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援疆:全力打造「組團式」教育援疆全鏈條新模式

2020-12-14 人民網

【摘要】天津始終把教育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本著抓教育促穩定、促發展的原則,堅持項目安排優先、資金保障優先、教師培訓優先。在填補和田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空白,完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高等教育各學段「全鏈條」教育體系硬體設施建設基礎上,組織援疆教師團隊持續創新,積極探索「組團式」教育援疆新的實施路徑,致力於在軟體幫扶上實現「全鏈條」教育援疆新模式,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推動教育援疆邁上新臺階,達到新高度。在選強配優教師隊伍方面,實現教學幫扶、教育管理、實習支教各層級全覆蓋。努力搭建教師培訓和思政課程VR教學試驗兩基地、教學研究和教學理念傳播兩中心,實現「縣域+試點」「硬體+軟體」「網際網路+教育」三維聯動,不斷夯實「全鏈條」教育援疆新模式。多年來,「組團式」教育援疆全鏈條新模式逐漸成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民族團結工程。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長遠之策,行穩則致遠﹔是固本之舉,本固則邦寧。對於新疆來說,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而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總目標的關鍵性、基礎性、長遠性舉措,意義十分重大。

近年來,天津援疆始終把教育援疆放在重要位置,本著抓教育促穩定、促發展的原則,堅持項目安排優先、資金保障優先、教師培訓優先。在填補和田地區職業技術教育空白,完成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高等教育各學段「全鏈條」教育體系硬體設施建設基礎上,天津援疆前指帶領援疆教師團隊持續創新、積極探索「組團式」教育援疆新的實施路徑,致力於在軟體幫扶上實現「全鏈條」教育援疆新模式,多管齊下、多措並舉推動教育援疆邁上新臺階,達到新高度。

一、選強配優教師隊伍託起「全鏈條」教育援疆新模式

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嚴格落實教育援疆任務,認真梳理和田地區教育管理和教學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2020年精準選派627名教師與支教大學生來和援疆,選派人數實現多年連續增長。一是實現教學幫扶各層級全覆蓋。按照中組部要求選派教師40名,安排到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22名、和田職業技術學院18名。按照教育部「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選派教師190名,安排到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20名,策勒、於田、民豐三縣中小學170名。援疆教師人數較上一批次增長22.3%,選派工作不斷升級加力,有利促進幫扶全覆蓋。二是實現教育管理各層級全覆蓋。多年來,天津援疆教師團隊主要幹部在受援地學校任實職、擔實責、幹實事、出實績,將自身在原工作單位積累的先進管理經驗,與受援校工作特色和實際相結合,創造性轉化和運用到學校管理工作中。2020年,從天津職業大學等6所職業院校選派8名教學管理骨幹充實到和田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層擔任院長、副院長、處室主任和系主任,從天津二十一中學、天津海河中學選派優秀骨幹教師擔任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校長、副校長,津南區、西青區、寶坻區共選派21名小學校長擔任受援校校長。三是實現實習支教各層級全覆蓋。2018年以來,援疆前指協調天津市教委從十所天津市屬高校共選派五批1550名大學生來和實習支教。2020年第五批來和實習支教大學生350名,較去年同批次人數增長16.7%,全部分配到策勒縣、於田縣、民豐縣小學、幼兒園和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形成「國語教學、民族團結、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三結合、三促進」支教模式,緩解了和田地區國語教師短缺壓力,提高了職業院校學生技術技能水平。

