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援疆: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 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

2020-12-11 人民網

【摘要】近幾年來,天津在教育援疆上不斷創新大學生支教模式,探索團結穩疆新舉措,緊緊圍繞到2020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的總體目標,聚焦和田地區國語教師嚴重短缺等突出問題,選派市屬高校優秀大學生赴和田支教。2018年3月至今,天津市已累計選派五批十所市屬高校共計1550名大學生和105名帶隊教師分5個批次赴和田地區策勒、于田、民豐三縣開展支教,對幼兒園、小學和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實現有效覆蓋,極大緩解和田地區國語教師短缺壓力,提升了職業院校學生技術技能水平。這一舉措是全國援疆工作中的首創,反映了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重點突出教育援建的特色,形成了天津脫貧攻堅的一張閃亮「名片」。目前,天津市已逐步探索並創新形成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民族團結、大學生素質培養」三者高度融合、有機統一的大學生支教「三結合、三促進」模式,為提高和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水平、職業教育技術技能水平、促進和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助推教育扶貧領域向更高層次邁進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團結穩疆奉獻了「天津智慧」,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天津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系列工作部署,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主線,來主動謀劃和大力推動教育援疆工作向縱深領域拓展。

文相通,則民相親。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工作對於凝聚人心,加強民族團結,穩定邊疆具有重要意義。天津援疆前指緊緊圍繞到2020年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全覆蓋的總體目標,聚焦和田地區國語教師嚴重短缺等突出問題,選派市屬高校優秀大學生赴和田支教。2018年3月至今,天津市已累計選派五批十所市屬高校共計1550名大學生和105名帶隊教師分5個批次赴和田地區策勒、于田、民豐三縣開展支教,對幼兒園、小學和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實現有效覆蓋,極大緩解和田地區國語教師短缺壓力,提升了職業院校學生技術技能水平。這一舉措是全國援疆工作中的首創,反映了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重點突出教育援建的特色,形成了天津脫貧攻堅的一張閃亮「名片」。

目前,天津市已逐步探索並創新形成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民族團結、大學生素質培養」三者高度融合、有機統一的大學生支教「三結合、三促進」模式,為提高和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水平、職業教育技術技能水平、促進和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助推教育扶貧領域向更高層次邁進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團結穩疆奉獻了「天津智慧」,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堅持以理念創新為先導,構建全鏈條支撐保障體系

一是創新遴選方式,加強選拔力度。針對和田國語教師嚴重短缺、基礎教育薄弱的實際情況,在報名初審、筆試、面試的基礎上,增加心理測試環節,從多個方面考察大學生綜合素養,堅決把好支教大學生的政治關、學業關和心理關。2020年9月,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農學院和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三所高校按照充分發動、主動報名、體檢篩查、逐級審核的程序,精心選派第五批支教大學生共350名,單批次派出校數量和派出人數創歷史新高,工作不斷升級加力。

二是強化教學技能,加強培訓力度。支教大學生出發前,集中在津參加為期3周的崗位技能培訓,統一安排多名專家對教師基本技能等方面進行專業指導,規範授課方法,統一教學標準,為進疆後順利開展支教工作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上半年面對疫情的影響,援疆前指在天津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協調完成天津市第五批赴新疆和田地區實習支教大學生線上崗前培訓相關工作,強化培訓管理,精心安排培訓內容,確保培訓實效。9月和田地區複課開學後,再次對第五批支教大學生組織有針對性的臨行培訓,並建立了正式開展支教後的常態化網上培訓輔導機制。

三是完善服務機制,加強保障力度。和田地委、行署圍繞提供更優質的工作、生活和安全保障,與天津市教委共同制定了《支教大學生條件保障標準》,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累計安排66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保障支教工作順利開展。為免除支教大學生學業上的後顧之憂,派出高校還積極創新培養機制,赴和田開展教師資格認定或在受援地為支教大學生舉行特殊的畢業典禮。

二、堅持以民族團結為主線,營造全天候凝聚人心氛圍

一是營造國語學習環境,增進交流理解。在日常教學和互動中,創新開展音視頻教學,大力營造「學國家通用文字,講國家通用語言」的學習氛圍,注重加強日常聽說能力鍛鍊,通過糾正和規範發音方法,顯著提高了當地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于田縣小朋友買提江,在支教大學生的悉心指導下,獲得和田地區第二屆「唱響新時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大賽于田縣青少年組一等獎。

二是突出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家國情懷。天津支教大學生注重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和中華文化貫穿其中,強化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持續傳播新時代發展的正能量,幫助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是促進民族團結一家親,助力團結穩疆。積極組織支教大學生同當地學生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民族團結一家親」等特色活動,通過結對、交友、家訪,支教大學生們及時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幫助學生解決認識上存在的問題,同學生和學生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和友誼,播種民族團結的種子並悉心澆灌、培育。

四是提升職業教育技術技能水平,助推脫貧攻堅。充分發揮天津市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和職業教育支教大學生的技術技能優勢,幫助和田地區職業教育「補短板、強弱項」,服務和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實現「以教促學、教學相長」,通過課堂講解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打牢學生的基本專業知識基礎,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實訓課上開展技能實操、實驗教學等實踐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的實踐技能,鞏固專業知識;通過設計綜合性的課堂任務,對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訓練,夯實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創新和應用能力。

