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民俗]喜俗之「做滿月」

2021-01-18 廈門市翔安區文化館

 



孩子要滿月了,就要找歷師,讓歷師找做彌月的日子。有的人同時讓歷師給嬰兒看八字,預測嬰兒的命運,趁機讓歷師斷定一下嬰兒取名的生克情況。人們常說:「人的一生有三大喜:一做滿月,二結婚,三做公婆。」可見,給嬰兒做彌月要隆重。給嬰兒做彌月,要邀請親朋好友來慶祝,還要準備煮油飯的油、大米、雞蛋和其他用品。嬰兒出生後到做滿月之前,娘家和親戚好友都會來看「嬰仔」,表示關心和祝賀,親戚送衣物、裝飾品(如銀手鐲、銀腳瓏、銀項鍊)、紅包、雞蛋、面線等,姑母還要送圍兜(圍在胸前的圍巾),以防嬰兒流口水,沾汙衣服。親鄰則送雞、鴨蛋,讓產婦補身體。




到了彌月,先是為產婦「挽臉」,去掉月內房裡的穢氣。做彌月後,產婦就可以離開坐月子的房間,到處活動,可以拜佛,參與喜慶,但須先「挽臉」。接著為嬰兒剃頭,一般叫理髮師在廳堂中為嬰兒理髮。剃頭時,嬰兒的頭臉要向廳堂內。嬰兒理髮也有講究,先從嬰兒頭部左側(俗稱「龍邊」)剃起,再剃右邊,最後剃中間。理髮完畢,把準備好的盆子端上來,盆子裡放兩個煮熟的雞蛋、連同雞蛋一起煮的溫湯、一粒秤砣(象徵磐石般堅固,有長壽的含義)、十二個銅錢(現改為硬幣),祈求嬰兒「頭殼硬,吃百二」。接著用雞蛋湯水為嬰兒洗頭,用雞蛋摸擦頭部,並念道:「雞蛋清,鴨蛋臉,好親戚,相允津。」。還有人這樣念:「今日剃頭好日子,清氣(乾淨)嬰兒好腰飼,大漢讀書無人比,做官出名傳千裡。」據說,這樣嬰兒就不會「生頭髮尾」(瘌痢),長得俊美,像雞蛋一樣嫩白。剃下的毛髮叫做「胎毛」,用紅紙包了起來,放置於廳堂的案桌的香爐裡。洗完頭後,湯水和銅錢一齊潑於院子裡,測看幾個「杯交」,預測嬰兒未來的命運。看完後讓其他小孩去撿銅錢,把洗頭的紅雞蛋切成幾小塊,分送給鄰居的小孩,據說讓鄰居小孩撿銅錢和分雞蛋,鄰居的小孩才會疼愛嬰兒,和嬰兒有緣分。剃頭後,還要用給嬰兒洗澡,先是預備一盆溫水,加入艾草,取一個煮熟的雞蛋,把蛋殼打破,取出蛋黃,摩擦嬰兒周身,接著下水施洗。洗畢換上新衣,戴上「掛尾帽」(象徵有頭有尾,健康長壽),帽子上插上一根草(插草與「插草跟人跑」的翔安俗語有關,意思是嬰兒以後能與鄰裡的孩子和睦相處)。為嬰兒穿戴後,就讓親朋好友來看嬰兒。




為嬰兒做滿月時,人們都把油飯及雞蛋作為慶祝彌月的吉祥物,非常鄭重。油飯和紅雞蛋要送給四種人:一是送給嬰兒的外祖父母,除了油飯(一般是用一擔大籃裝,插上榕枝,榕與「情」方言諧音,含有感激之意)、紅雞蛋,還要送酒、帶尾的公雞,叫做「雞酒油飯」,稱為「報喜」。外祖父母接到雞酒油飯後,就要在廳堂上敬祖先,然後收下部分雞蛋、油飯,以足夠送給族親為限,只收雞湯不收雞。還要答十二項或六項禮品:背巾、方形披巾、衣服、銀兜子鏈、銀腳瓏、掛尾帽、羊毛衣或羊毛線、披風、雙層裙、鞋、襪等。二是送給媒人,因為媒人為促成婚姻做出貢獻,送雞蛋、油飯是答謝媒人的辛勞。一般生男嬰才送,送的禮物與送外祖父母的相同,但少得多,媒人收到禮物後一般不用答禮。如果想答禮,可答幾斤米。三是送給親朋好友,大概雞蛋八到十二個,油飯一小籃。四是送給村中鄉親,大概是油飯一碗,紅雞蛋一個。鄉親答半斤左右的生米,說是要讓「嬰兒頭顱硬,好腰飼」。送紅雞蛋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劉備入吳招親,孔明準備了一擔紅雞蛋。劉備到達吳國,挨家挨戶分送紅雞蛋,人們一傳十,十傳百,都說劉備到吳國招親。孫權不好推諉,只得弄假成真。從此,人們辦喜事就習慣用送紅雞蛋來表示喜慶。




