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絲路明珠」光芒更加耀眼——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

2020-12-13 齊魯網

喀什,是祖國最西端的「絲路明珠」,也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深,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泰山天山,血脈相連。自黨中央作出對口援疆的決策以來,喀什一直是山東對口支援地區。

2020年初,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帶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囑託,全面接過對口支援新疆的「接力棒」。近一年來,他們大力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迅速融入這片素有「絲路重鎮、西部明珠」美譽的土地,譜寫出一支又一支「邊塞新曲」。

「輸血」與「造血」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趙老師教得非常仔細,跟班學習一年比過去三年的收穫都大,等她援疆結束後我們病理科的工作一定可以繼續開展。」麥蓋提縣人民醫院的阿米娜木·克熱木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信心。

阿米娜木·克熱木口中的「趙老師」,是山東援疆醫生趙一諾。她的到來,不僅幫助麥蓋提縣人民醫院病理專業實現了「零」的突破,更通過「以師帶徒」培養了一批病理專業人員,為當地留下了珍貴的「火種」。

人才短缺,是發展第一「痛點」。援疆建疆,關鍵在人。

山東援疆構建「計劃內幹部人才+柔性人才」的「1+N」立體組團式援疆模式,創新成立喀什「柔性人才工作站」,從內地選派符合條件的專家到喀什地區開展援建工作。今年以來,針對喀什地區教育文化領域、醫療衛生領域、脫貧攻堅等重點領域緊缺專業技術人員的現狀,分期分批選派了494名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家,極大彌補了當地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的狀況。

輸血重要,造血更重要。山東援疆打破單位、地域、層級限制,通過多層次、多方式、多渠道組團結隊,組織受援單位骨幹人才與援疆專家結對「拜師」,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截至目前,已創新組團241個,建立「師徒」關係850餘對,培訓培養各類幹部人才1.67萬餘人次,為當地輸入源源不斷的「活水」。

大棚裡的致富經

走出一條山東特色產業援疆路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支撐。

瀕臨沙漠,早晚溫差大,土壤鹽鹼化嚴重,惡劣天氣頻發……嚴酷的自然環境,導致山東對口支援的喀什地區四縣蔬菜種植種類少、產量低,蔬菜自給能力嚴重不足。為此,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將成熟的蔬菜種植技術引入受援地,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符合喀什實際、具有山東特色的產業援疆之路。

「有山東專家的幫助,我們也能種出高品質西紅柿。不僅給我們發放種子,還回收我們的西紅柿,今年我家貧困戶的帽子就可以摘掉了。」英吉沙縣烏恰鎮團結新村村民木拉提·買買提高興地說。

為拓寬增收渠道,經過在英吉沙縣烏恰鎮的多次調研,山東援疆幹部人才積極對接農業企業,由其提供種子,在烏恰鎮團結新村試種西紅柿,西紅柿成熟後制幹,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進行回收。團結新村今年新建西紅柿拱棚75座,每戶種植戶預計能收2噸西紅柿。

這只是山東援疆幹部人才推動特色種植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由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對接水發農業集團、壽光蔬菜產業集團等建設的南疆現代蔬菜產業示範基地,已建成荷蘭溫室70000平方米、育苗中心6748平方米,蔬菜大棚280個,可年產鮮蔬菜150萬噸,年加工蔬菜能力達100萬噸,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

種出來,還得賣出去。山東援疆幹部人才深入推進農副產品銷售「大倉東移」工程。今年以來,「大倉東移」工程累計助力喀什2.2萬餘噸農副產品進入疆外市場,銷售額達7.2億元。「大倉東移·消費扶貧」作為唯一援疆消費扶貧優秀典型案例被國家發改委向全國公開推介。

以情動人 以文潤心

架起一座民族團結連心橋

181名援疆幹部人才持續與24個村224戶群眾結對認親,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現場,一個大禮包、一句暖心話,拉近了各自距離。

今年以來,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先後落實援疆資金1260萬元,資助2100名貧困大學生學習深造。「山東對口支援喀什地區醫療免費救助行動」陸續投入援疆資金1000餘萬元,對當地困難家庭白內障、腦梗死等10種常見疾病予以免費救治。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東援疆四批次向喀什捐贈2000餘萬元款項及防疫物資,蔬菜水果580餘噸,先後協調三批核酸檢測團隊赴喀檢測。

