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海最先進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帶到邊疆——記莎車一小援疆教師沈飛

2021-02-15 浦莎一家親

去年8月,浦東新區進才實驗小學教師沈飛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報名參加了「萬名教師援疆計劃」,從上海來到了新疆喀什莎車縣第一小學,成為一名援疆教師。他說:「當我站在喀什這片土地的時候,一種家國情懷,一種願意為邊疆教育事業發展多做一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油然而生。來到莎車一小,我就想多出一點力、多做一些事,多為這裡的老師和學生留下點什麼.」帶著這樣一份教育情懷和對新疆的熱愛,沈飛身體力行踐行著自己的援疆初心。

「沈老師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

在沈飛的班上,有一個叫艾克貝爾的學生,他的行為習慣很不好,上課經常調皮搗蛋。面對這樣的學生,沈飛沒有放棄,而是採用嚴寬相濟的教育方式。當他犯錯誤的時候,就批評他。但是,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沈飛就會給予鼓勵和表揚。有一次,艾克貝爾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沈飛就給他獎勵了一個本子。有一段時間,艾克貝爾課堂聽講特別認真,沈飛就讓他做小幹部,給他管理同學的機會。與此同時,沈飛還跟他說:「管理同學的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得到老師的肯定之後,艾克貝爾做什麼事情都很起勁,不論是幫助老師收集作業本,還是認真完成作業,他都做得比其他同學好。幾個月之後,艾克貝爾的學習成績取得了明顯進步,行為習慣也規範了很多。

班上還有個叫楊榮軒的學生,他的學習成績屬於中等水平。但是,沈飛發現這個孩子特別聰明,就讓他在課堂上領讀或者讓他把自己的做題思路講給同學們聽,增強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得到老師關注的楊榮軒一下子對數學著了迷,放學回家之後,他還會繼續鑽研題目。每當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他還會通過QQ請教老師。在沈飛的引導下,一個中等生一躍成為班上的「數學高手」。一次家長會上,楊榮軒的父親特別向沈飛表達感激之情,他說:「沈老師點燃了孩子學習的激情!讓他發揮出無限的潛力!」

針對班上的大多數學生,沈飛則採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他根據學生學習程度來制定作業,學習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只需要完成少部分作業或者可以不用做作業,這樣,他們就有時間去發展興趣愛好。而對於學生的每次作業,沈飛都給出相應的評價。對於得到十顆星的學生,沈飛就能滿足他提出的一個願望。就因為這個原因,艾克貝爾就得到了一張和沈飛的合影。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取得了進步。

「沈老師是我執教生涯的一盞亮燈」

「沈老師是我執教生涯的一盞亮燈」。作為莎車一小一名新進教師,王媛一直記著她的帶教老師——援疆教師沈飛和她的第一次談話。「沈老師和我談的既不是講教學方法,也不是教我如何備課,而是為我上了一節提高師德修養的『思政課』。」從那次談話之後,王媛才真正意識到作為一名教師的擔當和使命,也促使她產生了紮根莎車,為邊疆孩子奉獻青春的想法。

而在帶教過程中,無論是教學環節中的「備課」「上課」「輔導」「評價」,還是把握課程標準,甚至再具體到推薦教學書目,沈老師都事無巨細地給王媛提供意見和建議。雖然,王媛是教的是三年級,但是,沈飛卻要求她把四、五年級的教材都要吃通、吃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上有銜接,以助於她更好地把握3年級的課堂。

此外,沈飛還經常邀請王媛去他的課堂上觀摩學習。「沈老師的數學課堂總讓人耳目一新!」王媛記得,在講分數的基本性質這個內容的時候,沈飛將歌曲《國家》引入課堂,把繁體的「國」字和簡體的「國」字寫在黑板上,當學生們通過對比,發現「國」字發生變化的時候,沈老師又以「分數能否變形」「分數怎樣變形」「分數為何變形」以及「其它形式的變形」為知識點開始授課。這種有趣的教學方式不但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也深深地影響了王媛,並促使她經常思考如何才能把冷冰冰的數學和孩子們的生活聯繫起來。

儘管學校事務繁多,但是只要有時間,沈飛也會走進王媛的課堂聽她上課。「課一結束,沈老師就會和我交流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教我組織教學紀律的方法,幫助我理解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一次,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回答出王媛的提問,但是,她並沒有給這個學生過多的關注,而是又請了另外一名學生回答。課後,沈飛告訴王媛,當學生沒有回答出問題的時候,要多鼓勵,引導他更深入地思考。王媛說:「因為沈老師的幫助,讓我在執教生涯中少走了很多彎路,我也在他的身體力行中感受到榜樣的作用和力量,他將指引著我去克服各種困難,成為一名有愛心、有耐心、有恆心的人民教師!」

