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CD隨身聽嗎?當年的音質/出街神器

2020-12-20 環球網

人類在音樂這件事兒上很較真兒,從黑膠唱片到磁帶,一切都是為了讓人類更加輕鬆方便地欣賞音樂。不過因為磁帶本身的特性,音質本身並不是非常好,CD 或者說光碟在之後的誕生也就成了必然。

同樣小巧的尺寸,完成了從模擬音頻到數字音頻的轉型,在音質上也更加有保證。到了 2019 年線上聽歌和數字專輯更受歡迎,但直到現在 CD 仍然是最為主流的音樂存儲介質。

手機以及 MP3 播放器的普及,大多數人已經不再使用 CD,但在 2000 年前後 CD 機和 CD 隨身聽絕對是最潮流的聽歌方式。

極客博物館本期的主角就是一款來自於松下的 CD 隨身聽,SL-CT590。其實淘到這款產品有我個人的「私心」在裡面,在我小時候使用的就是這款 CD 隨身聽,可惜丟了,一直有些怨念。

有人開玩笑說,CD 隨身聽其實也有鄙視鏈,用索尼的看不起用松下的,用松下的看不起用愛華的。但對於年幼的我來說,並沒有什麼鄙視鏈的概念,我只是單純的認為 CD 隨身聽很酷。

確實索尼在音頻領域一直有著非常強大的統治力,但松下同樣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對手。

松下 CT590 整個包裝都非常具有時代感,我們能在包裝的很多細節看到明顯的「日本製造」字樣。但相比日版,中國發售的包裝更加注重參數和特性的宣傳,在盒子正面幾乎能用來宣傳的特性全都印在了這裡,這一點直到現在也沒變。

除去保存較為完整的包裝以外,這款松下 SL-CT590 的配件也幾乎沒有遺漏。「大眼睛」線控、口香糖電池、電源適配器、外置電池盒、絨布袋,除了原裝耳機以外都保存完好,而且功能正常。

這張收據更是難得,原主人是在 2002 年以 765 元購得這款 CD 隨身聽,如果按照包裝的文案來定義的話應該叫「手提唱碟放音機」。

「大眼睛」線控這個名字是因為造型而來的,而且它還擁有紅色的背光燈,當時我就是因為被這個酷炫的線控吸引而選擇了這個型號。

口香糖電池這個名字同樣源自於它的造型,這是一個可充電的鎳氫電池,在容量和環保方面比鎳鎘更加出色,不過因為年代久遠又有記憶效應的緣故可用電量所剩無幾。

除了電池以外,松下 CT590 還能用電源適配器和外置電池盒供電,外置電池盒使用兩節 AA 電池提供電力,非常便利。絨布袋作為日常收納、保護 CD 機的裝備,松下還很細節的設置了一個分割線,比較小的那邊可以放置電池或者是耳機,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松下 CT590 本身採用了圓形設計,可能除了一些奇葩產品以外 99% 的 CD 都採用了這種設計。頂蓋處擁有一個條形的液晶屏和 6 個按鍵,液晶屏可以顯示歌曲序號、時間、模式以及電量的信息。

機身側面的插孔和按鍵比較多,第一次接觸可能需要先熟悉一下。左邊第一個是 3.5mm 耳機接口,線控也是使用這個接口,旁邊是音量增減和記憶鍵。

中間灰色的滑塊是鎖定鍵,防止放在包裡誤觸,白色的是光纖輸出接口,右邊是電源適配器和外接電池盒使用的電源插孔。

松下 CT590 雖然定位不是旗艦機型,但在功能上一點也不弱,它支持新型 48 秒防震系統,這一點和同時期發布的高端機型松下 CT790 相同,比之前的第一代、第二代 40 秒防震更為先進。另外,松下 CT590 也和 CT790 一樣支持 CD-RW 光碟的播放,而 95 小時的續航時間以及音效模式等等也算是 CT590 的賣點。

對於我個人而言,松下 CT590 的線控顯然對我有著非常大的殺傷力,不規則的造型設計,圓形屏幕以及獨特的紅色背光,相比常規的條形線控更能打動年輕人。並且這個線控擁有機身操控的全部功能,CD 機本身雖然不大,但並不適合放在兜裡,這時候線控的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個時代用電話線撥號上網,忍受著幾十 Kbps 網速看評測並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在電子產品的選擇上,更多是靠「眼緣」,尤其是對於個體商家而言,不同品牌幾十個產品放在玻璃櫃裡,消費者看誰更喜歡差不多就決定了買哪款。

這款 CD 機淘來時就沒有耳機,但在那個時代對於學生的我來說沒有經濟實力在單獨選購一款更好的耳機,原裝的耳機已經足夠打動我。這次為了試聽也特意拿出了同樣很有年代感的 KOSS PP,不過松下 CT590 和 KOSS PP 的組合稍稍有點奇怪。

