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支援邊疆 任重道遠教育逐夢---淮安援疆教師程海英

2020-09-15 創新專題中國視窗


從水韻淮安到大漠戈壁,遠離繁華、遠離家人、不畏艱苦,默默地付出自己辛勤汗水。她是前方的&34;,在天山下、在帕米爾高原上、在塞裡木湖畔,為了新疆教育事業的發展,譜寫一支昂揚新時代的&34;,成為助推新疆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她就是來自於淮安石塔湖小學援疆教師程海英。

圖為程海英老師在為舉辦專題講座準備課件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作為第二批援疆教師,她從淮安來到了遙遠而陌生的北疆農七師胡楊河市。很快,她便感受到了&34;這兩個字的分量。在孩子們的身上,她意識到環境的差異拉開了教育的差距。語文課上的辯論題,學生還不懂得遲疑,就不假思索一邊倒;還有的同學問我:&34;面對40名語文平均分只有50幾分的學生,她也曾遲疑彷徨。

淮安援疆教師程海英為教研活動上示範課。

她都知道,發展公平教育,是縮小社會發展差距的重要保障。這裡與淮安,近乎是兩條教育的平行線。她靜靜地思索著,兵一代,兵二代,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他們把個人的生命歷程深深融入了國家的發展進程。當她有幸站在這歷史和未來的交匯點,參與見證胡楊河的發展,她應該為孩子們的未來點亮一束光,讓他們的前行之路更加敞亮。

圖為學生們在課堂上認真聽講。

她擔任班主任,課餘時間,她走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為了開拓學生視野,她購買圖書作為節日禮物送給學生們。漸漸地,學生們開始認真學習,語文課上學生開始活躍,先進的教育理念開始發揮它的作用。援疆期間,她出現了失眠、發燒、身體不適等情況,但她沒有抱怨,堅持下來了。

圖為和部分學生合影

援疆,這條宏偉的徵程,她用&34;的精神打造了援疆教師這張名片,它猶如戈壁沙灘的風雨聲,合奏成大美,昭示於邊疆,讓援疆精神在我們的腳踏實地裡迸發升華。(文君)