三、堅持以思想培育為關鍵,搭建全方位成長曆練平臺

一是重視黨建引領,發揮模範作用。堅持把黨建工作貫穿支教全過程,以「五個一」活動為載體,通過開展每周一次黨團教育、每月一次民族聯誼活動等,充分發揮「一名黨員一面旗」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策勒縣第二幼兒園支教的大學生甘景,自願放棄新疆大學研究生複試機會、全身心投入教育幫扶的感人事跡被當地媒體報導後,取得廣泛積極的社會反響。

二是激發乾事熱情,踐行胡楊精神。通過開展實地學訪、座談交流、事跡宣講等活動,積極引導支教大學生樹立敬業奉獻、實幹興邦的奮鬥志向,鼓勵大學生在邊疆艱苦地區發揮專業所學,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紮根邊疆、奉獻邊疆,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實現人生夢想。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選派的大學生馬順武,在完成支教任務後,毅然選擇回到民豐縣工作,生動詮釋了當代大學生投身邊疆建設的家國情懷。

三是錘鍊意志品質,打造忠誠隊伍。教育和引導支教大學生牢記使命、鍛鍊成才,既要胸懷夢想,又要腳踏實地,以實習支教為契機鍛造受益一生的優秀意志品質。管理部門堅持高標準、嚴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日常管理規範,建立工作業績評價檔案,健全「日反饋、周總結、月報告」請示報告制度,著力增強大學生守紀律、顧大局的意識,使其儘快完成從在校大學生到邊疆支教實習教師的角色轉換,打造出一支忠誠、擔當、奮進的支教隊伍,以高質量的支教服務積極彌補和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師資力量缺口,提高職業學校整體技術技能水平,助力社會穩定和脫貧攻堅。

天津大學生支教項目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和田地區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民族團結髮揮了重要作用。(天津援疆)

(責編:楊睿、韓婷)

