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江蘇「組團式」醫療的萬裡援疆路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網

近幾年,克州人民醫院發生的變化可真不小。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克州)是新疆西部送走祖國最後一縷陽光的地方,由於地理位置、人才缺失等原因,此前這裡的醫療水平條件並不樂觀。

自2016年4月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啟動實施以來,江蘇省先後分三批從8個省屬三甲醫院選派60多名醫療骨幹組團援助克州人民醫院。

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變過去零星選派、單兵作戰為組團選派、集體作戰,有力提升了克州人民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既讓邊疆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內地一樣的優質醫療服務,也幫助當地醫生提高醫技,為克州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克州人民醫院大廳。人民網 陸凌興攝

(一)從江蘇到新疆,愛心跨越了千萬裡

「是江蘇援疆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可以繼續追夢。」成為一名教師,一直是維吾爾族姑娘凱麗心中的夢想。

但是就在2018年,剛剛畢業不久的凱麗持續高燒40℃、昏迷不醒被送到克州人民醫院救治,情況不容樂觀。

「通過檢查,發現小凱麗患有心內膜炎,並伴有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腎衰的多臟器功能衰竭狀態。」ICU援疆專家晁亞麗回憶說,當時的情況十分緊急,必須通過透析,才有可能挽救她的生命。

凱麗的父親賣掉了家中僅剩的幾頭羊,但是血液透析高額的費用仍然沒有湊齊。「當時我也沒過多考慮,凱麗才只有22歲。」還在還房貸的晁亞麗從信用卡中透支了兩萬元,把透析的費用悄悄墊付上了。

經過醫護人員近半個月的持續搶救,凱麗的病情出現了好轉,臟器、腎臟功能逐步恢復。

「那一刻,我們特別激動,她的臟器功能開始好轉就說明她還有生的希望。」晁亞麗回憶說,當時的她和醫護人員已經幾天幾夜沒有合眼了,但對她們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當時,正值第十四期「潤心計劃」開始之際,在醫院的積極協調下,將凱麗納入了第十四期「潤心計劃」免費接受心臟手術治療。

9月17日,醫生發現凱麗心臟內膜上的細菌贅生物有脫落現象,隨時可能因脫落而堵塞血管,情況緊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沈振亞教授連夜從蘇州趕來為凱麗開展手術,醫院心臟內科、心胸外科、麻醉科、ICU、輸血科、B超室等多個科室緊密配合,歷經6小時,手術終於成功了。

「下個月,我就要參加特崗教師的考試了。」去年已經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凱麗因為病情不得不與夢想失之交臂,現在,已經恢復健康的凱麗正重拾信心,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

「長期高海拔的生活,使心臟病成了這裡的高發病。」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克州黨委副書記關永健告訴記者,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推出了「潤心計劃」,這是一項由江蘇省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與克州人民醫院聯合成立的專門救治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項目,也是江蘇省「組團式」醫療援疆的重點項目。

克州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濟生介紹說,「潤心計劃」目前已為177名患者成功「修」心。不僅為患者送去了健康,還讓各族患者與專家結下了動人的親情。

克州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大家正在等候體檢。人民網陸凌興攝

(二)醫院換新貌,硬體軟體同提升

「每次來這裡看病,都發現醫院的環境和服務越來越好了。」吐爾蓀·毛拉由於腎病成了克州人民醫院的「常客」,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之前他必須依靠輪椅生活,經過血液透析等治療,現在已經可以和正常人一樣走路了。

為吐爾蓀·毛拉進行治療的醫生是二次援疆的武曉春,45歲的他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副主任醫師,2018年7月,他再次踏上援疆之路,擔任起克州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根據克州的需求,江蘇省從8家省屬三甲醫院選拔出醫療專家和管理人才,通過「院包科」的方式對口幫扶克州人民醫院的9個科室。武曉春告訴記者,「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醫院帶動一個科室,一名人才引領一個科室,有效填補了醫院多項技術空白。」

除了科室得到了有效完善,醫院的基礎設施改善和就診服務體驗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克州人民醫院兒童留觀輸液區。人民網 宋晨攝

動畫片、搖擺車、學習桌、玩具,牆壁上畫著各種卡通畫……這樣的環境和遊樂設施顯然是「兒童城堡」的標配,但誰能想到,這竟是克州人民醫院的兒童留觀輸液室。

今年年初,為了改善患兒的就醫環境,在江蘇援疆專家陳彥的設計下,僅用1個月就將兒童留觀輸液室從8樓搬到2樓,並打造成如今的「兒童城堡」模樣。

記者了解到,除了「兒童城堡」,江蘇「組團式」醫療援疆團隊來了之後,還在原來體檢科的基礎上建了一個一站式健康管理中心。

剛體檢完的阿迪力別克·扎曼告訴記者,原來體檢各種檢查要樓上樓下跑,大半天都完不成體檢。「現在各種檢查都集中在一個區域,一個小時就檢查完了所有項目,方便多了。」

目前,醫院還正在建設醫養結合的克州健康養老中心示範區,援疆專家李勇強把內地先進的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理念帶到這裡,建成後將為克州各族群眾養老提供優質服務。