二、「兩基地兩中心」優化「全鏈條」教育援疆新模式

天津援疆前方指揮部發揮天津市教育資源優勢,以提高和田地區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為重點,全面持續推進「兩基地兩中心」建設。一是搭建教師培訓基地。在教師結對幫扶基礎上,推進和田職業技術學校、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策勒縣第一小學、於田縣民漢初級中學、於田縣一小、CEC希望學校、民豐縣寄宿制初級中學和行知小學等受援學校搭建教師培訓基地,傾力打造「名校名師」,培養青年骨幹教師。2019年和田職業技術學院承辦「天津『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成果分享系列活動」,邀請天津16名專家來和開展4個專題、16個主題的成果分享,直接受益3500人次。二是搭建思政課程VR教學試驗基地。根據策勒縣中小學思政教育的實際,投入援疆資金在策勒縣天津實驗中學、第三中學、第一小學、津南小學四所學校建設思政課(VR)教室,搭建思政課程教學新平臺,試驗探索思政教學新形式。VR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和模式,具有高度的沉浸感、臨場感和趣味性,將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和探索潛能。項目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了學校思政課程的育人成效,促進策勒縣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和跨越式發展,並產生廣泛的輻射和引領作用。三是搭建教學研究中心。各援疆教師團隊立足受援校工作實際,著眼提升受援校教學水平,成立了各類教學研究中心。其中策勒縣第一小學援疆教師團隊成立了國語教學研究中心,制定了《校本教研製度》,實施《策勒縣第一小學國學經典進課堂進校園實施方案》,將《弟子規》《三字經》《笠翁對韻》《論語》等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引入國語教學課堂,創新豐富學校課程。四是搭建教學理念傳播中心。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創建「津和班」,打造「試驗田」和「樣板間」,對地區基礎教育產生帶動示範效應﹔利用信息技術與天津中學共同開展「遠程共享互動課堂」,把天津教學改革理念輸送到和田,為和田地區中學開展課改作好準備。策勒縣第一小學把天津管理創新理念應用到候課、巡課、學生習慣養成、教師批閱作業等各個環節,全方位幫助受援學校和當地基礎教育樹立規範性教學標杆。和田職業技術學院逐漸形成了「內涵發展、學訓一體、校企聯動、精準培育」的和田職教新模式,聯合和田各中職院校,資源互補,通過開展聯合培訓基地建設,內外聯動,充分發揮職教「塔尖」輻射引領作用。

三、三維聯動夯實「全鏈條」教育援疆新模式

「縣域+試點」並進,探索「組團式」教育援疆新內涵。基於和田地區東三縣的受援需求,天津市以「區包縣、校對校」方式,形成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及高等職業院校的「全鏈條」式組團教育援疆整體模式。天津市教委、津南區教育局、西青區教育局、寶坻區教育局、天津中學分別與和田地區教育局、策勒縣教育局、於田縣教育局、民豐縣教育局、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簽署「組團式」教育援疆幫扶協議。在幫扶協議框架下,「三區對三縣」中小學結對幫扶43所,其中津南區7所中小學結對幫扶策勒縣7所中小學﹔西青區24所中小學結對幫扶於田縣24所中小學﹔寶坻區12所中小學結對幫扶民豐縣12所中小學。

策勒縣率先在天津援建的策勒一小進行試點,嘗試「重塑」模式,全方位介入薄弱校管理,充分利用援疆教師資源優勢,打造縣域教研、培訓、管理平臺,發揮輻射作用,成為縣域教師培訓基地。繼而,在於田縣和民豐縣各選擇一所縣域試點校,推廣策勒一小「重塑」模式,探索實踐具有天津特色的組團式援疆教育提升南疆農村基礎教育質量的新途徑。

「硬體+軟體」並舉,提升「組團式」教育援疆新效能。天津援建的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硬體設施已經成為南疆一流教育的名片,目前該校「組團式」教育援疆團隊的工作重點聚焦在「學校管理、教師發展、學生培養、科研引領、區校合作、課堂模式構建、校本教材編輯」七個項目的實施和「校本教研、網絡研修、微課題研究」三個平臺的搭建上接續用力。充分利用天津三大教育強區和市直屬校的優勢,援疆教師團隊中多名首席教師和未來教育家親自登上和田地區高中教研培訓平臺,在和田地區青年教師培養中發揮了輻射引領作用。嘗試創建「津和班」,採用「全學科包班」模式,班主任和所有任課教師均由來自優質高中的援疆教師擔任,旨在打造「不離和田」的高水平「內高班」,提升教育效能,不斷促進天津高級中學成為和田地區優質教育品牌,對和田地區基礎教育發揮導向示範作用,辦好和田地區人民滿意的教育。

「網際網路+教育」助力,構建「組團式」教育援疆新平臺。天津各援疆教師團隊堅持與時俱進,持續探索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施異地同步教學,從而實現優質教師資源更大範圍內高度共享,以智慧校園建設為抓手,切實提升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探索開發並熟練使用天津市的優質學校與受援學校之間的遠程視頻系統,幫助津和兩地學校建設實時互動雙向交流的「空間教室和研訓平臺」,以教育信息化推進受援學校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

多年來,天津援疆前指和教育團隊積極探索和實踐更為豐富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人才「組團式」援疆的實施路徑,充實、提升當地師資力量,傳播新的教育理念,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為和田地區青少年辦好更多家門口的好學校。在此過程中不斷升級加力,將「組團式」教育援疆全鏈條新模式打造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民族團結工程,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發揮作用。(天津援疆)

(責編:楊睿、韓婷)