「在援疆教師的身上,我們學到了上海最先進的教育理念」

「沈校長來學校還不到一年時間,但是現在學校領導辦公室的門隨時向教師敞開,他們有什麼想法和意見都可以和我們交流。」作為掛職莎車一小的副校長,沈飛經常和學校校長古麗尼牙茲·吐爾洪一起走到一線青年教師身邊,了解他們真實的工作狀態和想法。「事務性的工作過多,沒時間把精力放在教學上」「如何提高教學水平」「如何提高班級管理能力」.對於老師們提出的共性問題,沈飛和學校領導集體討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在學校和援疆教師的支持下,沈飛引進上海「精細化」的管理方式:他建立分層管理制度,加大年級組管理的作用,並積極組織年級組評優活動,提高年級組老師們的凝聚力,激發老師們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他建立各職能辦公室會議制度,要求各職能部門提前制定工作計劃,讓基層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此外,他還積極協調莎車一小教研室參與到上海對口支援莎車縣少數民族教師一年制國語培訓教學實習活動,協同學校集團化捆綁式辦學活動,多次組織面向莎車縣的教學現場會,得到當地政府和老師們的高度讚揚,使上海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當地教師心中發芽開花,有效地提升了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我做校長已經十多年了,今年卻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參加學校少代會。」古麗尼牙茲·吐爾洪告訴記者,沈飛來到學校之後,莎車一小第一次順利召開校少代會,第一次舉辦校教職工運動會和學生運動會。在這些活動有效地激發了老師們的凝聚力,讓他們更有信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而在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沈飛還特別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每周二、周三下午,學生可以在固定的教室裡參加剪紙、書法、合唱、跳舞、足球等社團活動。豐富的學習生活不但為學生帶來樂趣,還促使學校教學質量在整個地區穩步提升。古麗尼牙茲·吐爾洪說:「雖然我們很多人都沒去過上海,但是在沈校長身上,我們學到了上海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相關焦點