2018 年,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了打開 XX 音樂,然後帶上無線耳機。與之相比,挑選自己愛聽的 CD,把光碟放入 CD 機,然後插上線控和耳機就顯得很有儀式感。換碟時打開蓋子後用手按住還沒有停下轉動的光碟,也算是我的惡趣味之一。

從光碟的音源素質和推力來對比,大部分手機+耳機都不是 CD 隨身聽的對手,如果你是那種拿著那些使用定製 DAC+運放的音樂手機,再自己配個「萬元塞子」聽無損的手機 Hi-Fi「燒友」那另當別論。這似乎也是如今 CD 還沒有絕跡的原因,即使更多見到的是數字專輯,但實體 CD 並沒有消失。

作為「木耳」的我,再配上這個更適合聽搖滾、低音聽久了「轟頭」的 KOSS PP,松下 CT590 的音質表現並不能很好的展現。但如果之前使用的是磁帶,之後再聽 CD 那麼你一定會愛上這「清晰」的音樂,這也是當年 CD 機成為主流的原因所在。

相比磁帶,CD 的音質有著飛躍式的提升,而且體積也沒有明顯增加,使用可充電電池有著超長的續航時間,這一切升級對於磁帶都是碾壓性的勝利。

無論是優點也好,情懷也罷,CD 雖然還有,但 CD 機被淘汰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也側面證明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 CD 機也有不少弊端。

首當其衝的就是 CD 機和 iPod Classic 都以「碟」作為存儲介質,所以他們都比較「金貴」,儘管松下 CT590 擁有防震系統,但運動狀態或者乘坐比較顛簸的交通工具時都有可能對磁頭或者 CD 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CD 雖然音質好,但大多數 CD 單張的歌曲數量也就 10 首左右,假如用戶想要聽更多的歌曲那就要帶更多的 CD,再加上本身 CD 機並不算小的機身,佔用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同時,假如換碟的話每次操作還需要把 CD 拿出來,便利程度不夠友好。

也許兩個缺點不算多,但足夠致命,尤其是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之後誕生的 MP3 播放器無論是體積、便攜性、便利程度(不怕震動)都要遠勝於 CD 機。

即便初期只有 128/256MB 的存儲容量,但網絡渠道下載的大多數 MP3 文件容量在 2MB 左右,而且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他們並不會去追求無損音頻,所以說在存儲的歌曲數量上依然有優勢,況且 MP3 播放器的存儲刪除也相當便利。

恰恰是這一小部分追求音質的用戶,或者說那些更追求儀式感的人,以及還沒有消亡的 CD。讓我們在電商網站上依然能搜到 CD 機的身影,只不過它更偏向於固定使用場景,CD 隨身聽則搖身一變成為了 CD 學習機/複讀機,這與磁帶隨身聽的結局出奇的一致。

