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地打造帶不走的隊伍——記常熟市援疆教師群體

2020-09-18 常熟日報

文/融媒記者 葛潔

「當年空賦凌雲詞,半世蹉跎渾未知。明日執鞭蔥嶺下,老驥猶銘天山石。東海春潮匯百川,西域秋實聚眾賢。今日折柳虞山畔,不負韶華勝少年。」這是本市援疆教師陸勁紅今年3月臨行前所作的《援疆行》。日前,他和陳亞麗、吳建華、盧振林、馬馳英、吳建軍等其他5名教師再次踏上徵程,分赴新疆克州和阿圖什開展新學年的教學工作。

陸勁紅是滸浦學校副校長,也是本次援疆支教常熟團的團長。去年10月,他剛剛結束了貴州思南的結對幫扶支教之旅,隨即又報名參加蘇州市第二批援疆支教。「親身體會了中西部貧困地區和蘇南地區在教育事業、教育資源等各方面的差距後,我希望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貢獻一份力量。」陸勁紅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應該是孩子們所期待的和煦陽光和春風雨露。抱著這樣的信念,他和同伴們踏上了援疆的徵程。

來到新疆,陸勁紅擔任克州二中校長、黨委副書記。他深入調研,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充分發揮援疆教師團隊作用,促成了克州二中與江蘇省震澤中學的結對共建,為克州二中英語組幫扶結對。在他的主持下,克州二中成立了「蘇老師」工作室和教師發展中心,以蘇州援疆骨幹教師為主體,在教學科研、校園文化建設、班主任隊伍建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學生社團建設等方面,貢獻「蘇老師」的愛心和智慧。「蘇老師」工作室的運行思路也得到了省援疆工作組領導的高度肯定,被建議推廣。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儀式也以援疆教師為引領骨幹全面推開。

來自市一中的生物老師陳亞麗是「蘇老師」工作室和教師發展中心的副主任。她在做好教學本職工作的同時,主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優勢,在德育、社團活動等方面發揮作用。擁有心理健康師資上崗證的陳亞麗化身心理專家,為育才學校初中全體女生作了題為 《走好青春每一步》的青春期專題講座。講座幫助女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生理變化,掌握調節情緒的方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各類性侵害,以積極的心態健康成長、擁抱未來。中考前夕,她還為克州二中全體初三學生做了中考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緩解中考前的緊張焦慮情緒,教會他們科學的答題技巧和應考策略。

為加強克州二中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和寫作水平,陳亞麗積極牽線,促成常熟市第一中學和克州二中結對聯誼,共同開展「書信手拉手,共築中國夢」活動。兩地學生結成「一對一」的書信「手拉手」夥伴,通過書信增進雙方的了解,加深彼此間的友誼,促進友好學校間的民族團結。

吳建華是尚湖中學的語文老師,兼任教導主任。去年底結束首批「萬人援疆計劃」的援疆教師工作後,吳建華選擇了「續約」。

2018年來到新疆,吳建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阿圖什市育才學校始創初中。由於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有的學生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說,吳建華便從最基礎的聽說讀寫做起,帶領孩子們朗讀課文,糾正發音;教孩子們書寫漢字,寫順筆畫。他以教材為本,以學情為基,啟發引導,讓孩子們大膽表達。在他的引領下,孩子們慢慢喜歡上了語文,喜歡上了閱讀,繼而喜歡寫作,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於在首批援疆支教中的出色表現,今年,吳建華又回到育才學校,並被任命為學校副校長,分管初中部德育和教學工作。他積極推動學校「石榴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蘇州援疆教師的特長,組建學校籃球隊、曳舞團等社團,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看似風光的成績背後,包含著援疆教師們攻堅克難的勇氣。來到新疆,與江南巨大的環境差異讓教師們普遍經歷了水土不服、乾燥上火、失眠等諸多不適。由於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援疆期間,所有老師幾乎沒有雙休,沒有節假日,像陀螺般不停旋轉。原先想像閒暇之時可以去欣賞新疆的美好風光,結果他們連縣城都沒能跨出一步。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為新疆教育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從春光旖旎的秀麗江南到漫天風沙的戈壁之城,援疆教師們將在三尺講臺堅守教育初心,傳播知識,培根鑄魂,讓來自江南的教育活水不斷滋養南疆大地。

