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融媒記者 葛潔
「當年空賦凌雲詞,半世蹉跎渾未知。明日執鞭蔥嶺下,老驥猶銘天山石。東海春潮匯百川,西域秋實聚眾賢。今日折柳虞山畔,不負韶華勝少年。」這是本市援疆教師陸勁紅今年3月臨行前所作的《援疆行》。日前,他和陳亞麗、吳建華、盧振林、馬馳英、吳建軍等其他5名教師再次踏上徵程,分赴新疆克州和阿圖什開展新學年的教學工作。
陸勁紅是滸浦學校副校長,也是本次援疆支教常熟團的團長。去年10月,他剛剛結束了貴州思南的結對幫扶支教之旅,隨即又報名參加蘇州市第二批援疆支教。「親身體會了中西部貧困地區和蘇南地區在教育事業、教育資源等各方面的差距後,我希望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貢獻一份力量。」陸勁紅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應該是孩子們所期待的和煦陽光和春風雨露。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和同伴們踏上了援疆的徵程。
來到新疆,陸勁紅擔任克州二中校長、黨委副書記。他深入調研,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援疆教師團隊作用,促成了克州二中與江蘇省震澤中學的結對共建,為克州二中英語組幫扶結對。在他的主持下,克州二中成立了「蘇老師」工作室和教師發展中心,以蘇州援疆骨幹教師為主體,在教學科研、校園文化建設、班主任隊伍建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等方面,貢獻「蘇老師」的愛心和智慧。「蘇老師」工作室的運行思路也得到了省援疆工作組領導的高度肯定,被建議推廣。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儀式也以援疆教師為引領骨幹全面推開。
來自市一中的生物老師陳亞麗是「蘇老師」工作室和教師發展中心的副主任。她在做好教學本職工作的同時,主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優勢,在德育、社團活動等方面發揮作用。擁有心理健康師資上崗證的陳亞麗化身心理專家,為育才學校初中全體女生作了題為 《走好青春每一步》的青春期專題講座。講座幫助女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生理變化,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各類性侵害,以積極的心態健康成長、擁抱未來。中考前夕,她還為克州二中全體初三學生做了中考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緩解中考前的緊張焦慮情緒,教會他們科學的答題技巧和應考策略。
為加強克州二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和寫作水平,陳亞麗積極牽線,促成常熟市第一中學和克州二中結對聯誼,共同開展「書信手拉手,共築中國夢」活動。兩地學生結成「一對一」的書信「手拉手」夥伴,通過書信增進雙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間的友誼,促進友好學校間的民族團結。
吳建華是尚湖中學的語文老師,兼任教導主任。去年底結束首批「萬人援疆計劃」的援疆教師工作後,吳建華選擇了「續約」。
2018年來到新疆,吳建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阿圖什市育才學校始創初中。由於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有的學生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說,吳建華便從最基礎的聽說讀寫做起,帶領孩子們朗讀課文,糾正發音;教孩子們書寫漢字,寫順筆畫。他以教材為本,以學情為基,啟發引導,讓孩子們大膽表達。在他的引領下,孩子們慢慢喜歡上了語文,喜歡上了閱讀,繼而喜歡寫作,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於在首批援疆支教中的出色表現,今年,吳建華又回到育才學校,並被任命為學校副校長,分管初中部德育和教學工作。他積極推動學校「石榴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蘇州援疆教師的特長,組建學校籃球隊、曳舞團等社團,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看似風光的成績背後,包含著援疆教師們攻堅克難的勇氣。來到新疆,與江南巨大的環境差異讓教師們普遍經歷了水土不服、乾燥上火、失眠等諸多不適。由於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援疆期間,所有老師幾乎沒有雙休,沒有節假日,像陀螺般不停旋轉。原先想像閒暇之時可以去欣賞新疆的美好風光,結果他們連縣城都沒能跨出一步。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為新疆教育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從春光旖旎的秀麗江南到漫天風沙的戈壁之城,援疆教師們將在三尺講臺堅守教育初心,傳播知識,培根鑄魂,讓來自江南的教育活水不斷滋養南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