相關焦點

  • 當年用過的隨身聽,你還記得嗎?
    因為磁帶的誕生,才讓隨身聽的出現成為可能,國內的盜版行業也是在那是興起。磁帶機作為第一代隨身聽,承載了我們這一代人太多的回憶。即使用的是劣質的磁帶機、單聲道耳機,還有那無法忽視的底噪,我們依然聽得然津津有味。當然,磁帶具有不少缺點。首先,磁條內的磁粉極易收幹擾而失去磁性;其次,磁帶記錄的是聲音模擬信號,其音質和後來的數字音頻信號不能相比。
  • 網紅推薦的出街神器!隨身化妝鏡哪個牌子好?
    網紅推薦的出街神器!隨身化妝鏡哪個牌子好?隨身化妝鏡哪個牌子好?可見一塊好的隨身化妝鏡對妝容的重要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波隨身化妝鏡,讓你出門在外的妝容也能精緻到底!美的隨身化妝鏡具有專業模擬自然光技術,可以畫出勻稱服帖的底妝,塑造肌底通透感,同時還有專業的柔光技術,光源可直視,護膚更護眼,還原你的真實美麗妝容。
  • 黑色記憶 日本CD隨身聽的陰謀 耳機行業雜談 燒友的可悲與幸福
    一、日本CD隨身聽的陰謀七八年前我在imp3寫了篇索尼CD隨身聽的陰謀。這篇在當時獲得了一定範圍的認同,可是那時候網際網路的力量還達不到如今這般迅猛,這讓我感到巨大的「落寞」。尤其是看到CD隨身聽和MP3播放器音質高低的爭吵無休止更是絕望。
  • 給你一張過去的CD,紀念我們那時聽歌的CD隨身聽
    作為70.80後大部分人都經歷了CD隨身聽的年代,那時候有一臺CD隨身聽可以說是一件非常高大上的事,在大部分人都在用收音機或者隨身聽聽磁帶的時候,看見某個人戴著耳機聽著CD隨身聽,那羨慕的目光,現在回憶起來還歷歷在目。
  • 帶著CD 隨身聽出街,感覺自己就是全村最靚的仔
    極客博物館本期的主角就是一款來自於松下的 CD 隨身聽,SL-CT590。其實淘到這款產品有我個人的「私心」在裡面,在我小時候使用的就是這款 CD 隨身聽,可惜丟了,一直有些怨念。有人開玩笑說,CD 隨身聽其實也有鄙視鏈,用索尼的看不起用松下的,用松下的看不起用愛華的。但對於年幼的我來說,並沒有什麼鄙視鏈的概念,我只是單純的認為 CD 隨身聽很酷。
  • 當年對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只能仰望!現在全成了電子垃圾
    在我的記憶中,當年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都是有錢人才能用得起的產品,都是需要仰望的存在。不過再高端的產品,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被淘汰,最終變成電子垃圾。索尼、愛華、松下的隨身聽也例外的。之前我就收集過很多已經淘汰,品相很差的索尼、愛華、松下磁帶隨身聽。
  • 承託h.ear on之名 索尼WH-H800無線耳機如何化身一代出街神器?
    好在索尼從來沒放棄過自己對於顏值的追求,他們三年前推出的h.ear on系列耳機簡直堪稱一代出街神器。而在去年的IFA2017中,他們針對這一系列進行了再次更新,並且推出了全新設計的h.ear on 2 Mini Wireless(具體型號為WH-H800)頭戴式耳機,那麼這款耳機能否像他的前輩一樣,在音質和顏值表現方面都保持實力在線嗎?
  • 時尚開路 CD隨身聽行業又添生力軍
    9月17日,深圳市彼岸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隆重宣布,其最新款CD隨身聽BO-V300正式全面上市。發布會上,BO-V300所具有的時尚外觀成為全場的關注焦點。深圳市彼岸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武軍先生指出,隨著國產CD隨身聽技術的日益成熟,品牌之爭正在向外觀和工業設計方面轉移。  此次推出的BO-V300系列CD隨身聽堪稱目前國產CD隨身聽中的經典之作。鎂鋁合金外殼,原裝SONY超薄機芯,機身僅厚19mm,質感中不失纖巧,輕便中又不失高貴。
  • 帶著 CD 隨身聽出街,感覺自己就是全村最靚的仔 | 極客博物館
    極客博物館本期的主角就是一款來自於松下的 CD 隨身聽,SL-CT590。其實淘到這款產品有我個人的「私心」在裡面,在我小時候使用的就是這款 CD 隨身聽,可惜丟了,一直有些怨念。有人開玩笑說,CD 隨身聽其實也有鄙視鏈,用索尼的看不起用松下的,用松下的看不起用愛華的。但對於年幼的我來說,並沒有什麼鄙視鏈的概念,我只是單純的認為 CD 隨身聽很酷。
  • 三星最強CD隨身聽HF920詳盡評測
    【IT168 專稿】【編者按:那天我在商店裡無意間看到標有「SUMSUNG「字樣的CD機,大為驚奇,還以為又是哪個廣東小作坊運了零件拼一下貼上三星的牌子。到網上一查:http://www.yepp.com.cn,居然發現三星默默無聞做CD機已時間不短了,可居然沒有做什麼推廣,評測也沒有見到過,問了一些隨身聽業內人士,都搖頭說不了解。看來三星的」孩子「確實太多,目前還沒精力/或者說還沒計劃主推這個產品,可以靠其他的產品線利潤來支撐CD機的生產,所以連廣告都不做!我仔細看了他們自己的介紹和商店裡的機器,覺得東西還不錯,與SONY 松下的CD機有得一拼。
