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下午茶
出品 | 子彈財經
體重嚴重下降,顱骨突出,發育遲緩!
繼2003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後,5月12日,湖南郴州再現「大頭娃娃」!
湖南郴州永興縣一家愛嬰坊母嬰店,誤導家長給牛奶過敏的寶寶喝「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並稱其為最暢銷的特醫奶粉,多名寶寶長期飲用後,均出現顱骨突出,患上了佝僂病。
1、鋌而走險的「倍氨敏」們
倍氨敏,作為普通的固體飲料,為何要變成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即特醫奶粉)呢?
據了解,特醫奶粉是通過食品技術調整奶粉成分,滿足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定醫療狀況嬰兒的營養需求。
報導稱,倍氨敏的生產廠家是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湖南郴州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先後從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購進「倍氨敏」法國進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蛋白固體飲料)47件,2019年10月前全部售出。
圖 / (「倍氨敏」宣傳單,新浪微博)
由於很多家長對「特醫奶粉」認知匱乏,為了銷量和利潤回報,倍氨敏被母嬰店銷售人員大力推薦,並誤導家長們認為,倍氨敏是可以緩解寶寶過敏反應的「特醫奶粉」。
其實,倍氨敏不是湖南郴州第一起被當作「特醫奶粉」的假奶粉事件。
2019年,湖南郴州市一位寶寶被檢測出牛奶高度過敏後,該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開的處方就包括「舒兒呔胺基酸配方粉」,這款所謂「配方粉」(特醫奶粉的一種)的真面目同樣是固體飲料。
除了舒兒呔胺基酸配方粉,2019年底,在湖北武昌,身為固體飲料的雅樂迪被包裝成適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特醫奶粉的一種),公然誤導消費者。
2019年6月,同樣為固體飲料的浙江寧波特壹「佳瑞寶」和山東青島「金大洋」也「佯裝」特醫奶粉甚至潛入了當地醫院商店。涉事產品銷售區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和山西等地。
依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固體飲料國家標準中沒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的規定,而奶粉的國家標準對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都有詳細規定,特醫奶粉的要求則更加嚴格。
而且國家規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未經配方註冊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不得在我國生產銷售。
目前拿到特醫食品註冊的配方總共有54個。倍氨敏、舒兒呔、佳瑞寶和金大洋等均不在其列。
2、奶粉市場亂象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嬰童消費市場,市場規模更是逐年遞增。巨大的市場蛋糕之下,國內外奶粉品牌競爭激烈,亂象叢生。
「特醫奶粉」只是冰山一角。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奶粉銷售主要渠道包括:一是通過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的品牌,可以通過商超、專賣店及母嬰店等線下渠道和電商等多種渠道銷售;二是通過跨境保稅渠道進口的產品,還有自貿區等方式,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進行銷售,包括企業自營的旗艦店等。
另外,還有一部分產品通過海淘、代購等方式進行銷售。
伴隨全球化進程,購買洋品牌奶粉變成一種新時尚。海淘、跨境電商受到大家熱捧,同時也成為中國奶粉亂象的禍首之一。
就在郴州「大頭娃娃」曝光之前,4月30日,進口奶粉西班牙安萊儷依幼兒配方乳粉(12—36月齡,3段),連檢2次不合格。
對比國外偽、劣質奶粉流入國內事件,「假洋奶粉」更是屢禁不止。
2018年「西班牙查獲8噸假奶粉,涉及多個大牌,大多準備運往中國」的消息更是震驚中外「寶媽」們,13320箱不同品牌的假奶粉被公之於眾。
2017年12月,馬來西亞出現了美贊臣的仿冒品,一位寶寶疑似喝下假奶粉後狂吐。同年3月,立陶宛查獲1.8萬盒仿冒愛他美德國版的假貨,重量達11噸。
「假洋奶粉」的「化妝術」一般有三種:一是國內生產的奶粉通過「保稅區一日遊」,拿到海外發貨憑證和入境許可;二是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曝光的國外註冊的奶粉品牌,在國內找一些企業代加工,許多國內奶粉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進口奶粉。