為了讓嬰兒有膽量、不貪吃,彌月這一天,母親(或讓一位小男孩)背上嬰兒,拿著一支竹子,從大門出去,沿著屋子的四周繞一圈,邊走邊喊:「奈鴞(老鷂),噢啊!……」閩南人看到老鷂從空中飛來,知道它要來捕小雞,就要高聲驅趕老鷂。媽媽喊這些話,說是要讓嬰兒在生長過程中有膽量,不怕鬼邪。為了讓嬰兒易於養育,母親要背著嬰兒,端著一碗油飯(裡頭放一個紅雞蛋)和一碗麵線,躲到廚房的灶前吃,讓嬰兒不貪吃又不偏食。




彌月這一天,為了感謝上天的恩賜,保佑嬰兒健康成長,還要敬神佛,因為是彌月,祭品以紅雞蛋、油飯為主,當然離不開豬頭(連豬尾)、雞、鴨等牲禮。彌月最隆重是宴請客人,除各色佳餚外,都要上鹹油飯和紅雞蛋,鹹油飯煮得如同八寶飯,其配料有海蠣幹、香菇、肉片、紅棗、慄子等,味道很好。客人吃完宴席後,要走到嬰兒的旁邊,掏出紅包送嬰兒,讓嬰兒分紅,讓其長大成人。人們習慣把送紅包給嬰兒叫做「結耳帶」、「結衫帶」。在慶賀嬰兒彌月時候,有的生男孩的村民會請來戲班,演戲慶祝。




翔安文化館原創出品,歡迎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微信號(xawenhuaguan)


