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

2020-12-16 東方網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

時間:2019/7/4 20:20:26

來源:上海市教委新聞辦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7月2日晚,上海市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圓滿完成援疆任務回滬。上海市委組織部、市教衛工作黨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政府合作交流辦等有關方面負責同志,援疆教師家屬和選派單位領導等歡迎援疆教師載譽歸來。

7月2日晚10時許,上海市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圓滿完成援疆任務回滬

相關單位同志為教師們送上鮮花

市教衛工作黨委領導致歡迎辭

2016年8月,帶著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託,第九批援疆教師開始踏上徵途,來到祖國西部邊陲新疆喀什地區葉城、澤普、巴楚、莎車等四縣,開展對口支教工作。三年來,在滬疆兩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有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第九批援疆教師隊伍在弘揚先進教育理念上充滿激情,在深化聯動辦學格局上富於創造,在築牢百年樹人基礎上敢於擔當,潛移默化地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當地校園文化、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等各個方面,搭建了跨地域兩地三校教學聯建體等交流溝通平臺,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充分認可,為上海和上海人民贏得了讚譽。

援疆教師與選派單位領導及家屬合影

延伸閱讀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節選自《文匯報》,作者:羅娜 王星)

在巴楚縣第三小學的心理諮詢室,孩子們正圍坐在幾個藍底木質沙盤邊,他們正在為團體沙盤遊戲做「破冰」的熱身活動。上這堂團體心理輔導課的教師是布合裡其·阿布都瓦依提,她的本職是政教主任,心理輔導是她的知識盲點,不久之前,她參加了「小胡楊」項目組織的四個月的團體心理輔導培訓。通過上崗培訓,布合裡其了解到心理學對教育學生的重要作用,自己也被這門學科深深地吸引:「以前我對學生的教育很直接,學生有什麼問題我就當場指出來讓其改正,雖然孩子當時聽話,但效果並不長久,最多只管一周,時間一長問題還是存在。但是當我接觸了心理學並做了一些輔導後,我發現心理輔導是讓孩子從內心主動去做改變,而不是從外部強制他們去改變,比直接的批評教育效果要好很多。」

巴楚縣「小胡楊」基地中華傳統文化課

喀什地區巴楚縣社區活學校,上海援疆小胡楊項目實踐基地的牆上

寫滿了上海援助單位的名字

巴楚縣委組織部幹部、上海援疆「小胡楊」項目辦心理項目負責人呂國英說,其實,「小胡楊」的心理項目已經開展了三年,內容包括普及型講座、團體輔導、沙盤輔導與村幹部培訓等等,今年主要的任務是培育心理骨幹人才,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布合裡其就是其中之一。

喀什地區巴楚縣,上海援疆教師在書法社團課上

向學生傳授中華文化

「『小胡楊』行動覆蓋全部人口,目的就是帶動當地貧困戶主動脫貧、主動邁向美好生活,我們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巴楚的貧困戶在經濟上脫貧之後,精神上也能脫貧。」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指揮長、巴楚縣委副書記李永波介紹說。上海援疆巴楚分指積極開展「小胡楊」扶貧扶智扶志行動,推進「五個美好——美好童年、美好少年、美好就業、美好心靈、美好生活」系列活動,著力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在鄉村設立127個活動點,創新、引進、扶持優秀扶貧扶智扶志項目42個,開展各類活動500場次,惠及群眾10萬多人次,其中貧困戶3萬多人次。

喀什六中音樂社團在校園內演奏《我和我的祖國》

引得師生駐足聆聽

來到澤普五中,學生們正在做著課間操,舞步活潑靈動、音樂青春歡快,在邊遠地區的中學竟然有這樣好看的課間操,筆者頗有些驚訝。一打聽,原來這套體操是上海援疆的教師從上海吳涇中學「複製」過來的。

援疆老師與學生們合影

為了鼓勵優秀的學生,澤普五中還定期舉辦赴上海參觀遊覽的夏令營活動,澤普五中九年級的學生吾米提江·阿不來提曾經在上海待過一周:「我七年級的時候參加了夏令營,我覺得上海特別繁華,科技也很先進,路上大家都匆匆忙忙地走路,感覺他們比我們這邊的人生活節奏快多了。我去了好幾個博物館,還參觀了七寶中學,學校很乾淨,各種配置也齊全。」吾米提江表示,自己未來想到上海、北京這些一線城市上大學、工作。回到新疆之後,他和父母分享了在上海的所見所聞,父母也被兒子的描述打動了。

「以前我們家客廳是打地鋪的,後來我爸媽聽了我的意見,換了沙發,現在乾淨多了。本來他們覺得在家裡就挺好的,現在也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他說。

澤普五中是自治區確定的九所「組團式」教育援疆試點學校之一,從自身優勢與實際情況出發,這裡的援疆團隊決定集中力量培養當地教師,澤普五中校長高姍表示,以前這裡的少數民族老師無法流利地用普通話授課,通過上海援疆幹部對他們的培訓,對他們高標準的教學要求,現在這些少數民族老師已經能在漢族班級講課了。高姍說:「不僅對老師如此,對於學生,我們還採取了混合編班,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各佔一半,少數民族學生就有了說漢語的語言環境。另外,上海援疆教師也與少數民族學生有非常密切的接觸,這一系列舉措都使我們學校的少數民族老師和學生在漢語上有了明顯的進步。」

