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也是清明假期第一天。8點40分許,臺北市長郝龍斌到動物園站,搭乘免費公車至富德靈骨塔,作為主祭人參加清明祈福法會。中新社發 鄭巧 攝
中新社臺北4月4日電 題:便民服務讓臺北市民清明掃墓變得輕鬆
中新社記者 鄭巧 董會峰
近日,臺灣各地民眾紛紛開始掃墓祭祖。4月4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也是清明假期第一天,在這個「正日子」,掃墓活動達到了高峰。
已有10多年歷史的臺北免費掃墓公車,一如既往,清晨5點半啟動。在臺北捷運(地鐵)動物園站2號出口,中新社記者看到,民眾排隊上免費公車,秩序井然。「每個座位都是博愛座」,是客運公司打出的口號。各轉運站裡,工作人員隨時奉上免費烏龍茶、咖啡,並提供掃墓工具。
8時40分許,臺北市長郝龍斌到動物園站,搭乘免費公車至富德靈骨塔,作為主祭人參加清明祈福法會。
富德靈骨塔安放了先人的骨灰,民眾祭祖儀式均在塔前的廣場上進行。寫著「祭拜參考流程」的海報隨處可見,並建議民眾在半小時內完成。
2013年起,富德靈骨塔現場不再焚燒金銀紙,改為集中代焚。記者看到,民眾紛紛領取紙袋,填上往生親友姓名,再裝入金銀紙交給殯葬處服務臺,匯總後將被運至木柵焚化廠或北投焚化廠集中焚燒。
便民服務、為環保簡化流程,臺灣民眾的掃墓活動輕鬆卻不失莊重。
從富德靈骨塔再搭免費公車到附近的富德公墓。拾級而上,偶爾可見鮮豔的杜鵑花和飛舞的蝴蝶。
60多歲的洪女士和先生拿著鏟子清除完雜草,就開始擺放鮮花、水果、麵包等祭品,並焚香鞠躬。
墓碑上刻著「安徽桐城」字樣,表明了墓主人的祖籍地。「這是我父母親的墓,自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到臺灣後,父親在開放探親前一年去世,沒回過大陸」,洪女士告訴記者。
也是在父親去世後,洪女士才開始清明掃墓。她回憶說,因為祖先的墓都在安徽,從小她只是聽同學們說要去掃墓,自己卻不懂,後來看電視才學到了相關流程。
「開放探親後,我哥哥和弟弟回桐城找到了祖輩的墓,前幾天又去老家掃墓了。」洪女士說。
告別時,記者問可否鞠躬致意。洪女士笑著說,「可以啊,你從大陸來的,我父母一定很高興」。
在富德公墓漫步,不時看到刻著山東、浙江等字樣的墓碑,透露了主人生前的簡單信息。在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裡,看到敬祖睦宗的傳統在海峽兩岸間延續。(完)