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就應該寫了,畢竟我兒子的看圖作文是半個月之前的事情了,可惜我懶啊,今天才動筆,有點小慚愧。不多做敘述,開篇正題,看圖作文怎麼寫?
當時我還在屋裡睡覺,朦朦朧朧的聽到媳婦又在不耐煩的指導兒子:「你就寫,今天大掃除,有的同學在擦黑板,有的同學在掃地。大家一起勞動,把教室打掃得乾乾淨淨。」嗯,大概的意思就是這樣,字數也差不多,畢竟小學一年級的作文也就要求30-40字,遙想當年,我小學一年級期末考試作文是小白兔拔蘿蔔,最後老爺爺小松鼠都過來幫忙,等我寫完發現字數不夠,只好接著往下編:蘿蔔拔出來後,小白兔請大家一起吃蘿蔔,大家開心極了。結果在家長會上被點名表揚——很久很久之後,家慈才告訴我,說怕我驕傲。她哪裡知道,我所謂的神展開,完全是因為字數不夠,只好自己編……小學生的思維就這麼簡單。
回歸正題,所謂的看圖作文,大概如此:「有的……有的……有的……」,一年級的小學生作文就應該這麼寫,看著特親切,我記得當時有篇語文課文就是這個語言結構。但問題來了,如果三年級四年級,甚至五年級六年級呢?你這麼「有的,有的,有的」,字數不夠啊!那就需要尋找細節了!
兒子被媳婦一頓教育,也燃起了我那好為人師的欲望,興衝衝的跑到兒子屋裡,開導兒子:「你仔細想一想,你們大掃除的時候都在做什麼?」兒子果然思路清奇:「同學說,水不夠用了……」但這也提醒了我,是的,水不夠用,去換水,就是個不錯的細節。如果添加在一年級作文裡,絕對算神來一筆。放到三年級,以「打掃教室為題,以勞動光榮為 結論」的看圖作文,也算不錯的小插曲。問題來了,放在五年級以上的作文裡,去換水就沒啥作用了,字數不夠啊!5-6年級考察的是生活細節,三年級才寫「王小虎是我們班的小胖子,老師安排他來掃地,他掃起來可賣力了,不出一會兒,腦門上就起了汗珠兒。」小學快畢業的學生自然有更高的要求,換水就是個不錯的突破點。一般人的迴路不過是簡單換水,但只要你回想學校大掃除就會知道,大掃除的時候,絕對不是你們一個班,所以,接水也不止你們一個班,所以,接水不順利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你把接水不順利仔細描述,甚至讓人接不到水,造成一個矛盾,才更有趣味。
比如「李志超去接水,結果好一會兒都沒回來,我等不及了,和張子儀說去看看。結果到了水房傻眼了,好長的長龍啊!李志超正在排中間無可奈何的拎著水桶,欲哭無淚。這一定是有啥情況啊!我拍了拍李志超的肩膀,和他說去前頭看看。擠進水房一看:好傢夥!水龍頭壞了,就一個好用,難怪這麼多人排隊。」
那麼初中高中怎麼寫?繼續編啊!乾脆水房就壞掉了,然後有人出主意,說自己家距離學校近,不如去家裡接水,完成打掃衛生的任務。怎麼出校(學生不是隨便能出校的哦!)到同學家,家長的反應和態度,描寫出來,500-800字不是問題。
學生時代的作文,主要靠編
不同階段,對於看圖作文的思路是不一樣的。小學一年級,描述出圖片中的內容就可以了。高一點的年紀,就要對於勞動本身有反思,基本的勞動光榮,引申到打掃衛生的事件,是如何完成的。並注意細節的運用。
最後的問題來了,如果從專業的成人角度來寫,該如何寫呢?
成人作文的角度從來都是勾心鬥角,指桑罵槐的。
還拿打掃衛生為例,具體人物的穿著,行為舉止會被放大,藉此暗示家庭背景,然後用家庭背景,暗喻階層乃至階層之間的矛盾。甚至主要人物都心事重重,以此挖掘社會時代特徵,指桑罵槐。
九月的秋季依然還難以消除盛夏的餘威,教室裡依然跟蒸籠似的,伴隨著下課鈴聲,王老師揮舞著雙手,提醒著大家:「今天大掃除,別忙著回家。林志玲,你們組今天值日,你來安排下,其他組同學直接放學。都注意安全!」
「錢小胖,李志超,你們兩個負責拖地。」林組熟練的安排著。錢小胖無奈的點點頭,依然是老套路,李大少又和他一組,這樣的安排他已經麻木了。
不想寫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兩個人的階層不同,李大少用金錢(稍微溫和一點),乃至權勢(稍微黑暗一點),把拖地的任務都交給了錢小胖,而錢小胖因為家庭背景低人一等,只能接受這種不公平。借用不同人的話語,揭示階層固化。借用同學間的閒言碎語,揭示不可名狀的潛規則。可以借鑑最近很火的小學生論文,李大少很臭屁的顯擺自己三天學會DNA測序論文拿獎云云。也可以借學歷造假事件,挖掘一下,諷刺一下,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