促進民族團結,文化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山東援疆幹部人才傾力打造「文化潤疆·齊魯先行」品牌,推動文化潤疆工作。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英吉沙縣國學書院聯合各中小學,疫情期間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空中課堂,引導學生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英吉沙縣國學書院是山東援建的南疆地區最大的多功能國學書院。建成以來,集中開展現場教學培訓150場4170人次,線上中小學直播課程教學1.3萬人次,輻射帶動受援縣20個村開展國學下鄉活動、25所中小學開展國學文化教育。

關山萬裡路,建功在邊疆。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公布英吉沙等10個縣退出貧困縣。天山腳下,山東援疆人正向著更高的目標前行,努力讓「絲路明珠」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責任編輯:楊凡、路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第十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援疆幹部人才歡迎大會暨培訓班開班...
    原標題:第十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援疆幹部人才歡迎大會暨培訓班開班式舉行 本報烏魯木齊9月22日訊 全媒體記者姚彤、王興瑞報導:22日上午,第十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援疆幹部人才歡迎大會暨培訓班開班式舉行。 自治區黨委書記、兵團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陳全國,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一局局長李小新出席會議並講話。
  • 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幹部人才興疆穩邊紀實
    特別是黨的援疆戰略實施以來,山西全省上下積極投身其間,再次演繹出一曲可歌可泣的—— 今年2月24日,還是春寒料峭時節,山西省第三批121名援疆幹部人才已打起行囊、整裝待發,他們肩負著省委、省政府的重託和全省3600萬人民的深情厚誼,奔赴千裡之外,和新疆各族人民並肩奮戰。
  • 人在新疆——楊建軍:隻身西行天山腳下,援疆報國不負韶華
    「西行下天山,隻身赴邊關。塞外風萬裡,援疆情滿天」。楊建軍原定的援疆工作期為一年半,為了更好地援疆,他克服困難將工作期延長到三年。如今,他在援疆總結中這樣寫道:回首三年援疆路,兢兢業業,不負韶華,援疆報國,這將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楊建軍,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7年9月,他作為中央第九批援疆幹部來到昌吉學院任中文系副主任。「來援疆就是要為新疆做一些事情的。」
  • 巍巍崑崙援疆路,磊磊丹心援疆情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葉城縣委...
    曹磊是一名光榮的上海援疆幹部,現任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黨校副校長。2017年,他作為第九批上海援疆幹部的一員,帶著組織的重託,帶著上海人民的期盼,來到了崑崙山腳下的邊疆葉城,投入到了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工作中。
  • 銀川天山海世界·黃河明珠正式運營
    額麗其格 攝中新網銀川8月11日電 (於翔 額麗其格)11日,「健康大中國·歡樂海世界」暨天山海世界·黃河明珠正式運營盛典活動在銀川天山海世界·黃河明珠景區舉行。在2018「健康大中國·歡樂海世界」天山海世界·黃河明珠正式運營盛典活動上,天山集團副總裁兼西北集團總裁康利萍就天山海世界·黃河明珠項目規劃、項目定位,以及未來發展做了整體介紹。康利萍介紹,天山海世界·黃河明珠,定位於影響世界的中國文旅,打造對接絲路節點城市的文旅商務服務首站,是銀川面向世界的文旅名片。
  • 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赴南疆一市三縣開展尋訪援疆足跡活動
    9月29日-10月3日,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揮部在疆全體幹部人才先後赴阿克蘇地區溫宿縣、阿拉爾市、和田地區和田縣、喀什地區葉城縣開展尋訪援疆足跡活動。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巴楚分指的幹部人才親赴溫宿縣人民醫院,實地踏勘上海援建的醫院綜合樓,探尋第六批上海援建新疆阿克蘇地區歷程足跡並在綜合樓前留影,感懷時光飛逝,倍加珍惜援疆歲月。在阿拉爾市,巴楚分指的幹部人才們參觀了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並在館前合影留念。
  • 真愛潤物細無聲——天山南北的山東園丁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22日電題:真愛潤物細無聲——天山南北的山東園丁新華社記者邵琨天山泰山,相隔萬裡。近年來,來自泰山腳下的園丁們——山東援疆教師用真情和奉獻,為天山南北的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幫助當地提高了教學水平,還與當地師生結下了深厚的援疆情誼,讓山東和新疆兩地的人民心心相依。(小標題)組團教育 有教育才有未來「以前上課我過多重視生字詞的教學,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引領有所忽視,以後我會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養。」
  • 紹興市援疆指揮部組織參觀考察潔麗雅集團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
