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的他,兩次援疆支教,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

2020-09-09 新浪三明

夏縣

這個暑假,夏縣發回到了寧化縣的家中。夏縣發是寧化縣第三中學的一名教師,今年48歲。今年的4月9日,他踏上援疆之路。這是他第二次援疆支教。此前的2018年8月,他走進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第二中學,成為了福建省首批萬人援疆支教隊伍中的一員。夏縣發兩次援疆支教生活裡有什麼故事?支教會給一個人的成長帶來什麼?8月13日,記者採訪了夏縣發。

為了對付乾燥,房間的各個角落都擺滿了裝水的容器

今年春節期間,夏縣發第二次報名援疆。4月9日,他踏上援疆之路,被分配到昌吉州第三中學,擔任八年級語文(國語)教學。5月3日,居家隔離結束後,他正式進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昌吉州第三中學創辦於1982年,屬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實行民漢合校,開設民、漢教學班,進行雙語教學。當地學生學習、生活的條件都很艱苦,教學資源薄弱,但學生純樸好學。

昌吉州第三中學是夏縣發援疆支教的第二站。乾燥的空氣讓夏縣發感覺呼吸也是一種痛,鼻腔飽受摧殘,睡覺時不得不在房間每個角落擺放裝滿水的容器,以增加溼度,使呼吸更順暢。新疆水質硬,冬天空氣汙染較重,他經常皮膚過敏。兩地的時差,導致他每天的睡眠不正常,以致很長一段時間鬧頭疼,體重下降了3公斤。氣候乾燥、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剛到昌吉州第三中學的好長一段時間,夏縣發都在和這些不適抗爭。

他用吟唱教學法讓新疆孩子愛上詩詞

儘管有諸多不適,但一走上講臺,面對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夏縣發就把困難統統拋在腦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談心談話……兩個多月來,夏縣發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學情,找學生談心,精心準備每一節課,把內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貫穿到課堂中。他經常利用課間把學困生叫到辦公室,從漢字的發音、寫法、釋義到每一首詩歌和文言文的背誦一一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課堂上,夏縣發採用獨特的教學方式,教學生用諧音記憶文學常識,用題目擴展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他還把吟唱融入教學,教學生吟唱詩詞,幫助學生理解詩詞。他倡導的吟唱教學法和題目擴展教學法,得到昌吉州第三中學教研組的推介,在八年級全面實施。

課後,夏縣發經常和學生談心,引導學生觀察事物,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多與學生互動,用自己離家時的感受作類比,詮釋詩歌的意境。」夏縣發回憶道,他在一節觀摩課上,曾聲情並茂地吟唱了古詩《賣炭翁》,並把歌詞和詩歌內容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題和作者的情感。他的吟唱教學法深深地吸引了觀摩課上的師生,贏得陣陣掌聲。

孩子眼中神奇的毛筆

納斯縣第二中學是夏縣發援疆支教的第一站。2018年7月,他第一次報名援疆支教。當年8月,他輾轉5000多公裡,首次走進這所中學。

「當年一起援疆的還有來自寧化的曹朝建、吳贇潺,曹朝建與我一起分配在瑪納斯縣第二中學,吳贇潺被分配在呼圖壁四中。」夏縣發坦言,首次走進新疆,他就感受到了西部與東部的明顯差異,來自福建的39名援疆教師統一住在瑪納斯縣玉園小區援疆樓,條件不錯,但距校5公裡,往返校園並不方便。

瑪納斯縣第二中學屬初級中學,有1600多名師生。夏縣發通過走訪調查,認真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情況,積極打造校園文化,為八年級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制訂計劃。

夏縣發除了擔任八年級語文(國語)教學,還擔任七年級5個班的書法教學,指導學生練習軟筆書法。民漢合班後,少數民族學生的書寫水平偏低。他指導學生練好漢字。維吾爾族學生努爾艾力一開始完全無法駕馭毛筆,寫出來的毛筆字一坨一坨的,一段時間的苦練後,努爾艾力稱:「神奇的毛筆給我帶來驚喜!」在夏縣發的指導下,努爾艾力、安克拉的書寫水平提高很快,在全校書法比賽中脫穎而出,雙雙榮獲一等獎。

練習簿裡的師生情

瑪納斯縣第二中學不統一發放練習簿,學生上交的練習簿大小厚薄不一,很不整齊。夏縣發掏錢為班上50名學生統一購買練習簿,每人兩本,一本聽寫本,一本作文本。

學生喜歡上夏縣發老師的課,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女兒特別喜歡您的課,您講課風趣幽默,不懂的地方還一遍又一遍地講,很有耐心。」夏縣發至今還保留著與學生徐文婧媽媽的微信紀錄。夏縣發坦言,徐文婧原來不愛學語文,上課會開小差,作文只能勉強拼湊三四百字,現在越來越愛上語文課了,作文能順暢地寫到600字以上,語文成績大幅提高。

瑪納斯縣第二中學會定期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夏縣發通過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聯繫學生、聯繫家長,與學生交朋友,結對幫扶學生健康成長。他樂於與學生談心,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支教經歷讓我成長」

2019年12月28日,瑪納斯縣為首批援疆教師服務期滿召開歡送和表彰大會,夏縣發受到表彰,告別了瑪納斯縣第二中學。

「今年是我第二次援疆,這一次的援疆支教還有一年時間,我要進一步將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傳播到新疆,把福建援疆人的美好形象留在新疆!」暑假回到寧化的夏縣發依然掛念著遠方的學生,他通過微信和電腦,經常和學生溝通,指導孩子們寫作業,聊人生和夢想。

援疆生活很孤單嗎?