克州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江蘇省「組團式」醫療援疆工作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丁強接受記者採訪。人民網陸凌興攝

(三)不僅要「騎車帶人」,更要「教人騎車」

對於丁強來說,這是他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

丁強是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2016年年底,響應黨中央號召,參加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被任命為克州人民醫院院長,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援疆之路。

援疆期間,他走遍了克州大大小小的村子。

「不僅要『騎車帶人』,更要『教人騎車』」 。轉眼之間,三年時光即將過去,當記者問起這個地方有什麼讓他留念之時,丁院長感慨地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給這裡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丁強告訴記者,「組團式」醫療援疆不僅給當地患者看了病,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當地醫療衛生人才。留下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各族群眾才能持久享受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克州人民醫院門診量、手術量、住院人數、醫院效益均翻番,醫院診療能力、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得到明顯提升,基層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人民網 宋晨 實習生 尚珂)

相關焦點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記我國著名婦產科專家葉惠方
    原標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葉惠方一生以醫載道、救助蒼生,是醫學大家,也是道德楷模。   「我要留下來」   葉惠方曾說:「一個人不能選擇歷史,但可以選擇自己的追求。」她一生追求的,是光明與奉獻。   1934年,葉惠方考上燕京大學,後在協和醫學院就讀。
  • 【國旗下講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寧波中學405班程怡
    作為英語老師,她曾在我數學成績下降時坐等我去辦公室「自首」,也會在我無法紓解壓力時充當心理老師的角色。她曾罰我抄寫《三字經》,也曾和別人表揚我是在快樂中學習。是她的寬厚和信任,讓我的初中生活少了些乏味,多了些溫暖回憶。是她早早看透了我那顆沒那麼安分的心,並且加以呵護和鼓勵。她讓我明白,良好的關係不僅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更需要彼此的尊重和理解。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濂溪區第一小學召開全體班主任新學期第一次例會
    隨後,德育處嚴江東副校長和黃濤主任對本學期德育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每個班級應搭建良好的德育教育平臺, 並深信每位班主任都有一顆熱枕之心。因此需要各位老師建立大格局、大方向、大德育的工作平臺,把工作做到最好。
  • 助受援地中考高考雙豐收 浙江「組團式」教育援疆持續發力
    3月2日牽頭協調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黨政正職和12位援疆教師,圍繞「雙高」計劃建設、「組團式」教育援疆試點等,通過視頻會議展開「頭腦風暴」。6月中旬聯合相關市援疆指揮部赴各試點學校開展推磨式巡迴調研。繼續試行烏什·衢州實驗中學「託管式」管理模式,學校黨委書記與校長全部由省援疆指揮部選派,實現教學與管理先進理念的雙重輸出。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記解放軍總醫院婦產科創始人葉...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記解放軍總醫院婦產科創始人葉惠方 點擊圖片看下一頁
  • 教師軍嫂蘇妮娜: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近五年來,她多次指導學生參加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英語比賽斬獲殊榮。蘇妮娜說:「這是對我最大的鼓舞和回報。」合格軍嫂 關心愛護子弟兵蘇妮娜是千萬教師中平凡的一員,卻也是特殊的一員。今年,一名戰士臨近退伍,想去一家外企應聘工作,但礙於英語基礎較差。蘇妮娜得知後,上網了解該公司的經營範圍和這名戰士擬應聘的崗位要求,幫助他制定了一份口語「制勝秘訣」,並精心撰寫了英文簡歷。最終,戰友成功獲得了公司的聘任。今年春節,蘇妮娜帶著孩子來到丈夫所在的部隊過節。因疫情的緣故,她和孩子便滯留在部隊三個多月。
  • 德州首批「組團式」援疆教師赴兵團十二師定點幫扶
    8月30日,由中共德州市委組織部、德州市教育和體育局聯合組織的首批「組團式」援疆教師,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定點幫扶工作。本次「組團式」援疆教師隊伍由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遴選2名教研員、德城區選派4位優秀骨幹教師組成,他們將圍繞新疆建設兵團十二師頭屯河農場學校急需提升的學科,通過德州市第十中學與頭屯河農場學校建立的對口合作關係,共同構建「學校領導+
  • 援疆工作巡禮丨醫療援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援疆工作巡禮丨醫療援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20-10-18 14:2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名師風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徐州市36中馬豔麗老師
    所帶班級多次榮獲市級、校級獎勵,被評為徐州市家校聯繫先進個人、校優秀班主任、師德模範和優秀黨員,所帶班級獲徐州市先進學生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榮譽稱號。【教研多潛心,成長無止境】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 緣疆|廣東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填補當地技術空白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簡稱:三師圖市)群眾的眼中,廣東援疆醫生用精湛的醫術、先進的設備,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醫療環境,也為粵兵兩地人民留下了濃濃的情誼。他們用醫者仁心,書寫著一個個感人的生命故事。