  • 邊聽歌邊寫歌詞還可手動倒帶 你還記得當年的磁帶嗎?
    邊聽歌邊寫歌詞還可手動倒帶 你還記得當年的磁帶嗎?  還記得當年的磁帶嗎?餘女士說,自己是在讀高中的時候,獲得了一臺隨身聽,從此實現了「聽歌自由」。每次聽完英語後,就立即更換上音樂磁帶聽,「磁帶分A、B面,聽完之後要手動翻面。」  32歲的顧客謝先生說,小時候用複讀機聽磁帶,但複讀機需要上電池,有時候聽到故事精彩處想要回放時,為了節約一點電量,就用鉛筆手動卷磁帶倒帶,「這個是個技術活,要經常練,不然掌握不好進度,還有可能把磁帶卷弄壞。」
  • 這是飛利浦後期的CD隨身聽,可惜它的存在感遠不如索尼和松下
    前天展示了一款索尼後期的低端CD隨身聽,當年剛發布時的價格,應當上千了。對於多數人而言,在當時如果花一千多買臺CD隨身聽,真的挺貴的。反正我那會正在上初中,家裡根本不會給買,自己就更買不起了。我覺得只有那些有錢人,或者是他們的孩子才會購買。
  • 那個松下CD隨身聽
    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樣稀罕的東西,是松下CD隨身聽,型號是:SL-S480。要知道,我的同學們都還在用磁帶隨身聽,而我,已經用上了CD隨身聽了。這個東西在當年可不太好買,一般只有在一線城市才有的賣。我這個隨身聽也不是我自己買的,是有一年我媽去深圳小姨家玩,看著挺好,就問小姨要過來,拿回新疆送給我了。我看到這個東西的時候,都驚呆了,那時見過VCD、功放什麼的,但是這麼袖珍的一個CD播放器,我真的是開了眼了。
  • 編輯手記:那些為隨身聽著迷的日子
    那時候《讀者》還刊登一個叫「雷登」的國產磁帶機品牌,看上去做工要比一般的國產品牌要好。當我去商場看了索尼磁帶機的價格後,面對那4位數的天價,只能默默咽著口水再看其他牌子。一臺索尼隨身聽的價格幾乎就是父親一個月的工資,我怎麼敢向他開這種口!於是我只能選擇雷登。那臺雷登隨身聽的型號我已經忘記了,只記得它有自動翻帶的功能,按鍵除了錄音其他都齊全,而且前面板還有三個均衡器調節滑塊。
  • 【點維空間】20世紀CD隨身聽回顧--SONY篇
    使用16 Bit單晶片D/A轉換器,電池盒分離出去做成了底座,機體做薄了,這樣便輕了很多,便攜性得到很大提高。有極冷靜音色,極寬廣音場,透明感/聲音密度 /結象度/空間感表現一流。是SONY第2臺CD隨身聽,世界第1臺叫Discman.的CD隨身聽,此型號DISCMAN成為此後4年時間裡大部分 DISCMAN的原型機。
  • 讓孩子愛上學英語 隨響影音電器打造品質CD隨身聽
    不過,家長要想讓孩子學好英語,單單督促孩子學習還不夠,家長還需要為孩子選擇正確的學習工具,特別是用來練習英語聽力的學習設備,因為英語聽力設備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而只有選對了聽力設備,孩子才能更快地提升英語聽力水平。那麼,什麼樣的英語聽力設備有助於孩子練習英語聽力呢?
  • 讓MP3變CD!隨身聽專用神奇耳放對比
    不過在隨身聽的耳機輸出功率上,可是下降了不小。『更多耳機資訊,盡在泡泡耳機頻道』  上文中說到了現代隨身聽的耳機輸出部分,現代隨身聽追求的偏向於小巧和更長的使用時間。基於這兩點對於耳機的輸出影響最大。老式設備設計以音質為最大追求  本頁後面的內容就是國內高端耳塞發燒友,對於Xin Reference和Ray The Hornet兩款隨身耳放的對比。
  • CD隨身聽發展史回顧
    談起CD隨身聽,大家可能就會聯想到不錯的音質,沒錯,這也是它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之一。今年音樂播放器市場的競爭更趨激烈,誰勝誰負還要由市場來決定。新年的開始,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種經典產品所走過的歷史吧。  愛迪生發明電聲技術之後的100多年裡,唱片技術每隔25年就有一次大的技術革新。
  • CD級音質的秘密 OPPO工程師深度訪談
    在國內的隨身聽行業裡,OPPO一直以其堪比日系韓系的工藝水準獨樹一幟,而其產品可以媲美CD的音質表現更是全面領跑業界。究竟是什麼秘密讓OPPO的產品能夠達到如此高的音質水平,為了解答一直存在於心中的疑問,筆者近日造訪了OPPO的辦公總部,採訪了OPPO的資深工程師彭先生。  筆者:從產品的角度來說來說,您覺得影響隨身聽產品音質的因素有哪些?
  • 【隨身】隨身播放器的平衡接口真能提升音質嗎?
    作者:leon003 前一陣,本人發了一篇關於AK120 II的3.5mm接口與平衡接口的聽感拙文,文中評論了AK120 II與舒爾SE846耳塞配合時,兩種接口的不同音質的表現。 為此,我特意找來了同樣ALO銅線材(從朋友處借得),但接口分別為3.5mm和2.5mm平衡接口兩種耳機線,再次用同一副舒爾SE846反覆試聽。當然,試聽時採用了AK120 II,還捎上了AK的旗艦AK240。同時,我也想從中找出隨身播放器的平衡接口,到底是噱頭,還是真有用武之地? 試聽前,為了保證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