夏縣發答:「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它讓我成長。」(賴全平)

來源: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夏縣發的支教故事
    今年的4月9日,他踏上援疆之路。這是他第二次援疆支教。此前的2018年8月,他走進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第二中學,成為了福建省首批萬人援疆支教隊伍中的一員。夏縣發兩次援疆支教生活裡有什麼故事?支教會給一個人的成長帶來什麼?8月13日,記者採訪了夏縣發。
  • 6名臺山教師踏上援疆支教徵程
    李振均 (臺山市培正中學教導主任)江門日報訊 (記者/李嘉敏 通訊員/臺教宣) 為增進援疆教師之間的交流,確保新一批援疆教師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4月3日,臺山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教師座談會。6名前往新疆喀什疏附縣支教的教師參加會議,他們將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和生活。會上,臺山市教育局對6名援疆教師提出三點囑託。一是講政治顧大局,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落實到支教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為當地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講方法求實效,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提高當地教育教學質量,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 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歡送阮琳老師援疆支教
    真情請纓援疆行,執手話別別樣情;勸君更盡教育情,西出廬州有故人。不忘初心勇擔當2020年9月23日下午,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總園長張秀蘭攜集團領導班子及中層以上幹部在暢和分園二樓會議室舉行援疆教師歡送會,為即將遠赴支教徵程的阮琳老師送行
  • 援疆歸來!通城這名教師圓滿完成援疆支教任務
    8月30日,通城縣教育局召開援疆教師座談會,歡迎縣城關中學教師車雄兵圓滿完成援疆支教任務勝利歸來。座談會上,車雄兵作結合自身援疆工作生活經歷,介紹了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工作生活情況以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 河源援疆教師:不忘援疆初心 牢記支教使命
    最近,河源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支教教師(第二批)座談會。會上,支教教師紛紛暢談了支教期間的感受與體會,介紹了各自的工作情況和取得的工作成績。各支教教師表示,將繼續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力以赴維護民族團結,堅持創新實幹,紮實做好支教各項工作,為促進受援地教育長遠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作出貢獻。
  • 揚州援疆教師劉軍:「義無反顧」只為支教夢
    受疫情影響,援疆教師重返新源課堂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疫情阻隔不了揚州援疆教師萬裡支教的腳步,新學期,他們積極參與當地教育教學教研各項工作,為新源教育爭分奪秒。江蘇省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中學副校長劉軍目前在新源縣第五中學掛職副校長。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天山飄來五溪雲——「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他們遠離家鄉,用雙腳丈量大地,用智慧播撒種子,用知識澆灌花朵,用愛心培育桃李,讓天山飄起了「五溪雲」,讓「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天山上紮根、燎原。他們就是「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的10名老師。
  • 何小茶:未來還想繼續援疆支教
    「南疆不是我第一次來,因為援疆而進疆,卻是第一次。」何小茶說,雖然有支教工作如何開展的困惑,但當她親踏進受援地學校的時候,內心的感覺特別好。 抱著「事來了,我不怕」的積極態度,耐心聽取其他領導的意見,實時分析學校實際情況。何小茶結合實際情況,指導德育處順利舉行了多項活動。
  • ...一生牽掛情 ——記優秀援疆支教教師、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園長...
    另一方面,她還掛念著自己曾經的援疆地,要抽空整理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行之有效的復學防疫舉措,疫情期間「雲上」教師培訓模式,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頗具特色的剪紙課程相關資料等,分享給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學前教育及各幼兒園學習借鑑。 「一段援疆路,一生牽掛情。援疆,是我最正確的選擇,雖然我已經回來了,但我們之間的情感和聯繫不會斷。」援疆結束已經半年有餘,但援疆生活依然歷歷在目。
  • 石家莊20名教師出徵援疆支教
    ,石家莊市教育局選派20名優秀教師赴新疆巴州庫爾勒市支教。10月15日下午,石家莊市援疆支教教師培訓會暨出徵儀式在石家莊市一中舉行20名援疆支教教師經集體宣誓和培訓後,將踏上赴新疆支教的徵程。今後,全市教育系統將進一步加大對口援疆的力度,成立援疆教師臨時黨支部,健全幫扶機制,建立「1+1+3」全方位立體幫扶機制,建立一個教育援疆人才專家諮詢團,架起石家莊與新疆教育事業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紐帶。
