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虞剛傑擔任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指揮長、莎車縣委副書記。面對脫貧攻堅這一重大任務,他和戰友們一起,注重在「四進」上下功夫,推動援疆工作的創新發展。
促進就業增收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人就業可以實現全家脫貧。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積極發展家門口就業,促進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脫貧。經過虞剛傑的牽線搭橋和多次協調,上海浦莎投資公司與莎車縣伊什庫力鄉政府達成協議,由公司將鄉的112個溫室大棚租賃下來,進行蔬菜種植,僱用當地貧困戶就業,使貧困戶在田間地頭實現就業,還學會了種植技術,增強了致富本領。村民努爾尼沙·阿布拉說:「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脫貧的信心更足了,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上海援疆,我要更加努力工作,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虞剛傑的組織推動下,莎車縣構建了「縣工業園區+鄉鎮產業園+村扶貧車間+家庭作坊」四級就業網絡,引進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組裝、農產品深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比如引進雅諾電子公司,在公司實現正常運營後,積極支持企業擴大生產,促進公司快速發展,帶動了深圳、東莞等一批企業投資落戶,已帶動就業6300餘人,生產的電子線圈、阻感器等電子產品遠銷歐美、非洲等地。
推進消費扶貧
消費扶貧是一種可持續的扶貧方式,有利於從「輸血」向「造血」轉變。為此,虞剛傑和援友們從農產品產、供、銷全產業鏈入手,推進農業標準化組織化規模化發展,著力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藉助上海農業龍頭企業的資源優勢,搭建溝通橋梁,使莎車農產品進入全國近4000個商店超市,拓展了銷售渠道。在上海相關單位的支持下,在上海農產品批發中心市場和浦東新區六個街鎮設立了莎車農產品專賣店,使上海市民就近買到新疆優質農產品。市民許先生說:「新疆紅棗、核桃等農產品非常好,自己以前想吃但買不到,現在家附近有了莎車農產品專賣店後,我購買方便了。我還送給親朋好友品嘗,跟他們說,多吃莎車農產品,還可以為國家扶貧作貢獻。」
引進智力幫扶
人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關鍵的因素。虞剛傑和援友們把致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作為援疆工作的重要目標。在他的組織和帶動下,援疆幹部人才與當地幹部人才進行「一對一」「一對幾」結對,通過溝通交流指導,手把手進行帶教,不斷提升當地幹部人才的能力水平。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科以前只有援疆醫生才能做較複雜的手術,經過援疆醫生的傳幫帶,已經培養了兩名能夠獨立做手術的當地醫生。縣人民醫院負責人說:「以前最擔心的是,援疆醫生期滿後還來不來,如果不來的話,許多患者的生命將受到影響,現在有我們當地醫生頂上了,心裡踏實許多了。」根據當地需求,莎車分指每年邀請上海教育、衛生、農業、建設、公安等領域的專家,到莎車開展培訓指導,兩年多來已有500餘人次專家到莎車指導。在請進來的同時,組織選派當地鄉村基層幹部、脫貧致富帶頭人、骨幹教師醫生等到上海學習交流和掛職進修。還積極搭建遠程平臺,促進建成了上海農林職業學院與莎車職校的遠程教學系統、上海浦東醫院與莎車人民醫院的遠程會診和培訓系統,加強在線指導,提高幫扶效果。
增進民族團結
增進民族團結是援疆幹部人才的重要使命,通過加強交往交流交融,使莎車廣大群眾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虞剛傑反覆強調,要堅持把是否有利於增強當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為重要標準,紮實推進各項援疆項目,加強兩地文化交流,組織開展兩地「手拉手」系列活動。莎車分指全體援疆幹部人才積極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他個人聯繫了五戶結親戶和五戶貧困戶,定期走訪聯繫,與他們拉家常,了解工作、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努力協調解決。有的結親戶打工後拿不到工資,他會同社區幹部加強協調,使結親戶順利要回了工資。有的結親戶患病需開刀手術,經濟條件困難,得知後送上慰問金。有的貧困戶有勞動力,但缺乏就業機會,他積極聯繫相關企業,安排就業崗位,使全家實現了脫貧。所有他聯繫的民族家庭,儘管他們大都只能講些簡單的國語,但都記得有上海的親戚在關心他們。他剛讀初中的兒子與結親戶的孩子進行了結對,在開學之際專門給當地孩子買了新書包,平時委託他送玩具、書籍、球鞋等物品,使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