相關焦點

  • 傾情援疆,不負韶華——淮安教師王銳在新疆
    【江蘇消息】淮安市溪河鎮初級中學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在服務本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特別重視對外幫扶支教工作,其中在支援新疆教育發展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在國家萬名教師援疆號召下,王銳老師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了江蘇省第二批萬名援疆教師。2020年4月,王老師正式遠赴萬裡之外的祖國邊疆,開啟了援疆工作。
  • 河源援疆教師:不忘援疆初心 牢記支教使命
    最近,河源市教育局召開援疆支教教師(第二批)座談會。會上,支教教師紛紛暢談了支教期間的感受與體會,介紹了各自的工作情況和取得的工作成績。各支教教師表示,將繼續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全力以赴維護民族團結,堅持創新實幹,紮實做好支教各項工作,為促進受援地教育長遠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作出貢獻。
  • 6名臺山教師踏上援疆支教徵程
    6名前往新疆喀什疏附縣支教的教師參加會議,他們將開啟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和生活。會上,臺山市教育局對6名援疆教師提出三點囑託。一是講政治顧大局,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落實到支教工作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為當地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二是講方法求實效,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提高當地教育教學質量,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 堅守援疆初心 踐行教育使命——營口市第二批援疆教師風採紀實
    來源:營口市教育局 歲月不居,時光如流,轉眼間,第二批援疆教師工作隊已圓滿完成第一個學期的支教任務。回顧三個多月的援疆歷程,全體援疆教師憑著對黨的忠誠,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用汗水和熱血詮釋著為邊疆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初心,執著而行、真情奉獻,為烏蘇市教育事業的發展譜寫著華美的新篇章。
  • 校園人物|以德施教,立德樹人—援疆教師張秀霞
    張秀霞老師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把「立德樹人」作為畢生不懈追求。從教以來,她勤於學習,愛崗敬業,主動報名支援邊疆教育,成為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教師榜樣。2019年2月,張秀霞老師作為「中央第七批援疆輪換專業技術人員」在新疆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援疆任教。
  • 「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懷化首批援疆教師援疆記
    編者按: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教育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修師德為根本,以鑄師魂為核心,以強師能為重點,著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辦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教育。
  • 把上海最先進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帶到邊疆——記莎車一小援疆教師沈飛
    去年8月,浦東新區進才實驗小學教師沈飛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報名參加了「萬名教師援疆計劃」,從上海來到了新疆喀什莎車縣第一小學,成為一名援疆教師。他說:「當我站在喀什這片土地的時候,一種家國情懷,一種願意為邊疆教育事業發展多做一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油然而生。
  • 三赴邊疆家國情:一個天津家族的百年援疆故事
    (受訪者提供)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李鯤)9月10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三赴邊疆家國情:一個天津家族的百年援疆故事》的報導。「我的祖先參加過『趕大營』以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支邊建設,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我想把我們家這段100多年援疆的家國情懷續上。」今年50歲的張代國說。
  • 青州北關初中教師賈增貴!兩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青州市北關初中援疆教師賈增貴說,「平時家裡都是母親說了算,只要母親同意就行了,沒想到我父親還是不太願意我去的。他覺得,你都快五十歲了,那麼遠,我們年紀大了,你出去幹什麼,實際上也是主要考慮到安全這方面。」
  • 德州8名教師援疆支教|山東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正式啟動
    9月15至16日,來自山東16市290名援疆教師先後乘包機奔抵新疆喀什地區,標誌著山東省第二批「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正式啟動。其中,我市選拔出的8名政治素質高、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經驗豐富的教師,將前往英吉沙縣開展為期1年的對口支援工作。
  • 馬凱:千裡援疆逐夢一支粉筆連心
    馬凱:千裡援疆逐夢一支粉筆連心 2018年9月,臨城縣石城學區教師馬凱懷揣教育夢想,說服父母和妻子,告別兩個不滿4周歲的兒子,成為「萬人援疆教師」團隊的一員。通過家訪,馬凱跟每位學生家長建立了聯繫,為更新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馬凱特意成立了讀書微信群,堅持每日推送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馬凱已經放假回家,新疆疫情的發展情況是他每天最關注的信息,新疆學生是他最牽掛的人。馬凱因勢利導在班級開展生命教育,並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成長曆程。他以《這其實也是機遇》為題寫下12篇文章在個人公眾號發表。
  • 追逐夢想 奉獻邊疆——記九江實驗中學援疆教師張揚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通訊員 傅建湘 鄒立中)張揚,2003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數學教育專業,同年到九江實驗中學任教,中共黨員,榮獲克州優秀教師和新疆克州援疆幹部人才優秀個人等榮譽。2017年2月到2020年1月,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敬業奉獻,圓滿地完成了援疆支教工作,實現了去祖國邊區、山區、老區支教的理想。一、加強學習,護航援疆工作克州自然條件惡劣,經濟比較落後,又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師德故事會開講
    本報訊 (記者楊靜) 聆聽立德初心,感悟育人使命。9月6日,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之際,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的「榜樣的力量」——江西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師德故事會在南昌師範學院開講。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施小琳,副省長孫菊生,省政協副主席湯建人觀看。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沂市新店鎮中心小學組織黨員赴淮安...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全面推進學校黨支部的組織建設,激勵全體黨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進一步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2019年11月3日,新店鎮中心小學組織全體黨員赴淮安周恩來故居、紀念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現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 喀什六中上海援疆教師積極主動分擔封閉管理期間教學工作
    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上海援疆教師自發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幫助六中老師分擔工作量,後向上海援疆教師總領隊、喀什第六中學校長周鳳林表示作為學校的一份子,在當前學校面臨巨大困難的關頭,不能置身事外,要和六中的同事們戰鬥在一起,共同承擔肩頭的重擔,一起挺過這段最艱難的日子。
  • 教育援疆助力五師雙河市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湖北省充分發揮教育強省優勢,結合師市實際,從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給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援助,助力師市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湖北省選派援疆教師來到雙河市高級中學開展援疆工作,通過實施「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為學校培養骨幹教師,在「傳幫帶」中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 齊齊哈爾人在青河:青河縣分指揮部看望萬名援疆教師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青河分指副分指揮、縣委常委、副縣長張相海代表分指揮部來到萬名援疆教師青河駐地,看望27名來自黑龍江的援疆教師,送去了慰問品,更送去了節日的祝福和問候。張相海在慰問時說青河的萬名援疆教師遠離家鄉,默默耕耘在青河的教育戰線,用自己的豐富的專業知識
  • 丹心育桃李 真情灑邊疆——上海外國語大學新疆支教案例 - 中華...
    最終,選派高級翻譯學院李朝飛和英語學院侯豔萍兩位老師,作為我校向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派出的第一批援疆教師,奔赴新疆克拉瑪依,為光榮的援疆事業獻出上外人的一份愛心和力量。  2018年8月,李朝飛和侯豔萍兩位老師從上海出發,經過7個多小時的漫長飛行,自東向西橫跨中國4000多公裡,抵達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正式開始為期一年的援疆支教工作。
  • 【援疆情】江蘇援疆教師走進翁艾日克小學開展「與愛同行'1+N'」系列活動
    為提高農村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加強教師之間相互合作交流。3月7日,14名江蘇援疆教師來到阿圖什市阿扎克鄉翁艾日克小學,開展「與愛同行『1+N』」系列活動。援疆老師與翁艾日克小學教師們共同參加「青藍工程」師徒結對籤字儀式。結對期間,每學期將對幫扶教師們進行指導聽課、評課,共同提升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使之成為具有較高綜合能力的教學骨幹。
  • 一場特別的座談會 蘭谿市振興小學教師兩地連線共商援疆援川支教
    視頻的一頭是該校援疆援川回來的老師及外縣籍、教齡三十年以上教師代表,視頻的另一頭是今年去汶川支教的兩位老師。為了讓兩位支教老師更好地適應汶川的支教生活,在座的老師紛紛把自己豐富的援疆援川經驗傳授給他們。目前,遠在2000多公裡外的援川的是該校的張雯和程駿駿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