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縣發
這個暑假,夏縣發回到了寧化縣的家中。夏縣發是寧化縣第三中學的一名教師,今年48歲。今年的4月9日,他踏上援疆之路。這是他第二次援疆支教。此前的2018年8月,他走進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第二中學,成為了福建省首批萬人援疆支教隊伍中的一員。夏縣發兩次援疆支教生活裡有什麼故事?支教會給一個人的成長帶來什麼?8月13日,記者採訪了夏縣發。
為了對付乾燥,房間的各個角落都擺滿了裝水的容器
今年春節期間,夏縣發第二次報名援疆。4月9日,他踏上援疆之路,被分配到昌吉州第三中學,擔任八年級語文(國語)教學。5月3日,居家隔離結束後,他正式進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昌吉州第三中學創辦於1982年,屬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實行民漢合校,開設民、漢教學班,進行雙語教學。當地學生學習、生活的條件都很艱苦,教學資源薄弱,但學生純樸好學。
昌吉州第三中學是夏縣發援疆支教的第二站。乾燥的空氣讓夏縣發感覺呼吸也是一種痛,鼻腔飽受摧殘,睡覺時不得不在房間每個角落擺放裝滿水的容器,以增加溼度,使呼吸更順暢。新疆水質硬,冬天空氣汙染較重,他經常皮膚過敏。兩地的時差,導致他每天的睡眠不正常,以致很長一段時間鬧頭疼,體重下降了3公斤。氣候乾燥、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剛到昌吉州第三中學的好長一段時間,夏縣發都在和這些不適抗爭。
他用吟唱教學法讓新疆孩子愛上詩詞
儘管有諸多不適,但一走上講臺,面對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夏縣發就把困難統統拋在腦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談心談話……兩個多月來,夏縣發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研究學情,找學生談心,精心準備每一節課,把內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貫穿到課堂中。他經常利用課間把學困生叫到辦公室,從漢字的發音、寫法、釋義到每一首詩歌和文言文的背誦一一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課堂上,夏縣發採用獨特的教學方式,教學生用諧音記憶文學常識,用題目擴展的方式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他還把吟唱融入教學,教學生吟唱詩詞,幫助學生理解詩詞。他倡導的吟唱教學法和題目擴展教學法,得到昌吉州第三中學教研組的推介,在八年級全面實施。
課後,夏縣發經常和學生談心,引導學生觀察事物,讓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多與學生互動,用自己離家時的感受作類比,詮釋詩歌的意境。」夏縣發回憶道,他在一節觀摩課上,曾聲情並茂地吟唱了古詩《賣炭翁》,並把歌詞和詩歌內容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主題和作者的情感。他的吟唱教學法深深地吸引了觀摩課上的師生,贏得陣陣掌聲。
孩子眼中神奇的毛筆
納斯縣第二中學是夏縣發援疆支教的第一站。2018年7月,他第一次報名援疆支教。當年8月,他輾轉5000多公裡,首次走進這所中學。
「當年一起援疆的還有來自寧化的曹朝建、吳贇潺,曹朝建與我一起分配在瑪納斯縣第二中學,吳贇潺被分配在呼圖壁四中。」夏縣發坦言,首次走進新疆,他就感受到了西部與東部的明顯差異,來自福建的39名援疆教師統一住在瑪納斯縣玉園小區援疆樓,條件不錯,但距校5公裡,往返校園並不方便。
瑪納斯縣第二中學屬初級中學,有1600多名師生。夏縣發通過走訪調查,認真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情況,積極打造校園文化,為八年級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制訂計劃。
夏縣發除了擔任八年級語文(國語)教學,還擔任七年級5個班的書法教學,指導學生練習軟筆書法。民漢合班後,少數民族學生的書寫水平偏低。他指導學生練好漢字。維吾爾族學生努爾艾力一開始完全無法駕馭毛筆,寫出來的毛筆字一坨一坨的,一段時間的苦練後,努爾艾力稱:「神奇的毛筆給我帶來驚喜!」在夏縣發的指導下,努爾艾力、安克拉的書寫水平提高很快,在全校書法比賽中脫穎而出,雙雙榮獲一等獎。
練習簿裡的師生情
瑪納斯縣第二中學不統一發放練習簿,學生上交的練習簿大小厚薄不一,很不整齊。夏縣發掏錢為班上50名學生統一購買練習簿,每人兩本,一本聽寫本,一本作文本。
學生喜歡上夏縣發老師的課,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女兒特別喜歡您的課,您講課風趣幽默,不懂的地方還一遍又一遍地講,很有耐心。」夏縣發至今還保留著與學生徐文婧媽媽的微信紀錄。夏縣發坦言,徐文婧原來不愛學語文,上課會開小差,作文只能勉強拼湊三四百字,現在越來越愛上語文課了,作文能順暢地寫到600字以上,語文成績大幅提高。
瑪納斯縣第二中學會定期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夏縣發通過進班級、進宿舍、進食堂,聯繫學生、聯繫家長,與學生交朋友,結對幫扶學生健康成長。他樂於與學生談心,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支教經歷讓我成長」
2019年12月28日,瑪納斯縣為首批援疆教師服務期滿召開歡送和表彰大會,夏縣發受到表彰,告別了瑪納斯縣第二中學。
「今年是我第二次援疆,這一次的援疆支教還有一年時間,我要進一步將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傳播到新疆,把福建援疆人的美好形象留在新疆!」暑假回到寧化的夏縣發依然掛念著遠方的學生,他通過微信和電腦,經常和學生溝通,指導孩子們寫作業,聊人生和夢想。
援疆生活很孤單嗎?
夏縣發答:「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經歷,它讓我成長。」(賴全平)
來源: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