相關焦點

  •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
    留下了"帶不走"的教育人才隊伍 上海第九批24名援疆教師隊伍載譽歸來時間:2019/7/4 20:20:26 來源:上海市教委新聞辦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7月2日晚,上海市第九批24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編者按: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教育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修師德為根本,以鑄師魂為核心,以強師能為重點,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辦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
  • 援疆工作巡禮丨醫療援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援疆工作巡禮丨醫療援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0-10-18 14:2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李倩為新疆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他們的漢語不光進步飛速,學科成績也直線上升……這一切,歸功於國家對口援疆工作的開展。100位廣東援疆教師把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帶到喀什疏附縣。他們當中,同福西路小學副校長李倩是佼佼者。在新疆,她有另一個身份:疏附縣明德小學副校長。
  • 杭派教育為阿克蘇市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中新網新疆新聞9月25日電(鄧麗娟 王小軍)「高中是『拔苗孕穗』期,我們要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學生心中厚植愛國情懷,我們將在杭派教育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努力,通過細水長流的教育,為我們偉大祖國培養更多更好更優秀的建設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新疆阿克蘇市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王能靠說。
  • 這是一支撤不走的隊伍——衢州9位援疆老師風採紀實
    援疆精神是指路明燈  談起衢州援疆老師,新疆烏什縣教育局李秀霞局長說,衢州9位援疆老師的到來,讓烏什二中的高考成績有了巨大突破。在衢州教師尚未援疆支教的前年,該校53人參加高考,一本1人,本科線共5人,本科上線率不到10%。那幾年,學校招生形勢嚴峻,成績好的初中畢業生流失到其他地區,這給衢州教師的支教帶來了不小難度。
  • 成都高新區新源學校肖祥忠:為藏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2018年9月,成都高新區第四批援藏教師出發了,這是高新區派出的援藏支教隊伍最大規模的一批,他們的目的地是格薩爾王的故鄉——德格。經過主動申請,高新區新源學校肖祥忠老師成為了這隻隊伍的其中一員。兩年間,肖祥忠走過德格全縣近二十個鄉村,從下鄉送培送教開始,歷經物質捐贈,落實校對校結對幫扶工作,到主動調研問詢學校需求,到最後主動出擊,培養骨幹教師。幫扶過程中有辛酸、無助、無奈,但更多的是喜悅和收穫。對肖祥忠來說,德格支教兩年,最大的成就,是為幫扶工作「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尋到了經費保障,坦然從容的與一批有識之士一道成長。
  • 巍巍崑崙援疆路,磊磊丹心援疆情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葉城縣委...
    抓實人才援疆,助力脫貧攻堅他堅信援疆工作最終目的是要變輸血為造血,為了給葉城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他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他重點聚焦脫貧攻堅領域,通過開展兩地人才培訓交流,通過傳幫帶,不斷提高各領域人才隊伍素質。
  • 江蘇援疆教師群像掃描:「我只是到了需要我的地方」
    這次歸來,他帶來了為學校量身定製的《經典詠流傳》唐詩吟唱和《克州三小書法教程》校本課程。60集的書法視頻是曹恆斌在鹽城邀請書法老師精心錄製的,從一筆一畫開始教起。來自江蘇常州的援疆教師陳雨薇則為傳播江南刻紙藝術煞費苦心。今年來到新疆前,陳雨薇了解到烏恰縣實驗小學將創建「最美西極學校」校園文化特色項目,其中就包含常州傳統文化刻紙技藝。
  • 6名臺山教師踏上援疆支教徵程
    6名前往新疆喀什疏附縣支教的教師參加會議,他們將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和生活。會上,臺山市教育局對6名援疆教師提出三點囑託。一是講政治顧大局,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落實到支教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為當地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講方法求實效,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提高當地教育教學質量,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 ...教育的溫暖——記天津援疆教師、和田天津高級中學副校長王曉薇
    再有兩個月,作為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幹部的王曉薇,來到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任副校長就滿兩年了。而顧進裕是她帶的第二個「徒弟」。2017年2月,身為天津中學教務主任的王曉薇啟程趕赴新疆和田。與她同行的還有24名天津教師。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援疆教師。「天津援疆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變輸血為造血,變頂崗為幫帶。
