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天山北麓,古「絲綢之路」的北道重鎮——瑪納斯,一群三明後生仔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與勤勞勇敢的瑪納斯人共同生活、相互融合。至2020年,三明市共派出八批援疆幹部,結合三明市的優勢特色與新疆瑪納斯的具體縣情進行幫扶,在農業、醫療、教育、生態等方面打造全方位、立體式援疆格局。
援疆再出發
2020年4月9日下午,三明市10名援疆幹部人才滿懷激情全部抵達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正式開啟我市第八批援疆工作。
一起看看新晉三明後生仔們在瑪納斯這片土地上進行著怎樣的創造吧!
聯誼篇
天山雪松根連根,明瑪兒女情誼深!歷屆三明援疆幹部通過與瑪納斯縣人民結對認親,為精準扶貧戶送去家庭圓夢禮物,走訪慰問瑪納斯縣福利院,看望集體幫扶對象,共同慶祝當地節日等一系列文體活動與當地人民手拉、心連心,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真正做到結窮親、辦實事、築真情,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架起援疆幹部和貧困群眾的連心橋。
01
— 看望集體幫扶對象 —
02
— 送冬衣 —
三明援疆指揮部幹部為瑪納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送冬衣
農業篇
從2010年起,三明市援疆指揮部就充分結合三明的技術優勢和當地的資源優勢,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讓食用菌產業從無到有並向優質化、特色化發展,鑄就了百香果產業——南果北種的典範。
通過開展食用菌產業發展培訓班,積極傳播生產技術。運用「師帶徒、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上提高菇農的生產技術水平。
從溫室大棚的試種到農器栽培法等技術改進,三明援疆幹部人才根據百香果的生長特點,全程跟蹤技術指導,奔波在田間地頭,還運用種植微信群等方式為農戶答疑解惑,解決地域生產所遇問題,像關注自家小孩一樣細心照料百香果的生長。
教育篇
2017年9月,三明市教育局與瑪納斯縣人民政府籤訂了教育對口幫扶協議。「送培送教」活動是實施對口幫扶協議的重要體現,也是持續深化明瑪兩地教育援疆和交流交往的重要舉措。2020年12月15日,三明市教育系統專家團隊到瑪納斯縣開展「送培送教」活動。進一步推動教學理論的交流與探討,促進瑪納斯縣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左圖:▲三明市梅列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朱鵬——《基於「五課」的校本教研研修策略》
右圖:▲三明市永安市實驗小學高級教師江雪與瑪納斯一小王曉豔《憶讀書》同課異構
醫療篇
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三明後生仔們不僅將先進的醫技、制度、理念引進新疆,還在一次次的大型義診當中,在疫情嚴重危及人民生命最關鍵的時刻,將醫生的那份責任和關愛切切實實傳遞給了瑪納斯的人民。
▲三明市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羅增輝滿懷熱情地投身於援疆工作。
▲福建省第八批對口支援新疆、清流縣總醫院主管檢驗技師李水生和其他核酸檢測人員,爭分奪秒與病毒面對面「交戰」。
▲變輸血為造血,三明援疆醫生與瑪納斯年輕骨幹醫師結成師徒對子,發揮「傳幫帶」作用,提升當地醫院醫療技術管理水平和促進專業技術人才培養。
生態篇
瑪納斯縣旱卡子灘鄉閩瑪生態村,是福建三明市對口援疆2010年示範項目。十年來,閩瑪生態村已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文明村。
·2009年秋 十年前的閩瑪生態村舊貌
·2010年 明瑪兩地第一次牽手 經驗豐富的規劃師攜手繪下藍圖
·2010年6月26日 禮炮聲聲拉開生態村建設序曲
·2020年夏 綠樹成蔭閩瑪生態村
一張藍圖幹到底,三明援疆幹部用青春和汗水換來了現在的綠水青山。閩瑪生態村十年援疆項目,從牧民搬出來,擺脫逐水草而居,定居下來的1.0版本,到駝奶產業成長、畜牧業升級、牧家樂蓬勃發展,牧民定住的2.0版本,再到文化中心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的傾力打造,文化潤疆深度實施,促進牧民精神層面再提升,定居工程煥發新活力的3.0版本。
歷屆三明援疆幹部人才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久久為功,砥礪前行,不斷提升援疆綜合效益。
來源:綜合自三明援疆
原標題:《三明後生仔丨援疆再出發》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