    紹興市援疆指揮部組織參觀考察潔麗雅集團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2017-03-12 23:4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此生願為胡楊鄰 不辭長作新疆人——數萬援疆幹部助力新疆發展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6日電 題:此生願為胡楊鄰 不辭長作新疆人——數萬援疆幹部助力新疆發展新華社記者符曉波、何軍有一群人,肩負黨和國家使命,舍小家顧大家,從五湖四海匯聚到祖國西部,把邊疆視為家鄉,在天山南北傾情傾力傾智,書寫著一曲曲動人的援疆讚歌。
  • 三明後生仔丨援疆再出發
    在新疆天山北麓,古「絲綢之路」的北道重鎮——瑪納斯,一群三明後生仔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與勤勞勇敢的瑪納斯人共同生活、相互融合。至2020年,三明市共派出八批援疆幹部,結合三明市的優勢特色與新疆瑪納斯的具體縣情進行幫扶,在農業、醫療、教育、生態等方面打造全方位、立體式援疆格局。
  • 【文化潤疆】「甬庫心連心 十年攜手行」寧波援疆十周年主題晚會...
    「甬庫心連心 十年攜手行」   寧波援疆十周年   主題晚會在寧波大劇院上演   今年,是寧波市對口支援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十周年,也是第十批援疆工作的開局之年。「寧波到庫車萬水千山,姚老師,我們為你留了一盞燈,我們在學校一直等著你……」話劇片段《天山的燈》再次緬懷了寧波援疆教師姚仁漢。十年來,像姚仁漢一樣紮根新疆的寧波援疆教師有203名。組團式教育援疆不僅開創了援疆新模式,更為庫車市教育帶來了質的飛躍。
  • 我省第七批援疆隊衛生組26名中期輪換專家順利返湘
    6月30日,我省第七批援疆隊衛生組中期輪換的技術人才結束了在吐魯番市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乘坐吐魯番—長沙的直飛航班順利返湘。2014年3月,帶著7200萬湖湘兒女的殷殷囑託,部省直和湘潭、衡陽、郴州的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共組派26名衛生專家加入湖南省第七批援疆隊,遠離家鄉進駐吐魯番,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首輪次衛生援疆工作。
  • 衢州傳媒網丨我市第九批援疆工程斬獲「天山杯」、「錢江杯」優質工程雙料大獎
    近日,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下發《2020年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優質工程)考核認定名單》,我市第九批援疆工程——烏什縣第一中學(烏什·衢州實驗中學)綜合教學樓在榮獲新疆優質工程「天山杯」獎的基礎上,再次開創記錄,斬獲浙江省優質工程
  • 江西「組團式」醫療援疆帶來佳音
    3月31日,江西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抵達克州,開始新一輪援疆工作。來自江西省多家三甲醫院的中醫科、口腔科、兒科、婦產科、神經內科、心血管科、眼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放射、B超、病理等科的20名優秀醫療人才來到克州阿克陶縣人民醫院,開展 「組團式」醫療援疆。
  • 人才援疆提升「金山銀水」軟實力
    「燈塔計劃」除支持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中心、群眾工作方法實訓基地等基層組織陣地建設外,還對一大批縣鄉村基層幹部進行了輪流培訓。  2010年對口援疆以來,吉林省不斷加大與受援地的交流互訪力度,阿勒泰地區組織了一批批幹部赴吉林省考察調研、學習培訓和掛職鍛鍊,吉林省及長春市、通化市等地也組織了一批批專家到阿勒泰地區考察調研、支持幫扶。同時,計劃外專業技術人才援疆的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 浙江援疆「第一課」陸續開展: 580名援疆教師陸續到崗
    紹興市第十批援疆教師寫教案、做視頻、備微課……為援疆的「第一課」卯足了勁。「我和我的愛人,為了備這一堂課,足足花了一個多星期。」援疆教師吳燕說,「愛人葉順舟是第九批援疆教師,之前的一年半,教的就是阿瓦提第四中學高二(1)班,我們夫妻,想把這一班帶到高考,所以這次我來接替他過來。」5月26日,吳燕開啟了她的援疆第一課,首先她播放的是一段VCR。
  • 突出「四進」 譜寫援疆新篇章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莎車分指指揮...
    村民努爾尼沙·阿布拉說:「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脫貧的信心更足了,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上海援疆,我要更加努力工作,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虞剛傑的組織推動下,莎車縣構建了「縣工業園區+鄉鎮產業園+村扶貧車間+家庭作坊」四級就業網絡,引進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組裝、農產品深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時間:2019/7/4 20:20:26 來源:上海市教委新聞辦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7月2日晚,上海市第九批24
  • 眾說援疆:「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第八批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山東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第五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在山東省委省政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喀什地委行署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省各級各部門和受援地各族幹部群眾的大力支持和通力配合下,緊緊圍繞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