另外是少數國內企業在國外尋找食品廠生產代工奶粉,包裝成「洋名牌」再定向銷往中國。
3、「洋奶粉」借船出海
伴隨全球化浪潮和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幾乎成為「洋奶粉」的天下。
目前,我國通過註冊的國內生產企業有103家、國外77家,卻有2000多個品牌系列,其中沒有生產工廠的貼牌品牌專家估計約1000個。
伴隨著海淘、跨境電商、社交電商和代購等迅速發展,名目繁雜的洋奶粉不斷流入中國市場。
由於跨境電商等手續比較簡單,且不用交高額稅,很多假外資和低劣產品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借這個跨境電商的機會湧入了國內。
另外,市場監管力度加強帶給國內奶粉生產企業的影響,不可小覷。
從2018年1月1日開始,中國成為首個實施奶粉配方註冊的國家,將奶粉成分的管控接近藥品。從2018年開始,不管是進口奶粉還是國產奶粉,都必須在中國進行配方註冊。
目前,國產奶粉抽檢合格率已經高達99.5%,位居全球最高水平。而藉助跨境電商流入中國市場的洋奶粉,卻沒有受到如此嚴格的監管。
因此,不少乳製品行業人士認為,對比進口的洋奶粉,國產奶粉不論是成本價格還是管制等,均處於下風,從而導致不少國產企業或品牌為了生存下去,鋌而走險,兵出險招。
例如「倍氨敏」們和它們的渠道商的誤導宣傳,以及「假洋奶粉」事件。
4、誰來保障孩子的口糧安全?
近年來,海關系統數次破獲涉案金額巨大的跨境電商走私嬰幼兒配方奶粉大案。缺乏監管的國外嬰幼兒奶粉通過跨境電商的渠道進入國內,已成為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一大安全隱患。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如何保障他們「口糧」安全?
一是不斷完善法規,加強全面監管,提高違法成本。
目前,《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仍在制定過程中。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時,暫不需要獲得相關產品的配方註冊證書。
行業人士呼籲,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加快完善管理辦法,提高違法成本,不讓非法違規劣質洋奶粉流入國內。
與此同時,在特殊配方食品,特別是嬰幼兒特殊配方食品領域,我國國家立法和監管部門等仍需加大監管力度。
二是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機制。
在對國內乳製品從奶源到生產端、銷售端等全程嚴格管控的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還應加強營造一個良性的、公平有序的競爭機制。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奶粉不接受嚴格的配方註冊、海關入境檢驗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月度抽檢,不但存在產品質量風險——很多假外資和國外低劣產品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借船出海,而且影響到中國配方奶粉市場的公平機制。
為此,全國人大代表李翠枝日前在兩會上建議「將嬰幼兒配方奶粉從跨境電商清單中剔除」,意思是希望通過海關進口,經過正常的手續過關檢測,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這類比較敏感的產品,從而進一步規範和完善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秩序,保障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安全。
據了解,當前中國市場配方奶粉管理體系之下,有一個很大的漏洞敞開著,那就是海淘的洋奶粉質量安全沒有保障。部分洋奶粉既沒有配方註冊,也缺乏嚴格監管,是目前配方奶粉行業最大的風險所在。
李翠枝代表提出把這塊奶粉剔出名單,納入監管,其實是從自身行業出發,對行業秩序負責,對孩子健康負責的一個體現。
三是嚴格行業自律。
對於生產經營者和渠道商而言,則應嚴格行業自律,誠實生產經營和銷售產品,不應遊走在監管的灰色甚至違法地帶,蠶食行業口碑。
最後,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家長們應全面了解與嬰幼兒營養、健康相關的各種常識,避免成為「擦邊球」式宣傳的受害者,儘量選擇有資質的、大品牌和正規廠家的奶粉。
另外,給寶寶挑選奶粉時,不應存在國貨偏見,關鍵要看安全和營養兩個指標。其實對比洋貨,由於中外飲食習慣和文化差異,採購按中國母乳配方的大牌國貨,或許更安全,更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至於奶粉跨境購、海外直購或代購,因歸屬於零售進口,是消費者的個人行為,國家目前無法實行監管,不建議大家採用。
*文中題圖及其餘配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作者:子彈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