  • 他,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2007年,王海所帶的高二(4)班數學畢業會考以合格率100%,優秀率70%以上的成績名列全年級平行班第一;2012年所帶的高三(17)、(18)班合格率均為100%;2017年所帶的高三(11)班學業水平考試數學優秀率91.1%,良好率100%。
  • 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幹部人才興疆穩邊紀實
    「1+N」教育援疆、「組團式」醫療援疆、「定製式」文化援疆、「全覆蓋式」智力援疆,這些都是援疆幹部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 繼續擴大「組團式」教育,在昌吉州、六師五家渠市嘗試開辦「山西班」,同10所學校、幼兒園新籤訂教育合作協議,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晉疆兩地教育教學交流6批108人次。
  • 延安中學教師姬延軍: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那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用正確的思想觀念來引導學生,用高尚的情操來感染學生,用自己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來培養學生,處處給學生起表率作用。 「我們管理學生,要始終記住一點,那就是要做到立德樹人,特別是作為老師,我們更應該在德上下功夫,所謂師者,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一定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姬延軍說。
  • 揚州援疆女教師帶「夫」支教,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不懼疫情,一路向西,飛行萬裡……8月18日,江蘇省揚州市30多名援疆教師再次啟程,前往新疆新源縣,為當地新學期開學做準備。在這支隊伍中,有一位帶上腦梗丈夫踏上支教路的老師——江蘇省揚州中學的戴秀琴老師。
  • 濰坊奎文區聖卓實驗學校 高風俊: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專欄:優秀教師 高風俊,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十七年來,她的課堂「激情、務實、幽默、高效」的情感型教學風格,善於用豐富激越的感情和繪聲繪色的不同載體來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入情入境明理知味,致力於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提升課堂效率,到達教學的最高境界。她作為一名初中英語老師,深知口語的重要性,所以一直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口語大賽,並對參賽學生耐心指導,她指導的學生在中國青少年口語大賽及省市級口語大賽中屢獲佳績。
  • 山東師範大學王成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申濤 濟南報導「我考的安富二中,被錄取了,明天去報名吖。」隔著手機屏幕,王成新都能感受到這份撲面而來的喜悅,除了喜悅更多的是一份欣慰。自2018年起,王成新主動資助了2名重慶的中學貧困生,並通過電話、微信等渠道與他們保持聯繫,幫助和鼓勵受資助貧困生的成長。
  • 山東師範大學王成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申濤 濟南報導「我考的安富二中,被錄取了,明天去報名吖。」隔著手機屏幕,王成新都能感受到這份撲面而來的喜悅,除了喜悅更多的是一份欣慰。自2018年起,王成新主動資助了2名重慶的中學貧困生,並通過電話、微信等渠道與他們保持聯繫,幫助和鼓勵受資助貧困生的成長。陳欣(化名),是其中之一。
  • 南陽援疆醫療人才惠民生解民憂——記淅川縣人民醫院援疆醫師肖震
    「感謝南陽援疆醫生,是你們讓我的母親重新回到正常生活。」10月22日,患者牛蘭英家屬將一面表達感激之情的錦旗送給了哈密市伊州區人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南陽援疆醫生肖震。今年4月,南陽市選派醫療衛生人才5人,到伊州區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半援疆工作,累計接診2000多人次,實施各類手術100餘臺,救治疑難危重病例50多例,開展下鄉義診、下企業義診、入戶給病人送藥20多次,培訓基層醫療人員3000多人次,大大提升了伊州醫療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
  • 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十三五」期間組團支援與對口幫扶工作進展成效...
    我們今天還請到了兩位嘉賓在臺下就座,他們分別是:日喀則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上海市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萬興旺先生;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廣東省第五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隊長林天歆先生。請他們來介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援疆工作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地區縣醫院工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出的問題。
  • 衛健委舉行「十三五」期間組團支援與對口幫扶工作進展成效發布會
    我們今天還請到了兩位嘉賓在臺下就座,他們分別是:日喀則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上海市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萬興旺先生;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廣東省第五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醫療隊隊長林天歆先生。請他們來介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援疆工作和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地區縣醫院工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