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的前面,筆者先聲明一點,文章的第一頁和第二頁由泡泡網耳機頻道編輯撰寫,從第三頁開始為網友投稿。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的就是隨身設備使用的耳放,由於投稿者定位比較高,對於隨身耳放筆者在這一頁中進行一下大概的介紹。
聚會上隨身耳放十分常見
自從索尼發布第一款隨身聽之後,大大改變了人們聽音樂的方式,尤其是在MP3播放器普及之後,隨身音頻欣賞的用戶是越來越多。眾多的MP3用戶覺得自己的設備在聲音效果上並不滿意,這主要是由於現在的隨身聽耳機輸出部分被大大的弱化了。一款音源設備,能直接決定聲音效果的就是解碼和耳機輸出兩個環節。
隨身耳放特寫
這幾年來不論是MP3格式的壓縮水平還是隨身聽上使用的解碼晶片,都有了很大的發展,320K壓縮比的MP3文件配合市面上大多數解碼晶片都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不過在隨身聽的耳機輸出功率上,可是下降了不小。
『更多耳機資訊,盡在泡泡耳機頻道』
上文中說到了現代隨身聽的耳機輸出部分,現代隨身聽追求的偏向於小巧和更長的使用時間。基於這兩點對於耳機的輸出影響最大。
現代隨身MP3
首先來說,更長的使用時間就是靠減小輸出的供電來實現的。其次播放器小巧的體積中各個部件都被弱化,耳機輸出所用的材料越來越少,這對於輸出電流的穩定性影響很大。耳塞產品一般都採用低阻抗高靈敏度設計,電流的紊亂會直接影響其聲音表現。
老式設備設計以音質為最大追求
本頁後面的內容就是國內高端耳塞發燒友,對於Xin Reference和Ray The Hornet兩款隨身耳放的對比。這兩款隨身耳放都是美國生產,是隨身耳放的高端產品。
註明:對比評測由UCA音頻評測室進行,UCA成員54135413uu撰寫,首發在耳機大家壇,後經作者同意,發表在PCPOP耳機頻道,有意轉載者請於54135413uu聯繫,未經許可不得私自轉載,發現必究。
『更多耳機資訊,盡在泡泡耳機頻道』
這篇文章整理好久了,整理來整理去最後已經沒剩下多少文字了,現在是時候把文章發表出來了。其實本來Super Macro也想對比一下,但是電位器老化了,聲音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偏音,所以就不和其他兩隻耳放做比較了。本文只是隨筆聽感,代表的只是UCA音頻工作室,大家看完此文後也可以說說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以及聽感。
此臺Reference是12000uf的版本,測試歌曲很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但是基本上都是原盤抓軌。
隨身耳放
非聽感篇:
Reference體積和Super Macro是一樣的,黑色的外觀感覺比Super macro更漂亮,因為需4節AAA電池的關係,所以重量比老大哥Super Macro輕了不少。
Reference是沒有增益的,The Hornet則有High,Med,Low三檔增益。個人認為平時聽的時候開Med或Low檔好些,High除了測評的時候AB開過以外,其他的時間基本沒動過。
Reference耳放
The Hornet的外觀和做工比xin的耳放要優秀很多,導致我現在還執著的認為Ray的隨身耳放裡面的成本沒有外面的殼子貴。。。Ray的耳放是我見過目前做工最好的隨身耳放,它@#$^^&*(%$#(省略若干字。。。)。但是優秀的外觀做工以及體積下,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說電位器有些緊,像推ES3這種超高靈敏度的耳塞,微調很痛苦。還有就是後面的增益開關,對於我這種不留指甲的人,想推推耳機調到High檔太費勁了。再有就是那就是掉字,由於我沒有碰到過這個問題,但是看論壇裡已經有人碰到了的問題,所以也在這裡順帶提一下。