紅軍小學的孩子在上書法課

上海援疆教師在給澤普二小的孩子上體育課

在澤普已經待了三年的上海援疆教師、澤普五中副校長肖明華說,南疆這邊的教師與上海教師相比,工作相對缺少計劃性,於是援疆幹部就從教研製度、工作體系與運行機制各個方面來幫助他們形成有條理、有章法做事的思維。上海援疆澤普分指指揮長、澤普縣委副書記胡志宏表示:「經過幾批援疆教師的努力,澤普五中已經成為上海援疆的一張名片,希望大家繼續深耕細作,充分發揮上海教育人才『組團式』援疆優勢,推動澤普五中優質發展,進而帶動澤普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

上海援疆教師在喀什大學的課堂授課

上海援疆教師指導葉城二小學生參加籃球社團活動

相關焦點

  • 巍巍崑崙援疆路,磊磊丹心援疆情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葉城縣委...
    曹磊是一名光榮的上海援疆幹部,現任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校副校長。2017年,他作為第九批上海援疆幹部的一員,帶著組織的重託,帶著上海人民的期盼,來到了崑崙山腳下的邊疆葉城,投入到了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中。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編者按: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教育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修師德為根本,以鑄師魂為核心,以強師能為重點,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辦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
  • 為當地打造帶不走的隊伍——記常熟市援疆教師群體
    今日折柳虞山畔,不負韶華勝少年。」這是本市援疆教師陸勁紅今年3月臨行前所作的《援疆行》。日前,他和陳亞麗、吳建華、盧振林、馬馳英、吳建軍等其他5名教師再次踏上徵程,分赴新疆克州和阿圖什開展新學年的教學工作。陸勁紅是滸浦學校副校長,也是本次援疆支教常熟團的團長。去年10月,他剛剛結束了貴州思南的結對幫扶支教之旅,隨即又報名參加蘇州市第二批援疆支教。
  • 李倩為新疆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他們的漢語不光進步飛速,學科成績也直線上升……這一切,歸功於國家對口援疆工作的開展。100位廣東援疆教師把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帶到喀什疏附縣。他們當中,同福西路小學副校長李倩是佼佼者。在新疆,她有另一個身份:疏附縣明德小學副校長。
  • 台州教育援疆:瀚海綠洲綻新芽
    目前,兵團第二中學分校·第一師高級中學第一批79名教師已就位,其中包括來自台州市的15名援疆教師。學校依託兵團二中和台州對口援疆的資源平臺,引進先進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不斷提高學校人才隊伍和管理團隊建設水平,以及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綜合實力,為一師阿拉爾市打造南疆區域教育高地和教育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 這是一支撤不走的隊伍——衢州9位援疆老師風採紀實
    援疆精神是指路明燈  談起衢州援疆老師,新疆烏什縣教育局李秀霞局長說,衢州9位援疆老師的到來,讓烏什二中的高考成績有了巨大突破。在衢州教師尚未援疆支教的前年,該校53人參加高考,一本1人,本科線共5人,本科上線率不到10%。那幾年,學校招生形勢嚴峻,成績好的初中畢業生流失到其他地區,這給衢州教師的支教帶來了不小難度。
  • 職業教育援疆路 接力逆行走一程——第五批交通職業教育援疆工作掃描
    交通運輸部、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簡稱全國交通行指委)第六批援疆教師歡迎會簡單而不失隆重。 隨著第六批援疆教師的到來,新疆交院的師生們又將繼續一段難忘的學習歲月。推開時光之門。今年3月,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第五批援疆教師義無反顧奔赴新疆交院。
  • 援疆歸來!通城這名教師圓滿完成援疆支教任務
    8月30日,通城縣教育局召開援疆教師座談會,歡迎縣城關中學教師車雄兵圓滿完成援疆支教任務勝利歸來。2017年8月22 日,車雄兵參加湖北省第七批援疆溫泉工作隊雖然近年來該學校在國家扶持和各方援助下,軟硬體條件均有突破性改善,但師資力量依舊相對薄弱、人才短板明顯。車雄兵克服生活條件艱苦、語言溝通障礙、學生基礎差、組織紀律差難題,擔起三個年級六個班三門學科的教學重任,其中還有哈薩克族民族班。教學上,他以自己30年教學積累的經驗,針對當地孩子特點,為他們量身定做設計教學課堂,同時對身邊的年輕教師傾囊相授,帶領和幫助當地年輕教師成長。
  • 219名援疆教師圓滿完成任務返京
    北京日報訊(記者 王琪鵬)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援疆教師團隊圓滿完成兩年的援疆任務,已於近日陸續返回北京。兩年來,這支教師團隊在和田地區進行「組團式」教育援疆嘗試,切實提升當地教育的造血功能,打造了一批名校,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援,為和田地區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 天山腳下,「絲路明珠」光芒更加耀眼——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
    「輸血」與「造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趙老師教得非常仔細,跟班學習一年比過去三年的收穫都大,等她援疆結束後我們病理科的工作一定可以繼續開展。」麥蓋提縣人民醫院的阿米娜木·克熱木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阿米娜木·克熱木口中的「趙老師」,是山東援疆醫生趙一諾。
  • 人才援疆提升「金山銀水」軟實力