相關焦點

  • 我市大學生和田支教團成為扶貧攻堅閃亮名片
    自2018年開始,我市每年分2批,每批選派300名大學生赴和田地區開展支教工作。這一舉措是全國援疆工作中的首創,反映出天津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重點突出教育援建的特色,成為天津扶貧攻堅路上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 棗莊學院:聚力援疆支教 勇於擔當作為
    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增強師生赴疆支教的使命意識和奉獻精神。赴疆之前,校黨委與支教團進行集體談話並召開誓師大會,使支教師生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四個意識」,認識到支教工作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第六次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實踐,關係到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關係到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 河源援疆教師:不忘援疆初心 牢記支教使命
    最近,河源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支教教師(第二批)座談會。會上,支教教師紛紛暢談了支教期間的感受與體會,介紹了各自的工作情況和取得的工作成績。各支教教師表示,將繼續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力以赴維護民族團結,堅持創新實幹,紮實做好支教各項工作,為促進受援地教育長遠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作出貢獻。
  • 天津援疆:全力打造「組團式」教育援疆全鏈條新模式
    在填補和田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空白,完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高等教育各學段「全鏈條」教育體系硬體設施建設基礎上,組織援疆教師團隊持續創新,積極探索「組團式」教育援疆新的實施路徑,致力於在軟體幫扶上實現「全鏈條」教育援疆新模式,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推動教育援疆邁上新臺階,達到新高度。在選強配優教師隊伍方面,實現教學幫扶、教育管理、實習支教各層級全覆蓋。
  • 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幹部人才興疆穩邊紀實
    山西援疆已經是第七個年頭,重任在肩,更需努力。山西第三批援疆工作隊赴疆伊始,便組織調研組展開了密集調研走訪:2月24日至28日,赴六師五家渠市部分團場和十二師222團調研;3月7日至23日,他們連續對木壘縣、奇臺縣、昌吉農業科技園區、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9地進行調研。 摸清底子,探好路子,更要加緊步子。
  • 懷化這11名援疆教師今日赴疆
    局領導鄭湘、覃志剛和相關科室負責人與援疆教師合影9月17日,懷化市11名第二批援疆教師正式啟程奔赴新疆,開始為期兩年的援疆支教工作。當天上午,懷化市第二批援疆教師進疆支教歡送會在市教育局四樓會議室召開。市教育局主要領導及科室負責人,熱烈歡送11名援疆教師。據了解,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懷化市廣大教師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踴躍報名參與援疆支教工作。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天山飄來五溪雲——「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他們遠離家鄉,用雙腳丈量大地,用智慧播撒種子,用知識澆灌花朵,用愛心培育桃李,讓天山飄起了「五溪雲」,讓「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天山上紮根、燎原。他們就是「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的10名老師。
  • 6名臺山教師踏上援疆支教徵程
    李振均 (臺山市培正中學教導主任)江門日報訊 (記者/李嘉敏 通訊員/臺教宣) 為增進援疆教師之間的交流,確保新一批援疆教師支教工作的順利開展,4月3日,臺山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教師座談會。6名前往新疆喀什疏附縣支教的教師參加會議,他們將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和生活。會上,臺山市教育局對6名援疆教師提出三點囑託。一是講政治顧大局,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落實到支教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為當地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講方法求實效,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提高當地教育教學質量,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 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即將實施 2018年首批援派4000人
    中國日報12月25日電 日前,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實施方案》,在對口支援機制下,每年從內地學校選派一批優秀教師赴西藏、新疆支教,帶動和培訓當地教師,幫助西藏、新疆整體提升教育發展水平,為西藏、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堅強保障
  • 人才援疆提升「金山銀水」軟實力
    據悉,在吉林省,每萬人中擁有科學家、工程師和在校大學生的人數,均居全國前列。因此,在對口援助阿勒泰地區期間,每一批援疆幹部不僅天天思索「進疆為什麼?」「在疆幹什麼?」還在思索「離疆留什麼?」著重發揮科技上的「傳幫帶」作用,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據了解,吉林省第一批援疆工作隊在阿勒泰地區開展援疆工作期間,曾經推出了「長白計劃」和「燈塔計劃」。
  • 天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師生代表歡迎學院援疆支教師生順利返回學校
    2020年12月31日凌晨,天津工業大學赴新疆實習支教團一行順利抵津,天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王軍傑、常務副院長朱春紅、黨委副書記劉建準、輔導員代表郭曉輝和學生代表程蘇玉五人凌晨前往機場迎接。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許昌新一批支教團隊來到援疆,展現別樣風採
    魏中甫等6位援疆教師的到來,解決了師資匱乏的首要難題。「來疆為什麼?在疆做什麼?離疆留什麼?這三問是我和老師們經常在一起探討的話題。」作為許昌援疆教師團隊領隊,吳紅軍曾是上一批許昌援疆隊員,此次已是他第二次赴疆支教,「但對每一名初次來到這裡的隊員來說,要想答好這三問,也都需要面臨最基礎的『三關』考驗。」
  • ...一生牽掛情 ——記優秀援疆支教教師、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園長...
    另一方面,她還掛念著自己曾經的援疆地,要抽空整理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行之有效的復學防疫舉措,疫情期間「雲上」教師培訓模式,小越街道中心幼兒園頗具特色的剪紙課程相關資料等,分享給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學前教育及各幼兒園學習借鑑。 「一段援疆路,一生牽掛情。援疆,是我最正確的選擇,雖然我已經回來了,但我們之間的情感和聯繫不會斷。」援疆結束已經半年有餘,但援疆生活依然歷歷在目。
  • ...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 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李克強主持 慄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 汪洋講話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9月25日至26
  • 教育部:2018年首批援派4000人赴新疆西藏支教
    芥末堆12月25日訊,近日,教育部官網下發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實施方案》(簡稱「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在對口支援機制下,每年從內地學校選派一批優秀教師赴西藏、新疆支教,援藏援疆教師每批在藏在疆時間一般為1年半左右,預計2018年首批將向西藏、新疆、兵團共援派教師4000人。
  • 福州援疆:在富民興疆中走前頭
    為了加大對西戈壁村鄉村振興建設力度,推進富民興疆工作,促進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福州市投入援疆資金2000萬元,包括提升改造39棟居民房,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集貿市場、500多平方米遊客接待中心、2100多平方米停車場、綠化提升3.8萬平方米,安裝路燈70多盞,以及改造景觀棚和建設渠道等,目前西戈壁村鄉村振興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
  • 徵途長顧望,踏雪向春行——我的2020援疆支教回眸
    猶記4月裡入疆,醫學觀察期間我即應要求認真出制了一份期中語文試卷。以30年教齡教師上半年承擔了高二語文周正課時14節、不同梯級的兩個班教學任務。咽炎復發也始終堅持。高三開學前的網課階段,我應備課組長和幾個同事所請,提供了作文、詩歌鑑賞等共享網課,有時圍觀人數達二萬。下半年我擔任高三3班語文教學,周正課時8節外有早讀、三個多小時的晚自習。另有青藍工程指導老師以及協助相關通訊文案之責。
  • 德州8人赴疆支教 山東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正式啟動
    9月15至16日,隨著來自山東16市290名援疆教師先後乘包機奔抵新疆喀什地區,山東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正式啟動。其中,德州市選拔出的8名政治素質高、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經驗豐富的教師,將前往英吉沙縣開展為期1年的對口支教工作。
  • 何小茶:未來還想繼續援疆支教
    2012年,東莞正式組織教師援疆,莞城區教育管理中心人事幹部何小茶連續申請了6年,2018年8月,何小茶如願通過申請,成為東莞支教團常務副團長,帶領教師團前往新疆。 在調任教辦工作前,何小茶當了9年英語教師。
  • 奇臺縣60名援疆教師奔赴教學崗位
    9月15日,奇臺縣委副書記、福州援疆分指揮長林立清慰問了從福建返奇後結束集中觀察的50多名援疆教師,並為他們送上牛奶、水果等慰問品。當天起,這些援疆教師將奔赴受援的奇臺縣各中小學校和中職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