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工作巡禮丨醫療援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0-12-23 澎湃新聞

援疆工作巡禮丨醫療援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0-10-18 14:2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教育援疆持續發力,醫療援疆也讓巴州各族群眾廣泛受益,來自河北的援疆醫生用精湛的醫術為巴州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10月16日10時30分,記者在輪臺縣哈爾巴克鄉衛生院看到,河北滄州援疆醫生在輪臺縣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正在為基層衛生院病人會診。

輪臺縣哈爾巴克鄉衛生院醫生帕提古麗·買買提說:「 剛才遠程會診中專家認為這個病人不需要轉院 ,可以在我們這裡的醫院完成治療,這樣我們的心也放下了,對我們的治療方案更有信心了,這個平臺,對我們醫務工作者和農牧民群眾太有用了。」

輪臺縣哈爾巴克鄉衛生院院長閆晶:「我們鄉距離縣城較遠, 遠程醫療這個平臺打破了地域限制, 讓當地的農牧民不出鄉, 在鄉鎮衛生院就可以享受到上級專家的診療服務,大大方便了農牧民就近就醫,解決了農牧民看病難的問題。」

輪臺縣遠程會診信息平臺從2019年6月15日正式啟用,是河北在巴州幫扶建設的首個視聯網遠程會診信息平臺,與全縣10個鄉鎮衛生院的信息系統及數據互聯互通。」

輪臺縣人民醫院河北援疆醫生孫雷說:「這個平臺對於促進醫療優質資源下沉 ,緩解區域醫療資源不均衡,促進醫療服務均等化, 真正解決老百姓看病難 ,看病貴的問題意義重大,也能更好地落實輪臺衛健委各項遠程醫療服務, 下沉網際網路+健康等方面的政策。」

在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的推動下,輪臺和若羌兩縣如今已相繼開通了遠程會診信息平臺體系。

河北援疆幹部、 巴州衛健委副主任李煒說:「上下輻射15個鄉鎮衛生院, 為當地近一萬名群眾進行了醫療服務,為他們節約醫療費用近700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信息化建設的推廣和使用力度, 為巴州百萬各族人民儘早儘快地享受到河北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

除了積極推進「遠程醫療平臺」項目,從去年8月起,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組成醫療專家團隊對口援助兵團第二師,全方位高效託管鐵門關市人民醫院。僅今年上半年就為當地群眾解決疑難雜症500多例,免費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15000餘人次,醫院的各項指標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市民吳豔說:「以前醫院就小, 環境比較差 ,專家也比較少, 現在就是大病也能治 ,小病也能看, 就跟去庫爾勒市裡治病差不多了,在家門口就能看病。」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人民醫院鐵門關市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齊向北 說:「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 ,我們的門診病人增加了28.14% ,住院病人增加了32% ,總收入增加了28.46%, 床位使用率增加了35% ,同時我們的疑難病種的診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原來的只能看十幾種病 ,現在我們可以為老百姓解決70多種病的診療。」

按照計劃,到「十四五」末,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將把鐵門關醫院打造成擁有床位250張、以骨科為特色的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進一步提升當地醫療水平,擴大救治病種。

河北援疆幹部、巴州衛健委副主任李煒說:「『十四五』期間,河北省衛生健康援疆重點從項目建設入手,計劃援疆項目進70項, 援疆資金近13億元, 除了項目援疆, 我們計劃每年進行一支兩批的柔性援疆 ,河北醫療專家到巴州的醫療機構進行帶教 ,更好地帶動巴州的衛生健康事業更好的發展。」(梅新玉、 吐爾洪·肉孜、 輪臺臺 、庫爾勒臺)