相關焦點

  • 助受援地中考高考雙豐收 浙江「組團式」教育援疆持續發力
    援疆教師資源分配相對集中,19人擔任校(園)級領導,在各縣(市)各學段重點打造1所標杆校,又賦予本地教師培訓基地職能,使技術、學科、理念、管理要素形成一套「組合拳」,著力發揮組團的乘積效應、示範效應。3月2日牽頭協調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黨政正職和12位援疆教師,圍繞「雙高」計劃建設、「組團式」教育援疆試點等,通過視頻會議展開「頭腦風暴」。6月中旬聯合相關市援疆指揮部赴各試點學校開展推磨式巡迴調研。繼續試行烏什·衢州實驗中學「託管式」管理模式,學校黨委書記與校長全部由省援疆指揮部選派,實現教學與管理先進理念的雙重輸出。
  • 「雲端」拜師打造教育援疆新模式
    今年,浙江省為開啟教育援疆工作新局面,以「雲端」拜師的方式,打造教育援疆新模式。 據悉,華盛高級中學和柯坪·湖州國慶中學兩校通過網絡雲端相聚,100餘名新老教師結成師徒,開啟湖州教育援疆新模式。 「『異地帶徒弟』就是發揮長興縣華盛高級中學骨幹教師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一名湖州師傅帶好一名湖州徒弟和一名柯坪徒弟,同臺訓練、同臺競技、同步提高,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
  • 德州首批「組團式」援疆教師赴兵團十二師定點幫扶
    8月30日,由中共德州市委組織部、德州市教育和體育局聯合組織的首批「組團式」援疆教師,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定點幫扶工作。本次「組團式」援疆教師隊伍由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遴選2名教研員、德城區選派4位優秀骨幹教師組成,他們將圍繞新疆建設兵團十二師頭屯河農場學校急需提升的學科,通過德州市第十中學與頭屯河農場學校建立的對口合作關係,共同構建「學校領導+
  • 【文旅援疆】台州援疆指揮部全力助推第一師阿拉爾市打造全域旅遊...
    據了解,該項目共投入援疆資金3000萬元,包含昆崗文化園主體建設和博物館一層的文化布展及提升改造。  建設文化園是台州近年提升師市旅遊整體形象,推動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台州援疆指揮部圍繞「推動一產上水平、堅持二產抓重點、促進三產大發展」的工作要求,全年共安排援疆資金4422萬元助力師市全域旅遊建設,以旅遊興疆為抓手全面推進「富民興疆」。
  • 台州教育援疆:瀚海綠洲綻新芽
    目前,兵團第二中學分校·第一師高級中學第一批79名教師已就位,其中包括來自台州市的15名援疆教師。學校依託兵團二中和台州對口援疆的資源平臺,引進先進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不斷提高學校人才隊伍和管理團隊建設水平,以及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綜合實力,為一師阿拉爾市打造南疆區域教育高地和教育中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江蘇「組團式」醫療的萬裡援疆路
    自2016年4月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啟動實施以來,江蘇省先後分三批從8個省屬三甲醫院選派60多名醫療骨幹組團援助克州人民醫院。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工作變過去零星選派、單兵作戰為組團選派、集體作戰,有力提升了克州人民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既讓邊疆各族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內地一樣的優質醫療服務,也幫助當地醫生提高醫技,為克州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 219名援疆教師圓滿完成任務返京
    北京日報訊(記者 王琪鵬)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援疆教師團隊圓滿完成兩年的援疆任務,已於近日陸續返回北京。兩年來,這支教師團隊在和田地區進行「組團式」教育援疆嘗試,切實提升當地教育的造血功能,打造了一批名校,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援,為和田地區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 「舍家報國、傾家援疆」麗水援疆指揮部慰問一線援疆教師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劉俏楊 記者沈貞海報導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時,新和縣委副書記、麗水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呂曉東,新和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袁剛,新和縣委常委、副縣長、麗水援疆指揮部副指揮長朱劍成來到新和縣康樂園小區,慰問一線援疆教師,向他們表達節日的問候。
  • 疏勒縣山東東營援疆教育發展中心成立
    12月17日,疏勒縣山東東營援疆教育發展中心成立,並舉行揭牌儀式,山東省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揮部黨委副書記鄧澤宇及地區教育局、疏勒縣相關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 「津和班」引領教育援疆新格局 助力精準教育扶貧取得新效能
    【摘要】天津「組團式」教育援疆基於「讓和田地區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優質教育」的理念,在「全鏈條」教育體系硬體建設和軟體幫扶上多管齊下重實效上水平的基礎上,於2018年在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創建了「津和班」,經過近三年的傾心打造,「津和班」已成為天津教育組團式援疆的亮點之一
  • ...教育的溫暖——記天津援疆教師、和田天津高級中學副校長王曉薇