  • 「舍家報國、傾家援疆」麗水援疆指揮部慰問一線援疆教師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俏楊 記者沈貞海報導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時,新和縣委副書記、麗水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呂曉東,新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袁剛,新和縣委常委、副縣長、麗水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朱劍成來到新和縣康樂園小區,慰問一線援疆教師,向他們表達節日的問候。
  • 熱血丹心映雪蓮——記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李遠報
    有了家人的支持與理解,李遠報心中的大石也放下了,踏入新疆的那一刻,他也放下一切顧慮,一心一意撲在援疆工作上。援疆第一年,在組織的安排下,他被安排到吐魯番市教育局從事教研工作。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從事教研工作,工作比較繁雜,很多程序不熟悉,但是骨子裡一直有拼勁的他,不怕「從零」開始。
  • 「雲端」拜師打造教育援疆新模式
    今年,浙江省為開啟教育援疆工作新局面,以「雲端」拜師的方式,打造教育援疆新模式。 據悉,華盛高級中學和柯坪·湖州國慶中學兩校通過網絡雲端相聚,100餘名新老教師結成師徒,開啟湖州教育援疆新模式。 「『異地帶徒弟』就是發揮長興縣華盛高級中學骨幹教師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一名湖州師傅帶好一名湖州徒弟和一名柯坪徒弟,同臺訓練、同臺競技、同步提高,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
  • 援疆教師殷鑫:一個靈魂會喚醒另一個靈魂
    殷鑫老師的援助學校是一所民族學校,一線教師幾乎全部是民族教師。面對當地教師國語教學水平不足、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基礎薄弱的客觀現實,他憑藉我校生物教研組一直以來研究和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方式,迅速開始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及手段,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和田當地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方法,將自己的生物課堂與新疆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迅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贏得了學生的心。
  • 219名援疆教師圓滿完成任務返京
    北京日報訊(記者 王琪鵬)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援疆教師團隊圓滿完成兩年的援疆任務,已於近日陸續返回北京。兩年來,這支教師團隊在和田地區進行「組團式」教育援疆嘗試,切實提升當地教育的造血功能,打造了一批名校,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援,為和田地區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 突出「四進」 譜寫援疆新篇章 記上海第九批援疆幹部莎車分指指揮...
    村民努爾尼沙·阿布拉說:「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脫貧的信心更足了,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上海援疆,我要更加努力工作,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在虞剛傑的組織推動下,莎車縣構建了「縣工業園區+鄉鎮產業園+村扶貧車間+家庭作坊」四級就業網絡,引進紡織服裝、電子元器件組裝、農產品深加工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 學生們喜歡的大哥哥 ——記天津援疆教師李聖
    天津援疆信息2016(124)天津中學工作組供稿            前指宣傳報導組發「百年大計,投身教育來援疆。萬裡之遙,天津和田兩地情」是來自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學物理一級教師李聖的援疆信條。到達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後,他迅速和當地的師生打成一片。李聖是天津援疆教師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他工作有朝氣又熱情,除了完成教學任務外,他還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為學生們講解習題。
  • 一份聘書 一份責任—頭屯河農場學校舉行「援疆教師」授聘儀式
    本學期,頭屯河農場學校迎來了山東德州派出的6名骨幹教師對學校進行&34;教育教學幫扶,旨在把山東好的教育經驗和教學方法根植到我們學校。堅持「輸血」和「造血」並重,發揮援疆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大力開展教研培訓活動,幫助我校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骨幹教師隊伍」,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學水平,推動頭屯河農場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
  • 台州教育援疆:瀚海綠洲綻新芽
    目前,兵團第二中學分校·第一師高級中學第一批79名教師已就位,其中包括來自台州市的15名援疆教師。學校依託兵團二中和台州對口援疆的資源平臺,引進先進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不斷提高學校人才隊伍和管理團隊建設水平,以及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綜合實力,為一師阿拉爾市打造南疆區域教育高地和教育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