來源:巴音郭楞廣播電視臺

監製:馬翀

審核:熊光偉

責編:申波

原標題:《援疆工作巡禮丨醫療援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10年援疆,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留下"不走的醫療隊"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駐點幫扶新疆墨玉縣人民醫院   10年援疆,留下「不走的醫療隊」   ■傅凌豔 李 瑛 李海峰   從北京到墨玉,距離4000多公裡。   這段距離,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醫護人員往返奔波了10年——從2011年開始,他們連續派出10批醫療隊駐點幫扶墨玉縣人民醫院。
  • 南陽援疆醫療人才惠民生解民憂——記淅川縣人民醫院援疆醫師肖震
    「感謝南陽援疆醫生,是你們讓我的母親重新回到正常生活。」10月22日,患者牛蘭英家屬將一面表達感激之情的錦旗送給了哈密市伊州區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南陽援疆醫生肖震。今年4月,南陽市選派醫療衛生人才5人,到伊州區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半援疆工作,累計接診2000多人次,實施各類手術100餘臺,救治疑難危重病例50多例,開展下鄉義診、下企業義診、入戶給病人送藥20多次,培訓基層醫療人員3000多人次,大大提升了伊州醫療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江蘇「組團式」醫療的萬裡援疆路
    來源:人民網近幾年,克州人民醫院發生的變化可真不小。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州)是新疆西部送走祖國最後一縷陽光的地方,由於地理位置、人才缺失等原因,此前這裡的醫療水平條件並不樂觀。自2016年4月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啟動實施以來,江蘇省先後分三批從8個省屬三甲醫院選派60多名醫療骨幹組團援助克州人民醫院。
  • 援疆工作巡禮 | 春風化雨 潤物育人
    2017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各援疆省市把更多人力財力物力投入教育援疆。湖北省援疆教師葉仲春介紹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湖北省黃岡市積極開展「組團式」教育援疆,累計選派81名校長及教師到五師支教,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使廣大職工群眾子女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在2020年的高考中,五師雙河市高級中學600分以上學生有6人,重本率實現「9連升」……一個個數字令人振奮,是湖北省教育援疆的成果展示。
  • 為當地打造帶不走的隊伍——記常熟市援疆教師群體
    今日折柳虞山畔,不負韶華勝少年。」這是本市援疆教師陸勁紅今年3月臨行前所作的《援疆行》。日前,他和陳亞麗、吳建華、盧振林、馬馳英、吳建軍等其他5名教師再次踏上徵程,分赴新疆克州和阿圖什開展新學年的教學工作。陸勁紅是滸浦學校副校長,也是本次援疆支教常熟團的團長。去年10月,他剛剛結束了貴州思南的結對幫扶支教之旅,隨即又報名參加蘇州市第二批援疆支教。
  • 福州援疆:在富民興疆中走前頭
    記者 張鐵國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張鐵國 這個中秋和國慶8天長假裡,雖然受疫情影響,但馬金榮仍信心滿滿:「今年收入七八萬元不成問題。感謝福州援疆給我們的幫助,不然靠種地,一年才賺一兩萬元。」 馬金榮是新疆奇臺縣碧流河鎮西戈壁村村民。
  • 紹興援疆醫生留下「醫用電子詞典」
    6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阿瓦提縣人民醫院,看到所有神經內科醫生都圍著紹興援疆醫生鄭高,觀看手機上的教學視頻,並不時發問。手機上正在播放的,是鄭高自製的《神經內科分析診斷視頻集》。自2018年年底以來,鄭高通過梳理阿瓦提當地的典型病例及診斷要點,整理拍攝並自己動手製作了這份「醫用電子詞典」,方便當地神經內科醫生隨時隨地學習、不斷提升專業技術水平。
  •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時間:2019/7/4 20:20:26 來源:上海市教委新聞辦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7月2日晚,上海市第九批24
  • 三明後生仔丨援疆再出發
    至2020年,三明市共派出八批援疆幹部,結合三明市的優勢特色與新疆瑪納斯的具體縣情進行幫扶,在農業、醫療、教育、生態等方面打造全方位、立體式援疆格局。援疆再出發2020年4月9日下午,三明市10名援疆幹部人才滿懷激情全部抵達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正式開啟我市第八批援疆工作。
  • 「雲端」拜師打造教育援疆新模式
    今年,浙江省為開啟教育援疆工作新局面,以「雲端」拜師的方式,打造教育援疆新模式。 據悉,華盛高級中學和柯坪·湖州國慶中學兩校通過網絡雲端相聚,100餘名新老教師結成師徒,開啟湖州教育援疆新模式。 「『異地帶徒弟』就是發揮長興縣華盛高級中學骨幹教師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一名湖州師傅帶好一名湖州徒弟和一名柯坪徒弟,同臺訓練、同臺競技、同步提高,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
  • 這是一支撤不走的隊伍——衢州9位援疆老師風採紀實
    援疆精神是指路明燈  談起衢州援疆老師,新疆烏什縣教育局李秀霞局長說,衢州9位援疆老師的到來,讓烏什二中的高考成績有了巨大突破。在衢州教師尚未援疆支教的前年,該校53人參加高考,一本1人,本科線共5人,本科上線率不到10%。那幾年,學校招生形勢嚴峻,成績好的初中畢業生流失到其他地區,這給衢州教師的支教帶來了不小難度。
  • 援疆 | 浙江援疆「鄉村振興、雙十示範」工程巡禮
