 打造富美鄉村 2018-11-21 14:25:23| 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信息網 曾麗玲
  • 胡昌升赴同安區翔安區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的發展...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黃懷)昨日下午,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胡昌升前往同安區、翔安區,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 ...全面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
    原標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全面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總結2020年全省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確保
  • 內蒙古鄂託克旗烏蘭鎮:生態美助力百姓富
    從傳統放牧到以草定畜,從粗放式放養到精細化圈養,烏蘭鎮邁出生態美助力百姓富的穩健步伐。為了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烏蘭鎮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推進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探索肉羊產業聯合體養殖模式,通過「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貧困戶+農牧戶」的運作方式,有效帶動脫貧戶30戶77人、邊緣戶1人、牧戶150戶,參與的嘎查村每年增收10萬元。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浙江日報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富
    在浙江省淳安縣大山裡,有一個共同發展的聯合體,叫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就是以下姜村為龍頭,輻射周邊幾十個行政村,先富帶後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下姜村是個什麼樣的村莊?為什麼要以他為龍頭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聯合體?怎麼抱團發展?
  • 重慶:產業富 環境美 百姓樂 鄉村振興繪就九龍新畫卷
    近年來,重慶九龍坡區以九龍鄉村大振興為總目標,以建設「七彩九龍鄉村」為抓手,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美化人居環境,深化農村改革,致力打造「產業富、環境美、百姓樂」的九龍新畫卷。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九龍坡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09元,居全市第2位;增幅9.2%,居主城九區第2位。
  • 「小」山村的鄉村振興「大」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銀廠溝村堅定不移踐行「兩山論」,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依託佛坪十八谷之一的「金銀谷」,銀廠溝村堅持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帶動困難群眾實現穩定持續增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鑄造強力引擎。
  • "百姓富生態美"——走訪廈門"雲霧避暑山莊"白交祠村(高清組圖)
    白交祠村海拔近一千米,村莊被綠色梯田茶園包圍(圖片由白交祠村委會提供)原標題:「百姓富生態美」——走訪廈門「雲霧避暑山莊」白交祠村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耀明):蓮花鎮白交祠村地處廈門西北山區,海拔近千米,是廈門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從廈門機場到這裡差不多有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村民收入來源主要靠茶葉、地瓜種植和外出務工
  • 福州援疆:在富民興疆中走前頭
    為了加大對西戈壁村鄉村振興建設力度,推進富民興疆工作,促進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福州市投入援疆資金2000萬元,包括提升改造39棟居民房,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集貿市場、500多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2100多平方米停車場、綠化提升3.8萬平方米,安裝路燈70多盞,以及改造景觀棚和建設渠道等,目前西戈壁村鄉村振興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
  • 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
    原標題: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 積極營造綠色宜居環境——百姓富 「以疏堵結合、因勢利導」為原則,完成過芸溪流域的山、水、田、林、路、村莊等系統性的綜合治理,使流域的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功能得到修復,綠道系統基本形成,沿線村莊有效整治,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周邊百姓更加富裕,實現水清、岸綠、景美、民富的目標。
  • 重慶九龍坡:產業富 環境美 百姓樂 鄉村振興繪就新畫卷
    近年來,重慶市九龍坡區以九龍鄉村大振興為總目標,以建設「七彩九龍鄉村」為抓手,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美化人居環境,深化農村改革,致力打造「產業富、環境美、百姓樂」的新九農。據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英雄灣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在產業規劃上,規劃為阡陌文驛區、尋驛農園區、橘鄉果園區、詩畫田園區、綠野景區五大主題分區,具體布局智慧溫室、溼地研學基地等23個產業園,計劃用3~5年建成七彩都市田園,擬打造成重慶市鄉村振興試驗示範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這裡也是大英雄灣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主戰場。
  • 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可在文章尾部查看)「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10月29日,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推進會在德清縣舉行,會上發布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2018年8月,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共同籤署了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合作協議,浙江省成為全國唯一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範省。為了當好「示範生」,浙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鄉村振興工作體系、推進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創新實踐,各地湧現一批有思路、有打法、帶動效應強的浙江經驗,形成了「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