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丨更加不確定的世界,更加確定的中國外交

2020-12-25 澎湃新聞

本文共3087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來源:《世界經濟與政治》

作者:王存剛

單位: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

1

世界始終具有不確定性

所謂不確定性,認知主體不能確切地知道某一事件或某種行動變化的後果;或者按照安東尼·唐斯(Anthony Downs)的說法,是指人們「缺乏有關過去、現在、將來或假想事件的過程的確切知識」。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特徵日益凸顯,人類不得不虛心學習、努力習得與不確定的世界的相處之道。

導致世界不確定性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一是,事物具有運動屬性,運動意味著變化,而變化和發展又總是與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緊密聯繫在一起。二是,無論是在自然世界還是在社會世界,無論是在物質世界還是在思維世界,複雜性無處不在。三是,人類認知能力具有局限性,難以推測與斷定未來即將出現的狀態,因此,社會存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具體情況。四是,人類具有複雜性和多樣性,具有性別、種族、民族、階級、階層、宗教信仰、文化歸屬等多個方面的不同,因此,不同認知主體的認知差異及彼此間的互動易引致人類在思想領域的紛爭以及在實踐領域可能的摩擦乃至對抗。

2

當今世界不確定性的表現及根源

當今世界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一,全球秩序轉型的時間跨度顯著拉長,大國戰略博弈空前激烈複雜。「一超多強」的全球力量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歷史經驗表明,全球秩序轉型期往往也是矛盾積聚期和衝突高發期。加之此次全球力量重組發生在「大國無戰爭」的背景下,其間各大國間的關係較歷史上類似階段可能更加微妙、更加複雜,大國間的戰略博弈更為激烈。

二是,全球化進程有所逆轉,全球問題的嚴重性持續凸顯。「逆全球化」問題出現,同時諸如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日益凸顯。人類將長期面臨「全球治理能力赤字」這一尷尬事實。

▲2016年6月,英國就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結果"脫歐派"獲勝。(圖片來源:BBC)

三是,地區一體化進程逐漸趨緩,地區分離主義傾向有所強化。英國「脫歐」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一體化進程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

四是,全球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戰爭硝煙到處瀰漫。大國之間的軍事競爭逐漸加劇,主要大國的軍費開支特別是用於戰略武器研發的費用大幅上升;在東歐、東南亞、中東、北非、拉美等地,一些中小國家內部發生的嚴重武裝衝突仍在持續。

第五,全球文化思想領域的激蕩持續強化,民粹主義的影響急劇上升。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原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均先後走上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多元化進程。當前歐美所形成的民粹主義高潮不僅加劇了全球化的退潮,而且對現代世界體系在當今的走向產生巨大影響。

導致當今世界不確定性的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西式民主制度逐漸劣質化。當下世界各國在國家治理領域所面臨的難題和困境,實際上折射出了執政者治理能力的嚴重不足以及與之相關的政治運行機制即西式民主制度出現了嚴重問題。

第二,國際關係空前複雜化。跨國互動領域空前廣泛、跨國互動方式空前多樣,而既有國際規範、國際規則和全球秩序的約束力明顯不足。

第三,科學技術發展的雙重作用日益突出。科學技術,一方面有助於普遍提升國家實力,另一方面,也會加劇國家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的競爭態勢。

3

中國外交的確定性形成

那麼,1978年以來的40年間,中國在面對和處理世界的不確定性問題中,如何尋找確定性,以穩定預期,採取可信任行為,密切彼此間關係,提升文明程度的呢?

我們回顧1978年以來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發現了中國外交特有的性質和品格。

(一)1949-1978年:「站起來」時代,確立獨立自主的傳統

1949年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則是「站著搞外交」的。這一時期,中國外交最為重要的成果就是形成了獨立自主原則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種實際上構成了中國外交的傳統,塑造了中國外交的風格。

(二)1978-2012年:「富起來」時代,生成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四大理念

中國逐漸與美國、日本和蘇聯三個世界主要大國的關係正常化,與周邊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友好關係也得以加強,中國外交的新框架得以形成、對外關係的新局面順利打開。中國發展也因此獲得了有史以來最為友善的外部環境。

中國外交在堅持獨立自主原則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持續強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四種理念。中國和世界在更深程度上相互依存,在更廣範圍內相互影響。中國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

(三)2012年至今:「強起來」時代初期,確定性的特質更加鮮明

對國家身份的認知更加具體系統。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的中國在與外部世界日益密切的互動中持續調整自己的身份界定。「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大國」在較長一段時間裡被確立為中國的國家身份。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確認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的國家身份界定進一步具體化和系統化。

外交目標和任務更加明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將自己的目標和任務更為清晰地確立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和延長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與各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國慶節前夕,多個主題花壇亮相北京街頭。長安街東單路口的「文明之路」花壇以大雁塔為主景,駱駝、絲路瑰寶——鎏金銀壺、絲路飄帶等為素材,展現了人類文明互鑑,文化繁榮發展的美好未來。(圖片來源:東方網)