  • 揚州援疆女教師帶「夫」支教,背後的故事讓人淚奔
    去年春學期我請了一個多月的假照顧他,秋學期帶著他來新源,學校非常照顧我,只讓我帶一個班的語文課,學校人家老師這麼缺,有老師帶三個班,給我安排一個班,這是怎樣的情分……而且,我的課都安排在第一節,讓我上完早讀和第一節之後就可以直接帶他去醫院……」在丈夫去年剛患病期間,學校、家長給予的特殊照顧,戴秀琴都銘記在心。
  • 東營市教育局領導為援疆支教教師送行
    背上行囊,出發支教!9月14日,東營市27名援疆支教教師啟程前往新疆。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紅軍,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德強為2020年東營市支教教師送行,並與支教教師合影留念。孫紅軍局長代表東營市教育局向援疆支教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謝。
  • 萬老師的援疆支教情結
    5月11日,她作為我省第二批援疆教師,去到新疆阿克陶縣小白楊小學支教,擔任五年級(4)班的語文老師。這次因為新疆的新冠肺炎疫情,萬老師暑假回家後一直待在南昌。1990年,萬美玲從南昌師範學校畢業,成為一名語文老師。有一次,她跟學生講解課文《和田的維吾爾》,維吾爾族人民豁達樂觀的性格和對於生活的熱愛,深深地感動了她和學生。有名學生舉手問道:「老師,您去過新疆嗎?」
  • 棗莊學院:聚力援疆支教 勇於擔當作為
    ,對援疆支教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協調、部署,先後籌集1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往返差旅支出和支教師生生活補助,給支教師生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確保了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學校黨委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根據山東省教育部門相關通知要求,利用報紙、廣播、網站、微博、微信、QQ等傳播手段,做好援疆支教宣傳工作,營造出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全力支持、積極參與援疆支教工作的良好氛圍。廣大青年師生積極踴躍報名,學校經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參加報名的學生中選出政治上積極進步、學業上成績優秀的同學;從報名教師中選出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帶隊教師,組建成規模大、結構優、能力強的支教團隊。
  • 援疆教師周豔:簡筆畫裡的支教夢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 李彥龍 通訊員 何萬鵬)4月4日,北京援疆教師周豔為新疆兵團第十四師224團中學師生上了一堂英語示範課,運用簡筆畫方式展示了在條件簡陋的情況下怎樣有效開展教學。  周豔老師是一名有著30年教齡的英語教師,來自北京市八一中學,她和其他3位援疆教師於2013年8月來到二二四團中學,是北京市第八批援疆教師,援疆期限1年。  周老師剛到學校,當得知學校英語教師嚴重不足時她主動承擔起兩個班級每周14節課的教學工作,並積極開展講座、示範課、教研活動和「師徒結對」活動,傳授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發揮北京援疆的引領、示範作用。
  • 天津援疆: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 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
    【摘要】近幾年來,天津在教育援疆上不斷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緊緊圍繞到2020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的總體目標,聚焦和田地區國語教師嚴重短缺等突出問題,選派市屬高校優秀大學生赴和田支教。
  • 蔡金龍徐維蘭夫婦:500餘篇日記鐫刻援疆情
    一年半的援疆時間裡,500多篇微信日記記錄下兩人一起援疆支教的經歷。江蘇和新疆,相距近萬裡,和蔡金龍、徐維蘭一樣胸懷大愛的大批援疆老師,讓兩地的孩子得以共享先進的教育模式,一起茁壯成長。深受女兒支教經歷觸動、夫妻教師雙雙報名援疆「我們一起支教,似乎是上天註定的。」
  • 身在揚州,心繫新源,揚州援疆教師疫情時期堅守支教初心
    受新疆疫情形勢影響,揚州30多名援疆教師推遲了原定的返疆行程,等待出發通知。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的楊寶權老師已經連續兩輪在新疆新源縣第六中學支教,擔任這所學校的副校長。疫情時期的「支教路」曲曲折折,楊寶權在揚州等待再次啟程的日子裡,最牽掛的還是新疆的孩子們。
  • 新疆阿克陶縣萬美玲:萬老師的援疆支教情結
    5月11日,她作為我省第二批援疆教師,去到新疆阿克陶縣小白楊小學支教,擔任五年級(4)班的語文老師。這次因為新疆的新冠肺炎疫情,萬老師暑假回家後一直待在南昌。1990年,萬美玲從南昌師範學校畢業,成為一名語文老師。有一次,她跟學生講解課文《和田的維吾爾》,維吾爾族人民豁達樂觀的性格和對於生活的熱愛,深深地感動了她和學生。有名學生舉手問道:「老師,您去過新疆嗎?」
  • 援疆女教師薛獻軍:四次援疆支教 一生無怨無悔
    我第一次援疆是2008-2009學年,在和田地區墨玉二中任教。這一年我沒有辜負人民的重望,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援疆任務。回京後,新疆和田的學生們始終牽動著我的心,學生們渴求知識的眼睛,不知道讓我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思緒萬千。  2013年、2014年、2015年,我又帶著理想和無限的熱情,先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主動申請來到了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