  • 突出「四進」 譜寫援疆新篇章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莎車分指指揮...
    2017年,虞剛傑擔任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指揮長、莎車縣委副書記。面對脫貧攻堅這一重大任務,他和戰友們一起,注重在「四進」上下功夫,推動援疆工作的創新發展。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積極發展家門口就業,促進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脫貧。經過虞剛傑的牽線搭橋和多次協調,上海浦莎投資公司與莎車縣伊什庫力鄉政府達成協議,由公司將鄉的112個溫室大棚租賃下來,進行蔬菜種植,僱用當地貧困戶就業,使貧困戶在田間地頭實現就業,還學會了種植技術,增強了致富本領。
  • 真心投入 真情付出 不辱援疆使命——記上海援疆莎車分指副指揮長...
    周其勝是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幹部中的一員,擔任莎車縣委常委、副縣長,上海援疆莎車分指副指揮長。援疆以來,周其勝紮根邊疆,把莎車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真心投入,真情付出,把援疆工作當著崇高事業,在莎車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著,收穫著。
  • 動態| 讓莎車人民感受到「上海溫度」——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
    動態 | 讓莎車人民感受到「上海溫度」——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醫療專家開展義診活動 2020-07-08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淑華:讓東莞先進的教學方法在邊疆落地開花|教育扶貧·我在現場⑨
    他們中有人通過讀書走出了農村,希望以自己的經歷給孩子帶去一束光;有人從一個支教點到另一個支教點,主動延遲自己的歸期;也有人致力於把東莞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帶去邊疆……在教育幫扶中,東莞教育對口幫扶地包括西藏林芝、新疆圖市、四川甘孜、雲南昭通、廣東韶關。今年初南方+特別推出「教育扶貧·我在現場」欄目,記錄東莞教育及教育人的責任擔當。
  • 不忘初心支援邊疆 任重道遠教育逐夢---淮安援疆教師程海英
    她是前方的&34;,在天山下、在帕米爾高原上、在塞裡木湖畔,為了新疆教育事業的發展,譜寫一支昂揚新時代的&34;,成為助推新疆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她就是來自於淮安石塔湖小學援疆教師程海英。這裡與淮安,近乎是兩條教育的平行線。她靜靜地思索著,兵一代,兵二代,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他們把個人的生命歷程深深融入了國家的發展進程。當她有幸站在這歷史和未來的交匯點,參與見證胡楊河的發展,她應該為孩子們的未來點亮一束光,讓他們的前行之路更加敞亮。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編者按: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教育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修師德為根本,以鑄師魂為核心,以強師能為重點,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辦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
  •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
    上海市委組織部、市教衛工作黨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等有關方面負責同志,援疆教師家屬和選派單位領導等歡迎援疆教師載譽歸來。 三年來,在滬疆兩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第九批援疆教師隊伍在弘揚先進教育理念上充滿激情,在深化聯動辦學格局上富於創造,在築牢百年樹人基礎上敢於擔當,潛移默化地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當地校園文化、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等各個方面,搭建了跨地域兩地三校教學聯建體等交流溝通平臺,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充分認可,為上海和上海人民贏得了讚譽
  • 青州實驗中學舉行援疆教師歡送儀式
    ,互幫互助,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把青州教育的先進理念傳遞到新疆,把青州人民支持新疆教育發展的深情厚誼帶到新疆,圓滿完成這次援疆支教任務。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尹紅梅希望兩位老師達到支教地後一定儘快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服從當地領導的要求和安排,同時要把青州和學校的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新疆
  • 上海師範大學中文學科:幫扶助發展,文化潤邊疆
    上海師範大學為此準備了強大的師資陣容,先後派出9批70多人次的優秀教師赴喀什送教。  上海師範大學還與新疆喀什地區行政公署、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聯合建設上海師範大學附屬喀什中學。在喀什當地,這所具有60多年辦學歷史的寄宿制高中被稱為喀什第六中學。2018年,學校成為喀什地區國語教育全覆蓋的第一所高中學校。
  • 動態| 學四史 守初心 擔使命 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臨時黨支部召開...
    動態 | 學四史 守初心 擔使命 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臨時黨支部召開9月份「四史」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 2020-09-23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動旅遊發展促進浦莎交融 上海援疆「浦東號」旅遊包機遊客抵達莎車
    發展旅遊 消費扶貧為進一步發揮旅遊帶動作用,上海援疆莎車分指積極挖掘莎車文化資源,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艾德萊斯絲巾轉化為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在木卡姆傳承中心進行展示和銷售,遊客們競相購買,有效推動莎車非遺傳承和發展。
  • ...教育的溫暖——記天津援疆教師、和田天津高級中學副校長王曉薇
    再有兩個月,作為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幹部的王曉薇,來到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任副校長就滿兩年了。而顧進裕是她帶的第二個「徒弟」。2017年2月,身為天津中學教務主任的王曉薇啟程趕赴新疆和田。與她同行的還有24名天津教師。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援疆教師。「天津援疆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變輸血為造血,變頂崗為幫帶。
  • 熱血丹心映雪蓮——記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李遠報
    他用愛澆灌邊疆花朵,將五溪兒女的熱情帶入天山!漵浦二中李遠報作為懷化首批援疆教師隊長,在新疆的兩年時間,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全身心融入新環境,開展教學,參與管理,將湖湘教育理念滲透到新疆吐魯番實驗中學。
  • 文化潤疆|滬疆兩地人民心連心,上海文化援疆一直在路上
    1960年代,上海數萬知識青年在「我們新疆好地方」的歌聲中遠離家鄉參加援疆建設,在新疆這片熱土揮灑青春和熱血,上海和新疆從此結下深情厚誼。新世紀以來,在文化援疆的契機下,上海文藝界與新疆文藝界展開了更頻繁、更深入、更多元的藝術交流。
  • 堅守援疆初心 踐行教育使命——營口市第二批援疆教師風採紀實
    來源:營口市教育局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轉眼間,第二批援疆教師工作隊已圓滿完成第一個學期的支教任務。回顧三個多月的援疆歷程,全體援疆教師憑著對黨的忠誠,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用汗水和熱血詮釋著為邊疆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初心,執著而行、真情奉獻,為烏蘇市教育事業的發展譜寫著華美的新篇章。
  • 「能碰到上海醫生,是我們的幸運」 上海援疆醫療專家基層義診,獲...
    一到義診點,看到基層百姓眼中充滿期盼,援疆專家們立即換上白大褂進入工作狀態,仔細問診,詳細查看患者提供的病史資料,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義診期間,他們顧不上喝一口水,顧不上起身去趟洗手間,直到最後一位患者滿意離開。
  • 尊師重教丨帶著女兒去援疆——記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楊秀春
    知識是最明亮的智慧之光,它點燃了千萬家庭的希望,更點燃了懷化一中楊秀春老師對教育不懈追求的信念。正是這份執念,2018年8月,她帶著10歲的女兒跋山涉水遠赴3000餘公裡外的新疆吐魯番,在新疆吐魯番實驗中學開啟了為期兩年的援疆工作。
  • 溫嶺援疆教師戴旭華:一師阿拉爾市的這段歲月,讓我終身難忘
    這裡是溫嶺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眾號請點擊上方藍字「溫嶺教育」關注我們戴旭華,男,45歲,浙江溫嶺人,高級教師,高級技師,曾獲全國信息化教學先進個人,浙江省課件比賽一等獎,浙江省創新創業比賽一等獎等。2018年8月,經中共溫嶺市市委組織部考察,推薦進入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團隊進疆開始援疆工作。
  • 巍巍崑崙援疆路,磊磊丹心援疆情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葉城縣委...
    曹磊是一名光榮的上海援疆幹部,現任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校副校長。2017年,他作為第九批上海援疆幹部的一員,帶著組織的重託,帶著上海人民的期盼,來到了崑崙山腳下的邊疆葉城,投入到了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中。
  • 9.10 教師節 | 楊冬海:一片丹心傾情援疆 躬耕教育書寫使命擔當
    三年前,他踏上了援疆之路,來到了天山腳下,在和靜第五中學小學部擔任語文教師。在新的環境中,他勤勤懇懇工作,用愛和責任書寫著一位援疆教師的責任和擔當,獲得了全校師生的認可。三年來,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不計較個人得失,以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思想素養和高超的教學水平,贏得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