    再有兩個月,作為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幹部的王曉薇,來到和田地區天津高級中學任副校長就滿兩年了。而顧進裕是她帶的第二個「徒弟」。2017年2月,身為天津中學教務主任的王曉薇啟程趕赴新疆和田。與她同行的還有24名天津教師。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援疆教師。「天津援疆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變輸血為造血,變頂崗為幫帶。
  • 嶽普湖縣有了泰山中學、小學,泰安援疆為受援地傾心打造教育「鐵營盤」
    一個縮影展現援疆精神,一段歷程建立兩地情誼。近年來,泰安援疆持續加大教育援疆的工作力度,硬體建設力度空前、人才援疆成效顯著、「泰嶽彩虹」雲聯工程作用凸顯……這些舉措的有力實施,大大提高了嶽普湖縣的教育教學質量,增強了嶽普湖縣教育發展的後勁。
  • 天津援疆推進地區人民醫院信息化建設
    董濤攝今年,天津市「組團式」醫療援疆在加快培養和田醫療隊伍的同時,藉助天津智慧醫院建設的經驗,結合地區人民醫院實際,通過優化升級改造軟硬體建設,補齊醫院信息化建設短板,自助終端服務平臺、醫院信息管理系統、電子病歷等廣泛應運於就診過程,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看病就診,提高了就診效率。在多功能自助終端機掛號。
  • 援疆工作巡禮 | 春風化雨 潤物育人
    2017年,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啟動以來,各援疆省市把更多人力財力物力投入教育援疆。湖北省援疆教師葉仲春介紹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湖北省黃岡市積極開展「組團式」教育援疆,累計選派81名校長及教師到五師支教,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使廣大職工群眾子女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在2020年的高考中,五師雙河市高級中學600分以上學生有6人,重本率實現「9連升」……一個個數字令人振奮,是湖北省教育援疆的成果展示。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編者按: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教育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修師德為根本,以鑄師魂為核心,以強師能為重點,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辦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
  • 以獎代補,搭建平臺,台州援疆指揮部全力助推師市打造全域旅遊高地
    今年,台州援疆指揮部圍繞「推動一產上水平、堅持二產抓重點、促進三產大發展」的工作要求,全年共安排援疆資金4422萬元助力師市全域旅遊建設,以旅遊興疆為抓手全面推進「富民興疆」。 項目支撐 以「大手筆」打造精美景區
  • 援疆幹部為牙齒矯正患者帶來福音
    日前,在天津援疆幹部、口腔正畸專業碩士魏志強的指導和籌備下,地區人民醫院西院區引進正畸設備,並開設正畸業務。今年26歲的古再麗努爾·圖爾蓀因對自己牙齒錯合很不滿意,一年前在鹹陽就讀大學時開始接受正畸治療。畢業後回到和田工作的她,因工作繁忙一直無法前往鹹陽進行複查。近日聽說地區人民醫院西院區新增正畸業務,而且還是來自天津的專家坐診,便掛了專家號前來就診治療。
  • 【文化潤疆】「甬庫心連心 十年攜手行」寧波援疆十周年主題晚會...
    「甬庫心連心 十年攜手行」   寧波援疆十周年   主題晚會在寧波大劇院上演   今年,是寧波市對口支援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十周年,也是第十批援疆工作的開局之年。「寧波到庫車萬水千山,姚老師,我們為你留了一盞燈,我們在學校一直等著你……」話劇片段《天山的燈》再次緬懷了寧波援疆教師姚仁漢。十年來,像姚仁漢一樣紮根新疆的寧波援疆教師有203名。組團式教育援疆不僅開創了援疆新模式,更為庫車市教育帶來了質的飛躍。
  • 緣疆|廣東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填補當地技術空白
    他們憑藉著精湛的醫術,突出人才幫帶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每一位援疆專家既當醫生又當老師,全心全意為三師圖市27萬市民健康保駕護航。今年,來自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的塗遠豔,還組織舉辦了廣東省省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高級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學習班」,通過為參加培訓的醫護人員採取導師集中授課、團隊模擬案例操作、實戰演練考試等多個認證培訓課程,提高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醫院相關科室醫護人員在心肺復甦領域的實戰水平,並取得國際承認的醫護技能證書。
  • 天津援疆:精心擘劃提升「和田夜市」品牌效應 立足產業幫扶促就業...
    一直以來,天津援疆認真貫徹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對口支援新疆系列工作部署,以產業援疆為主攻方向,為和田發展擴容挖潛賦能,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以挖掘民族美食和文化為著眼點,以推動就業促進民族團結為目標,積極圍繞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提升「和田夜市」品牌效應,推動在津和兩地復制推廣,逐步實現「和田夜市」走出和田、走進內地、走向全國。「和田夜市」項目產業模式得到了兩地幹部群眾的充分認可,在產業援疆幫扶探索方面走出了一條互交、互融、互通的天津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