歡迎關注

【廈門市翔安區文化館】

了解更多翔安民俗鄉情、

文物欣賞、文藝活動

文化資訊

長按二維碼馬上關注

相關焦點

  • [翔安民俗]男女生庚帖
    在翔安,擇日有特殊的禁忌,如選擇月份,農曆三、五、七、九月是忌月。三月有清明節,人們祭掃祖墳,有不淨之嫌。五月的「五」和「誤」在閩南語中是諧音,有相誤之意,這個月結婚,容易造成夫婦不睦。七月是鬼月,是娶鬼妻的月份,生人不宜。九月的「九」與「狗」是諧音,俗語說「九月狗頭重,死某又死尫」,是大不吉祥。
  • 原來翔安滿月竟有這麼多習俗,90%的翔安人不知道
    人們常說:「人的一生有三大喜:一做滿月,二結婚,三做公婆。」可見,給嬰兒做彌月要隆重。給嬰兒做彌月,要邀請親朋好友來慶祝,還要準備煮油飯的油、大米、雞蛋和其他用品。嬰兒出生後到做滿月之前,娘家和親戚好友都會來看「嬰仔」,表示關心和祝賀,親戚送衣物、裝飾品(如銀手鐲、銀腳瓏、銀項鍊)、紅包、雞蛋、面線等,姑母還要送圍兜(圍在胸前的圍巾),以防嬰兒流口水,沾汙衣服。
  • 民俗五福——圖說喜文化
    中國的民俗文化源遠流長,這其中「五福」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時代變化,這些文化也在以具象化的形式不停變化,其中「喜」字唯一表現情緒的字,中國人素有「喜」字情結,俗稱「喜」是五福之一,把「喜」視為幸福。「喜」字是表現情緒的形容字,古人所造出的「喜」字就是對人的心理表現會意的顯示。
  • 彌月之喜請帖賀詞 滿月邀請函製作
    當新生兒出生滿一個月後就叫做彌月。彌月本身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為新生兒舉辦彌月宴的習俗,以此來慶祝一個家族的添丁之喜。
  • 寶寶彌月之喜祝福語,寶寶滿月祝福語
    一、男寶寶彌月之喜祝福語,男寶寶滿月祝福語:1、養兒子任重而道遠,加倍努力啊!2、恭喜!恭喜!祝寶寶健康成長,平安快樂!3、恭喜喜得貴子!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父親)!4、欣聞弄璋之喜,不勝高興,特備薄禮一份,以示慶祝!5、祝可愛的寶寶健康成長,快樂幸,將來一定事業有成。
  • 最嚴村規「不允許過滿月」 來聽聽民俗專家怎麼說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近日,「史上最嚴村規」引發熱議,有鄉村在「公告」中明確規定,「從2019年10月1日起不允許過滿月、一周歲生日、六十歲生日……一切從簡,杜絕鋪張浪費等不良行為。」但他同時強調,民間「有百裡不同俗、十裡不同風」的說法,在尊重各地不同風俗的基礎上,要提倡雅俗,杜絕陋俗和庸俗,鋪張浪費是不應該的。「首先講,滿月、壽誕等等,這些活動是人生禮儀,是吉祥文化的一部分。」王作楫告訴新京報記者,「人生禮儀是一生所應當遵守的禮儀,而一生的禮儀開始於一個『三』,結束於另一個『三』。」
  • 廈門:家風傳 舊俗易 核心價值觀融在生活裡
    夜幕還未降臨,廈門翔安新興街一盞盞漸次點亮的大紅燈籠,呼應著天邊紅彤彤的晚霞,映紅了三三兩兩走出家門的翔安人綻放的笑靨。街邊牆上,蘊含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農民畫,吸引人們不時駐足觀賞。
  • 嬰兒的滿月
    嬰兒出生後滿一個月,古時稱為「彌月」,今俗稱「滿月」。滿月之日,家人為嬰兒辦「滿月酒慶賀」,謂之「做滿月」。此風俗從漢代起就有記載,一直沿襲到現在。滿月這天,舊俗要給新生兒剃胎毛,又叫「剃毛頭」。
  • 贛南客家民俗的「萬種風情」
    贛南就是現在的江西南部,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以漢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體,它歷史悠久,內容豐厚,質樸無華,務實避虛。史載,舊石器時代贛南就有居民,但地處邊陲,被視為「蠻荒之地」;漢高祖四年建贛、於二縣隸豫章郡;唐末黃巢起義,部分漢民遷居到贛南,成為第一批「客家先民」;南宋時期,朝廷南遷,一批漢民遷居到贛閩粵三角區,同畲瑤等土著居民發生血緣和經濟文化交融,形成客家民系,《府志》中「唐始有士,宋始有名士」的記載說明,贛南在唐宋以後經濟文化才有較大發展;明末清初,贛南由於滿族鐵蹄的蹂躪和瘟疫,人口銳減,閩西和粵東則因人口膨脹和
  • 開門添喜誕生俗,新生降世闔家歡,了解不一樣的新生降臨民間習俗
    由於「無後」為「不孝」之首,因此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如同一把枷鎖禁錮著人的思想,於是就有了「生個兒子一喜,生個姑娘揪著嘴」。嬰兒降生謂之「添喜」,初產為男孩,稱為「大喜」,生女孩謂之「小喜」或「也喜」。
  • 滿月酒、婚禮酒——中國民俗禮儀中的酒文化