續航上Reference以絕對優勢勝利,xin說是200小時,我沒有具體測過,但是從我到手到寫完文章的這近一周的時間裡,都是有電的。而The Hornet的續航只有10小時左右。
『更多耳機資訊,盡在泡泡耳機頻道』
聽感篇:
在邊聽邊寫的這幾天,我查閱了很多關於這兩款耳放的聽感,有和我反差很大的,同時也有和我聽感相近的,不管怎麼說,聽感都是主觀的,我只是以自己的聽感為基準,加以分析和描述。
風格:我想先從風格說起,The Hornet的風格很鮮活,聲音我認為偏薄了一些。如果不看三頻之說風格的話,還真的有些類似於RS1。Reference的風格很有意思,就如其名:一聽起來就能讓我感覺到很正確。對,就是正確,也許這就是它的風格。聲音要比The Hornet厚。不過我認為這個表現出的樂器才是本身應有的厚度。
The Hornet
三頻:Refernce的三頻素質都很平均,聽起來很平衡,感覺比較嚴謹但又不失輕鬆的聲音。Reference的三頻是追求平衡的,並沒有突出哪個頻段,聽起來的感覺像是寧可沒有功,但也不能有過的感覺。而The Hornet的高低頻都比較突出,尤其是高頻和RS1比較像,都是屬於一飛沖天,直上直下的感覺。而且高頻的延展性很優秀。低頻上The Hornet並不像Reference的感覺---就是普通優秀隨身耳放,低頻沉的很深的感覺。而是沉下去以後感覺還能繼續往下,彈性和下潛以及低頻解析均優於Reference。其實The Hornet的中頻並不差,只不過高低頻太過優秀,中頻有些沒那麼搶眼。而Reference的中頻就要比Hornet偏薄的聲音更加飽滿。
聲場:The Hornet的縱向聲場是我聽過的隨身二房裡最為出色的。但是橫向我個人認為比較一般。不過The Hornet的聲音比較有質感,整體還能感覺到一些空間感。Reference的聲場橫向要比The Hornet優秀不少,是個長寬的聲場,空間感比較明顯。
在古典的表現上,Reference明顯要比The Hornet正確不少。用Reference聽古典感覺就像是在音樂廳,有種堂廳感,而The Hornet則沒有。而且The Hornet對樂器的還原也差強人意。
在流行的表現上,The Hornet要比Reference更加鮮活,更討人喜歡,渲染的更好。但是Reference屬於通吃的那種耳放,因為聲音比The Hornet要厚,聽流行和人聲也相當的不錯。
『更多耳機資訊,盡在泡泡耳機頻道』
最後侃侃Tomahawk和Hornet:
這兩款二房我都有過,而且我們工作室裡也都有。我想藉此說說我的看法。
論素質,Tomahawk高低頻都比不過Hornet。但是論聽感,不論從聲音的順滑度上還是從樂器的質感和還原上,Tomahawk都要更加到位。再加上優秀的續航和非常小巧的體積,怪不得Tomahawk是Ray近期賣的最火的耳放。Tomahawk是我聽過惟一一個把ES3推的可以聽古典的隨身耳放。但是流行上的確不如 Hornet帶勁兒,用Hornet,我在公交車上都很想和耳塞裡面放得音樂一起歌唱。是的,聽流行Hornet就是有種獨特的感染力。
耳放合照
最後再說說搭配,Tomahawk和Reference基本上都屬於百搭這種類型的,搭配什麼耳塞聽什麼類型的音樂都很不錯。他倆風格上的主要區別是Tomahawk更華麗而Reference更樸實一些。Hornet屬於個性比較強的,比較適合聽流行。在搭配過程中,我本以為ES3這種厚聲塞搭配Hornet偏薄的聲音能變得很好聽,但並不是這樣。Hornet的高頻素質,把ES3高頻的「幹,亮」放大的一覽無餘,有時候聽一些聲線比較細,聲音比較高的女聲時會感覺到有些刮耳。
結束語:
耳放並不是一個隨身出街的必需品,但是隨著聽音時間的變化,會越發覺得耳放的重要性。雖然犧牲了體積,但是為的是在聲音上儘量的不妥協。到底是怎樣選擇,還得看你自己的追求。
『更多耳機資訊,盡在泡泡耳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