    ,認真落實浙江省、自治區有關援疆工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六個堅定不移」聚焦要求和援疆「3138」工程目標,浙江省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雙十示範」工程,力爭在2018年底前,各市對口援疆指揮部在各自對口支援縣(市)行政區域內,創建1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自然人文特色彰顯和諧幸福的社會主義示範新農村,創建1所建築布局新穎、設施設備完善、辦園理念先進、組織管理科學、交流交往創新、國學教育領先的基層示範幼兒園
  • 莆田市第一醫院援疆醫生陳晟:真情援疆,助力醫院學科發展
    近日,莆田市第一醫院援疆專家陳晟傑為瑪納斯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發熱門診等臨床醫務人員帶來一場呼吸機業務知識培訓。陳晟傑來到該院ICU後,積極參與業務查房、搶救危重患者及院內會診等工作,傳授臨床知識和經驗,指導規範臨床診療;同時,開展院內和科室的教學工作及業務培訓授課,為臨床醫護人員傳授重症領域的基本知識及最新進展,提高臨床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  臨床工作中,陳晟傑利用醫院的現有條件,開展新業務新技術,並注重「傳、幫、帶」,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 人才援疆提升「金山銀水」軟實力
    兩地不僅氣候相同,還因為對口援疆工作,兩地間人才交流培訓的熱度也一直在升溫。  堅持項目援疆與人才援疆相結合、規劃內援疆與規劃外援疆相結合、全面推進與突出重點相結合、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相結合、推動工作與交流交往相結合,是吉林省今年援疆工作的重頭戲。環環相扣、交叉進行的工作特點,使得吉林省人才援疆在提升「金山銀水」阿勒泰地區的軟實力上發揮出重要作用。
  • 巍巍崑崙援疆路,磊磊丹心援疆情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葉城縣委...
    三年來,他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援疆工作的總體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聚焦精準脫貧攻堅出謀劃策,在推進援疆工作、開展交流交往交融、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描繪出了一張張濃墨重彩的畫卷。
  • 堅守源於熱愛 浙江援疆醫生為阿克蘇老百姓口腔健康貢獻力量
    赴疆,共築健康夢自2017年2月啟動援疆工作以來,浙大口腔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以下簡稱第一師醫院)通過「組團式」發展、以院包科、打造「浙阿跨省醫聯體」等,多形式、全方位「造血式」援疆。根據援疆指揮部的安排,葛巍立擔任第一師醫院援疆醫療隊副領隊,黨委委員、副院長,口腔科副主任,援疆專家黨支部書記。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一下飛機,他就被安排到第一師醫院的專家樓隔離兩個星期。在隔離期間,除了每天測兩次體溫,浙江省援疆指揮部還安排了充實的培訓學習、專題討論、主題黨日活動等,其中不乏新疆風土人情的學習。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讓初到南疆的葛巍立印象深刻。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懷化首批援疆的楊秀春老師來自懷化一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她不假思索地報了名。然而現實卻擺在了眼前,「去那麼遠呢,人生地不熟,孩子的教育怎麼辦?」面對家人的擔憂與現實的問題,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帶著女兒一起去援疆支教。
  • 「舍家報國、傾家援疆」麗水援疆指揮部慰問一線援疆教師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俏楊 記者沈貞海報導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時,新和縣委副書記、麗水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呂曉東,新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袁剛,新和縣委常委、副縣長、麗水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朱劍成來到新和縣康樂園小區,慰問一線援疆教師,向他們表達節日的問候。
  • 金醫黨員、援疆幹部範勇你真棒!
    看著兄弟姐妹們頂著嚴重的疫情辛苦工作!!!打心眼裡怎麼也坐不踏實!雖然我是援疆休年假探家,但是國家疫情如此嚴重,沒有大家哪有小家?!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又是黨員,關鍵時刻得站出來對抗疫情,眾志成城,跟著兄弟姐妹們並肩作戰!金醫加油!中國加油!」又重新回到門診辦工作的範勇說,他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 天山腳下,「絲路明珠」光芒更加耀眼——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
    自黨中央作出對口援疆的決策以來,喀什一直是山東對口支援地區。2020年初,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帶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囑託,全面接過對口支援新疆的「接力棒」。近一年來,他們大力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精神,迅速融入這片素有「絲路重鎮、西部明珠」美譽的土地,譜寫出一支又一支「邊塞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