    過滿月就是這種慶賀的方式 。過滿月,是在慶祝「家有後人」「 添丁之喜」「足月之喜」。過滿月,在豫西南是比較隆重的。要親朋會聚,吃頓酒席,吉言祥語不絕於耳,始終洋溢著喜慶氣氛。過滿月,既是添丁之喜,同時也是希望孩子長壽。在滿月這一天,每個寶寶是真正又唯一的主人公。在這個日子裡所有的人都是圍繞著小寶寶轉的,他們會給寶寶最誠摯的祝福和最真實的期待。
  • 趣談年俗剪紙中的鼠文化
    尤其是在年俗剪紙中,鼠的形象大量出現,成為引人注目的主題。  鼠,在十二生肖榜上排名第一,為「子鼠」 。為什麼鼠排在榜首呢?那是因為子時即陰陽交合之時。而鼠的活動時間正是夜之子時;而子時又是天地相交、陰陽交接、混沌初開之際。鼠作為耗蟲,不耗則天之氣不開,只有鼠才有本事把混沌一團的天地咬開,鼠咬天開之說即由此而來。
  • 酷狗直播點亮了一批老民俗 讓傳統年俗玩出新花樣
    在網際網路催生出各種新的過年形式下,酷狗集平臺資源優勢為人們帶來了別具特色的年俗內容,還運用人們最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優質的年俗文化,在豐富和方便老百姓生活的同時,也為傳統年俗注入了時代內涵。在今年春節期間,酷狗直播通過直播、短視頻等表現形式點亮了一批老年俗,與春節更是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 二孩滿月酒越來越多腰包撐不住 民俗專家:應移風易俗
    「結婚、孩子滿月,大家隨份子也就算了,二孩滿月還要辦,還要隨份子!我這一個月薪水小一半兒都隨份子了。」市民王女士向北京晨報記者吐槽稱,從「五一」開始,她身邊的請柬「滿天飛」,尤其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的二孩滿月酒讓王女士有點招架不住,本是該真誠送祝福的事情,卻有點變了「味兒」。
  • 原來你是這樣的翔安!翔安好吃好玩的全在這兒了,請把它傳遞下去!
    地址:廈門市翔安區內厝鎮蓮前村鬥門自然村,鄰海翔大道蓮溪大橋出口諮詢熱線:13950031763、13950036617九架厝民俗園→米血糕常見於路邊攤,蒸熟後多以沾醬、花生粉或香菜對外販售,做為主食或零食均可。秋冬期間,米血糕也是熱門火鍋料首選之一,唯不能久煮,易黏鍋底、焦味四起。
  • 從滿月到結婚,看遍泉州人生禮俗
    「我們拜訪了多位民俗地方志研究專家,考究了多本泉州民俗風情叢書,並對泉州市區、晉江、石獅各地的地方志進行了閱覽, 以此作為本次展覽的文化背書。」主辦方工作人員表示。從滿月到結婚 看遍泉州人生禮俗展區壹 滿月之喜初生落地,喜迎滿月嬰兒滿一個月,俗稱「滿月」,也稱「彌月」,咱泉州禮俗較多
  • 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
    剛做好攤涼的鵝餈 李曉春 攝中新網江門8月13日電 題:廣東僑鄉臺山嬰兒滿月時喜用「鵝餈」祭祀祈福作者 李曉春 郭軍當小孩出生剛滿一個月時,在中國很多地方往往是舉家慶賀,以行滿月禮、設滿月宴等方式來慶祝「添丁之喜」「足月之喜」。
  • 安徽合肥一社區舉辦民俗廟會,居民尋年俗品年味
    2020年1月12日,安徽合肥,快過年了,合肥市大楊鎮雁棲社區,安徽省「鄉村春晚」系列活動——「鄉村春晚」第三屆民俗廟會舉行,廟會上年貨琳琅滿目,居民們品年味、尋年俗、享年趣。快過年了,合肥市大楊鎮雁棲社區,安徽省「鄉村春晚」系列活動——「鄉村春晚」第三屆民俗廟會舉行,廟會上年貨琳琅滿目,居民們品年味、尋年俗、享年趣。快過年了,合肥市大楊鎮雁棲社區,安徽省「鄉村春晚」系列活動——「鄉村春晚」第三屆民俗廟會舉行,廟會上年貨琳琅滿目,居民們品年味、尋年俗、享年趣。
  • 「閩臺宋江陣民俗文化節」拉開帷幕 兩岸武林豪傑翔安鬥陣
    天氣有些冷,但昨日的翔安區內厝鎮蓮塘村宋江陣民俗文化廣場卻熱氣騰騰。作為2016廈門(翔安)武林大會子項目的「閩臺宋江陣民俗文化節」和「翔安區青少年武術大賽」在這裡拉開帷幕。這場融合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和宋江陣民俗文化於一體的武林盛會,帶著濃濃的閩臺氣息,用民俗文化的力量又一次把海峽兩岸緊緊地融合在一起。  兩岸勁旅匯聚  民俗文化節精彩紛呈  推開窗欞,一股濃厚的文化味隨著「武俠」們鏗鏘有力的腳步聲,沁入家家戶戶。一場由閩南、臺灣地區宋江陣隊伍組成的「繞境」民俗活動,一大早就把蓮塘村變成了沸騰的海洋。
  • 在閩清,有一個古老的民俗-張聖君信俗
    閩清「遊田了」民俗是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 每年夏至前後,閩清縣金沙鎮村民就請出農業保護神張聖君的「軟身像」出巡,舉行這項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民俗活動「遊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