外交總體布局更加完整。在全球層次上,中國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積極推動構建更加平衡、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的全球治理體系;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託打造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各國分享共同發展機遇,開闢共同發展的前景。

在周邊,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秉持「親誠惠容」理念,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在與大國關係方面,中國推進大國協調合作,切實運籌、著力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

在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關係上,中國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彼此間的團結合作。在國家層面,中國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著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有效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保駕護航。

外交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進一步強調「外交大權在黨中央」的基本原則,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中國共產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強調政黨、政府、人大、政協、軍隊、地方、民間等條塊的統籌協調,形成「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在強化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職能的基礎上,組建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中央關於國家安全工作決策和議事的協調機構,以更好地「統籌協調涉及國家安全的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

外交姿態更加進取。在黨的十八大之後,面對國力快速增長以及與世界關係的歷史性變化,中國外交開始調整姿態,突出強調要「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日益顯示「奮發有為」的風範。

4

進一步維護好中國外交的確定性

在更加不確定的世界中如何繼續彰顯中國外交的特質?

面對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已有了「戰略安排」,中國外交也已有了完整清晰的頂層設計。這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以及習近平在2018年6月舉行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有明確的體現。

藍圖已經繪製,需要的是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堅強意志,需要的是不務虛名、不做虛工的實幹精神。已經深刻認識世界不確定性特徵並且學會與不確定性打交道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有能力坦然應對「黑天鵝」滿天飛、「灰犀牛」遍地跑的局面。由此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外交必將展現出更大的確定性。這對於回應「世界向何處去」以及「中國向何處去」這兩個舉世關注、影響深遠的重要議題是十分必要的。

更多精彩:

觀察丨王毅談中國外交:不畏強權 不懼壓力 永不稱霸 永不擴張

來源/《世界經濟與政治》2018年第9期 作者/王存剛

責編/張廣琳 審校/王瀝慷 監製/李雨思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相關焦點

  • 2021年的中國外交,將更加主動積極
    在外交辭令方面2020年的中國外交給人的感覺也硬氣了許多,比如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的許多反詰,讓造謠抹黑中國的人都能感覺到一絲的壓力。為此有些西方政客還給2020年的中國外交貼上了「戰狼外交」的標籤。   今後國際社會需要不斷適應中國外交的這種積極主動的態勢:2021年,中國外交會比2020年更加的積極主動。
  • 楊希雨:中美關係將現不確定的穩定期,美「兩個外交輪子「回歸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5日在環球時報年會上發言表示,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將出現一個不確定的穩定期。 「但是,這個穩定期是一個不確定的穩定期。」楊希雨認為,不確定來自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就是雙方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戰略目標乃至政策。儘管都不想衝突,儘管美國會有半年左右的政策重審,但是戰略目標是不會變的。半年之後,是不是接續原來的方向繼續對抗,這是一個不確定。還有一個不確定,是中美在各自戰略都不會改變的情況下如何互動。
  • 不確定,是科學唯一確定的屬性
    因此解釋風險的時候有的人會有意掩蓋或忽略不確定性,通過「確定的、壓倒性」的證據或絕對化描述使對方信服。然而忽略或掩蓋不確定性是極其危險的,尤其是在危機或突發狀態下。因為危機本身就充滿不確定,危機早期更是如此。如果無視不確定因素,企圖打消公眾疑慮,又不拿出有說服力的證據,反而會令公眾情緒反彈,疑慮加重。
  • 英國政府:更加確定能夠確保北愛爾蘭議定書的執行
    英國政府:更加確定能夠確保北愛爾蘭議定書的執行 匯通網  2020-12 地址:中國北京西城區金融大街35號國際企業大廈C座 100033   客服電話:95551或4008-888-888   傳真:010-84042213
  • 國際觀察丨希臘駐華大使:中國兩會意義非凡,未來合作將更加緊密
    兩會前夕,希臘駐華大使喬治·伊利奧普洛斯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中國「兩會」意義非凡,兩國未來合作將更加緊密!今年兩會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疫情而被稍微推遲的全國兩會,在重新確定召開時間之後如期舉行。這是中國釋放出重要的信號,這代表著中國國內疫情穩定控制已經是常態,在特殊時期的背景之下,這是重啟兩會的關鍵信號。兩會的召開,及是觀察特殊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走向的重要窗口,其中意義非凡;同時也是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重要的信號,那便是中國又將重新邁出新的步伐。
  • 楊希雨:拜登上臺後中美將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
    【環球時報-環球網 報導 記者郭媛丹】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嗎?」的討論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表示,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會處於「不確定的穩定期」。
  • 夾在亞洲巨鄰之間:緬甸外交政策更加成熟
    緬甸著名學者林內撰文說,對於美國而言,在緬甸問題上始終繞不過去的一項關切就是緬甸的人權問題。由於人權問題,美國時常會對緬甸提出質疑和指責,這必然會有損於美緬雙邊關係。相比而言,中國發展對緬關係上更務實。
  • 「十三五」中國旅遊業發展確定四大目標
    「十三五」中國旅遊業發展確定四大目標 2016-12-26 21:28: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看來,在後疫情時代,飛機製造商會更加依賴中國
    文丨龍傑審丨 清絮自從新冠疫情在全球大規模蔓延之後,世界各國的很多行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不少西方國家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相比之下,中國在短時間內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因此,中國才能夠迅速發展自身的經濟。
  • 學習《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心得體會
    二、對我國現行外交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於同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增進友好往來,促進共同發展。始終堅定不移的推進睦鄰友好政策,與周邊國家一到促進地區和平和穩定。主張世界上的所有國家不分大小,不論強弱,不分種族,平等的參與國際事務。
  • 重讀《京華煙雲》的姚木蘭: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如何確定地活下去
    那麼,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如何消除焦慮,讓自己確定地生活下去呢?她的人生智慧在於,當所有的不確定因素來襲時,比起完全跟隨外界搖擺的「他我」,她更加相信自我帶來的安全感和力量。而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你的內心是否有定力。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 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早在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世界歷史理論。今天,人類交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深入,各國相互聯繫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緊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世界各國普遍願望,鐫刻著中國共產黨為人類進步事業不斷奮鬥的如磐初心和責任使命。 習近平外交思想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破解四大赤字,中國傳統的「和」「合」思想能提供很大啟發。
  • 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推動構建新型中國與世界關係...
    立正位、行大道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光明日報社總編輯 張政  習近平外交思想有著堅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早在16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世界歷史理論。今天,人類交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深入,各國相互聯繫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緊密。
  • 中國3分鐘丨共同確定珠峰「新高」 對中尼關係意味著什麼?
    中國3分鐘丨共同確定珠峰「新高」 對中尼關係意味著什麼?近日,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雪面高程為8848.86米。這是迄今為止最為精確、權威的珠峰高程數據,它結束了多年來有關珠峰確切高度的爭論,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振奮人心的事情,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而在中尼建交65周年之際,共同確定珠峰新高程,對於中尼兩國來說,意義不同尋常。
  • 世界疫情的不確定與疫情後中國可能遇到的不確定因素
    如果不把水下的病體隔離,依然給它們自由,請問:這疫情,何時是個頭?最後的結果是:能挺過來的成了人,挺不過的便成了鬼。可是,這些人本不該成為鬼的。這需要完善的醫療體系和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當然,得有一個以人民生命健康為第一的有作為政府。如果中國政府當初不雷厲風行,果斷出擊,那現在的局面,可想而知。
  • ...Jablonski稱,"有關疫苗的消息和大選結果更加確定的消-FX168...
    Direxion資本市場主管Sylvia Jablonski稱,"有關疫苗的消息和大選結果更加確定的消 文/蘇懷瑾2020-11-19 05:52:35來源:FX168
  • 這個世界將如何?現在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當今世界正經歷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回首去歲、展望來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金燦榮給的熱詞是「不確定」。  「總體感覺,現在世界非常『不確定』。套用美國朋友的口頭禪,『現在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金燦榮說。
  • 企業文化是所有不確定中的唯一確定
    這種超預期的表現,我們認為有三點原因:全球流動性寬鬆、動蕩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獨好、政策對市場的呵護,這些因素導致今年股票的上漲大部分來自估值抬升。  市場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行情,成長遠比低估值表現得強,市場對「真成長」「真龍頭」給出了非常高的估值溢價,背後的原因就是「確定」的稀缺性上升。
  • 不確定的世界,中國的確定性從何而來?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這個貫穿2020年的問題在年尾終於有了迴響。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妨回到五年前,經濟下行,股市震蕩,城市霧霾……五年前的難和焦慮一點不比今天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中國用規劃,幫助問題一一解決,把想法一一變為現實。未來到底會怎樣?
  • 人生有太多的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需要的努力
    《肖申克的救贖》中講到安迪用小小的敲石灰石用的十字錘,用無數個危機四伏的漫漫長夜鑿出了越獄的窄小的通道,並且冒著那能打開全部身家的鑰匙可能已經消失的不確定依然逃離了肖申克。正如作者在書中描述,整個越獄的過程充滿了諸多的不確定,不確定那天獄警會突然檢查安迪的房間:不確定在哪天在處理帶出去的混凝土時揚起的灰塵被發現:不確定那重要的藏在石頭下的鑰匙會不會瞬間消失:這種種的不確定都會讓他的餘生在監獄中更加痛苦的度過,但是它在所有的不確定中確定地努力著,然後,成功的越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