    發揮優勢提供智力支持吉林省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技教育是吉林省的一大優勢。據悉,在吉林省,每萬人中擁有科學家、工程師和在校大學生的人數,均居全國前列。因此,在對口援助阿勒泰地區期間,每一批援疆幹部不僅天天思索「進疆為什麼?」「在疆幹什麼?」還在思索「離疆留什麼?」著重發揮科技上的「傳幫帶」作用,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 突出「四進」 譜寫援疆新篇章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莎車分指指揮...
    2017年,虞剛傑擔任上海援疆莎車分指揮部指揮長、莎車縣委副書記。面對脫貧攻堅這一重大任務,他和戰友們一起,注重在「四進」上下功夫,推動援疆工作的創新發展。虞剛傑和援友們把致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作為援疆工作的重要目標。在他的組織和帶動下,援疆幹部人才與當地幹部人才進行「一對一」「一對幾」結對,通過溝通交流指導,手把手進行帶教,不斷提升當地幹部人才的能力水平。縣人民醫院心血管科以前只有援疆醫生才能做較複雜的手術,經過援疆醫生的傳幫帶,已經培養了兩名能夠獨立做手術的當地醫生。
  • 教育援疆助力五師雙河市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湖北省充分發揮教育強省優勢,結合師市實際,從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援助,助力師市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湖北省選派援疆教師來到雙河市高級中學開展援疆工作,通過實施「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為學校培養骨幹教師,在「傳幫帶」中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 【醫德】傾囊相授 留下「帶不走的隊伍」
    多次榮獲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醫德醫風建設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援疆期間,2018年榮獲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援疆卓越貢獻獎狀」、2018年榮獲昌吉州人民醫院 「優秀援疆幹部」、2018年度被中共昌吉州委員會組織部及山西省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授予「優秀援疆幹部」稱號。擅長婦科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理產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 「舍家報國、傾家援疆」麗水援疆指揮部慰問一線援疆教師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俏楊 記者沈貞海報導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時,新和縣委副書記、麗水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呂曉東,新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袁剛,新和縣委常委、副縣長、麗水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朱劍成來到新和縣康樂園小區,慰問一線援疆教師,向他們表達節日的問候。
  • 杭派教育為阿克蘇市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今年是阿克蘇市高級中學建成投用的第6年,也是該校英語教師王世鈺在這裡工作的第6個年頭。如今,她已經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骨幹教師。她將進步最快的這一年,歸功給她的師父——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援疆教師、阿克蘇市高級中學援疆副校長段凱莉。  「我們學校每年教師節都會舉辦師徒結對活動,以前看到學校裡別的青年教師有杭州援疆的師父帶,我羨慕得不得了。
  • 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幹部人才興疆穩邊紀實
    特別是黨的援疆戰略實施以來,山西全省上下積極投身其間,再次演繹出一曲可歌可泣的—— 今年2月24日,還是春寒料峭時節,山西省第三批121名援疆幹部人才已打起行囊、整裝待發,他們肩負著省委、省政府的重託和全省3600萬人民的深情厚誼,奔赴千裡之外,和新疆各族人民並肩奮戰。
  • 援疆教師殷鑫:一個靈魂會喚醒另一個靈魂
    殷鑫,是來自北京市上地實驗學校的生物教師。2018年8月作為北京市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來到和田開始援疆支教工作,任和田市第三中學生物教師、德育處主任。回首兩年時光,殷鑫老師克服地域、語言差異帶來的不適,積極投身到受援地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展現出不畏艱難,勇於奉獻的精神風貌。
  • 福州援疆:在富民興疆中走前頭
    記者 張鐵國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張鐵國 這個中秋和國慶8天長假裡,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馬金榮仍信心滿滿:「今年收入七八萬元不成問題。感謝福州援疆給我們的幫助,不然靠種地,一年才賺一兩萬元。」 馬金榮是新疆奇臺縣碧流河鎮西戈壁村村民。
  • 援疆工作巡禮 | 春風化雨 潤物育人
    3年來,各援疆省市援疆幹部人才肩負黨和人民的重託、承載著兄弟省市的深情厚誼來到兵團,為兵團教育事業添磚加瓦,有力推動兵團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提升,書寫了光榮與夢想,傳遞著力量與希望。湖北省援疆教師葉仲春介紹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湖北省黃岡市積極開展「組團式」教育援疆,累計選派81名校長及教師到五師支教,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使廣大職工群眾子女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在2020年的高考中,五師雙河市高級中學600分以上學生有6人,重本率實現「9連升」……一個個數字令人振奮,是湖北省教育援疆的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